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洋生物研究70年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军 蔡立哲 +10 位作者 陈建芳 单秀娟 丁兰平 黄凌风 金显仕 林茂 刘洋 邵宗泽 徐奎栋 王雨 张晓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1-98,共18页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加快建设海洋类学科的发展成为历史必然,海洋生物是海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洋环境和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海洋生物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纪念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本文回顾了建国以...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加快建设海洋类学科的发展成为历史必然,海洋生物是海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洋环境和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海洋生物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纪念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海洋生物相关的重要研究进展,梳理了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系统总结并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抛砖引玉,希望籍此助推中国海洋生物研究的新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研究 生物海洋学 海洋微生物 海洋浮游植物 海藻 海洋浮游动物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 海洋小型底栖生物 海洋大型底栖生物 海洋渔业 海洋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港沉积物与生物体中多氯联苯分布特征与暴露风险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宾峰 祝翔宇 +2 位作者 廖一波 屈晓萍 胡建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742-2752,共11页
为了研究邻近海域多氯联苯(PCBs)的残留水平与生态风险,2014年至2017年夏季在象山港11个监测站位采集沉积物与生物体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10种指示性PCB单体的残留量,并对其分布特征以及食用暴露风险进行探讨与评价.结果表明,象山港海... 为了研究邻近海域多氯联苯(PCBs)的残留水平与生态风险,2014年至2017年夏季在象山港11个监测站位采集沉积物与生物体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10种指示性PCB单体的残留量,并对其分布特征以及食用暴露风险进行探讨与评价.结果表明,象山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CBs浓度在ND(未检出)至3.5 ng·g^-1之间,平均值为1.36 ng·g^-1.其中,低氯取代物在表层沉积物中检出率较高.沉积物空间分布格局显示,PCBs残留量集中在港中部.10种指示性PCB单体在9种生物样中均有检出,以五氯联苯和六氯联苯为主.PCBs在生物体内的残留量在ND至25.3 ng·g^-1之间.其中,锯缘青蟹体内的PCBs残留量较高(7.80 ng·g^-1).成人男性、成人女性与儿童的日均暴露量(ADD)分别为5.34、5.90、12.59 ng·kg^-1·d^-1,均低于美国EPA推荐的参考剂量(Reference Dose,RfD)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设定的PCBs每日耐受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TDI).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象山港内生物体对成人和儿童具有较低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其致癌风险也在安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象山港 残留量 暴露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氏凯伦藻(Km02)共培养细菌群落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鹏斌 戴鑫烽 陆斗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4-651,共8页
米氏凯伦藻作为我国沿岸典型的有毒赤潮甲藻,近年来赤潮频度越来越密,赤潮规模越来越大,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威胁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众多研究表明藻际细菌可能是影响赤潮生消与有毒藻产毒的关键生物影响... 米氏凯伦藻作为我国沿岸典型的有毒赤潮甲藻,近年来赤潮频度越来越密,赤潮规模越来越大,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威胁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众多研究表明藻际细菌可能是影响赤潮生消与有毒藻产毒的关键生物影响因子。为揭示米氏凯伦藻共培养菌群的物种多样性信息,本文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手段,分析了我国沿岸产米氏凯伦藻(Km02)共培养菌群的种类、丰度、多样性及系统发育信息。结果显示,米氏凯伦藻(Km02)共培养菌群共有40个种与已有数据库匹配,隶属于4个门(Phylum),11个纲(Class),21个目(Order),26个科(Family),37个属(Genus)。其中优势菌属有8个(>5%),分别为Balneola(20.28%)、Marinobacter(19.25%)、Rhodobacteraceae科下的未知属(13.15%)、Alteromonas(8.88%)、Methylophaga(8.17%)、Thalassospira(6.24%)、Reichenbachiella(5.92%)及Mesoflavibacter(5.41%)。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岸产米氏凯伦藻(Km02)含有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共培养菌群,且具有探寻未知海洋细菌的潜力,同时该研究结果也为未来更进一步研究细菌群落对米氏凯伦藻赤潮暴发与消亡,以及产毒特性等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方法与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藻 米氏凯伦藻 共培养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毛里求斯海岸带的影响
4
作者 PERIANEN Yuvna Devi 肖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04-108,共5页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全球性挑战之一.发展中国家受到气候变化的强烈影响,例如毛里求斯这样的小岛屿国家.本研究目的是分析毛里求斯降水、温度、海平面上升、海滩侵蚀和自然灾害活动的长期变化规律,评估其沿海地区的气候变化脆弱性...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全球性挑战之一.发展中国家受到气候变化的强烈影响,例如毛里求斯这样的小岛屿国家.本研究目的是分析毛里求斯降水、温度、海平面上升、海滩侵蚀和自然灾害活动的长期变化规律,评估其沿海地区的气候变化脆弱性,并提出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对策.原始数据源自毛里求斯气象局、环境部和中央统计局.从1904年到2015年,毛里求斯年降水量呈稳定下降趋势.回归分析显示,在1950—2007年间,全国平均温度每十年增加0.18℃.在过去十年中,已经观察到海平面上升正在以年均5.6 mm的速度加速. 1975年以来,可发现强烈气旋(强风超过345 km/hr)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海滩侵蚀的加剧使某些沿海地区的海滩宽度缩水了多达20 m.为了缓解海平面上升、珊瑚礁下降、温度升高以及这些问题对海岸侵蚀、泻湖质量和游客来访造成的影响,政府可与其他相关实体组织合作,实施适当的政策,以减少沿海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具体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如增加海岸线与陆上建筑的距离)、非结构性措施(如海岸和海滩管理)和结构性干预措施等(如使用坚硬的海岸线保护结构、防波堤).目前毛里求斯已开发出一个综合性海岸带管理框架,并通过环境影响评估机制来限制海岸开发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海岸带 毛里求斯 海平面上升 海滩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