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CT增强扫描对胰腺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袁丙阳 李春燕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5期905-906,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胰腺癌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MSCT增强扫描。分析MSCT重建图像,对肿瘤分期、...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胰腺癌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MSCT增强扫描。分析MSCT重建图像,对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判断,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结合术中所见及病理检查结果,肿瘤分期13例为Ⅰ期,15例为Ⅱ期,15例为Ⅲ期,11例为Ⅳ期,淋巴结转移情况37例为N 0,17例为N 1。MSCT增强扫描诊断肿瘤分期符合率为85.19%(46/54),与病理诊断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23);MSCT增强扫描诊断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为75.93%(41/54),与病理诊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467)。结论MSCT增强扫描在术前诊断胰腺癌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多层螺旋CT 计算机体层增强扫描 肿瘤分期 淋巴结转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在乳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姬建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249-250,共2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在乳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舞钢市人民医院行放疗治疗的61例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普通CT和高分辨率CT检查,观察所有患者放疗后肺部CT及高分辨率CT的诊断结果。结...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在乳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舞钢市人民医院行放疗治疗的61例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普通CT和高分辨率CT检查,观察所有患者放疗后肺部CT及高分辨率CT的诊断结果。结果放疗结束后1个月,33例患者胸部呈不同程度的影像学改变,占54.10%,明显高于常规CT的检出率(26.23%)(P<0.05)。临床表现为毛玻璃样密度改变、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壁增厚、斑片状影、肺实变、胸膜下网格状影、胸膜增厚、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肺含气不全。14例患者同时出现小叶间隔增厚、毛玻璃样改变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其中有8例患者发展为放射性肺炎,占57.14%。结论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乳腺癌放疗后患者能早期判断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为防治放射性肺炎提供可靠依据,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CT 乳腺癌 放射性肺炎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瑞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6期2967-2968,共2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胆管梗阻的79例患者,入院后均由同一医师完成128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统计记录患者128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测结...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胆管梗阻的79例患者,入院后均由同一医师完成128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统计记录患者128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测结果,并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79例患者经128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胆管梗阻检出77例,准确率为97.47%;肝外胆管近段梗阻或中段梗阻与肝外胆管远段梗阻影像学表现有明显差异。结论 128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胆管梗阻中具有较高检出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依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梗阻 128层螺旋CT 重组技术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尿路成像分泌期图像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贾晓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CT尿路成像(CTU)分泌期图像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舞钢市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行CTU检查的102例患者,由不同资历的3名医生分2次在PACS上调取影像进行诊断,对输尿管对比剂充盈情况进行评分。结果肾... 目的探讨CT尿路成像(CTU)分泌期图像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舞钢市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行CTU检查的102例患者,由不同资历的3名医生分2次在PACS上调取影像进行诊断,对输尿管对比剂充盈情况进行评分。结果肾盏憩室患者3例,3名医生第1次诊断均出现漏诊;肾挫伤患者5例,分泌期图像显示尿外渗;2例输尿管异位开口患者,分泌期图像显示尿路走行;肾盂旁囊肿:3名医生诊断皆为肾外肾盂。膀胱病变组充盈评分与肾盂输尿管病变组、肾脏尿路外病变组及无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U分泌期图像在泌尿系统病变诊断中应用价值不高,临床需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尿路成像 分泌期 泌尿系统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袁丙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8期1514-1516,共3页
目的分析三维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VS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单发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CTA检查,并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金标准。... 目的分析三维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VS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单发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CTA检查,并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三维CTA对VSA的诊断效能;比较三维CTA与三维DSA对不同部位VSA的检出情况、瘤颈宽度及最大径测量结果。结果93例颅内动脉瘤中,经三维DSA确诊为VSA者49例,占52.69%,非VSA者44例,占47.31%;三维CTA检出VSA者47例,诊断灵敏度为95.92%(47/49),特异度为93.02%(40/43),准确度为93.55%(87/93)。两种检查对不同部位VSA的检出率、瘤颈宽度及瘤体最大径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三维DSA比较,三维CTA对VSA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不同部位VSA、瘤颈宽度及最大径均能进行较好的判断,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微小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弥散成像联合SPECT骨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袁丙阳 贾晓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6期3027-3029,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弥散成像(WB-DWI)联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骨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试验的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W... 目的探讨全身弥散成像(WB-DWI)联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骨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试验的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WB-DWI及SPECT骨显像检查,同时行活检病理检查。以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WB-DWI、SPECT骨显像及两者联合对NSCLC骨转移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经活检病理诊断结果显示,92例患者中,49例(53.26%)发生骨转移,43例(46.74%)未发生骨转移。WB-DWI联合SPECT骨显像诊断NSCLC骨转移的灵敏度高于WB-DWI、SPECT骨显像单一检查(P<0.05);WB-DWI、SPECT骨显像、WB-DWI联合SPECT骨显像诊断NSCLC骨转移的准确度、特异度、NPV、P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DWI联合SPECT骨显像诊断NSCLC患者骨转移的灵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全身弥散成像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多序列扫描对急性脑梗死的评估分析
7
作者 梅金鑫 戚书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MRI)多序列扫描对急性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多序列扫描。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MRI多... 目的:探究磁共振(MRI)多序列扫描对急性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多序列扫描。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MRI多序列扫描诊断结果;分析MRI多序列扫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并计算MRI多序列扫描与DSA检查的一致性;分析MRI多序列扫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不同指标检查情况。结果:经DSA检查明确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检出率为88.75%(71/80);MRI多序列扫描明确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检出率为87.50%(70/80)。MRI多序列扫描在急性脑梗死中诊断灵敏度为95.77%(68/71),特异度为77.78%(7/9),准确度为93.75%(75/80),阳性预测值为97.14%(68/70),阴性预测值为70.00%(7/10)。kappa检验显示:MRI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701,P=0.000)。MRI多序列扫描中病灶数目为(2.34±0.78)个、病灶大小为(7.46±0.16)mm2、发病-检查时间为(1.86±0.18)d、MRI多序列扫描检查时间为(17.82±0.29)min。结论:MRI多序列扫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评估中具有较高临床诊断准确度,扫描时间较短,可明确病灶数目,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多序列扫描 诊断价值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