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贡市森林督查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1
作者 刘强 《南方农业》 2025年第5期240-243,共4页
四川省自贡市森林督查工作具有一定的组织架构及工作流程,通过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森林督查APP、数据管理平台等森林督查技术,自贡市森林督查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森林督查工作存在地类认定... 四川省自贡市森林督查工作具有一定的组织架构及工作流程,通过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森林督查APP、数据管理平台等森林督查技术,自贡市森林督查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森林督查工作存在地类认定较为困难、技术手段仍需提升、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资金投入不足、部门协作不够紧密、法律法规宣传不够深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改进森林督查工作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督查 现状 问题 对策 四川省自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自贡市3例鹦鹉热衣原体病例调查处置
2
作者 张洁 王斌 +4 位作者 曾麟钦 明雪薇 陈曦 喻秀艳 刘慧慧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对2023年自贡市3例鹦鹉热衣原体病例进行调查处置,为鹦鹉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2023年3-7月期间医疗机构确诊的3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并对其密切接触者、周边职业人群及环境进行鹦鹉热衣... 目的对2023年自贡市3例鹦鹉热衣原体病例进行调查处置,为鹦鹉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2023年3-7月期间医疗机构确诊的3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并对其密切接触者、周边职业人群及环境进行鹦鹉热衣原体核酸检测,利用ompA基因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结果3名患者均存在禽类/鸟类接触史,且临床症状均以高热、肺炎为主,地理位置分布相对集中(直线距离4 km),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及周围职业人群中无阳性检出,在病例1邻居家鸽子粪便(25.0%,3/12)、野生鸟/禽类活动区域污水(22.2%,2/9)检出环境样本阳性,利用3名病例呼吸道样本与阳性环境样本进行ompA测序,发现3名病例与鸽子粪便基因序列一致。结论本起事件可能为接触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3例病例,感染来源依旧与鸟/禽类活动存在密切关联。医务人员在接诊发热、肺炎病例时要主动询问相关暴露史,卫生部门应加强宣传,提示居民在接触禽类/鸟类时做好个人防护,同时积极与畜牧部门、林业部门做好联防联控,降低家禽感染鹦鹉热衣原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调查处置 自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红火蚁防控药剂效果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李强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5年第4期1-3,25,共4页
针对红火蚁防控药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效果差异,通过对温度(15~35℃)、湿度(40%~90%)和光照(0~12 h)等环境因子设置不同的梯度,研究毒饵剂和喷雾剂对红火蚁的致死效果。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药剂效果的主要因素,温度25~30℃时药效最佳;... 针对红火蚁防控药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效果差异,通过对温度(15~35℃)、湿度(40%~90%)和光照(0~12 h)等环境因子设置不同的梯度,研究毒饵剂和喷雾剂对红火蚁的致死效果。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药剂效果的主要因素,温度25~30℃时药效最佳;相对湿度60%~75%时药剂持效期最长;光照时间超过8 h会降低毒饵剂效果,但对喷雾剂影响较小。基于实验数据构建了环境因素与药效的关系模型,为红火蚁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环境因素 防控药剂 致死效果 持效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疫木林区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模型研究
4
作者 曾全 王敬 +5 位作者 肖银波 李建国 杨双昱 贾玉珍 谢天资 杨远亮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06-114,共9页
为建立适用于四川省的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模型。2020年6月至9月,结合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利用手持高光谱成像仪对野外选取的实验样株进行光谱影像采集,选用ENVI软件处理并提取光谱曲线。结果表明:(1)对实验样株进行了5次影像采集,目标... 为建立适用于四川省的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模型。2020年6月至9月,结合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利用手持高光谱成像仪对野外选取的实验样株进行光谱影像采集,选用ENVI软件处理并提取光谱曲线。结果表明:(1)对实验样株进行了5次影像采集,目标植株中出现了感病初期至枯黄死亡的典型症状,感病株与对照株各时期的光谱反射率差异显著;(2)对不同波段范围内不同时间光谱反射率方差进行加权平均,提取4个敏感波段,即488.7 nm、550.8 nm、682.2 nm和779.8 nm;(3)基于敏感波段与植被指数的回归拟合,建立3个波段的EVI指数型早期诊断模型,即K=0.6874e^(0.7293×EVI),利用感病指数K值可定性判断植株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持高光谱 马尾松 松材线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优良无性系“川荣-55号”在四川盆地丘陵区的区域试验
5
作者 喻秀艳 黄玥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3期46-50,共5页
为了解“川荣-55号”油茶在四川盆地丘陵区的栽培效果,在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富顺县及内江市隆昌市开展了区域试验,分析了其主要性状和茶油籽品质。结果表明:该油茶品种的平均单位面积冠幅产量为1.43 kg·m^(-2),平均鲜出籽率为47.5... 为了解“川荣-55号”油茶在四川盆地丘陵区的栽培效果,在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富顺县及内江市隆昌市开展了区域试验,分析了其主要性状和茶油籽品质。结果表明:该油茶品种的平均单位面积冠幅产量为1.43 kg·m^(-2),平均鲜出籽率为47.56%,平均干出籽率为30.69%,油茶籽平均含油率为49.37%,均高出当地农家品种20%以上,各试验地间变异小,主要性状稳定。油茶籽脂肪酸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相对稳定,油酸平均含量高达78.10%,亚油酸与亚麻酸的比值为4.18∶1~6.18∶1,维生素E平均含量为5.39 mg·(100 g)^(-1)。经综合评价,“川荣-55号”油茶各性状优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适宜作为良种在四川盆地南部、东南部低山丘陵区推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荣-55号”油茶 主要性状 含油率 脂肪酸组成 油茶籽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