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典型区域森林碳储量估算及影响因子分析
1
作者 柯权榿 宋清坤 +1 位作者 徐连利 宋晓焱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9期115-118,共4页
全球气候变化下我国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是当今的焦点问题,碳储量准确估算及影响因子分析对森林资源科学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以Sentinel-2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原始波段因子、植被指数因子、纹理因子等特征因子,结合野外样地调查,采用相关性... 全球气候变化下我国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是当今的焦点问题,碳储量准确估算及影响因子分析对森林资源科学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以Sentinel-2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原始波段因子、植被指数因子、纹理因子等特征因子,结合野外样地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构建研究区林地碳储量反演模型,估算典型区域碳储量及分析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卢氏、嵩县及偃师研究区碳储量分别为1382.67万t、296.67万t以及129.32万t。林地整体碳密度变化与年降雨量、城市化强度有负相关性,与平均海拔、林地利用率、土壤碳储量有正相关性。碳储量及碳密度均随海拔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碳储量随坡度升高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碳密度呈上升趋势,且阴坡碳储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东段 碳储量 碳密度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南段)潜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补给来源识别 被引量:1
2
作者 潘登 王帅 +2 位作者 郭红 王琳 李屹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180,共11页
黄河流域下游地区潜水含水层与地表水体联系密切,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补给来源识别研究对黄河流域地下水合理利用与科学保护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黄河下游(河南段)潜水样品(共计170组)以及氢氧稳定同位素样品(共计55组)进行数据分析... 黄河流域下游地区潜水含水层与地表水体联系密切,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补给来源识别研究对黄河流域地下水合理利用与科学保护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黄河下游(河南段)潜水样品(共计170组)以及氢氧稳定同位素样品(共计55组)进行数据分析,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离子比值分析、Gibbs图等方法,系统性地分析了研究区潜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补给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潜水的总溶解固体(TDS)波动性大,其范围为191~8169 mg/L,其中濮阳市、安阳市地区潜水为Ⅴ类水,已无法作为饮用水使用;研究区的主要水化学类型表现为HCO_(3)-Ca·Mg·Na、HCO_(3)^(-)Mg·Ca型;研究区阳离子主要以Mg^(2+)和Ca^(2+)为主、阴离子以HCO_(3)^(-)为主;研究区内潜水发生了强烈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溶液中的Ca^(2+)交换含水介质中的Na^(+);研究区潜水中主要以文石、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处于过饱和状态至沉淀,石膏发生溶解;黄河下游(河南段)地区的潜水补给来源属于现代大气降水补给;沿潜水含水层的水流动路径上,潜水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由于混合效应更为均匀。本研究利用多因素、多方法的手段揭示了黄河下游(河南段)水文地球化学演变过程,为区域内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补给来源识别 氢氧稳定同位素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生态修复工程碳储量估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清坤 柯权榿 +2 位作者 李林记 徐连利 宋晓焱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2期38-43,共6页
大型生态修复工程是流域、全域、系统性、整体性生态修复工程,具有措施全、规模大、解决生态问题彻底等特点。由于不同数据来源和估算方法常导致碳储量估算结果差异较大,基于国内外大型生态修复工程碳储量及协同效应研究,对常用研究方... 大型生态修复工程是流域、全域、系统性、整体性生态修复工程,具有措施全、规模大、解决生态问题彻底等特点。由于不同数据来源和估算方法常导致碳储量估算结果差异较大,基于国内外大型生态修复工程碳储量及协同效应研究,对常用研究方法如生物量测定法、基于遥感技术测定法、模型与模拟法、土壤碳测定法,以及估算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其优缺点,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展望,以期为大型生态修复工程碳储量估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生态修复工程 碳储量 估算方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吸附技术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兆鑫 曹宁宁 +6 位作者 李林记 刘素青 李佳昊 曹翠 李和平 张凯 石勇丽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4,共13页
常见六价铬Cr(Ⅵ)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如客土法、还原法、固化法、生物法等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及Cr(Ⅵ)被二次氧化等缺点。理想修复技术应能快速、低成本地将铬元素(Cr)从土壤中彻底去除。本文将聚吡咯(PPy)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负载在凹凸棒... 常见六价铬Cr(Ⅵ)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如客土法、还原法、固化法、生物法等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及Cr(Ⅵ)被二次氧化等缺点。理想修复技术应能快速、低成本地将铬元素(Cr)从土壤中彻底去除。本文将聚吡咯(PPy)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负载在凹凸棒土(ATP)表面,制备了以PPy为“壳”和以ATP为“核”的ATP/PPy复合材料,ATP/PPy对Cr(Ⅵ)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85.19mg/g,吸附机理包括静电引力、螯合、还原与离子交换等。将ATP/PPy嵌入土壤中,利用Cr(Ⅵ)在土壤中的纵向迁移及横向浓度差渗透,可实现对土壤中Cr(Ⅵ)的原位吸附。实验考察了模拟降雨量、土壤pH、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对土壤中Cr(Ⅵ)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供试土壤中Cr(Ⅵ)浓度为30mg/kg,模拟降雨量为6mL/天,土壤有机质含量为7.6g/kg,土壤容重为1.22g/cm^(3),土壤p H为5.86时,第35天时土壤滤液中Cr(Ⅵ)去除率为58.51%,土壤中Cr(Ⅵ)含量降低至2.97mg/kg,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的建设用地第二类用地筛选值5.7mg/kg。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经济环保、效率高、去除彻底等优势,可为污染场地的高效低成本治理提供新思路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聚吡咯 土壤修复 六价铬 原位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焦作段河岸植物水分来源同位素水文学解析
5
作者 王继华 郑凯 +2 位作者 豆敬峰 李涛 黄平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5,共9页
目的 为探究河岸植物的水分来源,方法 以黄河中游典型河段河岸生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氢氧稳定同位素、氯离子浓度和土壤含水率特征,并结合贝叶斯混合模型Mix SIAR解析河岸生态植被水分来源。结果 表明:δ^(2)H-δ^(18)O图谱显示土壤... 目的 为探究河岸植物的水分来源,方法 以黄河中游典型河段河岸生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氢氧稳定同位素、氯离子浓度和土壤含水率特征,并结合贝叶斯混合模型Mix SIAR解析河岸生态植被水分来源。结果 表明:δ^(2)H-δ^(18)O图谱显示土壤水线为δ^(2)H=5.74δ^(18)O-15.67,斜率明显小于当地大气降水线斜率;土壤水lc-excess(土壤水同位素点偏离LMWL的程度)显示土壤水同位素δ^(2)H-δ^(18)O关系点显著偏离LMWL;河岸植物(芦苇和柽柳)木质部水δ^(2)H,δ^(18)O值与土壤水线基本重叠;垂向土壤含水率、稳定同位素(δ^(2)H,δ^(18)O)、Cl^(-)质量浓度具有明显分层特征;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模拟结果指示,土壤水对柽柳和芦苇水分贡献率为60.3%~73.6%,河水对柽柳和芦苇水分贡献率为10.3%~19.2%,再次为潜水;校正后的计算结果表明,河水对植物水分贡献率显著上升,最大上升至30.3%,土壤水贡献率降至53.9%~60.6%。结论 研究区降水、河水、潜水和土壤水之间水力联系紧密,具有强烈补给关系,且土壤水受到过强蒸发;植物水的主要水分来源为土壤水,其次是河水;不同层土壤含水率(浅层、中层、深层)因主要水源不同,以致含水率随埋深增加呈不同变化趋势,且土壤含水率是影响植物水分利用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对河岸典型植物水分利用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焦作段 河岸植被 氢氧稳定同位素 贝叶斯混合模型 水分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总磷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兆鑫 石勇丽 +4 位作者 曹宁宁 李佳昊 李林记 卢婷婷 苏方方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0,共5页
针对环境标准测定土壤总磷中存在的操作复杂、流程长、干扰因素多、结果不稳定等问题进行改进,通过对不同分析方法比对,探究了酸用量、升温程序测定对结果的影响。以HNO_(3)+HF+HClO_(4)+H_(2)O_(2)为酸体系,采用阶段式升温法与热溶法... 针对环境标准测定土壤总磷中存在的操作复杂、流程长、干扰因素多、结果不稳定等问题进行改进,通过对不同分析方法比对,探究了酸用量、升温程序测定对结果的影响。以HNO_(3)+HF+HClO_(4)+H_(2)O_(2)为酸体系,采用阶段式升温法与热溶法进行前处理,将待测液泵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进行分析,建立了快速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总磷的方法。方法学研究表明,该方法总磷的检出限为2 mg/kg,相对标准偏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0.56%~2.48%和0.42%~2.23%。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土壤总磷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总磷 酸消解 ICP-O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影像的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多要素综合评价
7
作者 郑凯恺 王继华 +3 位作者 莫德国 李华 关健 向中林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1,共9页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理论,分层次构建黄河流域济源段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NDVI、NDWI、TGSI、SWI等多指数和地形Slope参数合成影像,应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提取研究区主要生态参数,采用熵值法多要...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理论,分层次构建黄河流域济源段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NDVI、NDWI、TGSI、SWI等多指数和地形Slope参数合成影像,应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提取研究区主要生态参数,采用熵值法多要素综合评价研究区的生态健康状态。结果表明,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综合健康指数分别为0.313、0.540、0.575、0.557,研究区处于不健康、亚健康、健康、健康状态,整体呈变好趋势,指标权重贡献表现为灌木及草地指标>乔木林地指标>不透水面指标>植被覆盖度指标>种植耕地指标>裸地指标>水体指标,建议开展林草地绿化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 GF影像 熵值法 机器学习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苯胺的部分前处理问题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和平 石勇丽 +4 位作者 张兆鑫 吴忆苏 张凯 卢婷婷 曲亚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8-175,共8页
为了探究土壤中苯胺回收率测定偏低的难点,笔者针对《土壤和沉积物苯胺类和联苯胺类的测定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征求意见稿)》中前处理阶段的问题,在优化部分前处理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土壤吸附、内标加入的时机以及还原剂(五水合... 为了探究土壤中苯胺回收率测定偏低的难点,笔者针对《土壤和沉积物苯胺类和联苯胺类的测定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征求意见稿)》中前处理阶段的问题,在优化部分前处理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土壤吸附、内标加入的时机以及还原剂(五水合硫代硫酸钠)和氨水对苯胺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吸附是导致苯胺加标回收率偏低的重要因素,与空白加标相比,含有一定量有机质的砂质壤土基体加标回收率减少了42.05%~60.89%。内标在不同阶段加入会对苯胺回收率产生显著影响,主要是由前处理过程中的基体吸附和挥发损失导致。加入还原剂和氨水对空白加标的苯胺回收率无显著影响,但对于含有一定量有机质的砂质壤土,加入氨水后苯胺加标回收率增加了59.57%,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土壤 内标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同时测定土壤中4种金属元素 被引量:4
9
作者 曹宁宁 张兆鑫 +4 位作者 李佳昊 卢婷婷 苏方方 张凯 石勇丽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3-599,共7页
为解决常规金属元素分析中存在的成本高、盐分高、难脱离、不稳定等问题,实现土壤样品快速高效分析检测,通过探讨了容器种类、熔剂用量、熔样温度及时间对准确性的影响,以较低价镍坩埚为容器、1.5 g NaOH为熔剂,采用低温短时碱熔法(700... 为解决常规金属元素分析中存在的成本高、盐分高、难脱离、不稳定等问题,实现土壤样品快速高效分析检测,通过探讨了容器种类、熔剂用量、熔样温度及时间对准确性的影响,以较低价镍坩埚为容器、1.5 g NaOH为熔剂,采用低温短时碱熔法(700℃,15 min)与热溶法进行样品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进行检测,建立了低盐低成本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同时测定土壤中铁铝锰钡的方法。方法学研究表明,在仪器最佳测定条件下,Al_(2)O_(3)、Fe_(2)O_(3)、Ba、Mn的检出限分别为0.03%、0.01%、0.01 mg/kg、0.01 mg/kg,相对标准偏差在0.57%~2.7%,且成本低、盐分少、易脱离、稳定性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土壤中金属元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碱熔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阿特拉津和乙草胺 被引量:6
10
作者 曲亚辉 石勇丽 +3 位作者 张兆鑫 李和平 卢婷婷 曹翠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3-396,共4页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阿特拉津与乙草胺。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提取目标物,以正己烷-乙酸乙酯(体积比1∶1)为萃取溶剂与淋洗溶剂时,提取效果最好。在阿特拉津与乙草胺浓度为0.05~5.0 mg/L的线性范围内,其...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阿特拉津与乙草胺。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提取目标物,以正己烷-乙酸乙酯(体积比1∶1)为萃取溶剂与淋洗溶剂时,提取效果最好。在阿特拉津与乙草胺浓度为0.05~5.0 mg/L的线性范围内,其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0与0.9970。对空白土壤样品进行0.25 mg/kg水平的加标,阿特拉津与乙草胺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0%与93.3%;利用所建立起来的方法进行0.05 mg/kg、0.25 mg/kg、0.5 mg/kg质量浓度点空白加标回收试验,加标回收率为91.0%~94.0%,相对标准偏差为4.1%~7.5%,阿特拉津与乙草胺的方法检出限为0.01 mg/kg。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准确度好,满足土壤有机污染物分析质量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溶剂萃取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法 阿特拉津 乙草胺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流体萃取-GC/MS法测定土壤中半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勇丽 刘素青 +3 位作者 卢婷婷 曲亚辉 曹翠 张凯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2年第2期53-55,63,共4页
采用加压流体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ASE-GC/MS)测定土壤中9种半挥发性有机物,分别考察萃取条件、氮吹浓缩、硅酸镁小柱净化和浓缩定容等前处理条件对半挥发性有机物测定的影响。通过优化试验条件,使方法在10.0μg/L~1000μg/L范围... 采用加压流体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ASE-GC/MS)测定土壤中9种半挥发性有机物,分别考察萃取条件、氮吹浓缩、硅酸镁小柱净化和浓缩定容等前处理条件对半挥发性有机物测定的影响。通过优化试验条件,使方法在10.0μg/L~10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1 mg/kg~0.04 mg/kg。土壤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2.4%~95.4%,4次测定结果的RSD为2.1%~6.0%。将该方法应用于测定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周边土壤,除苯并(a)芘外其余8种半挥发性有机物均为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挥发性有机物 加压流体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