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形梯度的岩溶山区森林转型特征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1
作者 杨谍 赵宇鸾 杨顺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2,50,共11页
地形是影响山区森林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探究岩溶山区森林转型特征及其对地形梯度的响应,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山区生态建设。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运用地形分布指数和信息图谱等方法探讨贵州森林转型特征及其对... 地形是影响山区森林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探究岩溶山区森林转型特征及其对地形梯度的响应,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山区生态建设。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运用地形分布指数和信息图谱等方法探讨贵州森林转型特征及其对地形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从森林空间转型看,2000—2020年,林地面积增加745 km^(2),林地空间分布指数与坡度等级成正比,与高程等级成反比;各等级地形位上的土地利用结构整体稳定,其变化部分表现出“林进耕退”的特征。2)从森林功能转型看,研究期内NDVI退化和改善面积分别为8651 km^(2)和108722 km^(2),NDVI变化趋势大小依次为:轻微改善型>显著改善型>轻微退化型>极显著改善型>显著退化型,且退化型随地形梯度的增加而减小,改善型则随地形梯度的增加而扩大。研究表明,贵州省森林转型特征显著且地理分异较大,未来的生态建设应根据地形条件因地制宜促进森林面积扩张和提升森林营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转型 地形梯度分异 岩溶山区 生态建设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安顺市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2
作者 吴文贤 李渊 刘子琦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9-367,共9页
[目的]探索西南喀斯特地区安顺市土壤侵蚀时空演变规律及土壤侵蚀主控因子,掌握该地区土壤侵蚀状况,有助于该地区石漠化治理和水土资源管理。[方法]采用优化后的RUSLE模型估算2005—2020年安顺市土壤侵蚀,同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RF)揭... [目的]探索西南喀斯特地区安顺市土壤侵蚀时空演变规律及土壤侵蚀主控因子,掌握该地区土壤侵蚀状况,有助于该地区石漠化治理和水土资源管理。[方法]采用优化后的RUSLE模型估算2005—2020年安顺市土壤侵蚀,同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RF)揭示土壤侵蚀的驱动因子,并估算驱动因子相互作用对2005—2020年安顺市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1)2005—2020年,安顺市低强度土壤侵蚀分布在中部、东南部和东部地区,高强度土壤侵蚀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地区。从时间上来看,安顺市土壤侵蚀整体上呈改善趋势,大部分地区土壤侵蚀等级主要由高强度向微强度侵蚀转移,但局部地区存在侵蚀加剧现象。2)石漠化对于安顺市土壤侵蚀有较大的影响,石漠化和土壤侵蚀变化趋势一致。土壤侵蚀随着石漠化强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3)安顺市发生土壤侵蚀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耕地和草地,总体来看,土壤侵蚀速率依次为林地<草地<耕地,耕地的水土流失风险较大。4)对土壤侵蚀驱动因子分析显示,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和石漠化强度为主要驱动因子。驱动因子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与水土保持措施因子交互作用为主导因素。[结论]2005—2020年安顺市土壤侵蚀强度整体呈好转趋势,但部分地区存在侵蚀加剧现象,高强度土壤侵蚀主要位于北部和西南部的人类活动较密集地区。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和石漠化强度是土壤侵蚀主要影响因素,而石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措施能较好地增加植被覆盖,改善安顺市水土流失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顺市 石漠化 土壤侵蚀 随机森林 驱动因子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三生”空间功能演化及生态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廖艳梅 尹林江 +2 位作者 韩敏 蒙友波 罗洁琼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20,306,共10页
[目的]探索风景名胜区“三生”空间功能演化及生态效应,旨在为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三生”空间功能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以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为例,基于2009,2021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利用... [目的]探索风景名胜区“三生”空间功能演化及生态效应,旨在为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三生”空间功能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以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为例,基于2009,2021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利用“三生”空间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方法,分析2009—2021年“三生”空间功能演化及生态效应。[结果](1)2009—2021年,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以生态空间为主,生活、生态空间增加,生产空间减少。(2)研究期内,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升,由0.59到0.61,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高质量、较高质量区增加明显。这主要与近年来贵州省实施的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及开展资源保护、林业改革等工作有关。(3)2009—2021年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其主要原因为农业生产用地和草地生态用地转为林地生态用地。[结论]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后续规划管理中,建议严控建设用地增长,强化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空间演化 生态环境质量 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USLE模型的贵州省植被景观格局演变对土壤保持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皓茹 杨坪坪 +2 位作者 高雄 李水 杨昌鑫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9,共14页
基于植被覆盖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及气象数据,应用修正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模型估算贵州省的土壤侵蚀状况,分析贵州省植被覆盖及土壤侵蚀演变特征,探讨景观格局指数与土壤保持量的空间相关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0年贵州省... 基于植被覆盖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及气象数据,应用修正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模型估算贵州省的土壤侵蚀状况,分析贵州省植被覆盖及土壤侵蚀演变特征,探讨景观格局指数与土壤保持量的空间相关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0年贵州省植被覆盖总体处于增长性变化趋势;从2005—2020年,贵州省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总体减少0.91 t/(a·hm^(2)),主要朝减弱方向转化,且土壤保持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研究区总体植被覆盖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异质性增加,斑块优势和抗干扰性不断增强,但景观的多样性随之降低,斑块趋于不均匀分布。不同景观格局指数与土壤保持强度的相关性及响应程度存在地理和时空上的差异,差异可能与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城市扩张速度存在关联性。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景观设计和土壤保持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LE 植被景观格局 土壤保持 贵州省 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廖艳梅 尹林江 +3 位作者 蒙友波 韩敏 张慧 罗洁琼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72-80,共9页
以市州、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贵州省2020年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并借助普通最小二乘法、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讨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0年贵州省耕地“非粮化”面积达9331.88 km^(2)。贵阳市、铜仁市... 以市州、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贵州省2020年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并借助普通最小二乘法、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讨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0年贵州省耕地“非粮化”面积达9331.88 km^(2)。贵阳市、铜仁市、遵义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耕地“非粮化”率较高,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低;从耕地“非粮化”面积看,各市州整体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县域耕地“非粮化”率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中部县域,冷点区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和榕江县;耕地“非粮化”面积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东北部、西部县域,冷点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中部、东部县域。人均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乡村从业人员数量、喀斯特面积占比的抑制效应以及交通用地占比、海拔的正向驱动效应在空间上均呈现梯度变化的特征。受农户主体属性、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贵州省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明显,影响因子空间异质性显著,可根据各地差异性,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抑制耕地“非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非粮化” 空间分异特征 影响因素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中国乡村景观格局研究热点及趋势
6
作者 潘倩倩 王东南 吕小溪 《园林》 2025年第1期64-73,共10页
合理的景观布局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景观格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而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研究国内乡村景观格局,对保持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地域文化意义重大。运用Cite Space软件,以2004–2024年... 合理的景观布局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景观格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而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研究国内乡村景观格局,对保持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地域文化意义重大。运用Cite Space软件,以2004–2024年中国知网(CNKI)关于乡村景观格局的中文期刊文献作为核心数据库,对该领域的作者、机构、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其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以乡村景观格局为主题的研究可分为平稳上升、曲折发展和缓慢下降三个阶段;该领域相关研究学者已组成部分研究团队,但联系不密切;研究乡村景观格局的机构主要为高校,研究机构类型较为单一化;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景观格局、乡村景观、乡村聚落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研究趋势逐渐集中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现代化建设与科技应用等前沿方向。乡村景观格局受到各学科领域关注,但在未来应加强各研究机构、研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创新方法推动乡村景观格局的研究,为乡村发展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格局 研究热点 研究趋势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