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植被保护恢复成效评估
1
作者 唐玉倩 马玉凤 +4 位作者 唐梦迎 徐战江 肖雨萱 夏楠 马勇刚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28-1840,共13页
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西北干旱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植被保护成效评估对区域生态安全维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缺乏对该保护区不同保护级别(设立前、自治区级及国家级)和内部典型区域(人类活动区或生态恢复... 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西北干旱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植被保护成效评估对区域生态安全维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缺乏对该保护区不同保护级别(设立前、自治区级及国家级)和内部典型区域(人类活动区或生态恢复区)的植被保护成效评估。基于1995—2022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稳定性分析、地理探测器和Hurst指数等方法,对保护区植被恢复成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保护区植被覆盖显著增加,退化区域仅占1.75%;植被覆盖稳定性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其中相对较低波动和中等波动区域占主导地位。(2)保护区的设立对植被覆盖产生正向影响,植被改善程度呈现阶段式上升,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改善效果最为显著;然而植被恢复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复杂,其改善程度可能与原始土地利用状况有关。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与其他影响因子交互作用时均表现出较强的影响力。(3)Hurst指数分析表明,保护区未来植被变化差异显著,50.26%的区域表现出反向持续性。其中,过去改善而未来可能退化的区域占据50.07%,需重点关注以上潜在退化区域,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成效 NDVI 趋势分析 稳定性分析 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新疆米东区生态环境监测与土地利用
2
作者 付志鹏 杨建军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42-148,共7页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绿度、湿度、干度、热度等生态指标,结合ArcGIS平台,对新疆米东区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监测,并探究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第一主成分分析发现,绿度指...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绿度、湿度、干度、热度等生态指标,结合ArcGIS平台,对新疆米东区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监测,并探究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第一主成分分析发现,绿度指标和湿度指标载荷值越大,生态环境质量越好;干度指标和热度指标载荷值越大,生态环境质量越差,生态指标对生态环境的指示作用与实际情况相符;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通过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和土地利用数据叠加分析发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有一定关系。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主要以草地、耕地和林地为主,其中草地和耕地在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土地利用 遥感生态指数 主成分分析 时空变化 新疆米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沙区典型人工防风固沙林健康评价
3
作者 李烽 杨建军 +4 位作者 侯鹏 王之西 秦瑶 何苗 罗青红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5期1-7,共7页
为评估南疆沙区人工防风固沙林植被-土壤系统健康状况,选取12种典型模式配置的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测定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与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模型,选取3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 为评估南疆沙区人工防风固沙林植被-土壤系统健康状况,选取12种典型模式配置的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测定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与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模型,选取3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进行健康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2个典型人工防风固沙林健康指数为0.54~0.78,以“一般健康”为主,占比50%;2行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6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混交林(样地12)达到“健康”等级,该模式植物生长状况最优,林地深层土壤含水率,以及有机质与速效钾质量分数较单一植被纯林样地显著提升。通过健康指数进行综合评价,南疆沙区营建防风固沙林时,绿洲边缘区推荐2行沙枣+6行胡杨且株行距1.5 m×2 m的混交模式以及4行小叶白蜡(Fraxinus bungeana)+3行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且株行距为2 m×2 m的混交模式;风沙前沿区推荐株距为0.5 m的新疆杨+沙枣行内混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林 土壤理化性质 健康评价 南疆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D19-A2数据和GWR模型的2011-2020年中国大气PM_(2.5)质量浓度反演 被引量:6
4
作者 郭一土 夏楠 +2 位作者 周子钰 朱沛玥 全伟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4-191,共8页
为探究MODIS高时空分辨率气溶胶产品数据在长时间序列下对于反演中国陆地PM_(2.5)质量浓度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该研究基于MCD19-A2数据研究2011-2020年中国陆地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的时空分布特征,以降水、风速等... 为探究MODIS高时空分辨率气溶胶产品数据在长时间序列下对于反演中国陆地PM_(2.5)质量浓度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该研究基于MCD19-A2数据研究2011-2020年中国陆地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的时空分布特征,以降水、风速等8个气象要素为辅助变量建立反演PM_(2.5)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并分析中国陆地PM_(2.5)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2011-2020年中国陆地气溶胶时空分布基本符合“西低东高、逐年下降”的规律且10 a间AOD值存在较大季节差异,春季(0.294)>夏季(0.262)>冬季(0.223)>秋季(0.194)。2)利用方差膨胀系数(variance expansion coefficient,VIF)对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建立并分析2011-2020年GWR模型,发现建模集决定系数均大于0.760,验证集决定系数均大于0.740,且均方根误差均小于7.070μg/m3,模型拟合效果良好。3)将GWR模型预测的PM_(2.5)浓度值分别通过样条函数插值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和自然邻近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发现4种插值方法决定系数均大于0.910,均方根误差均小于7.030μg/m3,插值结果十分可靠,并与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所提供的“1km高质量中国PM_(2.5)分布”数据一致。该研究表明结合MCD19-A2数据与GWR模型反演PM_(2.5)浓度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反演 气溶胶光学厚度 PM_(2.5) MCD19-A2 地理加权回归 中国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系统蒸散发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超 盛超亚 +2 位作者 刘俊杰 王娟 丁晓宇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7期222-228,共7页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蒸散发作为生态系统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对于能量循环、热量流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1999—2021年不同生态系统中的蒸散发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每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适...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蒸散发作为生态系统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对于能量循环、热量流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1999—2021年不同生态系统中的蒸散发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每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适用性和误差来源;对比了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和不同研究方法的估算精度;简要分析了蒸散发模型法和实测法应用中的参数、系统尺度、方法验证及适用性的不确定性;最后对不同生态系统遥感反演蒸散发拓展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生态系统 实测法 模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夏栎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姜恒 张志刚 +3 位作者 杨建军 李斌 王兴胜 张晓红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6-413,共8页
为探究低温胁迫下夏栎(Quercus robur)生理指标的响应及抗寒性,以普通夏栎、速生夏栎、裂叶夏栎和垂枝夏栎为实验材料,测定在不同温度下细胞膜通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可溶性蛋白等指标,并利用拟合Logistic方程... 为探究低温胁迫下夏栎(Quercus robur)生理指标的响应及抗寒性,以普通夏栎、速生夏栎、裂叶夏栎和垂枝夏栎为实验材料,测定在不同温度下细胞膜通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可溶性蛋白等指标,并利用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结合隶属函数法对4种夏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种夏栎细胞膜通透性均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SOD和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均逐渐下降;4种夏栎半致死温度为-41.9~-38.2℃,其中普通夏栎半致死温度最低,速生夏栎半致死温度最高;4种夏栎抗寒性强弱为普通夏栎>垂枝夏栎>裂叶夏栎>速生夏栎.综上可知,普通夏栎抗寒性最强,在不同地区推广和繁育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栎 抗寒性 隶属函数法 生理指标 半致死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融合的植被NPP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拜城盆地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仔明 岳春芳 +1 位作者 刘坤 刘湘茹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8,26,共9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及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参考指标,针对拜城盆地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不明这一问题,利用STARFM时空数据融合模型,估算拜城盆地30 m空间分辨率的植被NPP,同时使用Sen斜率估...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及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参考指标,针对拜城盆地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不明这一问题,利用STARFM时空数据融合模型,估算拜城盆地30 m空间分辨率的植被NPP,同时使用Sen斜率估计及M-K检验,分析植被NPP的时空变化趋势特征,并通过偏相关系数法量化气候要素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时间上,研究区2000-2020年植被NPP均值为152.1 g/(m^(2)·a),总体呈不显著下降趋势;空间上,植被NPP值表现为南北高,中部河谷区域低,其中69.03%的区域呈不显著变化,11.44%呈显著增加趋势,19.53%呈显著减小趋势;研究区植被NPP变化与降雨总量、太阳辐射总量呈正相关,与平均气温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中,太阳辐射是影响植被NPP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CASA模型对于模拟研究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有助于更好地揭示拜城盆地NPP的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并为估算与定期监测中小尺度区域的NPP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CASA模型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数据融合模型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