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丽中国中脊带铝土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协同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沈镭 孙文昊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90,共12页
全球铝土矿产资源集中于几内亚、澳大利亚等国,而中国资源有限且品位不高,导致对外依赖度不断上升。中脊带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铝土矿产资源富集区,铝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可缓解资源供需失衡,但生态保护与技术瓶颈存在较大制约,如何协同资... 全球铝土矿产资源集中于几内亚、澳大利亚等国,而中国资源有限且品位不高,导致对外依赖度不断上升。中脊带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铝土矿产资源富集区,铝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可缓解资源供需失衡,但生态保护与技术瓶颈存在较大制约,如何协同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是确保铝土矿产资源安全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难题。本研究通过熵权TOPSIS模型对中脊带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三个维度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涉及的32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中脊带地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不同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铝土矿产资源丰富的城市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仍有待提升。大多数城市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尚需进一步提升。根据耦合协调度分析,经济-环境滞后型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中等水平,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矿产-环境滞后型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上表现较好,但需进一步优化绿色开采技术;经济-矿产滞后型城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表现较好,但面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双重滞后的问题。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地质勘探、推动绿色技术开发、优化产业链布局、完善生态保护机制,以期为中脊带地区的铝土矿产资源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中脊带 铝土矿 熵权TOPSIS法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卢亚丽 徐帅帅 +1 位作者 司保江 沈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3-108,共6页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黄河流域九省(区)2010—2018年115个市水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胡焕庸...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黄河流域九省(区)2010—2018年115个市水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胡焕庸线以西区域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最大,胡焕庸线上区域次之,胡焕庸线以东区域最小;黄河流域九省(区)仅28.7%的市处于水资源生态盈余状态;黄河流域九省(区)南部水资源承载力较高且胡焕庸线以东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与胡焕庸线以西的相当;黄河流域九省(区)各市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黄河流域九省(区)平均水资源压力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是限制黄河流域九省(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焕庸线 水资源 生态足迹 黄河流域九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8
3
作者 苏子龙 袁国华 周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6-262,共7页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作为生态足迹模型最新发展,可在土地承载力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调整账户类型对经典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改进,并以安徽省为例,计算了2009-2016年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土地生态承载力及足迹深度,在判别土地生态...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作为生态足迹模型最新发展,可在土地承载力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调整账户类型对经典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改进,并以安徽省为例,计算了2009-2016年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土地生态承载力及足迹深度,在判别土地生态承载状态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本占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土地生态足迹在2009-2016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其中,耕地和受污染账户影响的林地足迹占比较大,且远高于草地足迹。土地足迹及其所属的各地类足迹均高于土地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足迹深度变化于2.1~2.6,表明土地自然资本流量不足导致资本存量大量消耗已成为安徽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土地承载力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土地承载力 自然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耦合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然 成金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60,共7页
推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破解两者之间矛盾,对推进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ES-RE)的耦合协调... 推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破解两者之间矛盾,对推进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ES-RE)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耦合协调发展度不高,多处于初步失调和初步协调状态,仅经济社会发展质量高的上海和南京处于初步协调状态;长三角东部城市协调状态优于中部、西部城市,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的协调状况优于安徽省;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短板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城市主要为资源环境发展短板,中部、西部城市主要为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经济社会发展短板是制约多数城市ES-RE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长三角城市群应加强城市合作,充分利用资源环境优势,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探索跨区域的管理模式,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协同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耦合协调度模型 高质量发展 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资源环境新格局的稳定性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沈镭 安黎 钟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96,共15页
资源环境格局是人地关系特征的空间缩影,反映了资源禀赋及资源利用强度对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驱动作用。基于全国地级市1960—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分区统计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以“胡焕庸线”和“秦岭−淮河线”为界的... 资源环境格局是人地关系特征的空间缩影,反映了资源禀赋及资源利用强度对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驱动作用。基于全国地级市1960—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分区统计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以“胡焕庸线”和“秦岭−淮河线”为界的“人字形”格局社会经济与资源利用特征,并探究资源环境格局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人字形”格局反映了我国独特的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规律,是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断适应多样化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的结果;“人字形”格局的区域人口分布特征保持长期稳定性,而不同区域的GDP、资源消耗量在全国占比受资源禀赋、发展政策等影响存在阶段性波动;长期的资源环境约束塑造了中国三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差异性,是形成“人字形”格局的空间异质性因素。未来,我国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应立足于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本底条件,采取针对性的自然资源管理政策与策略,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互相协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资源环境约束 可持续发展 区域协调 “人字形”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耦合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华阳 王远 +2 位作者 黄逸敏 伍博炜 赖文亭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生态系统质量是区域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可获取国土空间生态本底特征,为生态系统保护格局构建提供现状底图,明确生态系统修复重点、国土空间优化提供导向。以长汀县为例,基... 生态系统质量是区域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可获取国土空间生态本底特征,为生态系统保护格局构建提供现状底图,明确生态系统修复重点、国土空间优化提供导向。以长汀县为例,基于地区生态典型性、区域生物量差异及公众支付意愿与能力构建特色评价指标,采用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耦合研究方法,对长汀县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县域、镇域、村域及系统斑块等多尺度评估。结果表明:长汀县生态系统服务等级空间分布符合区划规律,大致呈中间低、四周高的特征;尺度细化使结果分布异质性更强,可为开展生态修复、空间优化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长汀县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低生态等级乡镇个数占比高达38.89%,影响因素多样,水土流失及森林覆盖率影响显著;地形地势、人类活动、政策实施影响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布,地势平坦的人口稠密区系生态承载力低值集中区;森林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评估中扮演重要角色,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均值等级极高的4个乡镇,其森林生态系统面积皆占89%以上。通过对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耦合的方法进行探究,有利于推进"两山"理论的应用实践,将为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提升与空间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炭去产能的水资源协同效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林刚 付晶莹 +1 位作者 江东 赵亚楠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7-196,共10页
关闭/退出矿井是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减少碳排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评估煤炭去产能过程中产生的水资源协同效益,揭示关闭/退出矿井的时空演变特征,... 关闭/退出矿井是落实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减少碳排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评估煤炭去产能过程中产生的水资源协同效益,揭示关闭/退出矿井的时空演变特征,以煤炭去产能为政策背景,通过调查2016—2022年间关闭/退出的矿井数量和产能,在分析关闭/退出矿井时空分布特征基础上,结合煤炭开采、洗选阶段与水资源相关的矿井水量、耗水量和废水量系数,定量化分析煤炭去产能带来的水资源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016—2022年中国涉煤省份关闭/退出矿井共4027个,退出产能8.75亿t,关闭/退出矿井数量集中在长江上游区域,煤炭去产能密度高的区域集中在黄河“几”字弯。同时,煤炭去产能减少浪费水资源总量约30亿t,高于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湖的容积,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约为461.65亿元。水资源协同效益较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和黄河流域等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本研究定量化分析煤炭去产能的水资源协同效益,并探讨了废弃矿井水资源的利用方向,可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和“双碳”目标下煤炭退出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去产能 煤炭退出 水资源 矿井水 协同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研究——以清江为例
8
作者 王然 卓信 +1 位作者 成金华 卫玉杰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68-73,共6页
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础内容之一。文章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报表体系等方面构建了流域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框架,结合清江流域各县市水资源特点和现阶段我国水生... 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础内容之一。文章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报表体系等方面构建了流域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框架,结合清江流域各县市水资源特点和现阶段我国水生态环境治理的一系列要求,在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的基础上,具体编制了清江流域水资源资产表、负债表和资产负债表。研究表明,清江流域水资源净资产较为充足,但仍应加强水污染尤其生活污水方面的治理,降低水资源负债,以保证清江流域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一江清水永续东流。编制适用于流域的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对加强河湖长制下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 清江流域 水资源核算 河湖长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含钴产品贸易网络供应风险传播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源辰 吴三忙 +3 位作者 雷涯邻 何建武 李善同 张艳飞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1031,共11页
钴是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含钴产品的国际贸易贯穿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但绝大多数国家钴矿的对外依存度极高,导致国际社会对其供应风险存在普遍担忧。本文结合物质流与国际贸易数据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含钴产品多... 钴是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含钴产品的国际贸易贯穿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但绝大多数国家钴矿的对外依存度极高,导致国际社会对其供应风险存在普遍担忧。本文结合物质流与国际贸易数据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含钴产品多层贸易网络,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级联失效模型模拟供应风险的传播过程,分析风险传播特征与路径。结果表明:(1)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含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越往产业链下游,贸易网络越紧密,贸易参与国越广泛,风险传播规模越大;(2)供应风险传播的主要路径沿“刚果金—中国—美日德”逐层放大,上游风险向中游传导依赖刚果金—中国强关联节点,而从中游向下游扩散则通过日本、美国等多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国;(3)中国在中游、下游具备极强的风险传导能力,将分别影响70%、61%的贸易参与国,同时在层内抗风险能力强,但抵御来自上游的层间风险能力弱。本研究识别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含钴产品供应风险传播的关键节点与路径,为构建产业链风险监督预警体系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风险传播 贸易网络 级联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地质问题分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环境地质图编图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邢怀学 李亮 +2 位作者 葛伟亚 田福金 余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1-1037,M0002,共8页
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区内1999年地质大调查以来的水工环地质调查的最新成果,以环境地质问题分区作为普染色,运用GIS技术编制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环境地质图,该图件能够反映海峡西岸经济区地质环境特征、地质资源、主要环境地质... 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区内1999年地质大调查以来的水工环地质调查的最新成果,以环境地质问题分区作为普染色,运用GIS技术编制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环境地质图,该图件能够反映海峡西岸经济区地质环境特征、地质资源、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等内容。本文从编图的基本原则、编图范围、主要内容、图面表示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研究发现,以环境地质问题分区作为环境地质图主要内容的编图方法,比以往采用环境地质背景分区的方式更能直观地反映区内的环境地质问题,可以更好地为国土资源规划、地质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问题分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 环境地质图 编图研究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型城市出租车油电转型过程中的清洁矿产循环利用潜力预测:以北京为例
11
作者 李欣萍 李华姣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7,共10页
在交通行业加快低碳化转变背景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战略,而公共交通电气化是其中重要环节。为描述特大型城市出租车系统的清洁矿产存量及其结构,本文以北京城市出租车为例,整合物... 在交通行业加快低碳化转变背景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战略,而公共交通电气化是其中重要环节。为描述特大型城市出租车系统的清洁矿产存量及其结构,本文以北京城市出租车为例,整合物质流分析方法和多元异构数据,量化城市出租车中锂、钴、镍、锰、铝、铂、钯、铑等8种清洁矿产的存量,并讨论在城市出租车加速电动化及锂电池正极技术进步情景下,清洁矿产存量的累积模式和报废回收潜力。研究结果发现:2011—2022年北京城市出租车系统中清洁矿产总存量达5000万t,十年内清洁矿产存量增长超57倍,金属锂、锰等约占总存量的65%。在基线情景下,清洁矿产总存量为2.5万t;在出租车系统加速电动化情景下,2023—2050年清洁矿产总存量仅为基线场景的70%;在锂电池正极技术进步情景下,清洁矿产总存量最低,不足基线情景的50%,由此可见,锂电池正极技术的发展对节约清洁矿产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在出租车系统及锂电池双加速情景下,清洁矿产总存量下降至1.5万t,锂存量占总存量的约3/4,电动化和锂电池技术的发展使锂供应面临重大挑战。本文研究估算了北京城市出租车系统的清洁矿产材料存量,对北京的案例研究不仅有助于与工业化国家的类似城市进行比较,也有助于为其他类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出租车系统 清洁矿产存量 锂电池技术发展 城市矿产 循环利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全球铜产业持股结构研究
12
作者 孟子钰 李华姣 +3 位作者 任帅 刘妍心 管青 安鹏丽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6-359,2,共15页
随着铜资源在全球经济中的战略重要性不断上升,各国通过投资和并购来强化自身在铜资源领域的地位。传统上,直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是增强影响力的主要方式。然而近年来,间接持股形式逐渐兴起,使得利益分配和实际控制权变得更为复杂且不... 随着铜资源在全球经济中的战略重要性不断上升,各国通过投资和并购来强化自身在铜资源领域的地位。传统上,直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是增强影响力的主要方式。然而近年来,间接持股形式逐渐兴起,使得利益分配和实际控制权变得更为复杂且不透明。因此,本文研究旨在解析这种转变,并识别出在全球铜产业中占据关键位置的国家。本文研究采用了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论,对来自OSIRIS数据库的主要股东持股信息进行了系统性分析。这不仅包括直接持股比例的数据,还涵盖了间接持股路径的追踪,从而全面了解不同国家在全球铜产业中的角色。研究结果表明,间接持股关系的增长削弱了地理因素和政治因素的传统影响,使股东背景更加国际化。美国在直接持股方面保持领先地位,而意大利和新加坡则在间接持股领域显示出了显著的影响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倾向于通过直接持股巩固其矿产所有权,而非资源国更多地采用间接持股策略以提升其市场地位。本文研究揭示了全球铜产业内部隐含的所有权动态,即非资源国通过间接持股增强了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而资源国则继续依赖于直接持股来维持其优势。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视角,鼓励其采取措施促进对铜产业的投资,进而提升各自国家在全球铜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研究突出了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在探索跨国企业间隐蔽联系方面的应用潜力,为未来类似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产业 持股关系 复杂网络 直接持股 间接持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规融合”的城市环境空间管控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海旭 段学军 +3 位作者 姚利鹏 于忠华 陈华阳 黄逸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1期1-4,共4页
介绍了“多规融合”的发展历程,围绕实现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的核心目标,提出了基于“多规融合”的城市尺度环境空间管控技术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环境空间管控技术方法和空间落地技术方法两部分内容,其中,环境空间管控技术方法主要是生态... 介绍了“多规融合”的发展历程,围绕实现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的核心目标,提出了基于“多规融合”的城市尺度环境空间管控技术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环境空间管控技术方法和空间落地技术方法两部分内容,其中,环境空间管控技术方法主要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涉及空间的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工作转化为环境空间管控数据的过程,空间落地技术方法是将环境空间管控数据在空间上落地,形成数据“一个库”、分布“一张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规融合 环境空间管控 技术体系 城市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和介形类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稳 宫少军 赵卫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9期32-42,共11页
对渤海湾西岸39件表层沉积样中有孔虫和介形类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底栖有孔虫20属41种,海相介形类26属32种。底栖有孔虫分布主要受离岸距离、河流入海、潮流与相应的水深、盐度和沉积速率影响,可划分3个有孔虫组合区。南部组合Ⅰ区以阿卡... 对渤海湾西岸39件表层沉积样中有孔虫和介形类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底栖有孔虫20属41种,海相介形类26属32种。底栖有孔虫分布主要受离岸距离、河流入海、潮流与相应的水深、盐度和沉积速率影响,可划分3个有孔虫组合区。南部组合Ⅰ区以阿卡尼圆形五玦虫和毕克卷转虫变种为主,代表了受淡水注入影响的近岸带河口沉积环境;西北部组合Ⅱ区为毕克卷转虫变种—具瘤先希望虫—阿卡尼圆形五玦虫组合,代表了近岸浅水沉积环境;组合Ⅲ区中优势种为具瘤先希望虫,主要位于10m以深水域,沉积环境更近似于正常海相环境。海相介形类分布主要受盐度、水深和沉积物的底质类型与运移规律影响,并大致以10m等深线为界划分为2个介形类组合区。浅部组合Ⅰ以陈氏新单角介为绝对优势种,代表了广温、广盐的滨岸浅海河口环境;组合Ⅱ以美山双角花介为绝对优势种,生存环境少受淡水影响,离岸相对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西岸 有孔虫 介形类 表层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茅岭江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的入海通量 被引量:3
15
作者 鲁栋梁 周姣娣 +4 位作者 段克 王希龙 武康悦 杨斌 钟秋平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6-98,共13页
基于2014—2020年茅岭江入海口断面径流量及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数据,通过LOADEST模型优化计算了COD、TN和TP的入海通量。结果表明:(1)LOADEST模型建立的茅岭江COD、TN和TP的入海通量回归方程,模拟计算的入海通量与实... 基于2014—2020年茅岭江入海口断面径流量及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数据,通过LOADEST模型优化计算了COD、TN和TP的入海通量。结果表明:(1)LOADEST模型建立的茅岭江COD、TN和TP的入海通量回归方程,模拟计算的入海通量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2)模拟计算的COD、TN和TP多年平均入海通量分别为34537 t/a、3302 t/a和235 t/a,月平均入海通量分别为2878 t/月、275 t/月和19.58 t/月;雨季COD、TN和TP的入海通量分别占年入海通量的77%、80%和71%;COD、TN和TP的年入海通量中分别有21059~25271 t/a、1775~2130 t/a和70~84 t/a来自于非点源,COD和TN主要受非点源控制,TP不仅受非点源控制,也受点源控制。(3)对比分析钦江和茅岭江COD、TN和TP的多年平均入海通量可知,钦江COD、TN和TP的多年平均入海通量分别约为茅岭江的1.16、2.15和2.37倍,入海通量不同主要受沿岸居住的人口数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需氧量 总氮 总磷 入海通量 LOADEST模型 茅岭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北部河口区地面沉降现状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奎峰 姬广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125,共5页
黄河三角洲北部河口地区靠近沿海地带,是我国成陆时间最短的河口三角洲地区,第四纪海陆相地层交互发育,淤泥质软土大面积分布,地层自固结普遍存在,地面沉降范围大、发育迅速,制约了该区域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该区域地面沉降监测网标石... 黄河三角洲北部河口地区靠近沿海地带,是我国成陆时间最短的河口三角洲地区,第四纪海陆相地层交互发育,淤泥质软土大面积分布,地层自固结普遍存在,地面沉降范围大、发育迅速,制约了该区域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该区域地面沉降监测网标石的最新水准测量数据,对该区域的地面沉降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整体来说河口地区东部孤岛、仙河镇地面沉降量比较大,西部沉降量较小,结合研究区内地质背景、自然条件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面沉降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水准测量 沉降诱因 黄河三角洲北部 河口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电力交易对电力市场的影响机理及效果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利利 冯天天 +1 位作者 崔茗莉 钟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90,共15页
绿色电力交易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一致行动,在中国电力行业碳减排中的效果日益明显。探讨绿色电力交易市场发展情况,评估绿色电力交易对电力市场的影响,能够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京津... 绿色电力交易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一致行动,在中国电力行业碳减排中的效果日益明显。探讨绿色电力交易市场发展情况,评估绿色电力交易对电力市场的影响,能够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城市群之一,2021年已全面启动绿色电力交易,对京津冀地区绿色电力参与电力市场的研究,将为中国绿色电力市场发展提供经验和政策借鉴。因此,该研究分析绿色电力交易市场与电力市场的耦合机制,提出考虑绿色电力交易市场与电力市场耦合的非合作博弈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京津冀地区绿色电力交易对市场主体行为决策和电力市场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①绿电发电占比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决策,提高绿电发电占比会增加绿电厂商和电网企业利润、降低火电厂商利润和电力用户购电成本。②不考虑外购电力情景下,绿电和火电上网电价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绿电在建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不断增加,预计2030年绿电上网电量占比达到63%,火电在建装机容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小于绿电。③引入外购电力情景会降低绿电和火电上网电价;2021年1月—2024年4月火力发电量增加,而2024年5月—2030年12月火力发电量降低;2021年1月—2029年4月绿电发电量增加,2029年5月—2030年12月绿电发电量略微降低;通过对外购电力敏感性分析发现,增加外购电力可削弱其对本地区火电的抑制作用,促进绿电发展。基于上述结论,该研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加快电源结构转型,促进绿电和火电在电力市场中的角色转变;调整火电定价模式,促进电力价值多维化;推动跨省跨区绿电交易,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电力交易 电力市场 影响机理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碳-证”市场交易决策与市场机制的协同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浩然 冯天天 +1 位作者 李晏 孔佳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9,共12页
在电力市场中实施多重清洁低碳政策可能导致不同政策在实施时存在冗余甚至相互冲突,电力市场、碳交易市场和绿证市场的协同将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电力与环境资源优化配置,但是多市场协同发展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不明确。因此,该研... 在电力市场中实施多重清洁低碳政策可能导致不同政策在实施时存在冗余甚至相互冲突,电力市场、碳交易市场和绿证市场的协同将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电力与环境资源优化配置,但是多市场协同发展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不明确。因此,该研究从市场主体决策和市场机制的视角分析了“电-碳-证”的交互关系,利用多主体博弈理论构建了包含碳配额买方和卖方火力发电商、可再生能源发电商、电网企业、积极和消极消纳用户的市场均衡模型,并设计多种环境权益产品抵消和互认互换机制,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电-碳-证”市场机制协同模型。结果表明:(1)碳价通过发电成本传导至各市场主体,碳价的上升将挤压高碳电源、促进低碳高效机组。绿证交易激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商装机建设,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碳价和绿证价格共同引导下,积极的消纳用户和消极的消纳用户倾向于购买绿电。(2)与基准情景相比,碳市场引入有偿拍卖机制增加碳排放成本,在2026—2030年显著拉高碳价;绿证市场引入惩罚机制增强了消纳权重的约束,使得绿证价格上升到最大值的时间缩短。(3)以CCER作为中介,将多余绿证转化为可在碳市场抵消的权证,实现了“电-碳-证”市场的有效衔接。与基准情景和单一政策情景相比,考虑多个市场改革措施的综合情景政策效果更优,增强了碳市场对电力市场结构转型的作用,增加了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竞争力。建议政府通过碳排放核算将环境权益产品实现衔接,减少低碳政策冗余,利用“电-碳-证”协同发展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多主体决策 市场机制 协同机制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炭消费产生的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排放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莉 雷涯邻 +2 位作者 吴三忙 江勇 杨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85,共5页
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当前,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存在。能源消费,尤其是化石能源消费对资源、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生态文明视角,... 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当前,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存在。能源消费,尤其是化石能源消费对资源、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生态文明视角,首先构建了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其次,以煤炭资源为例,基于CEADs开发的CO_(2)排放清单编纂模型核算了1980—2016年我国煤炭消费产生的CO_(2)排放量,并基于前人文献中煤炭的PM_(2.5)排放因子,核算了1980—2016年由煤炭消费产生的PM_(2.5)排放量。同时,对2020—2035年煤炭消费产生的CO_(2)排放量和PM_(2.5)排放量进行了预测。最后,基于核算和预测结果,提出应加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继续加大CO_(2)驱油与埋存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等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排放 大气污染排放 煤炭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多尺度协同与权衡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安黎 沈镭 +1 位作者 钟帅 程绪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功能对于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为量化评估二者协同/权衡关系的多尺度时空特征,以陕北地区为研究区域,探究2000、2010和2018年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功能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自然和人为因素的... 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功能对于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为量化评估二者协同/权衡关系的多尺度时空特征,以陕北地区为研究区域,探究2000、2010和2018年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功能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响应。基于水量平衡模型、修正土壤侵蚀模型,采用空间统计、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多尺度协同/权衡关系分析框架。结果表明:2000—2018年陕北地区土壤保持与水源涵养量分别增加4.8%和2.3%,在地区和流域尺度主要表现为协同关系;坡度>25°的地区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功能协同性上升,而坡度6°~25°地区协同性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耕地向林地、草地的置换有利于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协同提升;植被覆盖条件改善对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协同关系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作用,降雨量增加对协同关系的影响表现为微弱促进作用。评估结果可为陕北地区生态建设和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保持 水源涵养 多尺度分析 协同/权衡关系 退耕还林 陕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