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供水管道45°斜穿地裂缝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刘聪
乔建伟
闫腾飞
卢全中
占洁伟
彭建兵
-
机构
长安大学
自然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陕西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省特殊岩土性质与处理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250,41790441)
自然资源部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LLSMP202001)
+1 种基金
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300102268206,300102260402)
CMEC孵化科技项目(CMEC-KJFH-2018-02)。
-
文摘
西安地裂缝是一种典型的城市地质灾害,对供水管道造成严重危害。以西安市球墨铸铁供水管道穿越地裂缝为工程背景,通过供水管道45°斜穿地裂缝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地裂缝作用下供水管道的变性特征、结构应力与土压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地裂缝作用下,上盘管道产生差异沉降,远离地裂缝管道末端沉降量最大,上盘管道顶部和底部部分区域形成脱离区或脱空区。管道表现出复杂的伸臂梁受力模式,竖向上上盘管道产生“上凸下凹”的弯曲变形,顶部形成受拉区,底部形成受压区;下盘管道产生“上凹下凸”的弯曲变形,导致其顶部形成受压区,底部形成受拉区;水平方向上,地裂缝与管道锐角侧形成受拉区,钝角侧形成受压区。管道柔性T型接口可一定程度调节管道两侧差异沉降,且在管道接口处轴向应力最大。基于模型试验结果,提出地裂缝发育区管道建设应合理规划线路、浅埋或架空布设、采用柔性接口并增加接口强度和刚度、布设监测装置的工程措施。
-
关键词
供水管道
地裂缝
柔性接口
球墨铸铁
模型试验
工程措施
-
Keywords
feed pipeline
earth fissure
flexible joint
ductile iron
model test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
-
题名珊瑚礁灰岩钻孔灌注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夏玉云
杨志刚
乔建伟
郑建国
柳旻
唐国艺
-
机构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自然资源部陕西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陕西省特殊岩土性质与处理重点实验室
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3年第19期96-102,共7页
-
基金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2022⁃KJXX⁃05,2023⁃CX⁃TD⁃34,2023⁃CX⁃PT⁃46)
自然资源部陕西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课题(2022⁃02)
+4 种基金
国机集团青年科技基金项目(QNJJ⁃PY⁃2022⁃41,QNJJ⁃ZD⁃2022⁃17)
机勘院科技研发基金(KYXMN20230004)
西安市英才计划青年项目(2022XAYC⁃03)
CMEC科技孵化项目(CMEC⁃KJFH⁃2018⁃02)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ZD20220203)。
-
文摘
礁灰岩是珊瑚岛礁的主体部分,钻孔灌注桩是岛礁工程建设和海洋开发中最常用的深基础之一。为揭示礁灰岩地区钻孔灌注桩的承载特性,在印度尼西亚珊瑚礁地区开展了冲击钻孔和旋挖钻孔灌注桩的现场静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冲击钻孔和旋挖钻孔灌注桩的承载特性。结果表明,冲击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周期和充盈系数分别是旋挖钻孔灌注桩的24倍和1.09倍;冲击钻孔灌注桩承载特性表现为摩擦端承桩特性,旋挖钻孔灌注桩表现为摩擦桩特性;旋挖钻孔灌注的承载特性优于冲击钻孔灌注桩,其竖向极限承载力是冲击钻孔灌注桩的2.85倍,其桩周地层极限侧摩阻力是冲击成孔灌注桩的8.03倍。冲击成孔过程中在孔周形成的泥皮是造成冲击钻孔灌注桩桩周地层极限侧摩阻力降低和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
-
关键词
桩基础
珊瑚礁灰岩
钻孔灌注桩
静载试验
承载力
侧摩阻力
-
Keywords
piles
coral reef limestone
bored piles
static load test
bearing capacity
skin friction
-
分类号
TU47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安哥拉红砂湿陷性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乔建伟
夏玉云
刘争宏
王冉
唐立军
-
机构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自然资源部陕西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陕西省特殊岩土性质与处理重点实验室
长安大学地测学院
-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97,104,共6页
-
基金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2022KJXX-05,2023-CX-TD-34,2023-CX-PT-46)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青年基金项目(2022-PY-01,2022-ZD-01)
+1 种基金
西安市英才计划青年项目(2022XAYC-03)
中国机械设备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孵化项目(CMEC-KJFH-2018-02)。
-
文摘
湿陷性是安哥拉红砂的典型工程特性,研究其影响因素对红砂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安哥拉红砂原状土与重塑土的室内压缩试验,探讨了压力、含水率、结构性、干密度和细粒土含量对红砂湿陷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压力>100 kPa时,红砂重塑样湿陷系数约是原状土的2.0倍;红砂湿陷系数与试验压力和细粒土含量呈正相关关系,随压力和细粒土含量增加而增加但存在峰值压力和峰值细粒土含量,峰值压力为300 kPa,峰值细粒土含量为60%~80%;红砂湿陷系数与干密度和含水率整体上呈反比关系,原状红砂湿陷性消除和完全丧失的界限含水率分别为9%和13%;重塑土湿陷性消除和完全丧失的界限含水率分别为11%和13%,界限干密度分别为1.80 g/cm^(3)和1.90 g/cm^(3),对应的压实系数分别为0.92和0.97。湿陷性红砂地区工程建设可通过提高干密度消除其湿陷性。
-
关键词
红砂
湿陷性
影响因素
物理指标
安哥拉
-
Keywords
red sand
collapsibi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physical indexes
Angola
-
分类号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TU44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