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黄散外敷预防全身麻醉时浅静脉置管引起的静脉炎 被引量:11
1
作者 俞益君 顾爱莲 +2 位作者 胡晓斐 蒋海芬 梅慧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期99-100,103,共3页
目的探讨四黄散外敷对全身麻醉患者浅静脉置管后静脉炎的预防与控制效果。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共120例,均于全身麻醉前行浅静脉置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穿刺点上方2 cm处沿静脉走向四黄散外敷)和空白对照组,观察两... 目的探讨四黄散外敷对全身麻醉患者浅静脉置管后静脉炎的预防与控制效果。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共120例,均于全身麻醉前行浅静脉置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穿刺点上方2 cm处沿静脉走向四黄散外敷)和空白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2%,静脉置管时间为(5.21±2.015)d;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9.0%,静脉置管时间为(3.18±1.217)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防性使用四黄散局部外敷可使全身麻醉患者浅静脉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黄散 静脉炎 全身麻醉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简易腹腔镜模拟器的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赵臣银 郭新海 梁金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99-400,共2页
应用计算机、摄像头、纸箱、腹腔镜器械等组成简易腹腔镜模拟器,对36名实习医生(均无腹腔镜技术)分成实验组(n=18)及对照组(n=18),组内再按性别分组,进行腹腔镜技术测试。实验组应用此模拟器,训练打结技术;对照组用传统外科器械训练打结... 应用计算机、摄像头、纸箱、腹腔镜器械等组成简易腹腔镜模拟器,对36名实习医生(均无腹腔镜技术)分成实验组(n=18)及对照组(n=18),组内再按性别分组,进行腹腔镜技术测试。实验组应用此模拟器,训练打结技术;对照组用传统外科器械训练打结。2组均每天练习30 m in,4周后同时在腹腔镜下打结,测试打结的数量。实验组30 m in打结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t=8.830,P=0.000);实验组外科结质量优于对照组(t=-2.603,P=0.014)。我们认为利用简易腹腔镜模拟器训练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腹腔镜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腹膜镜模拟器 打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臣银 蒋家繁 袁仁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1527-1528,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接受手术方法治疗的甲亢合并甲状腺癌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亢合并甲状腺癌21例,发病率...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接受手术方法治疗的甲亢合并甲状腺癌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亢合并甲状腺癌21例,发病率为13.3%(21/158)。其中19例为乳头状癌,发病率为12.0%,滤泡状癌2例,发病率为1.3%。全组病人均出现甲状腺结节。全部21例平均随访5.5年,1例滤泡状癌患者死亡,2例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复发,其中1例转移到肺,其他18例甲状腺癌患者随访无一例死亡及复发。结论:甲亢合并甲状腺癌临床上诊断较困难。对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甲亢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有利于术前、术中确诊及正确手术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冷冻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静脉穿刺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袁惠萍 顾爱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3期44-45,共2页
目的扩大PICC导管应用的适应证。方法对21例患者实施经股静脉穿刺PICC导管置入下腔静脉,患者分别为装有心脏起搏器和双上肢烧伤各1例、肿瘤患者静脉条件差3例、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失败16例。结果21例置管均一次穿刺成功,辅以相应的... 目的扩大PICC导管应用的适应证。方法对21例患者实施经股静脉穿刺PICC导管置入下腔静脉,患者分别为装有心脏起搏器和双上肢烧伤各1例、肿瘤患者静脉条件差3例、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失败16例。结果21例置管均一次穿刺成功,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PICC经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安全、可行,扩大了PICC导管应用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股静脉 外周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负压引流装置用于甲状腺术后引流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顾爱莲 王舟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3期232-233,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负压引流装置用于甲状腺术后引流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我科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自制负压引流瓶术后引流,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负压吸引球术后引流,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负压引流装置用于甲状腺术后引流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我科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自制负压引流瓶术后引流,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负压吸引球术后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置管时间、皮下积液、切口感染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实验组患者舒适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自制的负压引流装置可以缩短引流时间,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切口早期良好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术后 负压引流装置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