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R)绿(G)蓝(B)三波段的典型港湾透明度反演研究
1
作者 朱元励 毛铭 +4 位作者 郭然 杜萍 陶邦一 江志兵 曾江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1-659,共9页
基于卫星遥感的透明度(Secchi depth,SD)反演方法已经在大洋、近海、湖泊等不同水体开展了广泛应用。富营养化河口港湾等水体具有水域面积小且受陆地影响大等特点,并且在此类水体开展环境监测具有时效性要求。受时间空间分辨率以及云层... 基于卫星遥感的透明度(Secchi depth,SD)反演方法已经在大洋、近海、湖泊等不同水体开展了广泛应用。富营养化河口港湾等水体具有水域面积小且受陆地影响大等特点,并且在此类水体开展环境监测具有时效性要求。受时间空间分辨率以及云层覆盖、大气校正等影响,基于卫星遥感方法在河口港湾等小水域进行透明度反演会受到一定的应用限制,因此在此类特征水体建立一种高效便捷的透明度反演方法作为卫星遥感方法的有益补充就十分迫切。本研究尝试通过无人机和智能手机应用程序HydroColor APP搭载的普通光学相机构建基于红(red,R)绿(green,G)蓝(blue,B)三波段的象山港透明度反演方法。结果表明,无人机和HydroColor的红蓝波段比值(R/B)和红绿波段比值(R/G)与透明度具有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88~–0.93(n=16,P<0.001)。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构建透明度反演模型并基于独立数据库对模型进行精度评估。结果显示,(1)指数反演模型要优于线性经验模型,(2)基于R/G反演模型要优于R/B模型,(3)HydroColor反演模型要优于无人机反演模型。通过以上结果分别构建基于无人机DJI-R/G和HydroColor-R/G最优透明度指数反演模型。DJI-R/G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为29%和0.3 m,HydroColor-R/G模型为21.9%和0.27 m。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无人机和手机获取RGB信息均可用于对象山港透明度进行反演。该方法的建立为快速便捷开展河流港湾等水体的水质监测和赤潮防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度 红绿蓝(red green blue RGB) 遥感反演 无人机 手机APP 象山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冬季钱塘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水质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郭然 江志兵 +3 位作者 杜伟 詹琳 曾江宁 吴礼光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5,共6页
钱塘江口是典型的感潮河口,受到河流输入和咸潮上溯的多重影响。钱塘江口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深刻影响着水生态环境质量甚至公众健康。但目前缺乏对钱塘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水质生态状况的认识。2016年夏、冬两季对钱塘江口进行了浮... 钱塘江口是典型的感潮河口,受到河流输入和咸潮上溯的多重影响。钱塘江口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深刻影响着水生态环境质量甚至公众健康。但目前缺乏对钱塘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水质生态状况的认识。2016年夏、冬两季对钱塘江口进行了浮游植物和环境参数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14属254种。其中,夏季以硅藻为主,但受上游输入影响,蓝藻占比也较高;冬季则硅藻占绝对优势。冗余分析表明,温度、透明度、径流量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最主要因素。钱塘江口的水质总体处于轻污染到清洁,冬季水质略优于夏季。夏季有爆发蓝藻藻华的风险,可适当增加径流量来降低蓝藻藻华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口 感潮河口 浮游植物 蓝藻藻华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隘顽湾淤泥质滩涂微藻群落组成及其对碳储量的贡献
3
作者 陈豪 江志兵 +3 位作者 李磊 刘诚刚 于培松 曾江宁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6,共10页
淤泥质滩涂碳汇是海岸带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藻作为淤泥质滩涂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对固碳和储碳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我国淤泥质滩涂微藻群落组成及其碳储量的研究较缺乏。本研究于2021年8月采集了浙江温岭隘顽湾淤泥质滩涂的微藻样品,... 淤泥质滩涂碳汇是海岸带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藻作为淤泥质滩涂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对固碳和储碳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我国淤泥质滩涂微藻群落组成及其碳储量的研究较缺乏。本研究于2021年8月采集了浙江温岭隘顽湾淤泥质滩涂的微藻样品,进行显微镜检并基于细胞生物体积估算其碳储量。调查区域内共检出微藻4门59种,群落组成以硅藻占据绝对优势,主要优势属包括圆筛藻Coscinodiscus、菱形藻Nitzschia、布纹藻Gyrosigma和针杆藻Synedra等。各调查站点的微藻丰度和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这可能与陆源输入有关;此外,闸口强水流冲击形成的潮沟也可能影响微藻的沉降与再悬浮过程。根据微藻的生物量估算,调查期间隘顽湾淤泥质滩涂微藻碳储量约为2134 t,其中浮游型微藻的沉降输入占比约为60%。本研究结果强调了浮游型微藻的沉降输入对泥滩微藻群落组成及碳储量的重要影响,可为淤泥质滩涂碳汇来源的精确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滩涂 底栖微藻 浮游型微藻 硅藻 群落结构 细胞生物体积 碳储量 隘顽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2年春、秋季嵊泗列岛浮游植物群落状况及长期变化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詹琳 江志兵 +6 位作者 杜伟 孙振皓 王德刚 蒋雨露 杜萍 李宏亮 曾江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867-5881,共15页
为更好地了解嵊泗列岛海域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影响下的生态现状以及变化特征,于2020年秋季和2021年春季在该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的拖网与水样采集及环境要素分析。水采样品中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54属105种。其中,硅藻33属68种,甲藻14属30... 为更好地了解嵊泗列岛海域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影响下的生态现状以及变化特征,于2020年秋季和2021年春季在该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的拖网与水样采集及环境要素分析。水采样品中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54属105种。其中,硅藻33属68种,甲藻14属30种,蓝藻、金藻和隐藻各2属2种,绿藻1属1种。春、秋季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并在秋季占据绝对优势(Y=0.975)。春季平均细胞丰度[(7.17±7.78)个/mL]明显低于秋季[(77.23±73.44)个/mL]。春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秋季。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浮游植物丰度与水温和透明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水温、营养盐密切相关。网采样品中共检出浮游植物4门46属94种,硅藻占比最大;春、秋季平均细胞丰度分别为838.17×10^(3)和19406.43×10^(3)个/m^(3)。与水样相比,骨条藻仍为主要优势种,且优势度更高;网采获得的秋季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23和0.05)低于水采(分别为0.38和0.10)。将本次网采结果与1990年、2007年调查资料对比发现,嵊泗列岛春、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发生了明显改变:丰度明显升高,硅甲藻占比无明显变化,暖水种种类数明显增加,骨条藻优势地位增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这可能与变暖与富营养化加剧相关。近30年来,溶解无机氮在春季无显著变化,但在秋季显著升高;活性磷酸盐浓度在春、秋季均显著降低;氮磷比在春、秋季均显著升高。浮游植物的变化特征较好地指示了嵊泗列岛海域在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下的生态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嵊泗列岛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富营养化 长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夏季长江口浮游植物暖水种增多现象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振皓 盛留洋 +4 位作者 江新琴 马晓 王斌 曾江宁 江志兵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90,共9页
长江口海域环境因长期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的双重压力而发生改变,可能导致该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发生较大变化。于2017年8月对长江口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并与历史资料比较,探究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变化特征。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 长江口海域环境因长期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的双重压力而发生改变,可能导致该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发生较大变化。于2017年8月对长江口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并与历史资料比较,探究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变化特征。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86属205种(含变种、变型和未定种),总细胞丰度为1.47×10^(5)个/L,其中硅藻、甲藻丰度分别占浮游植物细胞总丰度的95.82%、1.19%;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距端假管藻(Pseudosolenia calcar-avis)、劳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翼鼻状藻(Proboscia alata)和巨圆筛藻(Coscinodiscus gigas)等暖水种为主要优势种,平均丰度分别为56.35×10^(3)、3.30×10^(3)、3.05×10^(3)、2.64×10^(3)、1.89×10^(3)和1.71×10^(3)个/L,合计为68.94×10^(3)个/L,占浮游植物总丰度的47.00%;各暖水种的丰度高值区均位于长江冲淡水与台湾暖流交汇形成的锋面。相关性分析表明,劳氏角毛藻、距端假管藻丰度与磷酸盐呈显著负相关,巨圆筛藻丰度与溶解无机氮呈显著正相关,距端假管藻丰度与盐度呈明显正相关,劳氏角毛藻和巨圆筛藻丰度与盐度呈明显负相关。对比近30年夏季长江口浮游植物优势种变化,发现暖水种明显增多,且分布范围向北扩展,推测该现象与海水温度升高和暖流水势力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浮游植物 暖水种 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潮对东海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振皓 江志兵 +4 位作者 詹琳 朱元励 曾江宁 陈全震 陈建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7,共14页
黑潮入侵深刻影响东海生态环境,但对其如何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分布仍知之甚少。为此,于2011年四季对东海(26°~33°N,121°~128°E)共164个站位进行浮游植物拖网采集和环境因子测定,分析了浮游植物丰度和优势种组... 黑潮入侵深刻影响东海生态环境,但对其如何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分布仍知之甚少。为此,于2011年四季对东海(26°~33°N,121°~128°E)共164个站位进行浮游植物拖网采集和环境因子测定,分析了浮游植物丰度和优势种组成及其对黑潮入侵的响应。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9门509种(含变种、变型和未定种),其中硅藻305种、甲藻154种,蓝藻、定鞭藻、金藻、裸藻、绿藻、隐藻和黄藻种类数较少。秋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最高(30496.91×10^(3)cells/m^(3)),高值区位于黑潮与长江冲淡水交汇形成的锋面处;夏季次之(28911.28×10^(3)cells/m^(3)),高值区分布与秋季相似;春季较少(19180.76×10^(3)cells/m^(3)),高值区位于舟山群岛东南部;冬季最低(472.36×10^(3)cells/m^(3)),高值区位于东海南部。冬季受黑潮表层水入侵影响,主要优势种为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春、夏季主要优势种为骨条藻(Skeletonema spp.),由于黑潮次表层水势力增强,入侵东海并携带丰富的磷酸盐,加之长江冲淡水输入大量无机氮,夏季浮游植物总丰度高于春季;秋季主要优势种为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受黑潮表层水势力增强和次表层水影响,磷酸盐浓度最高,浮游植物总丰度在四季中最高。种类数表现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水平分布为由近岸向外海递增,种类数高值位于黑潮影响区域。相似性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空差异明显。由此可见,黑潮输送的磷酸盐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且其携带的暖水种增加了浮游植物的种类多样性,使东海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空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黑潮 浮游植物 群落组成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