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东焦家金矿带3000m深部成矿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5
1
作者 于学峰 杨德平 +5 位作者 李大鹏 单伟 熊玉新 迟乃杰 刘鹏瑞 于雷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93-2910,共18页
近年来,胶东焦家金矿带深部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控制深度一般在2000m左右。为进一步研究焦家金矿带3000m深部成矿特征,本团队在莱州吴一村地区成功实施了深度3266. 06m的科研深钻,新发现金矿体6层,累计见矿厚度20. 87m,平均品位1. 85... 近年来,胶东焦家金矿带深部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控制深度一般在2000m左右。为进一步研究焦家金矿带3000m深部成矿特征,本团队在莱州吴一村地区成功实施了深度3266. 06m的科研深钻,新发现金矿体6层,累计见矿厚度20. 87m,平均品位1. 85×10^-6,最高品位13. 65×10^-6。该深钻有效验证了胶东金矿3000m深部的资源潜力,被誉为"中国岩金第一见矿深钻"。据研究预测,深钻控制的吴一村预测区2000~4000m区间推断金矿资源量约900t,整个胶东地区2000~4000m区间推断金矿资源量4000t左右。焦家断裂带从浅部到深部倾角逐步变缓,焦家金矿带深部从破碎特征、蚀变矿化特征、构造岩类型等方面与浅部及中深部存在差异,具有分带性,一般从外向内分为碎裂状花岗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断层泥等带;焦家金矿带深部黄铁绢英岩仅局部出现在破碎蚀变最强部位,不连续,常呈条带状、透镜状出现;深部矿体主要位于主断裂面(断层泥)的上部,打破了以往研究认为断层泥在成矿过程中起隔挡成矿热液的作用、矿体位于其下部的局限认识,这些新认识对于正确构建找矿模型、确定深部找矿有利部位、成矿预测以及资源潜力评价等方面具重要意义。根据矿相学观察和测试研究,可将成矿阶段划分为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金-黄铁绢英岩化阶段、Ⅲ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Ⅳ石英-重晶石-碳酸盐矿物阶段;深部矿体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测定及综合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总体来源于中生代活化再造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也有深源流体与地壳围岩强烈交换的特征,同时也显示地表水的参与,应该是燕山期地幔大幅度上涌,岩石圈迅速减薄,造成大规模陆壳重熔活化和岩浆活动,形成新的岩浆-流体-成矿系统,最终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金矿带 3000m深钻 成矿特征 金矿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伴生铜钴综合利用研究
2
作者 梁太涛 陈文韬 +7 位作者 陈海远 吴艾起 禚传源 边同民 谢鹏 鲍加庆 王志明 韩智昕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6-176,共11页
山东省铁矿资源丰富,其中大量伴生铜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回收,造成资源浪费。为提升综合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提升我国对战略性矿产铜、钴供应链安全的保障,以山东省某铁矿铜钴混合粗精矿为原矿开展铜钴分离试验,在前期工艺矿物学... 山东省铁矿资源丰富,其中大量伴生铜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回收,造成资源浪费。为提升综合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提升我国对战略性矿产铜、钴供应链安全的保障,以山东省某铁矿铜钴混合粗精矿为原矿开展铜钴分离试验,在前期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粗选分散剂、抑制剂、捕收剂条件试验,以及铜钴分离抑制剂条件试验,确定最佳工艺为“铜钴混浮-铜钴分离”工艺。通过最佳选别工艺,将原矿中铜元素、钴元素含量分别从2.93%和0.13%提升至23.42%和0.37%。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原矿中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蓝辉铜矿,另有微量的辉铜矿、斑铜矿、铜蓝、自然铜等;钴绝大部分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黄铁矿,少量赋存在磁铁矿、褐铁矿中。原矿经过“一粗一扫两精”获得铜钴混合精矿,铜钴混合精矿经过“一粗一扫两精”获得铜精矿和钴精矿。采用Z-200作为捕收剂,捕收效果最佳;采用CaO作为抑制剂,选别效果较好。铜精矿中Cu品位为23.42%、回收率为87.68%,Co品位为0.240%、回收率为19.02%;钴精矿中Co品位为0.370%、回收率为74.44%,Cu品位为0.53%、回收率为4.91%。铜矿物易于浮选分离,而类质同象钴的存在,限制了钴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有待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加强钴的回收。本研究在获得高铜精矿品位的前提下,对伴生钴进行了富集回收综合利用研究,显著地提高伴生元素铜和钴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伴生元素 混合浮选 铜钴分离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