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乌冲突对全球原油海洋运输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鹏军 庞亮 +1 位作者 康婷婷 吕迪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4,共11页
地缘政治对全球关键资源流动格局的影响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议题之一。有诸多对原油进口依赖度高的国家(地区)将原油定为其关键战略资源,在国家(地区)安全战略中给予重点保障。俄乌冲突作为冷战以来欧洲最为严重的地缘政治冲突事件,对全... 地缘政治对全球关键资源流动格局的影响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议题之一。有诸多对原油进口依赖度高的国家(地区)将原油定为其关键战略资源,在国家(地区)安全战略中给予重点保障。俄乌冲突作为冷战以来欧洲最为严重的地缘政治冲突事件,对全球原油海洋运输格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采用2019年、2020年和2022年1—6月的全球AIS船舶轨迹大数据,定量分析了全球原油海洋运输格局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后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全球原油海洋运输周转量最大降幅达24%;所识别的主要原油海运航线中,俄罗斯至欧洲航线流量减少,俄罗斯至印度航线以及中东、美国至欧洲航线流量增长;全球原油海洋运输格局出现重构趋势,呈现出由西欧与美国主导的“环大西洋航线”以及由俄罗斯主导的“亚洲航线”。该格局将会对石油进口依赖度较高国家(地区)的能源安全、能源产业及关联产业等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地缘政治与全球资源流动格局之间关系的研究,深化地缘政治对全球资源流动格局影响机制的理论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全球资源流动 俄乌冲突 原油 海洋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铁矿石进口格局的变化
2
作者 肖人荣 赵鹏军 +2 位作者 肖婷 高弋淳 杨娟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3-434,共12页
中国对海外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度超过80%,铁矿石的海运时空格局及演变关系到国民经济安全。新冠疫情深刻影响了全球海运时空格局,通过研究疫情时期中国铁矿石进口格局变化态势,试图为未来防范类似危机、提高供应链韧性提供依据与经验。基... 中国对海外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度超过80%,铁矿石的海运时空格局及演变关系到国民经济安全。新冠疫情深刻影响了全球海运时空格局,通过研究疫情时期中国铁矿石进口格局变化态势,试图为未来防范类似危机、提高供应链韧性提供依据与经验。基于AIS(Automatic Identify System)大数据,重点分析了疫情集中暴发期(2020年1—6月)中国铁矿石的时空输入格局,结果表明:1)2020年2月新冠疫情对中国铁矿石进口影响最为严重,随着中国3月复工复产,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开始增长;2)2020年5月长三角、珠三角与西南沿海港口群的铁矿石进口量占比增加,铁矿石港输入重心呈略微南移的趋势,但整体仍分布在环渤海港口群南部边界。新冠疫情并未改变中国铁矿石进口以环渤海港口群为主要输入港的格局;3)疫情集中暴发期中国对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乌克兰等国的铁矿石进口量同比增加,其中对巴西与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度同比降低,而对乌克兰与印度的依赖度同比提升,海外铁矿石供应中心呈现西偏趋势;4)疫情集中暴发期伊塔基港、圣尼古拉斯港、南非萨尔达尼亚湾港等港对华铁矿石供应量整体减少,而黑德兰、澳尔科特、丹皮尔等港口对华供应整体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石 资源流 新冠疫情 自动识别系统 全球海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震灾害影响下的人群移动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吕薇 汤俊卿 +2 位作者 赵鹏军 黄沣爵 郭增骏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0,共6页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对城市运行和人类活动产生严重的冲击。人群移动作为灾害情境下人类行为韧性的重要观测角度,其相关研究对于城市防灾减灾具有指导意义。尽管已有相关讨论成果,但综述并不完备。对此,该文检索了2...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对城市运行和人类活动产生严重的冲击。人群移动作为灾害情境下人类行为韧性的重要观测角度,其相关研究对于城市防灾减灾具有指导意义。尽管已有相关讨论成果,但综述并不完备。对此,该文检索了2002—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45篇文献,总结了现有研究在应急疏散管理、灾害情境下人群心理与行为分析及震后人口分布方面的成果,并展望了我国地震灾害影响下人群移动研究的发展。结果表明,未来研究需要拓展多时空尺度、耦合性和连锁性灾害的分析,深化对特定灾害事故的认知,探索与人群移动相关的震损设施重建路径,为国土空间安全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疏散 人群移动 综述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港口地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肖人荣 赵鹏军 +1 位作者 何张源 李革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0-364,共15页
对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公布的24种人文地理学领域中的高质量中文期刊进行筛选,重点分析了1982―2022年的552篇港口地理研究相关论文,以揭示中国港口地理研究的发展脉络以及研究特征。结果发现:1)中国港口地理研究大致经历... 对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公布的24种人文地理学领域中的高质量中文期刊进行筛选,重点分析了1982―2022年的552篇港口地理研究相关论文,以揭示中国港口地理研究的发展脉络以及研究特征。结果发现:1)中国港口地理研究大致经历了初创阶段、探索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视角转变阶段。2)腹地划分的研究侧重在经济腹地和港口腹地一体化发展。物理和物流腹地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3)港口的集中与分散度测量是港口体系研究的重点。多式联运的发展促使港口体系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学者倾向于从宏观的角度解释影响港口竞争的因素。4)港口网络的研究主要涉及拓扑空间布局、网络结构变化以及网络安全评估等内容。5)港城关系研究中,空间关系的考察集中在港城界面的发展,尤其是滨水区发展与规划。港城之间的经济关系相对复杂,学者尚未达成共识。6)中国港口地理研究具有服务国民经济应用的显著特征,港口布局和选址等内容是研究的重点。目前,中国对近些年西方强调的社会、制度、文化、供应链等内容关注较少。未来应重视极端天气与地缘政治的影响,深化港口内部码头以及企业的相关研究,推动AIS大数据的应用,加强相关理论的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地理 港口网络 供应链安全 中国港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基础教育的交通可达性及其空间公平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昊宇 王良蛟 +1 位作者 陈昱龙 赵鹏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13-1523,共11页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基础教育资源在空间上的不公平,是中国当下亟待解决的一项关键问题。然而,全国层面的基础教育交通可达性研究在路网交通时耗的精细测算上尚存在缺失。本研究基于POI、DEM、交通路网、土地利用、人口...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基础教育资源在空间上的不公平,是中国当下亟待解决的一项关键问题。然而,全国层面的基础教育交通可达性研究在路网交通时耗的精细测算上尚存在缺失。本研究基于POI、DEM、交通路网、土地利用、人口网格等数据,采用成本距离栅格分析、人口加权基尼系数、双变量莫兰指数测算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基础教育设施的交通可达性格局,并评估了基础教育设施交通可达性的多尺度公平性特征。研究发现:①小学和中学的15 min交通等时圈分别覆盖了全国79.7%和78.8%的人口,交通可达性较高的地区地形主要为平原及盆地,多分布于城市群、都市圈地区;②县域尺度上,可达性的“高水平”与“高均衡”呈相互集聚分布,小学和中学的人口覆盖率与可达性变异系数的双变量莫兰指数分别为-0.602和-0.587,即服务水平高的地区及周边往往均衡性也较好;③省域尺度上,可达性的“高水平”与“高均衡”不吻合,北京等基础教育高可达性地区基尼系数达到0.7以上,通常自然地理环境越复杂多样,县域间基础教育可达性公平性通常越低。建议严格规范乡村地区学校撤并,发挥地区间转移支付对完善基础教育设施的作用,并为中小学生提供良好的上学交通出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交通可达性 中国 空间公平 兴趣点数据 公共服务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
6
作者 刘星南 骆仁波 +3 位作者 陈玲 周艺霖 廖琪 罗宏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73-2082,共10页
在新时代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背景下,客观科学地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是规划工作的基础,也是重点与难点之一。针对现有研究在数据选取、方法构建和结果分析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正向规划”和“反规划”理论,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政策导... 在新时代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背景下,客观科学地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是规划工作的基础,也是重点与难点之一。针对现有研究在数据选取、方法构建和结果分析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正向规划”和“反规划”理论,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政策导向的综合视角出发,依托多源数据融合驱动的深度学习算法,提出一种城镇开发边界自动划定方法,并以广州市花都区为实证案例,进行了城镇开发边界自动划定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能自动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结果更为客观;(2)城镇开发边界研究结果与规划成果在空间分布趋势上具有较高一致性,相比之下研究结果用地集约节约程度高,更符合未来用地发展要求;(3)城市发展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交通和人口是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因子。综上,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能客观科学地自动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研究结果符合未来用地发展趋势,能给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开发边界 深度学习 多源数据融合 深度神经网络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体系现代化视角下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体系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周艺霖 邱凯付 刘菁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5-51,共7页
规划实施监督机制是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在“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统筹协调的作用,如何形成有效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确保规划能用、好用、管用,仍亟待展开进一步探索。文章立足治... 规划实施监督机制是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在“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统筹协调的作用,如何形成有效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确保规划能用、好用、管用,仍亟待展开进一步探索。文章立足治理体系现代化视角,以广东省为例,基于现行省级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的问题,总结了伦敦、上海、北京等先进地区的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经验,从保障机制、传导路径、指标体系、动态调整机制、信息系统等方面提出强化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实施监督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 治理体系现代化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效率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周艺霖 李明月 张梦婕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81,共10页
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目标,厘清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安全的关系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前提。论文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效率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投影寻踪模型测度广东省21个地级市在2000... 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目标,厘清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安全的关系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前提。论文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效率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投影寻踪模型测度广东省21个地级市在2000—2018年的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两者的动态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广东省的土地利用效率状况较好,全省指数平均值为0.87,呈波动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指数较为稳定,全省指数平均值为1.73,呈轻微波动下降趋势;两者耦合协调度均值0.72,处于中度协调阶段,在研究期内呈轻微波动上升趋势,高度协调城市集中在粤北地区和沿海旅游城市。(2)土地利用效率与土地生态安全之间不存在明显矛盾,珠三角地区应加大土地生态整治力度,优先发展低污染产业;粤东西北地区应调整土地利用策略,优先发展新业态经济和低碳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生态安全 耦合协调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中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传导路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禅 肖百霞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71,共6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指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依据,将其内容体系与“双碳”紧密联系,有助于强化规划在绿色低碳发展引领方面的作用。如何做好碳排、碳汇空间的差异化...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指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依据,将其内容体系与“双碳”紧密联系,有助于强化规划在绿色低碳发展引领方面的作用。如何做好碳排、碳汇空间的差异化管控引导,并在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强化体现及传导落实“双碳”相关内容仍在探索中。文章结合广东省的省、市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对其与“双碳”相关的规划内容体系及传导路径进行解析,归纳了“双碳”相关的核心规划内容板块及主要的传导方式,为“双碳”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从目标、指标到空间的贯穿落地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传导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区域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空间组织模式 被引量:9
10
作者 黎智枫 姚丹燕 +1 位作者 黄永贤 刘嘉丽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8-133,共6页
近年来,都市圈逐渐成为中国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其空间结构和组织方式对规划实践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比较全球都市圈空间结构案例与回顾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基于城市—区域视角,采用人口流动数据表征都市... 近年来,都市圈逐渐成为中国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其空间结构和组织方式对规划实践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比较全球都市圈空间结构案例与回顾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基于城市—区域视角,采用人口流动数据表征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空间集聚的结构关系,对珠三角内各都市圈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测度,得出广州都市圈是纵向扩展的强核心簇群结构、深圳都市圈是横向扩展的多中心分布结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则是形成中的多中心环布式结构等,并分析了3种不同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进而提出对应的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区域 空间组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调”用地特征的国土空间高效配置与利用研究——以佛山市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谭宇文 张翔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25,共8页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新时期,传统以增量扩张为导向的空间治理思维难以适应存量优化的新要求,亟待探索以调整重构为导向的国土空间治理逻辑与规划方法。文章以“三调”为基础,分析、总结了以佛山市为代表的珠三角城镇密集地区的用地...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新时期,传统以增量扩张为导向的空间治理思维难以适应存量优化的新要求,亟待探索以调整重构为导向的国土空间治理逻辑与规划方法。文章以“三调”为基础,分析、总结了以佛山市为代表的珠三角城镇密集地区的用地特征及问题成因,并基于佛山市“市—区”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探索,从规划调控、机制构建和行动实施3个方面构建了国土空间高效配置与利用框架,强调在规划调控方面突出定底线、调格局、优配置三项编制内容,在机制构建方面探索流量增效、传导优化、实施评估三大制度,在行动实施方面聚焦存量用地盘活、国土整治修复两大事项,整体形成格局引导、政策集成和动态实施三大合力,以实现国土空间的高效配置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调整重构 “三调” 国土空间高效配置与利用 佛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发展权优化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目标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6
12
作者 谭迎辉 王伟 吕迪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14,共8页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是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层级,既体现地方事权,又关系着实施落地,而在两者交集之下,土地发展权成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核心。研究立足对新时期土地发展权的再认识,对其内涵给予深化拓展,提出基于...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是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层级,既体现地方事权,又关系着实施落地,而在两者交集之下,土地发展权成为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核心。研究立足对新时期土地发展权的再认识,对其内涵给予深化拓展,提出基于土地发展权优化的市县国土空间治理目标与实现路径,并建构三条创新路径:基于政策区、政策边界与发展权挂钩的路径创新,基于规划实施创新+政策工具统筹的路径创新,基于规划管理创新+权力责任清单的路径创新,以期为新时期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深化提供有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规划实施机制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分异研究——以佛山顺德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琪 陈玲 +1 位作者 周艺霖 蒋雪冰 《南方农机》 2023年第12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珠三角地区小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情况,以期为研究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土地变化提供参考。【方法】课题组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为研究对象,获取1991年、1994年、1997年、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和2012年共8... 【目的】探讨珠三角地区小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情况,以期为研究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土地变化提供参考。【方法】课题组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为研究对象,获取1991年、1994年、1997年、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和2012年共8期TM遥感影像,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由建设用地扩展指标构建的综合扩展程度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1991—2012年7个时段建设用地扩展总体特征以及3个不同扩展类型期各街道(镇)的建设用地扩展时空分异特征。【结果】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扩展明显,1991—2012年共增加建设用地147.9 km2;其中,2003—2006年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最快,扩展面积、扩展贡献率以及扩展强度均最大;2003—2006年、2006—2009年以及2009—2012年的建设用地扩展面积均超过了30 km2,其各项扩展指标均大于其他4个时间段;1991—2003年,扩展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这之后建设用地扩展较均衡。【结论】总体上,在研究时段内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展呈现出由无序扩展向精明扩展的发展趋势,对新型城镇化下小城镇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德区 建设用地 综合扩展程度指数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集聚区空间规划路径与实践——以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为例
14
作者 刘沛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2-159,共8页
从创新集聚区的概念内涵出发,尝试归纳“确定区域战略定位—合理定制空间格局—优化用地布局结构—完善专项支撑体系”的创新集聚区空间规划路径,以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为例,识别区域发展现状,并从用地、生态、交通枢纽、区域协同... 从创新集聚区的概念内涵出发,尝试归纳“确定区域战略定位—合理定制空间格局—优化用地布局结构—完善专项支撑体系”的创新集聚区空间规划路径,以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为例,识别区域发展现状,并从用地、生态、交通枢纽、区域协同等4个方面分析区域发展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以空间统筹为平台,顺应区域发展需求,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探索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的战略定位、空间格局、用地布局及专项支撑等,以期为创新集聚区空间规划路径的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集聚区 空间规划 创新空间 创新要素 三龙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