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DINA的软土坝基沉降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坪 杨军 +1 位作者 许德鲜 肖异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533-538,共6页
为了预测拟建软土坝基的沉降量,弄清软土坝基的沉降规律及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规律,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大坝软土坝基的沉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坝的沉降经历了初始沉降、快速沉降和缓慢沉降3个阶段;通过分析,获得了坝... 为了预测拟建软土坝基的沉降量,弄清软土坝基的沉降规律及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规律,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大坝软土坝基的沉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坝的沉降经历了初始沉降、快速沉降和缓慢沉降3个阶段;通过分析,获得了坝基的沉降规律为Hill模型,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规律为指数衰减Expdec2模型,并得出了坝基的沉降量、附加沉降量及水平位移值,为大坝建设和类似坝基沉降预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INA 坝基 沉降 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A人工湿地技术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翁益松 刘朝飞 陈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50,共4页
采用德国引进的环境友好型新技术——PKA人工湿地,考察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影响因素以及污染物的去除机制,以期了解PKA人工湿地技术在处理生活污水中的运行规律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出水COD、BOD5、NH3-N、TP分别达到了《地表水... 采用德国引进的环境友好型新技术——PKA人工湿地,考察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影响因素以及污染物的去除机制,以期了解PKA人工湿地技术在处理生活污水中的运行规律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出水COD、BOD5、NH3-N、TP分别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Ⅲ、Ⅲ、Ⅳ类标准,COD、BOD5、NH3-N、TP去除率均达到82%以上;(2)PKA人工湿地技术在处理生活污水时,投资少、建设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特别适用于水库上游居民分散、难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A人工湿地 生活污水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水体黑臭前后微生物种群变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鹏 刘梅 +2 位作者 翁益松 郑海宏 孙静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2期47-51,共5页
[目的]探究河道水体黑臭前后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为河道水体黑臭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河道水体黑臭前、黑臭中、黑臭后的水质进行高通量测序,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确定水中引起黑臭变化的硫酸盐... [目的]探究河道水体黑臭前后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为河道水体黑臭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河道水体黑臭前、黑臭中、黑臭后的水质进行高通量测序,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确定水中引起黑臭变化的硫酸盐还原菌优势属种为狭义梭菌属严格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甲苯单胞菌属、伯克氏菌属、马赛菌属等优势种群,并得出关键致黑致臭微生物种群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这一菌种在黑臭水体中的数量约20000 cell/mL以上,占比64.09%,为黑臭核心微生物种,致黑臭微生物种群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为狭义梭菌属严格芽孢杆菌属类,具有硫酸盐还原功能,是主要的硫酸盐还原菌种群。[结论]硫酸盐还原菌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在河道黑臭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水体 黑臭 微生物多样性 硫酸盐还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铁碳微电解填料预处理船舶含油压舱水 被引量:1
4
作者 康蒙蒙 刘梅 +2 位作者 孙静亚 翁益松 陈庆国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0-236,共7页
采用新型铁碳微电解填料预处理船舶含油压舱水,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Fe/C投加量、电解时间、pH及曝气量条件下对COD和油含量的去除效果,并确定出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实验下各影响因素最佳条件为Fe/C投加量为200g·L^-1... 采用新型铁碳微电解填料预处理船舶含油压舱水,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Fe/C投加量、电解时间、pH及曝气量条件下对COD和油含量的去除效果,并确定出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实验下各影响因素最佳条件为Fe/C投加量为200g·L^-1,电解时间为120min,pH为4和曝气量为20L·min^-1,此时COD和油去除率分别达到77.96%和81.83%;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Fe/C投加量>电解时间>曝气量>pH。铁碳微电解对有机物去除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动力学方程为y=0.01209x+0.04967,相关系数R2为0.94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微电解 含油压舱水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城市黑臭水体应急治理化学抑制剂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鹏 刘梅 +2 位作者 翁益松 郑海宏 孙静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1期68-70,81,共4页
[目的]以标志性海岛城市舟山市的黑臭河道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抑制剂对海岛城市黑臭河水的黑臭进行治理试验,探索适合于海岛城市黑臭水体的应急治理化学抑制剂。[方法]通过自配河道水体模拟水体黑臭变化,并对黑臭后的水体使用环保的双... [目的]以标志性海岛城市舟山市的黑臭河道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抑制剂对海岛城市黑臭河水的黑臭进行治理试验,探索适合于海岛城市黑臭水体的应急治理化学抑制剂。[方法]通过自配河道水体模拟水体黑臭变化,并对黑臭后的水体使用环保的双氧水与漂白粉联用作为化学抑制剂来进行黑臭水体的应急治理。[结果]双氧水与漂白粉联用时,双氧水与漂白粉使用量分别为5 mL/m 3、10 g/m 3,二者使用间隔时间为45 min。[结论]双氧水与漂白粉联用作为化学抑制剂可为黑臭水体的应急治理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污水 化学抑制剂 应急治理 海岛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萍和兰氏萍不同克隆的生长性状及其与微卫星标记的关联性分析
6
作者 张文珺 徐娜娜 +4 位作者 李霞芳 王梦薇 胡芳露 可建伟 翁益松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56,63,共9页
对紫萍[Spirodela polyrhiza(Linn.) Schleid.]3个克隆和兰氏萍[Landoltia punctata(G. Meyer) Les et D. J. Crawford]3个克隆的所有克隆分株的单株叶状体数,单叶状体的根数、总根长和平均根长以及叶状体的长度和宽度进行分析,基于微... 对紫萍[Spirodela polyrhiza(Linn.) Schleid.]3个克隆和兰氏萍[Landoltia punctata(G. Meyer) Les et D. J. Crawford]3个克隆的所有克隆分株的单株叶状体数,单叶状体的根数、总根长和平均根长以及叶状体的长度和宽度进行分析,基于微卫星标记扩增结果对6个克隆在各微卫星位点的基因型进行分析,并对各微卫星位点与2种浮萍生长性状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还对2种浮萍各微卫星位点不同基因型间的生长性状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紫萍单叶状体的根数、总根长和平均根长及叶状体宽度在3个克隆间以及兰氏萍各生长性状在3个克隆间均存在显著(P<0.05)差异。紫萍3个克隆在Sp25、Sp30、Sp47和Sp53位点的基因型不同,兰氏萍3个克隆在Sp10、Sp14、Sp16、Sp42、Sp47、Sp51、Sp52和Sp53位点的基因型不同;紫萍3个克隆在Sp6、Sp14、Sp16、Sp25、Sp36、Sp45、Sp47和Sp51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兰氏萍不同;2种浮萍6个克隆在Sp4、Sp12、Sp28、Sp29和Sp43位点的基因型相同。Sp25、Sp30、Sp47和Sp53位点与紫萍单叶状体的根数、总根长和平均根长的关联性极显著(P<0.01),Sp30位点与其叶状体的长度和宽度的关联性显著,Sp25位点与其叶状体宽度的关联性也显著。Sp10、Sp14、Sp16、Sp42、Sp47、Sp52和Sp53位点与兰氏萍单株叶状体数和单叶状体根数的关联性极显著,Sp10、Sp14、Sp42、Sp47、Sp51、Sp52和Sp53位点与其叶状体的长度和宽度的关联性显著或极显著,Sp16、Sp51及Sp53位点与其单叶状体的总根长和平均根长的关联性极显著。Sp47和Sp53位点BD基因型紫萍的根明显偏多且偏长,Sp51和Sp53位点AD基因型兰氏萍的根明显偏长;并且,Sp25位点CE基因型紫萍的叶状体最多且最大,其根也最多且最长。研究结果显示:供试的微卫星标记具有属间标记通用性,可用于紫萍和兰氏萍基因型分析;Sp25、Sp30、Sp47和Sp53位点与紫萍根的长度和数量密切相关,而Sp10、Sp14、Sp16、Sp42、Sp47、Sp51、Sp52和Sp53位点与兰氏萍叶状体的数量和大小以及根的数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萍 兰氏萍 生长性状 微卫星标记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岸式水位观测平台钻孔法施工技术研究
7
作者 翁益松 刘芬 洪庆儒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38,共4页
通过收集全国尤其浙江省内水库水位观测设施资料分析了现有水位观测平台的不足,探讨了以钻孔法建设岸式水位观测平台的必要性。介绍了钻孔法建岸式水位观测平台工艺流程、施工技术、技术特点及优势。实际应用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的竖井... 通过收集全国尤其浙江省内水库水位观测设施资料分析了现有水位观测平台的不足,探讨了以钻孔法建设岸式水位观测平台的必要性。介绍了钻孔法建岸式水位观测平台工艺流程、施工技术、技术特点及优势。实际应用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的竖井式、斜井式水位观测平台,钻孔法建岸式水位观测平台具有结构简单、工程投资少、建设难度小、日常运营维护成本低等优势,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法 水库水位观测 施工技术 岸式水位观测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