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鸟岛东南部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稀土资源指示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邱忠荣 马维林 +1 位作者 张霄宇 任江波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5-214,共10页
为了深入了解南鸟岛东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其沉积环境和稀土元素富集情况,对大洋40航次在该区获取的深海沉积物岩心进行了主量、微量以及稀土元素含量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为典型的深海黏土沉积。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模... 为了深入了解南鸟岛东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其沉积环境和稀土元素富集情况,对大洋40航次在该区获取的深海沉积物岩心进行了主量、微量以及稀土元素含量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为典型的深海黏土沉积。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模式及La/Yb、La/Tb等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物源受陆源物质主导,同时海山玄武岩及其风化产物与硅质沉积也有一定的贡献;结合δCe值与微量元素相关比值分析,研究区总体为稳定的偏氧化环境;区域内稀土元素富集主要受生物磷酸盐控制,并同时受到铁锰氧化物的影响;受陆源物质沉积作用的广泛影响,区域内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质量分数偏低,但随深度增加,稀土元素富集程度规律性渐次升高。根据CaO/P2O5-w(ΣREY)相关性非线性拟合,推测在710 cm以下深度可能有富稀土元素深海沉积物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鸟岛东南部海域 沉积物岩心 稀土资源 物质来源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梯度数据的联合相关系数边界识别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侯振隆 袁园 +2 位作者 王恩德 付建飞 郑玉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2-453,I0008,共13页
为了提高重力数据对地下结构边界识别的分辨率,改善成像效果,利用重力梯度数据计算x、y方向总水平导数的相关系数,检测地质体边界;联合多方向窗口的相关系数增强识别效果;利用数字图像处理中二值化与阈值处理的方法进一步突出识别出的... 为了提高重力数据对地下结构边界识别的分辨率,改善成像效果,利用重力梯度数据计算x、y方向总水平导数的相关系数,检测地质体边界;联合多方向窗口的相关系数增强识别效果;利用数字图像处理中二值化与阈值处理的方法进一步突出识别出的边界。理论模型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识别模型边界,特别是拐角位置。还讨论了窗口大小、观测点距、线距对识别结果的影响。将该方法应用于加拿大圣乔治湾地区的实际航测数据,识别出了主要的地下构造边界。模型数据和实测航空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理论简单、对地质体边界识别效果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梯度数据 联合相关系数 多方向窗口 方向总水平导数 边界识别 圣乔治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中脊热液羽状流的分布特征及其在多金属硫化物找矿中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升 陶春辉 +4 位作者 周建平 张国堙 秦华伟 王渊 陈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2,共12页
热液羽状流是海底热液活动的重要标志,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是热液活动的产物。现阶段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工作的第一步是开展热液羽状流的近底探测;综合各类异常信息,实现从发现热液活动喷口到发现矿床的突破。本文以热液羽状流为研究对... 热液羽状流是海底热液活动的重要标志,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是热液活动的产物。现阶段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工作的第一步是开展热液羽状流的近底探测;综合各类异常信息,实现从发现热液活动喷口到发现矿床的突破。本文以热液羽状流为研究对象,从羽状流的近底探测、扩散机制和分布特征3个方面,概述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有待完善的方面,阐述了羽状流在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找矿中的指示作用,最后总结性地指出时空连续性、参数多元化将是热液探测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提升对热液羽状流分布特征的认识,将为热液区分布模式的研究提供更加精细的探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羽状流 分布特征 洋中脊 多金属硫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平原BZK03孔更新世以来古环境演变及多重地层划分对比 被引量:6
4
作者 林钟扬 赵旭东 +2 位作者 金翔龙 潘少军 顾明光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5-126,共12页
对长江三角洲平原BZK03钻孔进行沉积物同位素测年、孢粉组合、微体古生物、粒度和磁学的测试分析,讨论了更新世以来钻孔揭示的沉积环境演化、沉积相和古气候特征,建立了钻孔的第四纪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框架。研究结果表明,钻孔自下而上依... 对长江三角洲平原BZK03钻孔进行沉积物同位素测年、孢粉组合、微体古生物、粒度和磁学的测试分析,讨论了更新世以来钻孔揭示的沉积环境演化、沉积相和古气候特征,建立了钻孔的第四纪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框架。研究结果表明,钻孔自下而上依次为白垩纪衢县组的风化粉砂岩及第四纪沉积的嘉兴组、前港组、东浦组、宁波组、镇海组。孢粉组合可划分出18个孢粉带,按暖期温暖潮湿-冷期寒冷干燥古气候旋回变化的周期律,BZK03钻孔反映该区域共存在6个古气候旋回。根据岩性分层、沉积环境、古气候建立的钻孔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揭示:144.6~198.5 m为早更新世时期河流相和河湖相交替沉积环境的嘉兴组,存在2个气候旋回过程;88.3~144.6 m为中更新世河湖相-河流相-河湖相-河流相沉积环境的前港组,包含2个气候旋回过程;16.6~88.3 m为晚更新世沉积,沉积环境为河湖相-滨海相河湖相-潮坪相-河湖相的宁波组和河口相-浅海相的东浦组,包括2个气候旋回;0~16.6 m为河湖相-浅湖相-河湖相-潮坪相沉积环境的镇海组,古气候时期对应北方期和大西洋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孢粉 古气候 多重地层划分 长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岸带潟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磁诊断模型构建 被引量:5
5
作者 林钟扬 管敏琳 +2 位作者 金翔龙 潘少军 姚旭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68-1373,共6页
于海南岛海岸带7个典型潟湖采集9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并对其的磁性参数、粒度、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考察了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与磁性参数的相关性并构建磁诊断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以亚铁磁... 于海南岛海岸带7个典型潟湖采集9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并对其的磁性参数、粒度、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考察了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与磁性参数的相关性并构建磁诊断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以亚铁磁性矿物为主导,磁晶粒度以较粗的假单畴和多畴颗粒为主;根据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7个潟湖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为博鳌港>清澜湾>新村湾>小海湾>黎安湾>东寨港>洋浦湾;重金属元素与沉积物磁性参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Cu、Cr、As、Zn、Pb含量与相关磁性参数建立的二元回归线性方程有较好的拟合性(0.73≤r≤0.92),表明可以利用磁性参数追踪和指示海南岛海岸带潟湖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潟湖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环境磁学 磁诊断线性回归模型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