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动追踪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慧 赵玲 徐晓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8-614,共7页
眼动追踪技术是记录眼球运动及注视位置随时间及任务变化的检查方法,常见眼动参数包括扫视、平滑追求、注视、视觉搜索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额颞叶痴呆(fronto temporal dementia,FTD)、路易体痴... 眼动追踪技术是记录眼球运动及注视位置随时间及任务变化的检查方法,常见眼动参数包括扫视、平滑追求、注视、视觉搜索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额颞叶痴呆(fronto temporal dementia,FTD)、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和皮质基底节变性(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CBD)等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在上述眼动参数中存在不同程度及不同表现的异常。如不同程度的扫视潜伏期延长、扫视错误率增加等。眼球运动追踪技术在早期识别、诊断及辅助鉴别诊断各类神经退行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种无创便捷、客观准确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追踪技术 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氧-针-康”方案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浆多巴胺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石强 罗琴 +1 位作者 龚亲平 王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3460-3465,共6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逐渐增加。PD主要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肌肉强直所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患者运动能力逐渐下降,最终造成生活难以自理。目前药物为干预PD的主要手段。而近年来,除药物治疗以外...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逐渐增加。PD主要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肌肉强直所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患者运动能力逐渐下降,最终造成生活难以自理。目前药物为干预PD的主要手段。而近年来,除药物治疗以外,非药物治疗干预P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也有所增加,如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针刺、高压氧疗法、康复功能训练等,然而尚未整合成统一的方案。目的探寻rTMS联合"氧-针-康"方案对PD患者运动功能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多巴胺(D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2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PD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西药对照组、"氧-针-康"组,每组30例。西药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rTMS联合"氧-针-康"方案,"氧-针-康"方案是把多种干预手段融入90 min内的高压氧舱,包括五行音乐疗法、针刺、功能训练等;"氧-针-康"组流程同观察组的"氧-针-康"方案;三组均持续治疗8周。观察指标为PD评分量表-Ⅲ(UPDRS-Ⅲ)、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BBS)、稳定极限范围(LOS),以及临床疗效、CRP、DA。结果治疗后观察组UPDRS-Ⅲ评分、BBS评分、LOS、CRP、DA以及疗效均优于西药对照组和"氧-针-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西药对照组(P<0.05),与"氧-针-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氧-针-康"方案治疗PD患者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平衡的功能,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减少DA的丢失,同时还可高效率地融合多种治疗,让治疗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经颅磁刺激 针灸疗法 高压氧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TP诱导慢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罗琴 彭国光 +1 位作者 王加才 王少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49-1151,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长期小剂量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对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小鼠背部皮下注射MPTP 25mg... 目的:观察慢性长期小剂量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对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小鼠背部皮下注射MPTP 25mg/kg体重,每周注射2次,连续注射5周,观察小鼠行为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rosine hydroxylase,TH)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凋亡。结果: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注射MPTP组小鼠出现短暂一过性的震颤、后腿拉直、躬背、竖毛、运动减少等;黑质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目减少,α-突触核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增加;生理盐水组未观察到细胞凋亡,MPTP组存在凋亡现象。结论:慢性长期注射MPTP可诱导小鼠行为学改变,黑质部多巴胺神经元细胞凋亡,以及α-突触核蛋白持续表达增多和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Α-突触核蛋白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焦虑抑郁情绪及年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戴晓艳 邱涛 +3 位作者 廖常菊 卞小容 李敏 罗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0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焦虑抑郁情绪及年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本院化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三阴性乳腺癌45例(三阴组),非三阴性乳腺癌45例(非三阴组)。选取本院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焦虑抑郁情绪及年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本院化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三阴性乳腺癌45例(三阴组),非三阴性乳腺癌45例(非三阴组)。选取本院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回顾性记忆(reptropective memory,RM)问卷、前瞻性记忆(prospective memory,PM)问卷及言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评分,以及健康者和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MMSE、RM、PM及VFT评分。结果两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RM和PM评分均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VFT评分与化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MMSE、RM、PM、VFT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MMSE评分低于健康者(P<0.05),且RM、PM、VFT评分均显著高于健康者(P<0.05);三阴组和非三阴组中无焦虑抑郁患者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有焦虑抑郁患者(P<0.05),且RM、PM、VFT评分均显著低于有焦虑抑郁患者(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乳腺癌患者及健康者的MMSE评分均下降(P<0.05),RM、PM及VFT评分均升高(P<0.05);乳腺癌患者的MMSE评分均低于同年龄段健康者(P<0.05),RM、PM及VFT评分均显著高于同年龄段健康者(P<0.05);同年龄段三阴组与非三阴组患者的MMSE、RM、PM及VFT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认知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更为明显,且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越大,认知功能下降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焦虑抑郁 年龄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或血管支架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机械取栓治疗失败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岳成松 资文杰 +28 位作者 邱忠明 李凤利 杨峻 刘瀚圣 刘文华 黄文国 时忠华 杨世泉 邱涛 张帅 曾国勇 周宏斌 王琰 艾志斌 刘勇 胡伟 万跃 温昌明 田喜光 周志明 王振 李冰 陈忠伦 吴德平 陈路明 余鹏霄 罗伟东 刘帅 龚自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73-79,共7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或血管支架补救治疗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机械取栓治疗失败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综合卒中中心和其他19家综合...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或血管支架补救治疗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机械取栓治疗失败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综合卒中中心和其他19家综合卒中中心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机械取栓治疗失败并行补救治疗达到闭塞血管血流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od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score,m TICI)≥2b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补救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球囊扩张组(30例)和血管支架植入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血管再闭塞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球囊扩张组中90 d mRS评分0~2分患者占比明显高于血管支架植入组(P <0.05);两组患者血管再闭塞率、死亡率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病史(OR=8.968,95%CI:1.162~69.196,P=0.035)、补救治疗方式(OR=0.243,95%CI:0.066~0.894,P=0.033)、侧支循环(OR=3.873,95%CI:1.029~14.576,P=0.045)及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OR=0.809,95%CI:0.701~0.934,P=0.004)均为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取栓失败后行补救治疗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球囊扩张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并未增加手术风险,且补救治疗方式是影响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 机械取栓 球囊扩张 血管支架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峻 资文杰 +30 位作者 邱忠明 李凤利 岳成松 刘瀚圣 刘文华 黄文国 王力 邱涛 石强 时忠华 杨世泉 濮捷 万跃 吴志林 杨树 周志明 张新江 刘勇 温昌明 黄华锰 林敏 赵文龙 胡伟 吴德平 陈路明 余鹏霄 罗伟东 刘帅 帅杰 杨清武 龚自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7期138-144,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对发病至治疗时间≤6 h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7月19家卒中中心收治的103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对发病至治疗时间≤6 h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7月19家卒中中心收治的103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血管内治疗组(65例)和非血管内治疗组(38例).观察血管内治疗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48 h急性再闭塞率及血管穿孔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死亡率、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血管内治疗组中57例患者血管再通良好,血管再通率为87.7%,48 h内血管急性再闭塞率为7.7%,血管穿孔发生率为1.5%.两组90 d mRS评分≤2分的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04,P=0.088).两组患者90 d全因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与非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 血管内治疗 非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