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传染病监测预警的时空数据仓库与分析工具
1
作者 李成仁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167,共6页
传染病传播过程中蕴含着大量的时空信息,为进一步挖掘时空信息价值,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本文综合基础时空数据和传染病传播时空数据等信息,构建了面向传染病监测预警的时空数据仓库与分析工具,重点研究了基于空间立体网格的统一空... 传染病传播过程中蕴含着大量的时空信息,为进一步挖掘时空信息价值,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本文综合基础时空数据和传染病传播时空数据等信息,构建了面向传染病监测预警的时空数据仓库与分析工具,重点研究了基于空间立体网格的统一空间码编码、基于机器学习的地址识别纠错,以及WebGIS环境下的时空聚集性分析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传染病数据分布和推演结果的分析与可视化,为传染病监测预警提供精细化的风险区域预警与决策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监测预警 数据仓库 时空数据 时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深度时空谱特征的高光谱数据融合方法
2
作者 潘琛 汪晓楚 王志威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122,共5页
为提升星载高光谱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克服单一数据源在时空和光谱信息表达上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时空谱特征的高光谱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融合了高光谱影像的丰富光谱信息与多光谱影像的高空间细节,实现了星载高光谱数... 为提升星载高光谱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克服单一数据源在时空和光谱信息表达上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时空谱特征的高光谱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融合了高光谱影像的丰富光谱信息与多光谱影像的高空间细节,实现了星载高光谱数据空间分辨率的提升。根据生成对抗网络思想设计了高光谱数据融合网络,优化了特征融合策略,有效增强了模型对不同分辨率影像的处理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法,本文所提的数据融合方法在保持空间结构与光谱一致性方面均具有更优的表现,多项定量评价指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稳健性。本文方法为高光谱遥感影像的增强与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影像 多光谱影像 数据级融合 生成对抗网络 高光谱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城市卫星正射影像生产流程优化研究
3
作者 万从容 王斯健 胡源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28-132,共5页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的背景下,超大城市在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对高精度卫星正射影像的需求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趋势。然而,传统卫星正射影像生产流程受限于技术架构与处理范式,暴露出数据处理效率低下、成果时效性...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的背景下,超大城市在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对高精度卫星正射影像的需求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趋势。然而,传统卫星正射影像生产流程受限于技术架构与处理范式,暴露出数据处理效率低下、成果时效性滞后等一系列问题,难以契合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与动态监测的迫切需求。本文以上海市为例,深入剖析卫星正射影像生产流程在数据获取、处理及质量控制方面的难题,如天气影响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复杂且人工依赖度高、质量控制缺乏实时监控等。为此,本文提出一套基于跨学科技术融合的系统性优化方案:在数据获取上,多源协同采集并强化质量追溯;数据处理时,改进几何校正算法、优化镶嵌策略;质量控制方面,研发异常值自动检测系统。经以上海市为例进行试验验证,优化后的流程显著提升了影像几何精度、生产效率和质量检查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卫星数字正射影像图 生产流程优化 算法改进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在线性工程“多测合一”中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申建华 干珂珂 张麟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13-218,共6页
随着“多测合一”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线性工程测绘模式在效率与精度上面临挑战。本文以轨道交通工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移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多测合一”技术方案。通过集成高精度惯性导航、激光扫描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构建动... 随着“多测合一”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线性工程测绘模式在效率与精度上面临挑战。本文以轨道交通工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移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多测合一”技术方案。通过集成高精度惯性导航、激光扫描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构建动态三维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框架,解决了地下隧道隐蔽工程数据更新滞后、多部门协同验收难等问题。以上海某轨道交通线盾构段为实例,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经CPⅢ控制点校验,平面与高程残差中误差分别为0.50、0.35 cm,满足规范要求;特征点平面与高程中误差分别为2.97、2.34 cm,显著提升了数据采集效率与成果标准化水平。研究表明,该系统通过“一测多用”机制实现了多专业要素的自动化提取与空间关联,为城市地下空间数字孪生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工程 轨道交通 三维激光扫描 多测合一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超大城市建设工程的“多测合一”研究与实践——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谢惠洪 王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0-55,共6页
超大城市建设工程“多测合一”面临涉及单位多、环节复杂、标准多样、数据格式不统一等问题,而超大城市的管理要求又更为精细。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就建设工程“多测合一”的技术路线、应用体系、关键技术、具体的实施路径展开研究与实践... 超大城市建设工程“多测合一”面临涉及单位多、环节复杂、标准多样、数据格式不统一等问题,而超大城市的管理要求又更为精细。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就建设工程“多测合一”的技术路线、应用体系、关键技术、具体的实施路径展开研究与实践。在技术上,探讨统一的测绘技术规程和成果标准,构建成果质量审核和监管机制,以此为基础研究建立了统一测绘标准、质检标准、软件标准;在实践上,基于现有EPS系统开发了“多测合一”专版作业软件,进行上海市建设工程“多测合一”从项目审批到竣工验收和数据共享的全流程服务;最终,促进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决策联动,为数据多元利用提供支持与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测合一 超大城市 建设工程 全流程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构建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燕 金雯 顾建祥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4,184,共5页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超大城市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迫切需要构建基于地理实体的、既能精准映射物理世界又能融合城市实时运行信息的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本文结合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与城...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超大城市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迫切需要构建基于地理实体的、既能精准映射物理世界又能融合城市实时运行信息的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本文结合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分析了传统测绘技术在空间地理信息采集、信息融合和应用的技术瓶颈与难点,并从全空间地理信息快速获取、多源信息精准融合和多场景智能应用3个方面提出了上海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构建的途径,形成了超大城市数字化转型地理信息数据成果与服务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 空-天-地协同 智能提取 全时空信息智能融合 地理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昼极夜期长度的推导和分析
7
作者 陈亮 楼梦芸 +2 位作者 陈美琪 刘华新 蒋洪力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8,共5页
本文从经典半昼弧公式出发,推导和分析了南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极昼极夜现象发生的条件、起止日期和天数等特征。本文首先考察影响昼长的地理因素(纬度)和季节因素(太阳赤纬),得到了极昼极夜期的理论值,并进一步考察太阳视半径、大气折... 本文从经典半昼弧公式出发,推导和分析了南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极昼极夜现象发生的条件、起止日期和天数等特征。本文首先考察影响昼长的地理因素(纬度)和季节因素(太阳赤纬),得到了极昼极夜期的理论值,并进一步考察太阳视半径、大气折光、晨昏蒙影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对昼长的影响,讨论更加精确的极昼极夜期计算方法,得到了更加符合实际数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昼 极夜 半昼弧公式 太阳赤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人口空间大数据聚合模型在地图可视化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亚云 忻静 丛婧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0,共6页
为解决海量人口和建筑物数据导致的地图渲染时间长、页面卡顿无响应等技术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尺度人口空间大数据聚合模型,通过研究海量数据逐级嵌套的树型逻辑架构和可视域内的空间关系,实现了超大城市多尺度行政区域的人口空间数... 为解决海量人口和建筑物数据导致的地图渲染时间长、页面卡顿无响应等技术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尺度人口空间大数据聚合模型,通过研究海量数据逐级嵌套的树型逻辑架构和可视域内的空间关系,实现了超大城市多尺度行政区域的人口空间数据统计分析与可视化,并在多源异构属性融合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更好地满足了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普查 海量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 多尺度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超大城市实景三维地下管线建设路径
9
作者 陈功亮 朱律 陈赛楠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8-182,共5页
实景三维中国作为现代技术条件下经济社会要素时空全面分析、多维展示、趋势研判等的新颖手段和方法,在加快构建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特别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城市地下管线三维空间信息... 实景三维中国作为现代技术条件下经济社会要素时空全面分析、多维展示、趋势研判等的新颖手段和方法,在加快构建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特别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城市地下管线三维空间信息是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基于空间分析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地上地下一体化时空数据协同采集技术、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部件级管线模型构建技术,全面思考了地下管线实景三维建设的技术手段,对支撑赋能超大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三维场景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管线 实景三维 多源融合 一体化采集 建筑信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激光扫描在城市道路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柯海南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90-95,共6页
为提高城市道路沉降监测的效率,全面了解道路整体沉降情况,本文基于车载激光扫描技术研究城市道路沉降监测的方法。采用车载激光扫描对城市道路进行点云数据的采集,通过KD-tree算法对Delaunay 2.5D道路模型进行领域搜索完成沉降量的快... 为提高城市道路沉降监测的效率,全面了解道路整体沉降情况,本文基于车载激光扫描技术研究城市道路沉降监测的方法。采用车载激光扫描对城市道路进行点云数据的采集,通过KD-tree算法对Delaunay 2.5D道路模型进行领域搜索完成沉降量的快速统计,实现沉降路段的自动筛选,再提取断面数据完成相关路段的定量分析。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基于车载激光扫描的道路沉降监测方法可以实现道路沉降的快速分析,为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激光扫描 Delaunay 2.5D 沉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三维全空间数字底座的城市信息模型构建的支撑方法
11
作者 姚顺福 王守芬 顾建祥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4-151,共8页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作为数字孪生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已成为城市精细化治理和智慧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聚焦于基于城市三维全空间数字底座的城市信息模型构建,探讨了其支撑方法和技术体系。首先阐述了城市...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作为数字孪生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已成为城市精细化治理和智慧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聚焦于基于城市三维全空间数字底座的城市信息模型构建,探讨了其支撑方法和技术体系。首先阐述了城市三维全空间数字底座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在城市信息模型构建中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面向城市信息模型构建的支撑方法框架,包括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与处理、多源数据智能融合和智能分析与可视化等方面。通过应用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城市信息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及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全空间数字底座 城市信息模型 数字孪生 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 多源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导航轨迹数据的城市大规模人群出行模式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杭彬 陈茜茜 +3 位作者 靳慧玲 傅琛 黄炜 刘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02-1009,共8页
手机导航轨迹数据具有多种交通方式,反映大规模人群的活动情况,适合开展不同交通方式下的出行模式研究。基于手机导航数据,利用LightGBM模型实现出行交通方式分类,得到步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3种交通方式下的人群轨迹。基于这3类交通方... 手机导航轨迹数据具有多种交通方式,反映大规模人群的活动情况,适合开展不同交通方式下的出行模式研究。基于手机导航数据,利用LightGBM模型实现出行交通方式分类,得到步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3种交通方式下的人群轨迹。基于这3类交通方式,给出人群出行在周末和工作日下时间、空间和距离的分析指标,并对上海4天数百万条手机导航数据开展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上海居民的周末出行高峰比工作日更晚并且持续时间更短,出行方式主要以机动车和步行为主;在空间分布上,机动车主要集中在高架区域,步行主要集中在地铁站附近,高架路和地铁站的引导标志不充足,周末交通枢纽和商圈类热点区域比工作日多;在距离分布上,导航出行距离符合截断幂律分布,人群导航出行以中短距离为主,并随距离增长迅速衰减。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导航轨迹数据 交通方式识别 出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规划管理的GoSLAM激光扫描技术应用
13
作者 姚顺福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19-223,共5页
SLAM技术是近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测量技术,具有非接触式测量、采集点云速度快、精度优良等特点。本文以日照测绘应用为例,介绍了GoSLAM激光扫描技术在规划管理上的应用,分析了日照测绘的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成果提取流程,并与传统全站... SLAM技术是近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测量技术,具有非接触式测量、采集点云速度快、精度优良等特点。本文以日照测绘应用为例,介绍了GoSLAM激光扫描技术在规划管理上的应用,分析了日照测绘的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成果提取流程,并与传统全站仪测量成果进行对比和精度分析,探讨了SLAM技术应用于日照测绘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可为建筑三维建模等同类测绘任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测绘 倾斜摄影测量 GoSLAM激光扫描 点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空间数字底座的建设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王文峰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4-68,共5页
地理空间数字底座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城市管理、交通物流和公共安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地理空间数字底座的建设对地理空间数据的要求较高,本文基于倾斜摄影、激光扫描等智能化全息测绘技... 地理空间数字底座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城市管理、交通物流和公共安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地理空间数字底座的建设对地理空间数据的要求较高,本文基于倾斜摄影、激光扫描等智能化全息测绘技术实现了全空间地理信息要素的采集,阐述了全要素地形数据、实景三维模型和高精度DEM等新型测绘成果制作的工艺流程,为地理空间数字底座的建设提供了所需的多源数据成果。基于地理空间数字底座相比与传统测量的技术优势,阐述了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前景,为相关工程测量项目的实施提供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数字底座 全息测绘 多源数据 工程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地一体遥感技术在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巡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铭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78-181,186,共5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沿线安全保护区巡查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区域内的情况越来越复杂。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一套空地一体的遥感综合监测体系,在巡查工作中引入航空摄影测量、低空无人机监测、...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沿线安全保护区巡查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区域内的情况越来越复杂。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一套空地一体的遥感综合监测体系,在巡查工作中引入航空摄影测量、低空无人机监测、车载全景扫描、定点实时监控等多种遥感监测技术及DSM差分计算、深度学习智能识别等多种数据处理技术,并以上海为例开展应用实践。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可行性,对建立全覆盖、高频次、智能化的巡查模式有参考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安全保护区巡查 空地一体 多源遥感监测 数据智能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手持激光扫描仪在建筑物竣工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汤同旭 陈燕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2-66,95,共6页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测绘领域正迎来一场技术革新,三维激光扫描等新型测绘技术引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向更为智能的方向发展。为研究测绘新技术在城市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潜能,本文将移动手持激光扫描仪引入建筑物竣工测量中。基于ZEB-REVO R...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测绘领域正迎来一场技术革新,三维激光扫描等新型测绘技术引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向更为智能的方向发展。为研究测绘新技术在城市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潜能,本文将移动手持激光扫描仪引入建筑物竣工测量中。基于ZEB-REVO RT手持激光扫描仪获取竣工项目区域的点云数据,经点云解算和坐标转换,得到满足竣工测量条件的激光点云数据。基于点云数据,完成建筑物的地形提取与编辑,并借助传统的高精度测绘手段,对竣工测量成果进行精度检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手持激光点云数据的建筑物竣工成果,点位平面精度为±4.6 cm,边长精度为±2.4 cm,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中建筑物竣工测量精度标准。本文研究成果验证了手持激光扫描仪在建筑物竣工测量中的有效性与实用性,为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践经验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持激光扫描仪 建筑物竣工测量 点云 坐标转换 精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市智能化全息测绘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振超 顾建祥 王光耀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8-173,共6页
数字时代,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需要深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以精细化、智能化为牵引,通过数字赋能,推动城市管理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本文首先结合上海市新型基础测绘试点工作,提出了城市智能化全息测绘的概念,... 数字时代,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需要深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以精细化、智能化为牵引,通过数字赋能,推动城市管理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本文首先结合上海市新型基础测绘试点工作,提出了城市智能化全息测绘的概念,然后重点介绍了城市智能化全息测绘全息采集、智能处理、实体建库、知识服务和高效更新5个方面的关键技术,最后展示了在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区级城市运行平台及街道级数字孪生等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城市精细化管理 智能化全息测绘 数字底座 地理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实景技术在数字地铁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书影 何伟 童彤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144,共4页
数字地铁建设中的重要基础是构建可视化、可量测的地铁车站二三维模型。传统的地铁车站现场测量方法存在外业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测量效率低、获取信息少、成果不够全面等缺点。本文采用实景三维技术快速获取地铁车站空间信息,该... 数字地铁建设中的重要基础是构建可视化、可量测的地铁车站二三维模型。传统的地铁车站现场测量方法存在外业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测量效率低、获取信息少、成果不够全面等缺点。本文采用实景三维技术快速获取地铁车站空间信息,该方法具有非接触测量、高效率、高精度、自动化程度高、信息全面丰富、成果形式多样、拓展性强等优点,能为地铁日常的运营和管理提供权威、准确、直观的测绘数据,同时还能尽量减少对车站日常运营管理的影响,助力上海地铁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测量 三维实景技术 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空基底建设之上海探索
19
作者 赵婧文 徐晖 顾建祥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18,共5页
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各国都在探索城市智能运行持续创新的前沿模式和未来发展形态。数字时空基底作为城市的承载体系,通过对空间信息数字资产进行汇聚、分析与应用支撑,赋能城市的数字化转型。本文明确了城市时空基底的内涵和特点,... 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各国都在探索城市智能运行持续创新的前沿模式和未来发展形态。数字时空基底作为城市的承载体系,通过对空间信息数字资产进行汇聚、分析与应用支撑,赋能城市的数字化转型。本文明确了城市时空基底的内涵和特点,以超大城市上海为例,介绍了其时空基底建设的发展历程,从数据层面、能力层面和应用层面阐述了上海时空基底的建设实践情况,最后对上海时空基底建设的未来的举措和作用发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上海 时空基底 数字化转型 新型基础测绘 实景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盈浦街道生态资产核算与变化分析
20
作者 张谌 汤志 +2 位作者 陆衍 李蕊 过仲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9,共13页
以上海市青浦区盈浦街道为例,基于历史航空影像数据对区域生态资产进行调查,通过生态资产损益表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000—2021年盈浦街道生态资产变化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2021年盈浦街道生态资产存量以耕地、湿地和草地为主,质量... 以上海市青浦区盈浦街道为例,基于历史航空影像数据对区域生态资产进行调查,通过生态资产损益表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000—2021年盈浦街道生态资产变化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2021年盈浦街道生态资产存量以耕地、湿地和草地为主,质量等级总体为中级;流量总价值为9.39×10^(6)元,以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价值为主.2000—2021年期间,盈浦街道生态资产总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存量和流量分别下降了33.07%和22.97%.城镇建设导致耕地生态资产迅速缩减是盈浦街道生态资产存量下降的主要因素,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是盈浦街道林地和草地生态资产大幅增加的关键原因.盈浦街道生态资产流量价值与夜间灯光强度、人口数量、国内生产总值、地表温度和高程呈负相关关系(p<0.001),与坡度呈正相关关系(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资产 存量 流量 相关分析 盈浦街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