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炎性因子、神经因子及NO代谢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志国 周霞 文贵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431-1433,143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炎性因子、神经因子及一氧化氮(NO)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Hcy水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炎性因子、神经因子及一氧化氮(NO)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Hcy水平差异,并根据观察组Hcy水平中位数进一步将其分为高Hcy、低Hcy组各59例。对比不同Hcy水平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因子及NO代谢指标含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Hcy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IL)-1β、IL-6、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均高于低Hcy组患者,神经因子和肽素(Copeptin)、N端前脑钠肽(NT-proBN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的含量高于低Hcy组患者,NO代谢指标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高于低Hcy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增高,且Hcy水平与炎性因子、神经因子及NO代谢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炎性因子 神经因子 NO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神经营养状态、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信群 周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4期3452-3455,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神经营养状态、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2015年5月~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接受规...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神经营养状态、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2015年5月~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接受规范三级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营养状态、氧化应激损伤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神经营养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神经营养指标BDNF、NGF的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中氧化指标AOPPs、LHP、MDA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抗氧化指标SOD、CAT、T-AOC的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患者接受规范三级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有效优化患者的神经营养状态并抑制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 依达拉奉 神经营养状态 氧化应激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氧自由基生成、神经损伤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刘昭淑 周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6期2282-2284,2288,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训练联合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氧自由基生成、神经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5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早期康复组脑出血病情稳定2天后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常规康复组脑出血后...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训练联合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氧自由基生成、神经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5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早期康复组脑出血病情稳定2天后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常规康复组脑出血后14d开始进行康复训练。脑出血后28、56d时,分别检测血清中氧自由基、神经损伤标志物、神经营养分子的含量。结果:脑出血后28、56d时,早期康复组患者血清中MDA、AOPP、8-OHdG、GFAP、NSE、Tf、Ft、S100B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常规康复组,BDNF、NGF、NTF-α、IGF-I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康复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依达拉奉用于脑出血能够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减轻神经损伤程度并改善神经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依达拉奉 早期康复训练 氧自由基 神经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剑 肖春蓉 詹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211-212,共2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 例)及治疗组(6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对照组60 例...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 例)及治疗组(6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对照组60 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为9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中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肠溶阿司匹林,且出血发生率低,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5
作者 蔡俊秀 辛岳 +1 位作者 吴秀美 王玉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2-224,共3页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acute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APCI)是一种与后循环动脉(包括颅内外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狭窄、灌注不足、原位血栓形成或栓塞相关的急性缺血性临床综合征,占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20%~25...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acute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APCI)是一种与后循环动脉(包括颅内外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狭窄、灌注不足、原位血栓形成或栓塞相关的急性缺血性临床综合征,占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20%~25%[1-2]。与前循环比较,后循环的解剖结构更为复杂,其中以脑干最为特殊,因为走行于脑干的运动及感觉神经纤维分布密集、核团多[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1P、Adropin水平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及其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力 李志国 +2 位作者 刘艳 代高英 许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516-151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S1P、Adropin水平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及其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9例,回顾其治疗结局并将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35例作为观察... 目的:探讨血清S1P、Adropin水平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及其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9例,回顾其治疗结局并将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未狭窄患者7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支架植入前后血清中S1P、Adropin的水平,进一步探讨S1P、Adropin水平与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水平的内在联系。结果:支架植入前,两组血清中S1P、Adropin水平,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后,观察组血清中S1P、Adropin的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中血管活性物质NO的水平低于对照组,ET-1、TXB2、AngⅡ的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0、IL-13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检验发现,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S1P、Adropin水平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水平呈直接相关关系。结论: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存在血清S1P、Adropin低表达,且其具体表达量与血管活性物质、炎症因子水平直接相关,可作为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早期预测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 S1P Adropin 血管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中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瀚圣 龚自力 +16 位作者 资文杰 邱忠明 李凤利 岳成松 杨峻 刘文华 时忠华 杨世泉 张帅 王力 白永杰 王守春 吴德平 陈路明 余鹏霄 罗伟东 刘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83-89,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早期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〇四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〇二医...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早期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〇四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〇二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8家卒中中心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将其分为他汀组和非他汀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观察两组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90 d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7例患者,其中他汀组200例(81.0%)、非他汀组47例(19.0%),经倾向评分匹配1∶1匹配后,他汀组和非他汀组各43例。倾向评分匹配后,他汀组90 d mRS评分0~2分患者占比显著高于非他汀组(P<0.05),90 d死亡率显著低于非他汀组(P<0.05),两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侧支循环均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早期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且安全性高,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是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他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峻 资文杰 +30 位作者 邱忠明 李凤利 岳成松 刘瀚圣 刘文华 黄文国 王力 邱涛 石强 时忠华 杨世泉 濮捷 万跃 吴志林 杨树 周志明 张新江 刘勇 温昌明 黄华锰 林敏 赵文龙 胡伟 吴德平 陈路明 余鹏霄 罗伟东 刘帅 帅杰 杨清武 龚自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7期138-144,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对发病至治疗时间≤6 h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7月19家卒中中心收治的103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对发病至治疗时间≤6 h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7月19家卒中中心收治的103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血管内治疗组(65例)和非血管内治疗组(38例).观察血管内治疗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48 h急性再闭塞率及血管穿孔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死亡率、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血管内治疗组中57例患者血管再通良好,血管再通率为87.7%,48 h内血管急性再闭塞率为7.7%,血管穿孔发生率为1.5%.两组90 d mRS评分≤2分的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04,P=0.088).两组患者90 d全因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与非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 血管内治疗 非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