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中矿层多要素探测方法研究与厚覆盖区金矿勘查试验-以皖东北五河地区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汪青松 张金会 +2 位作者 尤淼 毛思斌 产思维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常用测井及井中物探方法划分孔内地层、推断矿层产状及盲矿体方位时,需要多次井中测量,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在厚覆盖区还存在矿层产状探测等难题。笔者根据金属矿低阻良导属性和充电法勘查理论,提出了一发四收充电测井法地质多要素观测... 常用测井及井中物探方法划分孔内地层、推断矿层产状及盲矿体方位时,需要多次井中测量,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在厚覆盖区还存在矿层产状探测等难题。笔者根据金属矿低阻良导属性和充电法勘查理论,提出了一发四收充电测井法地质多要素观测系统,利用具有一发多收功能的大功率电法勘探系统,采用井-地联合观测方式,在井中连续移动充电,在地面四方位同步测量电位。试验表明,该观测系统一次井中测量,可同时完成推断矿层产状、确定矿层厚度、寻找打漏矿层、发现井傍盲矿体和孔内地层划分等多项地质任务,勘查效率高、效果好,解决了厚覆盖区矿层产状探测长期存在的难题,是一种适合厚覆盖区井中矿层地质多要素探测的新方法,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中物探 多要素探测 新方法试验 金矿勘查 厚覆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会泽铅锌矿区外围小竹箐勘查区构造岩元素组合异常及隐伏矿预测 被引量:5
2
作者 龚红胜 韩润生 +4 位作者 李孜腾 任涛 李文尧 王加昇 陈刚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419-431,共13页
云南会泽超大型富锗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铅锌成矿区小江深断裂东侧,受北东向断褶构造控制。尽管会泽铅锌矿研究程度高,但作为矿区外围找矿重点区域的小竹箐勘查区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基于构造岩中金属元素组合晕(MEAHFZ)找... 云南会泽超大型富锗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铅锌成矿区小江深断裂东侧,受北东向断褶构造控制。尽管会泽铅锌矿研究程度高,但作为矿区外围找矿重点区域的小竹箐勘查区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基于构造岩中金属元素组合晕(MEAHFZ)找矿方法,通过地质测量和构造解析,认为该勘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其构造样式为银厂坡左行斜冲走滑断层及其上盘的倒转倾伏背斜组成的断褶构造,与矿山厂、麒麟厂矿床控矿构造样式基本一致。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厘定印支期以来该勘查区构造体系成生发展为北东构造带—晚南北构造带—东西构造带。在此基础上,基于地表1∶10000构造地球化学、蚀变岩相精细填图及重力剖面勘查,绘制了铅-锌-镉元素组合和铅、锌单元素异常综合图,结合该区的重力异常,发现其综合异常沿银厂坡断裂上盘上震旦统灯影组、下石炭统摆佐组中的北北东—北东向压扭性层间断裂带分布,进而圈定了Ⅰ、Ⅱ和Ⅲ号重点找矿靶区。该成果不仅为该勘查区工程验证指明了方向,而且对同类矿床深部和外围找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 元素组合异常 控矿构造样式 隐伏矿预测 小竹箐勘查区 会泽铅锌矿区 滇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舒 张赞赞 +4 位作者 胡召齐 施立胜 周涛发 吴明安 杜建国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35-1448,共14页
安徽庐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也是华南铀成矿省内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区,系统开展铀矿床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研究,对于完善区域成矿理论、指导铀矿找矿勘探具有基础性意义。庐枞矿集区铀矿床主要分布在庐枞... 安徽庐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也是华南铀成矿省内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区,系统开展铀矿床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研究,对于完善区域成矿理论、指导铀矿找矿勘探具有基础性意义。庐枞矿集区铀矿床主要分布在庐枞火山岩盆地东南侧的A型花岗岩带上,但近年深部探测科学钻孔揭示火山岩盆地内隐伏正长岩中也存在铀矿化线索。与A型花岗岩有关的铀矿床呈NE向分布,矿体产出于石英正长岩与围岩接触带,受到侵入接触构造、断裂构造及层间构造的控制,具有典型热液充填成矿的特征,成矿年龄集中在114~108 Ma;赋矿岩体为多期次侵位的复式岩体,主体年龄为127~123 Ma,末阶段碱性长石花岗岩株年龄为115~110 Ma,岩石属于A1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岩体及围岩地层,成矿流体具有深循环大气降水与岩浆流体混合的特征。火山岩盆地内的铀矿化产出于火山岩盖层之下的隐伏正长岩中,具有热液充填成矿的特点,成矿年龄为131~129 Ma;赋矿正长岩成岩年龄为131 Ma,属于橄榄安粗质岩石,形成于挤压向拉张转换的构造背景下;岩浆阶段末期分异的高温富B、F的富铀热液在开放体系下沉淀成矿。盆地内隐伏正长岩中的铀矿化为矿集区中高温铀矿化的代表,与A型花岗岩有关的铀矿床则为晚期中低温铀矿化。综合来看,产铀岩体判别标志、精确的铀成矿年龄以及幔源物质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应是本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枞矿集区 花岗岩型铀矿床 铀成矿作用 A型花岗岩 成岩成矿时代 成矿物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矿集区清水塘铜矿成矿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杨 杜建国 +2 位作者 施珂 万秋 董婷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8-970,共13页
铜陵矿集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清水塘铜矿床是矿集区内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位于凤凰山矿田内。本文对清水塘铜矿床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显示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范围为140.9±1.1 Ma^141.4... 铜陵矿集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清水塘铜矿床是矿集区内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位于凤凰山矿田内。本文对清水塘铜矿床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显示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范围为140.9±1.1 Ma^141.4±1.1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41.3±0.7 Ma,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42.0±1.7 Ma,与新屋里岩体花岗闪长岩的年龄(141.3±1.3 Ma)接近,表明清水塘铜矿床与花岗闪长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属于早白垩世岩浆–成矿作用的产物。辉钼矿Re的含量为2.23×10^−6~4.94×10^−6,表明成矿物质可能以壳源为主。铜陵地区具有多期成矿的特点,其中135~145 Ma是铜金成矿作用的高峰期。清水塘铜矿的成岩成矿作用与铜陵矿集区中生代大规模铜金成矿作用在时间上一致,具有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形成于由挤压到伸展转化的构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地区 清水塘铜矿 辉钼矿RE-OS年龄 动力学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南段继承性断裂构造控矿模式研究及其应用效果——以皖东北五河金矿整装勘查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汪青松 张顺林 +2 位作者 张金会 张家嘉 尤淼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65-2977,共13页
郯庐断裂带南段的皖东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多为厚覆盖区,找矿难度大。由于控矿条件难以调查清楚,缺乏具有区域特色的勘查理论指导,区内金矿勘查长期没有取得突破成果。笔者依托五河金矿整装勘查项目,进行了区域重磁异常特征和成矿规律... 郯庐断裂带南段的皖东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多为厚覆盖区,找矿难度大。由于控矿条件难以调查清楚,缺乏具有区域特色的勘查理论指导,区内金矿勘查长期没有取得突破成果。笔者依托五河金矿整装勘查项目,进行了区域重磁异常特征和成矿规律分析研究,发现皖东北地区北东-北北东向重力低异常具有弧形条带特征,并以郯庐断裂带为界,大致具有旋转对称性。重磁异常保存印支期构造格架痕迹信息,反映了郯庐断裂带南段时空演化特征,显示了北东-北北东向主要断裂构造具有继承性,形成于印支期,燕山期继续活动,控制白垩纪"红层盆地"和燕山期成岩成矿作用。中低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和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是皖东北地区主要矿床类型,均受继承性断裂构造控制。结合郯庐断裂的演化特征,利用物探成果引领地质理论创新,提出了郯庐断裂带南段矿床的"继承性断裂构造控矿模式"。根据继承性断裂构造形成机理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总结了矿化蚀变构造带的物探异常标志,解决了皖东北覆盖区成矿预测与找矿靶区圈定难题,在五河金矿整装勘查区应用取得了重要找矿成果,圈定6个金矿找矿靶区,得到了钻探验证,已发现中型规模金矿床2处、小型3处,估算潜在资源量可达特大型规模,实现了安徽省境内郯庐断裂带金矿找矿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皖东北 金矿 控矿模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伏岭A型花岗岩的成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特征
6
作者 郑伟 陈天虎 +3 位作者 杜建国 陈芳 丁宁 张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206,共18页
伏岭花岗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皖浙相邻区,岩浆岩沿着近北东向的宁国—绩溪深大断裂断分布。笔者等对伏岭岩体鱼龙川(γ_(5)^(3-2))单元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地... 伏岭花岗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皖浙相邻区,岩浆岩沿着近北东向的宁国—绩溪深大断裂断分布。笔者等对伏岭岩体鱼龙川(γ_(5)^(3-2))单元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31.8±0.9 Ma,富硅、富碱、贫钙、贫铁,具有较高的Rb、Th、U、Ga、Zr和Y含量,较低的Sr、Ba和Nb含量,稀土配分曲线呈现典型的“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明显的Ba、Sr、Nb的负异常。其高SiO_(2)含量和Rb/Sr值、低Ba、Sr含量具备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地区A型花岗岩的典型特征。岩体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征,源区可能存在磷灰石、钛铁矿的分离结晶作用,而辉石类的分离较少。伏岭岩体主要来源于地壳中镁铁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地球化学特征继承于源岩。锆石ε_(Hf)(t)变化范围较小,均在-7.0~-4.6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478~1630 Ma,伏岭花岗岩可能由中元古代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伏岭岩体的形成可能受到碰撞作用的影响,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期,中元古代的基底岩石被大范围的熔融,从而产生了伏岭A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岭 A型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构造环境 江南造山带 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黄梅尖复式岩体年代学特征:成岩成矿的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舒 周涛发 +4 位作者 张赞赞 吕博 施立胜 汪晶 吴明安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0-242,共23页
黄梅尖复式岩体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A型花岗岩的代表,亦是区内重要的产铀岩体,其由早到晚可划分为黑云母石英正长岩、正长斑岩、石英正长岩、碱性长石花岗岩4个侵入阶段,黑云母石英正长岩与碎屑岩地层的接触带是主要的铀矿化部位。对黄... 黄梅尖复式岩体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A型花岗岩的代表,亦是区内重要的产铀岩体,其由早到晚可划分为黑云母石英正长岩、正长斑岩、石英正长岩、碱性长石花岗岩4个侵入阶段,黑云母石英正长岩与碎屑岩地层的接触带是主要的铀矿化部位。对黄梅尖复式岩体各阶段锆石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开展了锆石稀土元素分析及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母石英正长岩、正长斑岩、石英正长岩中的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形成时代分别为(131.8±1.1)、(129.7±1.6)、(124.7±1.6)Ma。碱性长石花岗岩的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核部为岩浆成因锆石,经历了蜕晶质化作用,锆石U-Pb年龄为(111.5±1.3)Ma,代表了岩体就位时间;边部锆石受到流体的交代溶蚀并发生了变质重结晶作用,锆石U-Pb年龄为(107.6±2.1)Ma,代表了流体的活动时间。结合以往区域A型花岗岩的年代学数据,将长江中下游燕山期A型花岗岩活动初步划分为3个阶段。早阶段集中在132~129 Ma,岩性以黑云母石英正长岩、正长斑岩为主;主体阶段集中在128~124 Ma,岩性以石英正长岩与正长花岗岩为主;晚阶段集中在115~110 Ma,岩性以细粒碱性长石花岗岩为主。碱性长石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及随后的热液活动时间同热液脉状铀矿床成矿年龄接近,结合铀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推断末阶段碱性长石花岗岩可能为铀成矿提供了热液及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岩体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年代学 铀矿床 侵入岩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地电磁多参考站阵列数据处理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周聪 汤井田 +3 位作者 原源 邓居智 石福升 李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73-1382,1167-1168,共12页
合理利用多远参考站数据是提高大地电磁(MT)数据处理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阵列电磁数据处理模型出发,提出一种多参考站阵列数据处理技术。首先,从测区内、外优选多远参考站数据,构建天然场占优的参考数据阵列;然后,利用稳健的主成分... 合理利用多远参考站数据是提高大地电磁(MT)数据处理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阵列电磁数据处理模型出发,提出一种多参考站阵列数据处理技术。首先,从测区内、外优选多远参考站数据,构建天然场占优的参考数据阵列;然后,利用稳健的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参考数据阵列中提取天然场源极化参数;最后,将该参数应用于目标测站阵列数据,以稳健估计方法计算目标张量阻抗。通过"死频带"畸变的实测MT数据计算实例,对比了所提方法与常规方法的处理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参考站阵列数据处理方法可有效提高多参考站数据的利用率,可提高强噪环境下MT数据的处理质量,获得优于常规方法的处理结果,为MT"死频带"畸变数据的校正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勘探 大地电磁 远参考 多参考站阵列 MT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卫星重力场特征及其发震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汤井田 杨磊 +2 位作者 任政勇 胡双贵 徐志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6-1154,共19页
为了整体了解青藏高原东南缘龙门山断裂带的卫星重力场特征及其发震机制,文中基于重力卫星数据展现出研究区域的地形信息,并通过解算反映莫霍面起伏的区域重力异常,反演出研究区域的莫霍面深度,同时运用GPS速度场数据探测了研究区域地... 为了整体了解青藏高原东南缘龙门山断裂带的卫星重力场特征及其发震机制,文中基于重力卫星数据展现出研究区域的地形信息,并通过解算反映莫霍面起伏的区域重力异常,反演出研究区域的莫霍面深度,同时运用GPS速度场数据探测了研究区域地壳的形变速率及方向;最后,结合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背景及前人已有的深部探测结果,分析其发震前后重力时变场的动态特征并探讨了发震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深部物质逐年向E流展,在龙门山断裂带处强势受阻,持续的挤压、碰撞过程形成了深部莫霍面的"陡降带",长期的应力作用利于逆冲推覆和走滑构造的形成;龙门山地震带震前处于明显的重力变化梯度带,深部物质运移的流速差异大,流体压力增强,有助于地壳流体入侵和软流圈物质底侵上涌;物质和能量的持续积累最终将导致深部应力严重失衡、深部薄弱构造剪切破裂,从而发生逆冲、推覆构造运动的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卫星重力场 莫霍面 GPS速度场 重力时变场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二叠统热水沉积新证据--以皖南“嵇亭岭砾岩”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锦龙 沈仕豪 +1 位作者 汪雅菲 汪方跃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4-296,共13页
通过对安徽泾县-宣州地区中二叠统"嵇亭岭砾岩"中硅质岩、含角砾硅质岩和硅质角砾岩的岩石学和沉积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嵇亭岭砾岩"为非构造成因异常沉积岩;相当于栖霞组本部灰岩段中上部-顶部灰岩段,时代为中二叠... 通过对安徽泾县-宣州地区中二叠统"嵇亭岭砾岩"中硅质岩、含角砾硅质岩和硅质角砾岩的岩石学和沉积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嵇亭岭砾岩"为非构造成因异常沉积岩;相当于栖霞组本部灰岩段中上部-顶部灰岩段,时代为中二叠世祥播阶;为热水沉积硅质岩,距离热液通道的远近决定了其产出形态,距离越近,角砾越发育;中二叠世深部岩浆房上涌造成强烈的拉张断陷,形成了穹状隆起和一系列地堑与地垒构造,存在部分上涌的岩浆沿着地堑与地垒的断裂上涌,漫溢至海底乃至地表,上涌的岩浆与海水混合,使海水中硅质含量大幅度升高,发生一系列与热液相关的硅化作用和碳酸盐中硅的置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热水沉积 地球化学特征 中二叠统 泾县-宣州地区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泾县蔡村晚二叠世龙潭组与大隆组界线发现蚀变黏土岩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锦龙 张晋喆 +1 位作者 沈仕豪 汪雅菲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7-938,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近年来,前人对扬子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附近火山事件沉积开展了岩石学、火山源分布及地层对比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高精度年代学资料。但是,大隆组底部未有火山事件的报道。笔者在安徽1∶5万宣城县... 1研究目的(Objective)近年来,前人对扬子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附近火山事件沉积开展了岩石学、火山源分布及地层对比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高精度年代学资料。但是,大隆组底部未有火山事件的报道。笔者在安徽1∶5万宣城县、寒亭镇、周王村、水东镇幅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泾县蔡村中晚二叠世龙潭组顶部压煤灰岩与晚二叠世大隆组底部硅质岩界线处发现1层厚5cm的蚀变黏土岩(图1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大隆组 黏土岩 龙潭组 蚀变 泾县 安徽 火山事件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水平集的三维磁性体边界反演
12
作者 肖晓 段雅婷 +3 位作者 胡双贵 汤井田 谢勇 刘长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0-200,208,I0015,I0016,共14页
目前的水平集磁性目标体边界反演算法仅使用两个水平集,实际勘探存在多个具有不同磁化率的磁性地质体,需要进行多个水平集的反演,因而提出一种新的多重水平集反演算法,实现了对具有不同磁化率的多个磁性目标体位置和几何形状的反演。首... 目前的水平集磁性目标体边界反演算法仅使用两个水平集,实际勘探存在多个具有不同磁化率的磁性地质体,需要进行多个水平集的反演,因而提出一种新的多重水平集反演算法,实现了对具有不同磁化率的多个磁性目标体位置和几何形状的反演。首先利用多重水平集原理建立多个水平集的反演目标函数;然后采用任意四面体单元磁法解析解进行高精度正演计算,并基于加权基本无振荡格式(WENO)对水平集函数进行更新并重新初始化,保证了反演的可靠度;最后通过不同数目水平集的理论模型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多重水平集反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自动合并、分离模型中的区域,改变模型的拓扑结构,不需要手动重新参数化,且反演精度高,反演的磁异常体边界与模型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水平集 磁边界反演 磁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杨冲里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8
13
作者 施珂 杨晓勇 +3 位作者 杜建国 万秋 蔡杨 陈林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34-3748,共15页
杨冲里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舒家店矿区新发现的新类型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矿体主要赋存于二长闪长岩与志留纪地层接触带外围的碎裂岩中。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该矿床均一温度范围在220.1~445.3℃(平均值为328.3℃),... 杨冲里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舒家店矿区新发现的新类型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矿体主要赋存于二长闪长岩与志留纪地层接触带外围的碎裂岩中。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该矿床均一温度范围在220.1~445.3℃(平均值为328.3℃),盐度介于0.18%~8.00%NaCleqv之间(平均值为2.52%NaCleqv),属于中高温-低盐度-低密度成矿流体。激光拉曼包裹体成分分析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和H2O,而液相成分主要为H2O,可能含极少量的CO2。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δD值为-85‰^-50‰,δ18O水值为0.76‰~3.76‰,落于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之间,受大气降水作用影响明显。矿区内出露两个侵入岩体,岩性分别为辉石闪长岩与二长闪长岩,前人的年代学研究及两者之间的穿插关系表明,辉石闪长岩的侵位时间略早于二长闪长岩;区内两个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杨冲里金矿与舒家店铜矿的流体包裹体具备相似的温度,但盐度相对较低,根据不混溶流体成矿机制,杨冲里金矿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是成矿物质淀积的主要形成因素。结合前人对于矿区内S、Pb等同位素的研究,我们认为杨冲里金矿与舒家店铜矿为同一区域的两次成矿事件,杨冲里金矿为该成矿系统的末端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杨冲里金矿 铜陵矿集区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淮阳晓天火山岩盆地片麻状花岗岩成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万秋 李延河 +3 位作者 王利民 段超 施珂 谭德兴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0-630,共11页
岩石的锆石U-Pb定年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是研究侵入岩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的主要研究手段。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LA-ICP-MS等技术对晓天火山岩... 岩石的锆石U-Pb定年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是研究侵入岩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的主要研究手段。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LA-ICP-MS等技术对晓天火山岩盆地内杨三寨附近发现的片麻状钾长花岗岩进行相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岩体主量元素以高硅、钾和钠,低铁镁钙磷为特征,其中SiO2含量为65.86%~78.29%,Al2O3为10.89%~16.02%,MgO为0.17%~1.17%,K2O为1.37%~6.44%,Na2O为0.53%~6.50%,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方面,样品以亏损Nb、Sr、P和Ti,富集La、Ce、Nd和Zr为特征。稀土元素方面,含有较高的稀土元素(ΣREE=152.70~650.88μg/g),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REE/HREE=6.77~20.64),多数具有较弱的负铕异常(δEu=0.29~1.15),铈异常不明显;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以右倾为特征。30个锆石点的206Pb/238U年龄分布于720~828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776±11Ma(MSWD=2.1)。研究认为,盆地内新元古代片麻状钾长花岗岩的发现表明晓天盆地中心存在隆起,并不是之前研究认为的"斗"形的两边浅中间厚的盆地形态,这对该盆地的构造形态认识和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状钾长花岗岩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U-Pb定年 锆石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czos-模型降阶算法的三维频率域可控源电磁快速正演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寄仁 汤井田 +1 位作者 任政勇 张继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26-2339,共14页
快速的电磁法正演模拟是反演的核心要素之一.本文针对陆地可控源电磁(CSEM)问题,实现了三维多频的快速正演.首先基于电场的微分控制方程,利用非结构化网格和伽辽金方法建立关于电场矢量的有限元线性方程组.为快速求解大规模复系数有限... 快速的电磁法正演模拟是反演的核心要素之一.本文针对陆地可控源电磁(CSEM)问题,实现了三维多频的快速正演.首先基于电场的微分控制方程,利用非结构化网格和伽辽金方法建立关于电场矢量的有限元线性方程组.为快速求解大规模复系数有限元线性方程组,本文引入了基于有理Krylov子空间的单极点模型降阶算法.该方法只需求解实系数矩阵方程,然后使用Lanczos算法快速构建有理Krylov正交基子空间,达到系数矩阵维数降阶的目的,从而加快正演求解速度.层状模型和低阻块体模型的计算模拟表明:在精度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同常规有限元方法相比,加速比达到10~20多倍.对于百万未知数级、几十至上百个频率的三维可控源电磁正演问题,在个人PC机上只需几分钟便可快速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频可控源电磁正演 非结构化网格 矢量有限元 模型降阶 LANCZOS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榍石和石榴子石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对矽卡岩型W矿成矿时代和成矿条件的指示:以皖南逍遥钨多金属矿床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施珂 肖鑫 +4 位作者 杨晓勇 张达玉 蔡杨 翁望飞 王金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69-3086,共18页
逍遥矿床是安徽南部新发现的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其精细的岩浆-热液时限及成矿作用仍不明确。本文对其开展了石榴子石和榍石的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分析,发现逍遥矿床发育多阶段榍石(岩浆榍石和热液榍石),岩浆榍石与石英、磁铁矿、长石共... 逍遥矿床是安徽南部新发现的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其精细的岩浆-热液时限及成矿作用仍不明确。本文对其开展了石榴子石和榍石的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分析,发现逍遥矿床发育多阶段榍石(岩浆榍石和热液榍石),岩浆榍石与石英、磁铁矿、长石共生,而热液榍石与石英、方解石、辉钼矿、黄铜矿关系密切。逍遥矿床中石榴子石和榍石中均具有一定的U含量,其中石榴子石中U含量较低(平均为15.9×10^(-6)),岩浆榍石和热液榍石的U含量较高(平均值大于100×10^(-6))。石榴子石和榍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成岩和W多金属矿化均形成于150Ma左右,指示W多金属矿化与花岗闪长岩密切相关。岩浆榍石、钾长石、石英、磁铁矿矿物组合指示逍遥成矿岩浆具有氧化性强和富水的特征。逍遥钨矿中的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为主且富集W、Sn特征,指示早期流体为氧化性流体。此外,热液榍石中HFSE元素的高度富集表明其成矿流体为富碱、富F的热液系统,为钨、铅、锌、铜、银、钼多金属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热液条件。综上所述,石榴子石和榍石能够有效指示矽卡岩W矿的成矿时代和成岩成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榍石 石榴子石 U-PB定年 逍遥W多金属矿床 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气地球分离策略的大地电磁三维正演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袁傲 任政勇 +1 位作者 汤井田 吴启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41-2755,共15页
大地电磁正演常采用电场双旋度方程,由于工作频率低、空气电导率为零,电场双旋度方程含有空解空间,导致离散化的线性方程组严重病态、具有高的条件数.为降低大地电磁场双旋度正演方程的病态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气与地球分离策略的... 大地电磁正演常采用电场双旋度方程,由于工作频率低、空气电导率为零,电场双旋度方程含有空解空间,导致离散化的线性方程组严重病态、具有高的条件数.为降低大地电磁场双旋度正演方程的病态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气与地球分离策略的大地电磁混合正演公式.首先,在空气层中将双旋度算子转换为Laplace算子,在地下利用电导率大于零的特征保留双旋度算子,建立空气与地下分离的混合公式系统,以便实现混合公式系统对应的离散化线性方程组条件数的大幅度降低.然后,在空气与地下分界面上,施加电磁场的切向与法向连续性条件实现空气与地下区域的耦合与信息交换,以保证电磁场分布的唯一性.再则,利用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离散技术来高精度模拟任意起伏地形和复杂地下三维地电结构,并结合节点有限元与棱边有限元法,高精度求解该混合公式系统.最后,利用国际标准大地电磁测试模型来验证该空气与地球分离算法的正确性,并展示其有效降低原有电场双旋度方程的病态性的能力.本文提出的空气与地球分离思想为寻求大地电磁最优化控制方程开启了新的求解思路,预计会产生更多、性能更佳的大地电磁混合公式,以便服务于大地电磁正反演技术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三维正演 Helmholtz算子 双旋度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元法的广域电磁法三维正演模拟 被引量:10
18
作者 徐锦通 汤井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61-1471,共11页
为了提高广域电磁法三维正演精度和效率,本文提出采用基于Gauss-Lobatto-Legendre(GLL)多项式的谱元法进行广域电磁法三维正演模拟.首先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推导了二次场满足的电场双旋度控制方程,利用伽辽金加权残差法将微分形式的... 为了提高广域电磁法三维正演精度和效率,本文提出采用基于Gauss-Lobatto-Legendre(GLL)多项式的谱元法进行广域电磁法三维正演模拟.首先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推导了二次场满足的电场双旋度控制方程,利用伽辽金加权残差法将微分形式的边值问题转换为积分弱形式,再通过单元剖分和高阶正交基函数插值对全域问题进行离散,最后通过求解大型线性方程组得到全局的数值解.层状介质模型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精度,三维地电模型分析了算法稳定性以及广域电磁法响应特征.研究表明谱元法是进行广域电磁法三维正演模拟的有效方法,具有高精度、低网格依赖性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磁法 谱元法 三维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幅—相位张量分解的大地电磁电流型畸变校正
19
作者 余才国 肖晓 +2 位作者 汤井田 皇祥宇 徐锦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98-1508,I0010,共12页
在大地电磁勘探中,当近地表三维电性不均匀异常体的几何尺寸远小于电磁波的趋肤深度时,阻抗张量会发生严重畸变。若不消除这种影响,反演得到的电性结构会偏离真实构造,进而影响后续的地质解释。传统的畸变校正方法大多假设区域构造为一... 在大地电磁勘探中,当近地表三维电性不均匀异常体的几何尺寸远小于电磁波的趋肤深度时,阻抗张量会发生严重畸变。若不消除这种影响,反演得到的电性结构会偏离真实构造,进而影响后续的地质解释。传统的畸变校正方法大多假设区域构造为一维或二维,而实际区域构造一般都是三维。文中从阻抗张量的振幅—相位张量分解出发,基于不含畸变的振幅张量分解参数与相位张量分解参数最为相似这一特点,以对应分解参数差异之和建立目标函数,通过改进粒子群算法搜索畸变参数,将目标函数值作为粒子的适应度,实现区域构造为任意维性的大地电磁电流型畸变校正,提出了无需区域构造维性假设、适应性更广的大地电磁电流型畸变校正方法。最后,应用该方法对三维模型和实测数据进行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正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阻抗分解 畸变校正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