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舟山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与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蔡丽萍 金敬林 +1 位作者 虞丹君 姜冰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5,共9页
为进一步摸清舟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基础情况,2018年8月对舟山近岸海域29个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Cu、Zn、Pb、Cd、Cr、Hg、As)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采用正定因子矩阵(PMF)探究舟山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来源... 为进一步摸清舟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基础情况,2018年8月对舟山近岸海域29个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Cu、Zn、Pb、Cd、Cr、Hg、As)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采用正定因子矩阵(PMF)探究舟山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来源,并基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及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1)各重金属含量的均值大小排列为Zn>Cr>Cu>Pb>As>Cd>Hg,分布大致由西往东含量逐渐降低,但部分区域存在高值区。各重金属的空间波动程度依次为Pb>Cu>Cd>Cr>Zn>As>Hg。(2) PMF来源解析模型分析出3种主要污染源,分别为交通运输活动、工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活动。(3)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排列为Cd>Hg>Cu>Pb>As>Cr>Zn,其中Cd和Hg为舟山近岸海域的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舟山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需要开展更全面的风险评价以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近岸海域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正定因子矩阵 潜在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苯扎氯铵系统构建、优化及调控机制研究
2
作者 何雨晴 卓旭萍 +3 位作者 王昕姿 何苗 薛宇 葛亚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1,共7页
为消除苯扎氯铵(BAC)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构建了微生物降解BAC系统,优化了系统的运行条件,探讨了微生物降解BAC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曝气和添加10 g/L葡萄糖时,系统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BAC的7 d去除率可达98.1%;初始BA... 为消除苯扎氯铵(BAC)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构建了微生物降解BAC系统,优化了系统的运行条件,探讨了微生物降解BAC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曝气和添加10 g/L葡萄糖时,系统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BAC的7 d去除率可达98.1%;初始BAC质量浓度若降为2.8 mg/L,2 d去除率接近100%。优化后,系统菌团中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占比达71.16%,是菌团降解BAC的主要功能菌。宏基因组分析和主要功能抑制剂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群体感应和外排泵等机制在菌团降解BAC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菌团对BAC的降解调控机制,为BAC污染的微生物治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扎氯铵 新污染物 生物降解 群体感应 外排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上光伏基座水体交换对影响因素的响应
3
作者 蒋茗韬 温梦丹 +2 位作者 虞丹君 刘修锦 倪云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8-449,共12页
采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法对不同温差、水流流速、侧板开孔面积条件下水上光伏基座的水体交换进行观测。实验结果表明:光伏基座滞留水体的质量与时间呈负指数关系,原水体在基座内的滞留时间由温差、周边水流流速及基座侧板开孔率共... 采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法对不同温差、水流流速、侧板开孔面积条件下水上光伏基座的水体交换进行观测。实验结果表明:光伏基座滞留水体的质量与时间呈负指数关系,原水体在基座内的滞留时间由温差、周边水流流速及基座侧板开孔率共同决定。在较小的温差下,水流流速对基座内的水体交换影响显著。而当温差较大时,增大基座侧板开孔率对促进基座内水体的交换更为有效。合理的底座开孔率不仅有助于基座内温水的直接稀释,从开孔进入基座的水流也可进一步加强基座底部湍流层涡团的卷吸作用,显著促进基座内的水体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 流速 水体交换 光伏模块基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20年泛珠三角区域大气氨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方利江 虞丹君 +2 位作者 余朝毅 杨一群 叶观琼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7,共12页
精确的区域氨排放清单编制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污染控制措施至关重要.以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等9省份为研究区域,基于10种不同氨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泛... 精确的区域氨排放清单编制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污染控制措施至关重要.以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等9省份为研究区域,基于10种不同氨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泛珠三角区域2008−2020年的氨排放清单,并利用ArcGIS软件对2020年研究区的氨排放量进行1 km×1 km空间网格分配.结果表明:①2008−2020年泛珠三角区域氨排放量为2685.40×10^(3)~2839.35×10^(3) t,总体较为稳定,年变化率在−1.42%~1.88%之间,农业源占氨排放总量的92.23%~93.79%,非农业源贡献率为6.21%~7.77%.②2020年,四川省氨排放量最大,为689.07×10^(3) t,占研究区氨排放总量的24.53%;其次为云南省和湖南省,贡献率分别为14.70%和13.90%.蛋鸡、肉牛和生猪是畜禽养殖氨排放主要贡献源,其氨排放量分别为661.75×10^(3)、339.88×10^(3)和310.97×10^(3) t.尿素占氮肥施用氨排放量的97.17%.③2020年,泛珠三角区域氨排放呈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省中部地区,排放强度高达481.03 t/km^(2);低值区主要位于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西北部区域.④在95%置信区间上,2020年研究区氨排放量的不确定度范围为−18.08%~20.97%,其中畜禽养殖和燃料燃烧的不确定度较低,分别为−7.43%~8.15%和−9.50%~10.32%.研究显示,泛珠三角区域历年氨排放趋势总体变化较小,以畜禽养殖排放源为主,加强畜牧业氨减排技术的积极推广和普遍实施将是显著削减氨排放的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排放清单 年际变化 空间分布 不确定性分析 泛珠三角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人为源氨排放清单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方利江 宋文婷 +1 位作者 杨一群 叶观琼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0-509,共10页
氨可以在大气中转化生成铵根离子,成为PM_(2.5)中重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长时间序列的氨排放清单是研究PM_(2.5)污染历史成因的重要基础.为探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人为源氨排放来源和排放特征,根据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 氨可以在大气中转化生成铵根离子,成为PM_(2.5)中重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长时间序列的氨排放清单是研究PM_(2.5)污染历史成因的重要基础.为探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人为源氨排放来源和排放特征,根据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和河南省的各类氨排放活动水平,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氨排放清单.结果表明:(1)2008—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氨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从3170.21×10^(3)t降至2767.59×10^(3)t.农业源是主要贡献源,其氨排放量(2551.94×10^(3)~3061.26×10^(3)t)占氨排放总量的92.21%~93.38%;非农业源氨排放量介于209.85×10^(3)~232.38×10^(3)t之间.(2)2020年,河南省的氨排放量最大,为908.57×10^(3)t,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氨排放总量的32.83%,其次为山东省、河北省和山西省,占比分别为31.96%、24.39%和8.50%.(3)2020年,畜禽养殖氨排放量占氨排放总量的68.67%,蛋鸡、羊、肉牛和肉羊是主要氨排放源,分别占畜禽养殖氨排放总量的30.61%、13.92%、12.35%和12.14%.氮肥施用氨排放量占氨排放总量的20.68%,其中尿素占氮肥施用氨排放量的98.75%.(4)北京市、天津市以及石家庄市、太原市、济南市、郑州市等省会城市的氨排放强度较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南部和中部氨排放强度相对较小.研究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氨排放以畜禽养殖源为主,氮肥施用源次之,氨减排措施的制定应以削减农业源的氨排放量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氨排放清单 年际变化 空间分布特征 不确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