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技术的矿山生态修复调查研究——以冀东铁矿为例 被引量:63
1
作者 王娜 田磊 +4 位作者 文可戈 李大猛 彭桢 刘星兴 余洋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2-198,共7页
为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依托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精度优势,融合传统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厘清现有技术方法适用范围,提出基于遥感技术的矿山生态修复调查方法协作方式。以河北省唐山市冀东铁矿为例,实现矿山生态修复调查典型案例示范。研究表... 为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依托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精度优势,融合传统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厘清现有技术方法适用范围,提出基于遥感技术的矿山生态修复调查方法协作方式。以河北省唐山市冀东铁矿为例,实现矿山生态修复调查典型案例示范。研究表明:以"人机交互解译技术""面向对象信息提取技术""三维景观模拟技术"等方法手段为主体、以野外调查验证为辅助的矿山生态修复调查工作协作方式,可实现对矿山露天采场内独立地物与关键要素的精准识别、快速提取,辅之野外调查验证,进而完成对矿山地质安全隐患、土地损毁、生态退化等现状摸底。调查结果既可作为生产矿山"边开采、边治理"的工作依据,也可作为闭坑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山 遥感技术 矿山生态修复 地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环境中氟虫腈的长期水质基准推导及生态风险评估
2
作者 李清彩 陈娟 +1 位作者 赵庆令 李军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1,共7页
搜集筛选氟虫腈对3门10科共15种本土淡水生物的慢性毒性数据,基于Boltzmann、SGompertz、Sigmoid和SRichards等4种分布模型,在系统尺度上构建氟虫腈的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运用最优函数推导出淡水环境中氟虫腈的长期水质基准值为79.97 n... 搜集筛选氟虫腈对3门10科共15种本土淡水生物的慢性毒性数据,基于Boltzmann、SGompertz、Sigmoid和SRichards等4种分布模型,在系统尺度上构建氟虫腈的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运用最优函数推导出淡水环境中氟虫腈的长期水质基准值为79.97 ng/L。利用熵值法评估了国内14处淡水水体中氟虫腈的长期生态风险,风险表征结果显示,35.71%的水体为慢性无风险,64.29%的水体为慢性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虫腈 物种敏感度分布 毒性百分数排序 长期水质基准 生态风险 淡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麦籽粒锌含量预测及安全利用分区
3
作者 李清彩 陈娟 +3 位作者 赵庆令 蔡图 韩文撑 褚琳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48-2259,共12页
为实现对小麦籽粒Zn含量的精准预测及安全利用分区,以济宁南部小麦种植区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测定了小麦籽粒中Zn及根际土壤样品中SiO_(2)、Fe_(2)O_(3)、MgO、CaO、Na_(2)O、K_(2)O、OrgC、P、N、S、Zn和pH等12种理化指标的含量,系统研... 为实现对小麦籽粒Zn含量的精准预测及安全利用分区,以济宁南部小麦种植区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测定了小麦籽粒中Zn及根际土壤样品中SiO_(2)、Fe_(2)O_(3)、MgO、CaO、Na_(2)O、K_(2)O、OrgC、P、N、S、Zn和pH等12种理化指标的含量,系统研究了小麦籽粒中Zn含量及其根际土壤理化指标含量特征,利用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模型对小麦籽粒Zn含量变化特征进行预测,选择最优模型预测出济宁南部区域小麦籽粒Zn含量,并结合GIS技术划分了贫锌、缺锌、足锌和富锌农田。结果表明:济宁南部区域小麦籽粒中Zn含量平均值(39.7 mg·kg^(-1))与富锌小麦籽粒推荐值基本持平,超出黄淮麦区小麦籽粒Zn平均含量1.32倍;经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小麦籽粒Zn与根际土壤理化指标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耦合,存在着较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R^(2)(0.999)、RMSE(0.194)和MAE(0.146)等评价指标均优于随机森林模型;根际土壤中P、pH、OrgC和N指标是影响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预测相对重要的特征变量;研究区以足锌农田和缺锌农田为主,面积占比分别为57.47%和33.97%,谨慎利用贫锌区和安全利用富锌区农田面积占比分别为6.05%和2.51%。通过深度学习与农业地质相结合,利用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实现了通过简单土壤理化指标精准预测小麦籽粒锌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 小麦 安全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还原-稳定化联合修复铬污染场地土壤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安茂国 赵庆令 +2 位作者 谭现锋 王永刚 李清彩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4-211,共8页
六价铬是国际公认的47种最危险废物之一,研究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对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济南市某典型铬污染场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化学还原+固化稳定"的修复治理思路,针对修复剂类型、投加比... 六价铬是国际公认的47种最危险废物之一,研究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对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济南市某典型铬污染场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化学还原+固化稳定"的修复治理思路,针对修复剂类型、投加比、反应时间、还原效率、修复成本和环境效应等因素,确定了该修复工艺的最佳条件,并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Cr(Ⅵ)的最佳修复条件为:以氯化亚铁作为化学还原剂,其投加比为5倍的理论投料比,还原时间为2天;以钙镁磷肥作为稳定剂,其投加比为10%(换算成钙镁磷肥与总铬的质量比为72∶1)。采用以上条件修复铬污染土壤,总铬的生物可利用系数由0.4398降低至0.0017,修复后的土壤Cr(Ⅵ)含量介于0.315~0.501mg/kg,Cr(Ⅵ)被还原率大于99.5%。该结果可为土壤修复和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还原 稳定化 六价铬 土壤修复 联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中典型重金属浸出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晓 李芳 +1 位作者 赵庆令 李新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35-245,共11页
煤矸石中的重金属在浸泡、淋滤等条件下会不同程度地释放,威胁生态环境安全。以济宁市兴隆庄煤矿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技术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对煤矸石进行了表征分析,以了解煤矸石的微观形貌与化学组分。同时,... 煤矸石中的重金属在浸泡、淋滤等条件下会不同程度地释放,威胁生态环境安全。以济宁市兴隆庄煤矿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技术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对煤矸石进行了表征分析,以了解煤矸石的微观形貌与化学组分。同时,为进一步了解在不同pH值和不同矸石粒径条件下,煤矸石中重金属的释放规律及其释放后对水环境和农作物小麦的生态影响,通过室内静态浸泡实验和种子发芽实验,探究了不同初始pH值的浸提液(pH=4.9,5.6,7)和不同煤矸石粒径(<0.15,0.15~2,2~5,5~10 mm)条件下煤矸石中典型重金属汞(Hg)、铅(Pb)、镉(Cd)、砷(As)的浸出特征,并探讨了煤矸石浸出液对水环境以及小麦种子发芽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煤矸石呈不规则的片状结构且主要成分为Si,Al,O,化合物主要为SiO_(2)和Al_(2)O_(3)。(2)煤矸石浸出液呈碱性,煤矸石中Hg,Pb,Cd的浸出含量与浸提液的初始pH值呈反比,As的浸出规律与之相反;煤矸石粒径越小,4种典型重金属的浸出含量均呈增大的趋势。(3)对水环境而言,煤矸石中Hg对水环境的污染风险最高,As和Pb次之,Cd的污染风险较低。(4)对农作物小麦而言,煤矸石浸出液具有生态毒性,显著抑制了小麦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当浸提液初始pH值为5.6、矸石粒径最大(5~10 mm)时抑制作用最弱。研究结果可为矿区煤矸石的安全堆放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重金属 生态风险 水环境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单县浅层高氟高碘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清彩 赵庆令 +2 位作者 安茂国 贾琛 王娜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氟和碘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过少或过多摄入都会影响人身健康,相较于缺氟、缺碘,高氟高碘地下水对人体的危害更加难以控制。该研究选择单县作为典型的水源型高氟高碘地区,通过对浅层高氟高碘地下水进行采样测试,采用箱线图、Piper图... 氟和碘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过少或过多摄入都会影响人身健康,相较于缺氟、缺碘,高氟高碘地下水对人体的危害更加难以控制。该研究选择单县作为典型的水源型高氟高碘地区,通过对浅层高氟高碘地下水进行采样测试,采用箱线图、Piper图及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等多元统计技术剖析了该区域浅层地下水的水环境特征;采用R型因子分析揭示了水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该区浅层高氟高碘地下水的成因。结果表明:①单县浅层地下水中的氟化物和碘化物的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1.2 mg/L和391μg/L。②随着氟化物浓度的增加,水化学类型偏向于向HCO_(3)-Na型和HCO_(3)-Na·Mg型集中,而随着碘化物浓度的增加,水化学类型则倾向于以HCO_(3)-Na·Mg为主。③该区域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是控制单县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最重要因子;萤石平衡控制作用是控制单县浅层地下水高氟背景的因子;水-有机沉积物相互作用是控制单县浅层地下水高碘背景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 高碘 地下水 成因 单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碱性体系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固体废物中的六价铬 被引量:23
7
作者 赵庆令 李清彩 +3 位作者 谭现锋 安茂国 陈娟 毛秀丽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10,共8页
六价铬Cr(Ⅵ)是建设用地土壤及固体废物环境监测的必测指标之一,为了配套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立操作简便、准确精密的Cr(Ⅵ)前处理和分析测定方法势在必行。本文采用0.1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pH=9.0)作为提取剂,微波炉消解,在优化的... 六价铬Cr(Ⅵ)是建设用地土壤及固体废物环境监测的必测指标之一,为了配套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立操作简便、准确精密的Cr(Ⅵ)前处理和分析测定方法势在必行。本文采用0.1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pH=9.0)作为提取剂,微波炉消解,在优化的微波消解温度和时间内,保证了对固体样品基体的破坏作用,将晶格中的Cr(Ⅵ)全部释放到溶液中,并有效抑制了Cr(Ⅲ)氧化。用0.45μm滤膜在pH=9.0条件进行过滤后,可以将六价铬(溶液)与三价铬(沉淀)分离,借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完成样品溶液中Cr(Ⅵ)的定量。结果表明:当样品量为1.00g,微波消解温度为90℃,消解时间为20min时能够保证固体废物中Cr(Ⅵ)的完全提取及准确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57mg/kg,相对标准偏差(n=7)低于3.20%,与HJ 687标准方法进行比对,测得的相对偏差介于-5.6%~7.6%;实际固体废物中Cr(Ⅵ)的加标回收率为94.3%~96.6%。与前人相关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检出限0.83mg/kg,加标回收率均值87.2%)相比,本方法的检出限更低,样品前处理时间更短,自动化程度高,可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 固体废物 磷酸氢二钠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