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嫩平原北部全新世黑土剖面孢粉组合及其对环境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凯 宋运红 +4 位作者 杨凤超 戴慧敏 许江 韩晓萌 梁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21-2131,共11页
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化是研究黑土形成演化最关键的问题之一。重建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预测黑土区气候环境的演变已成为黑土地研究的热点。在松嫩平原北部克山县典型黑土剖面中采集到15件孢粉样品进行孢粉学研究,并对部分相同层位土壤... 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化是研究黑土形成演化最关键的问题之一。重建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预测黑土区气候环境的演变已成为黑土地研究的热点。在松嫩平原北部克山县典型黑土剖面中采集到15件孢粉样品进行孢粉学研究,并对部分相同层位土壤样品中总有机碳进行了AMS ^(14)C测年。系统分析、鉴定和研究表明,克山县黑土剖面自下而上可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下部孢粉组合以Planted Poaceae-Echinate Asteraceae-Tamarix-Polypodiaceae为代表,中部孢粉组合以Tamarix-Chenopodium-Polypodiaceae-Echinate Asteraceae为代表,上部孢粉组合以Pinus-Chenopodium为代表。综合第四纪地质地貌、孢粉、AMS ^(14)C、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典型黑土主要形成于中全新世7500 a B.P.以来的大暖期,形成于松嫩平原温暖半湿润的气候环境,植被为以草本灌木为主的草原植被。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典型黑土区自然环境演变的主要内动力,晚更新世黄土状亚粘土为克山县典型黑土的成土母质,黑土发育过程即为成土母质黑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北部 典型黑土 AMS^(14)C 孢粉组合 古气候 全新世 克山县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因子协同下黑土有机质反演及气候驱动机制评价
2
作者 陈超群 戴慧敏 陈妮娜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65-367,共3页
东北黑土地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命脉所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土壤有机质是黑土质量的核心评估指标,不仅能直接调控土壤肥力和作物生产力,同时在调节全球碳平衡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格局的改变... 东北黑土地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命脉所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土壤有机质是黑土质量的核心评估指标,不仅能直接调控土壤肥力和作物生产力,同时在调节全球碳平衡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格局的改变正成为影响黑土有机质发育过程的主要环境调控因子之一(刘驰等, 2022;Liu Kai et al., 2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有机质 遥感反演 机器学习 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方法的赤峰市撰山子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3
作者 孙家全 崔健 +2 位作者 刘润 宋万兵 孙秀波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5-1293,共9页
【研究目的】在中国大力倡导绿色矿山的背景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理应受到资源环境的限制,开展矿山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打造绿色矿山、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研究方法】为客观分析撰山子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筛选了内蒙古赤... 【研究目的】在中国大力倡导绿色矿山的背景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理应受到资源环境的限制,开展矿山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打造绿色矿山、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研究方法】为客观分析撰山子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筛选了内蒙古赤峰市撰山子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提出了以“资源+环境+社会”为框架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进行了撰山子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本底、环境本底和状态评价。【研究结果】根据资源承载本底评价,四矿段承载力最低,六矿段承载力最高,说明四矿段矿产资源可利用量最低;根据环境承载本底评价,四、五、六、七矿段承载力等级相同,说明矿区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稳定,为矿区开发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根据承载状态评价,六矿段承载力最高,四、五、七矿段承载力等级相同,说明矿区承载状态均未发生超载,未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结论】本文创新性地将资源禀赋、环境状况和社会发展状态纳入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撰山子矿区整体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高水平,矿区各矿段资源环境现状良好,评价结果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和全面性。开展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对于促进矿山资源管理、环境治理及矿业开发具有现实意义,也为今后矿业开发前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资源环境 承载力 多种方法 指标体系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监测预警研究——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
4
作者 孙秀波 闫洪 +2 位作者 孙家全 刘润 崔健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76-1786,共11页
【研究目的】为了掌握城市群尺度不同县(区)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研究方法】从继承和深化“双评价”成果的角度,构建了资源-环境-生态全要素的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种耦合“双评价”结果的“单项-综合”全范围及“评价-监... 【研究目的】为了掌握城市群尺度不同县(区)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研究方法】从继承和深化“双评价”成果的角度,构建了资源-环境-生态全要素的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种耦合“双评价”结果的“单项-综合”全范围及“评价-监测-预警”全流程的技术方法。【研究结果】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开展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监测预警研究,划定承载能力为低的单元7个、中等的22个、高的为4个。影响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主控因素包括土壤沙化、盐渍化、地面沉降、地下水环境,形成了基于要素监测及承载状态监测的综合监测方案,探索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变化下的绿-黄-红预警思路。【结论】为开展省级、城市群及流域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全链条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双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监测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凯湖西部土壤-植物系统中硒含量特征、成因来源及迁移转化主控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梁帅 戴慧敏 +6 位作者 翟富荣 郭常来 高铁 刘凯 魏明辉 张哲寰 杜贯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硒及其有机化合物对生物体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特殊的保健功能,开展富硒土壤硒成因来源和迁移转化研究,对富硒土地利用和富硒功能产品研发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经济意义。基于区域地质特征、土壤数据和植物籽实数据,开展土壤硒空间分布和... 硒及其有机化合物对生物体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特殊的保健功能,开展富硒土壤硒成因来源和迁移转化研究,对富硒土地利用和富硒功能产品研发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经济意义。基于区域地质特征、土壤数据和植物籽实数据,开展土壤硒空间分布和成因来源研究,运用地统计学、相关性、生物富集系数等方法探讨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主控因素。土壤Se含量为0.11~0.70 mg/kg,均值为0.37 mg/kg,含量特征及空间分布主要受成土母质控制;富锦组黑色岩系是形成富硒土壤的物质基础和Se元素的最初来源,后期有利的古气候环境演化促进了黑色岩系的持续风化,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硒源;植物富集能力BCF水稻/土壤>BCF玉米/土壤,籽实Se平均含量为Se水稻>Se玉米,含量与土壤理化指标相关性揭示,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受土壤矿物组成及土壤环境等因素制约。土壤硒主要来源于富锦组黑色岩系及其风化物,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主控因素为粘土矿物的吸附/解析作用;划定天然富硒土地6550.68 hm^(2),为富硒土地科学利用和富硒功能产品开发提供地学依据,有效支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疾病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迁移转化 主控因素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兴凯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母质土壤铁铝氧化物-有机碳的相互作用以及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6
作者 宋运红 刘凯 +2 位作者 戴慧敏 杨凤超 张哲寰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6-936,共11页
铁铝氧化物作为重要的矿物成分,其形态对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及其赋存状态具有显著影响,两者的相互作用是土壤环境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重金属迁移、转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以黑龙江风积和冲洪积母质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 铁铝氧化物作为重要的矿物成分,其形态对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及其赋存状态具有显著影响,两者的相互作用是土壤环境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重金属迁移、转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以黑龙江风积和冲洪积母质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母质土壤剖面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及有机碳分布特征,利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探讨了铁铝氧化物与有机碳的相互作用以及对重金属元素迁移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不同母质土壤铁铝氧化物垂向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有机碳的分布模式具有共性特征。相关分析表明络合态氧化铝(Al_(p))和游离态氧化铝(Al_(d))与有机碳的正相关性强于其他形态;络合态铁铝氧化物与大部分重金属的相关性较显著;络合态氧化铁(Fe_(p))、游离态氧化铁(Fe_(d))、无定形态氧化铁(Fe_(o))、Al_(p)与Hg,无定形态氧化铝(Al_(o))与As、Ni均呈显著正相关。分析认为,由地质冲积作用形成的冲洪积母质土壤中,由于低的pH,游离态和络合态铁铝氧化物较高,易与有机碳结合形成更稳定的络合物;相比之下,由强风力沉积形成的风积母质土壤中,由于高的pH,抑制了铁铝氧化物的溶解,游离态和络合态铁铝氧化物含量低,从而降低了与有机碳的结合能力,导致其有机碳含量较高。进一步分析认为,铁铝氧化物及铁铝氧化物-有机碳复合体通过络合、吸附和共沉淀等方式与重金属结合,从而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和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洪积母质 风积母质 铁铝氧化物形态 有机碳 重金属 元素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流域沈阳段地下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7
作者 李丽君 刘强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7-764,共18页
地下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可能构成潜在威胁,尤其是通过饮用水途径。为研究辽河流域沈阳段地下水中典型EDCs的污染情况、空间分布及健康风险,本文采集93组地下水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液相色谱-质... 地下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可能构成潜在威胁,尤其是通过饮用水途径。为研究辽河流域沈阳段地下水中典型EDCs的污染情况、空间分布及健康风险,本文采集93组地下水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测定莠去津、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克百威三种典型EDCs含量,运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EDCs进行污染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EDCs污染来源进行解析,根据《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评价三种EDCs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三种EDCs的样品总检出率为25.8%,莠去津(21.51%)>DEHP(5.38%)>克百威(2.15%),浅层地下水中EDCs检出率高于深层地下水。研究区改进内梅罗综合污染等级为Ⅰ级,属轻微污染。EDCs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区域差异特征,多分布于工业活动密集区与农业区交界地带。主成分源解析结果揭示莠去津和克百威的污染来源为农业生产活动,DEHP污染则为农业生产活动及工业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三种EDCs对成人及儿童的总致癌风险指数均<1×10^(−6),无致癌风险,总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均<1,在可接受范围内,无非致癌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流域沈阳段 地下水 内分泌干扰物 气相色谱-质谱法 液相色谱-质谱法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顺西露天矿蓄水期涉水软岩边坡失稳机制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季寰 董冠宏 +3 位作者 李旭光 江山 马天宇 崔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8-180,共13页
抚顺西露天矿历经百余年开采,已形成面积逾12 km^(2)、最大深度超400 m的矿坑,在贡献区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矿山边坡变形失稳等地质安全问题。随着其停采后“蓄水成湖”治理构想的提出,为提升矿区后续地质灾害防控能力,以潜在涉水软岩... 抚顺西露天矿历经百余年开采,已形成面积逾12 km^(2)、最大深度超400 m的矿坑,在贡献区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矿山边坡变形失稳等地质安全问题。随着其停采后“蓄水成湖”治理构想的提出,为提升矿区后续地质灾害防控能力,以潜在涉水软岩边坡为例,通过详细地质调查、岩土试验与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探究了矿区蓄水期软岩边坡的失稳滑坡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矿坑蓄水对软岩边坡产生4方面影响,按作用程度依次是弱化软岩、静水压脚、浮托减重和渗透反压,其中弱化软岩是涉水边坡失稳的主因;(2)同等“填蓄”改造强度下,软岩边坡中段稳定性相对最低,如当矿坑先填土至-150 m后再蓄水至-50 m时,软岩边坡东西段基本稳定,中段却失稳发生泥页岩切层滑坡,潜在滑体规模约133.4万m^(3),建议改造过程中重点关注中段边坡的岩体隔水防渗和坡脚加压。研究成果可为抚顺西露天矿及类似深挖露天矿的修复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软岩边坡 数值模拟 矿坑蓄水 滑坡机制 抚顺西露天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硼酸锂熔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和质谱法测定东北黑土中32种特征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4
9
作者 金一 安帅 宋丽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4-1081,共8页
建立了偏硼酸锂熔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东北黑土中32种特征成分含量的方法。取经风干、研磨和过0.074 mm筛的黑土样品0.1000 g和偏硼酸锂0.3 g置于石墨坩埚中,混匀,于1000... 建立了偏硼酸锂熔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东北黑土中32种特征成分含量的方法。取经风干、研磨和过0.074 mm筛的黑土样品0.1000 g和偏硼酸锂0.3 g置于石墨坩埚中,混匀,于1000℃高温炉中熔融20 min,取出后立即倒入盛有20 mL体积比为1:3:76的硝酸-盐酸-水混合溶液的100 mL烧杯中,超声直至熔块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定容至100 mL,采用ICP-AES和ICP-MS同时测定其中32种特征成分。结果表明,32种特征成分的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7以上,检出限(2.764s)为0.01~46.82μg·g^(-1)。采用该法测定国家标准物质GBW 07401、GBW 07424和GBW 07425,32种特征成分的测定值与认定值基本一致,相对误差为-6.1%~4.7%,相对标准偏差(n=10)为0.67%~5.4%,并将此法用于黑土实际样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 ICP-MS 黑土 偏硼酸锂 熔融 特征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形态建成中HY5抑制SAUR1/2/3/4的转录
10
作者 冯雨 刘周莉 王昕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96-1507,共12页
SAUR(SMALL AUXIN UP RNA)基因家族是促进下胚轴伸长的重要下游基因,然而在高温诱导的下胚轴伸长中SAURs受调控的分子机制尚有很多不明之处。热形态建成被定义为高等植物在最适温度和逆境高温之间的温和高温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变化... SAUR(SMALL AUXIN UP RNA)基因家族是促进下胚轴伸长的重要下游基因,然而在高温诱导的下胚轴伸长中SAURs受调控的分子机制尚有很多不明之处。热形态建成被定义为高等植物在最适温度和逆境高温之间的温和高温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变化。其中,高温诱导的下胚轴伸长是研究最为透彻的一个。该研究以拟南芥Col野生型、hy5突变体、35 S::HY5-HA/Col过表达植物和烟草为材料,采用抑制剂NPA处理实验、定量RT-PCR、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方法探索了高温调控SAUR1/2/3/4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1)热形态建成信号转导通路中生长素处于HY5(ELONGATED HYPOCOTYL 5)的下游。(2)在20℃和29℃中,HY5抑制了SAUR1/2/3/4的转录。(3)在常温和高温中,HY5与SAUR1/2/3/4的启动子区染色质含有E-box的部分结合且这些结合被高温所抑制。(4)HY5对SAUR1/2/3/4的调控依然需要生长素的参与。综上认为,高温通过影响HY5与SAUR1/2/3/4启动子染色质的结合强度来调控这4个基因的转录,并且此调控过程需要生长素。该研究结果为高温调控下胚轴伸长下游基因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形态建成 高温诱导的下胚轴伸长 HY5 SAURs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双阳河流域土壤-作物-人体系统中硒元素及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梁帅 戴慧敏 +6 位作者 刘国栋 翟富荣 刘凯 韩晓萌 宋运红 赵君 张哲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64-1074,共11页
【研究目的】典型黑土地分布区土壤硒自然禀赋、成因来源、生态环境效应及人体健康评价为健康地质研究焦点,开展双阳河流域土壤-作物-人体系统中硒迁移与累积的定量研究,对黑土地富硒农产品开发和地方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典型黑土地分布区土壤硒自然禀赋、成因来源、生态环境效应及人体健康评价为健康地质研究焦点,开展双阳河流域土壤-作物-人体系统中硒迁移与累积的定量研究,对黑土地富硒农产品开发和地方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测定成土母质、土壤、大气降尘、灌溉水、作物籽实和人发等多介质硒含量,运用GIS、SPSS软件对测试结果统计分析及评价。【研究结果】划定富硒土地46.4 km^(2),主要沿双阳河及其支流分布;硒以人为成因为主,主要来源于大气降尘补充,输入通量为0.21~1.47 kg/km^(2)·a。土壤、大豆、水稻、玉米和人发硒含量均值为0.305 mg/kg、0.0352 mg/kg、0.0287 mg/kg、0.0198 mg/kg和0.145 mg/kg;作物对土壤硒的富集系数(0.120)远小于1,人发对作物硒的富集系数(4.834)大于1,揭示人发对硒具有较强的浓缩和放大作用,硒在土壤-作物-人体系统中的迁移与积累呈“V”字型模式。【结论】土壤硒含量整体为足硒或富硒,无硒潜在环境风险。大豆、水稻富硒占比为28.4%、9.4%,未发现硒超标情况,无生物硒中毒风险。人发硒含量明显低于参考值0.20~0.60 mg/kg,人体处于缺硒状态,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应引起地方相关部门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作物 人发 人体健康 黑土地质量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技术的泥土物证分析与区域分类鉴别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一 安帅 +4 位作者 刘欣 宋丽华 赵恩好 马健生 张志斌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4-754,共11页
在法庭科学鉴定领域,土壤、岩石等地球化学相关材料是重要的物证来源。在实际案情分析中,物证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指向未知区域,在没有明确犯罪现场位置的情况下,预测物证的来源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针对地球化学物证信息的未知性... 在法庭科学鉴定领域,土壤、岩石等地球化学相关材料是重要的物证来源。在实际案情分析中,物证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指向未知区域,在没有明确犯罪现场位置的情况下,预测物证的来源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针对地球化学物证信息的未知性,通过建立包含矿物组成、元素含量、地理位置等理化性质和地理信息的数据集,比对案发现场样本信息,快速确定物证样本来源,为案情调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证据支持。本文采集辽宁沈阳市城市内表层泥土样品(0~10cm),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和X射线粉晶衍射法(XRD)对泥土物证样本中15种元素(SiO_(2)、Al_(2)O_(3)、CaO、Cu、Zn和Pb等)和矿物成分进行测试分析;借助MapGIS软件绘制元素含量分布图,探讨研究区元素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三个研究区域泥土样本进行分类鉴别。结果表明:①通过城市地质填图可以获得准确直观的元素含量分布图,法庭工作者可以比对泥土样本的元素特征,追溯物证来源。②沈阳市泥土物证样本主要由石英、长石、蒙脱石和伊利石组成(88.0%~98.0%),XRD条形热图便于法庭工作者进行大量数据比对分析。③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三个研究区域15种元素进行降维分析,在95%的置信区间内实现显著的区域鉴别(第1组F_(1)<0,F_(2)<0;第2组F_(1)>0,F_(2)>0;第三组F_(1)>0,F_(2)<0)。④三个研究区域泥土样本中绿泥石、透闪石、高岭石、方解石和白云石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佐证PCA分析分类的准确性。XRF与XRD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地区分城市内不同区域的泥土物证样本,为泥土物证溯源调查提供指向性研究区域,并为缩小调查范围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土物证 X射线荧光光谱法 X射线粉晶衍射法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衍射和X射线荧光技术在泥土物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金一 安帅 宋丽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59-1766,共8页
泥土物证是法庭科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本文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法(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对东北地区不同类型的泥土样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了在最小取样量下,不同泥土样品中矿物组分和化学元素组成特征,并探讨了这些差异性... 泥土物证是法庭科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本文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法(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对东北地区不同类型的泥土样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了在最小取样量下,不同泥土样品中矿物组分和化学元素组成特征,并探讨了这些差异性所反映出的泥土样品的矿物学差异。通过XRD分析发现,泥土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钾长石和蒙脱石,不同类型的泥土样品中还含有斜长石、角闪石和高岭石等矿物。选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对XRF进行精密度和准确度测试,结果显示误差范围在-4.68%~1.7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89%,表明该分析方法满足分析测试要求。比较分析了泥土中主量、微量元素,并利用欧氏距离法计算了泥土样品间的差异性。通过两种分析方法来探究不同泥土的矿物学和元素组成等地质信息特征,可以有效指示出其来源并为区别不同地区的泥土物证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土物证 X射线粉晶衍射 X射线荧光光谱 最小取样量 欧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对地下水的危害评价方法研究——以吉林省珲春盆地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晓东 刘强 +3 位作者 张慧荣 石旭飞 秦传玉 张志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3-1251,共9页
【研究目的】土壤中不断富集的重金属对地下水产生潜在危害,但以往研究缺少定量评价土壤重金属对地下水危害度的方法。【研究方法】本文以地下水循环和固液平衡理论相结合,构建了简便易用的土壤重金属进入地下水的通量模型,在评价地下... 【研究目的】土壤中不断富集的重金属对地下水产生潜在危害,但以往研究缺少定量评价土壤重金属对地下水危害度的方法。【研究方法】本文以地下水循环和固液平衡理论相结合,构建了简便易用的土壤重金属进入地下水的通量模型,在评价地下水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土壤重金属对地下水危害评价方法。【研究结果】以珲春盆地为例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进入地下水通量从大到小依次为Zn、Cu、As、Pb、Cd、Ni、Hg,大部分地区地下水重金属(As、Hg、Cu、Pb、Zn、Ni、Cd)在10年内达不到环境容量限值,大部分乡镇土壤重金属对地下水的危害等级在中度及以下级别。【结论】通过该评价方法能够简单快捷的定量计算土壤重金属进入地下水的通量,判定地下水重金属剩余容量,评价土壤重金属对地下水的危害状况,为相关部门开展土壤及地下水的环境保护提供支撑,为相关学者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环境容量 地下水 危害度 迁移通量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珲春盆地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辽河平原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及健康 风险评价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丽君 王海娇 马健生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0-943,共14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中间体和有机溶剂,随着人类工农业的发展,其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凸显。下辽河平原作为人口较密集、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平原地区,地下水的污染随着人类活动不断加剧,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潜在风... 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中间体和有机溶剂,随着人类工农业的发展,其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凸显。下辽河平原作为人口较密集、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平原地区,地下水的污染随着人类活动不断加剧,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潜在风险。为了研究下辽河平原地下水中VOCs的污染特征及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本文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下辽河平原地下水样品中60种VOCs的含量及污染特征并分析其污染来源。通过经口饮用、洗浴呼吸吸入、洗浴皮肤接触三种VOCs的暴露途径计算污染物长期摄入量,采用CSOIL模型评价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采集的24组地下水样品中有20个采样点检出VOCs,样品VOCs检出率为83.3%,在个别采样点萘、苯、1,2-二氯丙烷含量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4848—2017)Ⅲ类水的限值(100、10.0、5.0μg/L),工业源VOCs的排放是研究区地下水VOCs超标的主要来源。地下水样品中VOCs的总致癌风险指数在0~4.0×10^(-5)之间,总非致癌风险指数在0~0.93之间,均低于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标准;企业用地周边地下水中的健康风险指数高于农业用地地下水。本研究表明下辽河平原地下水中VOCs检出率相对较高,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该结果可为地区地下水工业源VOCs污染监管和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辽河平原 地下水 挥发性有机物 气相色谱-质谱法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岭土中10种微量元素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丽君 薛静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31,共10页
高岭土作为重要的铝硅酸盐,其微量元素的含量决定着高岭土产品的性能指标。高岭土的三种国家标准物质成分GBW03121、GBW03122、GBW03122a中均未含有As、Sb等10种微量元素的标准值,在高岭土的检测中只能采用近似的岩石标准物质作为监控物... 高岭土作为重要的铝硅酸盐,其微量元素的含量决定着高岭土产品的性能指标。高岭土的三种国家标准物质成分GBW03121、GBW03122、GBW03122a中均未含有As、Sb等10种微量元素的标准值,在高岭土的检测中只能采用近似的岩石标准物质作为监控物质,对高岭土组分的准确分析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微波消解技术,对比了硝酸-氢氟酸二酸及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三酸溶样体系,讨论了微波消解的程序升温条件及消解时间等影响因素,并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的干扰因素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微波消解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三酸溶样体系,ICP-MS法测定高岭土中As、Sb等10种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方法检出限在0.01~0.09mg/kg之间,测定下限在0.03~0.30mg/kg之间。利用岩石标准物质直接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元素回收率在90.9%~103.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2%~5.8%之间。同时对方法的不确定度进行了综合评估,证实方法准确可靠。本方法酸类用量少,缩短了测定时间,减少了对环境及人体的影响,适用于高岭土样品中As、Sb等10种微量元素的批量分析,对高岭土国家标准物质成分中As、Sb等10种微量元素的标准值测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微量元素 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酸溶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动能歧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