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海洋红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 RP-306产虾青素的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嘉祺 庄岩 +4 位作者 刘骁 曾翰庭 张玉苍 产竹华 曾润颖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8,共10页
为提高海洋红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 RP-306的虾青素产量,本研究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蔗糖、酵母粉、硫酸铵、pH、温度和装液量6个因素的初始值,再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 为提高海洋红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 RP-306的虾青素产量,本研究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蔗糖、酵母粉、硫酸铵、pH、温度和装液量6个因素的初始值,再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了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蔗糖、pH、温度,并采用最陡爬坡实验确定了因素的合理范围,最后采用响应面法中的中心组合设计进行优化,其优化发酵条件为:蔗糖29.93 g/L,酵母粉2.0 g/L,硫酸铵5.0 g/L,pH 5.27,温度19.9℃。在此条件下虾青素产量从13.46 mg/L提高到17.04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26.61%。以优化后发酵条件进行分批发酵,虾青素产量达到28.86 mg/L,为进一步发酵放大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法夫酵母 虾青素 发酵条件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胍接枝二氧化钛抗菌剂改性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生物降解保鲜膜的制备与性能
2
作者 孙文涛 龚佳荣 +5 位作者 刘新宇 许平凡 刘源森 罗耀发 章培昆 刘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39,共11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为桥梁将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HMB)接枝在纳米二氧化钛(TiO_(2))表面制备了TiO_(2)-PHMB抗菌剂,再将其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PBAT/PLA)熔融共混造粒并吹制得到PBAT/PLA/TiO_(2)-PHMB生物降解抗菌保鲜膜,... 采用硅烷偶联剂为桥梁将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HMB)接枝在纳米二氧化钛(TiO_(2))表面制备了TiO_(2)-PHMB抗菌剂,再将其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PBAT/PLA)熔融共混造粒并吹制得到PBAT/PLA/TiO_(2)-PHMB生物降解抗菌保鲜膜,研究了不同含量抗菌剂对保鲜膜形态结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水蒸气透过率及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iO_(2)-PHMB抗菌剂添加量为1%时,PBAT/PLA/TiO_(2)-PHMB生物降解抗菌保鲜膜的纵横向拉伸强度分别提升了11.7%和13.7%,断裂伸长率维持在658%和536%,水蒸气透过率降低了12.50%,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率分别达到62.70%和84.54%,对新鲜樱桃展现了良好的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抗菌 生物降解 保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鱼鳞胶原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流变性能研究
3
作者 李龙 李玉霜 陈俊德 《渔业研究》 2024年第6期592-604,共13页
【目的】罗非鱼胶原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流变性能研究的缺失制约了其应用和推广。本研究旨在开发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鱼鳞胶原并探明其流变性能。【方法】本研究以尼罗罗非鱼加工副产物鱼鳞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 【目的】罗非鱼胶原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流变性能研究的缺失制约了其应用和推广。本研究旨在开发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鱼鳞胶原并探明其流变性能。【方法】本研究以尼罗罗非鱼加工副产物鱼鳞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鱼鳞胶原的提取工艺;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紫外(UV)吸收、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鉴定鱼鳞胶原的结构;同时,研究了溶液浓度和溶液温度对鱼鳞胶原溶液的稳态流变性能和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鱼鳞胶原的最佳提取条件为0.5 mol/L醋酸浓度、1∶10料液比(W∶V)、溶胀2 d、提取2次,此条件下鱼鳞胶原的提取率为21.45%±0.44%。结构鉴定确定所制备的鱼鳞胶原为尼罗罗非鱼Ⅰ型胶原,具有[α1]_(2)α2结构,且保留有完整的三螺旋结构。稳态流变结果表明,在剪切速率的测试范围内,不同温度和浓度的鱼鳞胶原溶液均具有典型的非牛顿流体性质,表现出剪切变稀的现象。动态流变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当频率为0.01 Hz时,随着鱼鳞胶原溶液浓度的增加,弹性行为成为鱼鳞胶原溶液体系的主导。随着扫描频率的增加,高黏度的鱼鳞胶原溶液(15~20 mg/mL)由类固体的弹性行为转变为类液体的黏性行为。此外,随着鱼鳞胶原溶液温度的增加,在扫描频率范围内,鱼鳞胶原溶液体系均表现为类液体的黏性行为。【结论】本研究开发了具有完整三螺旋结构的尼罗罗非鱼鱼鳞胶原,其有潜力被应用为水凝胶伤口敷料和可注射性生物材料。【意义】本研究为高附加值尼罗罗非鱼鱼鳞胶原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鱼鳞 胶原 工艺优化 结构鉴定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增容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生物降解阻隔膜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毛帅 龚佳荣 +7 位作者 孙文涛 宁博远 罗耀发 许平凡 刘源森 蓝小平 章培昆 刘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8-155,共8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PBAT/PLA)共混物的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BAT/PLA/IPDI共混粒子并吹制得到薄膜。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拉伸试验、热重分析和水蒸气透过率...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PBAT/PLA)共混物的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BAT/PLA/IPDI共混粒子并吹制得到薄膜。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拉伸试验、热重分析和水蒸气透过率测试等研究了不同含量IPDI对共混薄膜形态结构、结晶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PDI的异氰酸酯基团能与PBAT和PLA发生化学反应,分散相尺寸变小,两相界面变得模糊,有效改善了共混物的相容性。随着IPDI含量的增加,共混物中PBAT的结晶度升高,薄膜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大,水蒸气阻隔性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IPDI质量分数为0.5%时,PBAT/PLA/IPDI薄膜的横纵向拉伸强度相较于纯PBAT/PLA薄膜分别提升了74.2%和28.6%,断裂伸长率维持在790%和244%,水蒸气透过率降低了38.2%,表现出良好的力学和水蒸气阻隔等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聚乳酸 反应增容 水蒸气阻隔性能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迷迭香酸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松 刘源森 +3 位作者 唐旭 徐长安 张龙涛 何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7-132,共6页
通过接枝改性氧化石墨烯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迷迭香酸(GO-RA)纳米复合材料。采用FT-IR、UV-Vis、XRD、TGA、SEM和TEM等方法对GO-RA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为模型菌,通过细菌生长抑制实验和杀... 通过接枝改性氧化石墨烯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迷迭香酸(GO-RA)纳米复合材料。采用FT-IR、UV-Vis、XRD、TGA、SEM和TEM等方法对GO-RA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为模型菌,通过细菌生长抑制实验和杀菌率测试综合评价了纳米复合物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RA成功地接枝到GO上;GO-RA对Ec.oli生长繁殖的抑制作用强于GO,GO-RA对S.aureus的抑制作用与GO差别不大;GO-RA与Ec.oli和S.aureus接触2h的杀菌率分别为97.6%和94.3%,在相同条件下与GO相比,GO-RA对上述两种细菌均表现出更好的抗菌活性,杀菌率分别提高了19.3%和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迷迭香酸 抗菌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基材料及其流变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坤远 郭泽镔 +3 位作者 施沈佳 李剑瑛 李玉霜 陈俊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5-340,348,共7页
胶原基材料是以胶原为基质的一类新型材料,因其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食品、美容化妆等产业。在胶原基材料的生产过程中,流变性能是评价其能否制备的重要指标,对胶原基材料流变性能的研究是其规模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本文综... 胶原基材料是以胶原为基质的一类新型材料,因其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食品、美容化妆等产业。在胶原基材料的生产过程中,流变性能是评价其能否制备的重要指标,对胶原基材料流变性能的研究是其规模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本文综述了交联剂、温度、浓度、pH、超声波等因素对胶原基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并总结了胶原基材料流变性能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胶原基材料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为胶原基材料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基材料 流变性能 动力学模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文鱼(Salmo salar)鱼皮胶原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叶童 何建林 +3 位作者 李玉霜 张兴坤 郜希媛 陈俊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78,85,共9页
该研究以三文鱼(Salmo salar)加工副产物鱼皮为原料开发了一种海洋源胶原。利用酸法提取,盐析透析纯化制备胶原,通过SDS-PAGE和光谱鉴定其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理化性质、流变特性、功能特性以及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三文鱼鱼皮胶原... 该研究以三文鱼(Salmo salar)加工副产物鱼皮为原料开发了一种海洋源胶原。利用酸法提取,盐析透析纯化制备胶原,通过SDS-PAGE和光谱鉴定其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理化性质、流变特性、功能特性以及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三文鱼鱼皮胶原为典型Ⅰ型胶原,且保留了完整的三螺旋结构。鱼皮胶原热变性温度为22.3℃;鱼皮胶原乳化性为65.91~755.97 m^(2)/g,高于牛皮胶原(28.4~56.2 m^(2)/g)和鲵肌浆蛋白(0.6~3.38 m^(2)/g);乳化稳定性为3.50 min,高于蒙古牛骨胶原(0.8 min)和军曹鱼鱼皮胶原(0.2 min),可作为乳化剂用于面包生产;起泡性为16.56%~77.79%,高于酪蛋白(3.95%~10.15%)和米糠浓缩蛋白(5.2%~10.03%);泡沫稳定性(13%)高于大鲵肌浆蛋白(5%)和牛皮胶原(10%),可用于啤酒、乳制品生产。MC3T3-E1细胞在0.4 mg/mL的胶原溶液中相对增殖率为111.6%,优于罗非鱼鱼皮胶原。研究表明,三文鱼鱼皮胶原具有替代市场主流胶原产品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文鱼鱼皮胶原 结构 理化性质 流变特性 功能特性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螯合锌的制备、表征及体外生物活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高然 苏贇 +1 位作者 陈俊德 郑美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4-202,共9页
本研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硫酸软骨素螯合锌制备工艺条件。选用硫酸软骨素与硫酸锌为原料,以锌螯合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考察pH、反应时间、硫酸软骨素与七水合硫酸锌质量比、反应温度对锌螯合率的影响。采用紫外光谱分析、... 本研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硫酸软骨素螯合锌制备工艺条件。选用硫酸软骨素与硫酸锌为原料,以锌螯合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考察pH、反应时间、硫酸软骨素与七水合硫酸锌质量比、反应温度对锌螯合率的影响。采用紫外光谱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硫酸软骨素螯合锌进行结构表征。利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吸收方法测定硫酸软骨素螯合锌中锌离子的生物利用率。结果表明:硫酸软骨素螯合锌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pH4,反应时间1 h,硫酸软骨素与七水合硫酸锌质量比1:1,反应温度30℃,此条件下锌螯合率为(80.6%±1.31%)。紫外光谱分析结合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锌离子与硫酸软骨素的羟基、羧基、磺酸基结合,形成硫酸软骨素螯合锌螯合物;扫描电镜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硫酸软骨素螯合锌的微观形貌为具有晶体结构的微颗粒;热重分析证明硫酸软骨素螯合锌的热稳定性优于硫酸软骨素。体外模拟消化吸收分析结果表明:硫酸软骨素螯合锌中锌离子在胃肠道中的溶解率与透过率均高于无机锌盐,硫酸软骨素螯合锌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率。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新型补锌剂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 螯合物 工艺优化 结构表征 生物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噬菌体BVE2内溶素的重组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9
作者 张天佑 陈源 +3 位作者 余美舜 张蒙辉 金敏 曾润颖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6-425,共10页
本研究从一株来源于西南印度洋沉积物的噬菌体BVE2基因组中得到了一条全长702 bp,编码噬菌体内溶素的基因Lysin132,编码的蛋白共含有234个氨基酸残基,预计分子量为25.74 kDa;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结果表明BVE2 Lysin132具有多个酰胺酶活... 本研究从一株来源于西南印度洋沉积物的噬菌体BVE2基因组中得到了一条全长702 bp,编码噬菌体内溶素的基因Lysin132,编码的蛋白共含有234个氨基酸残基,预计分子量为25.74 kDa;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结果表明BVE2 Lysin132具有多个酰胺酶活性位点。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BVE2 Lysin132是一种N-乙酰胞壁酰-L-丙氨酸酰胺酶。将Lysin132克隆到pEASY-Blunt E2 Expression Vector中,构建了E.coli-pEASY-Lysin132表达菌株。成功用IPTG诱导表达,得到了大量带有6×His标签的重组BVE2 Lysin132。经镍柱纯化后进行SDS-PAGE电泳,得到单一目的蛋白条带。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重组BVE2 Lysin132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在中高温下热稳定性良好,在10~50℃下孵育90 min,仍能保持70%以上的酶活力;最适pH为7.0,在pH 6.0~8.0时均能保持80%以上的酶活力,表明该酶有较宽的pH作用范围;Na+、Mg^(2+)可以使酶活力显著提高20%以上,Ca^(2+)可以使酶活力提高40%以上。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重组BVE2 Lysin132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尤其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坎氏弧菌(V.campbellii)、哈维氏弧菌(V.harveyi)的抑制作用显著,与市售微生物溶菌酶相比,抑制效果最高提升了40%以上。因此,本研究获得了一种拥有较宽pH作用范围且热稳定性良好的内溶素,可为开发应用于水产养殖、食品保鲜、医药等领域的新型抑菌剂研发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噬菌体BVE2 内溶素 N-乙酰胞壁酰-L-丙氨酸酰胺酶 抑菌活性 热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蟹漂烫汁酶解液美拉德反应工艺优化及其挥发性物质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郑美华 高然 +1 位作者 李玉霜 陈俊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40-149,共10页
本文以虾蟹漂烫汁酶解粉末为原料,以感官评价和褐变指数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美拉德反应工艺,并利用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反应前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美拉德反应的最佳参数为:以虾蟹漂烫... 本文以虾蟹漂烫汁酶解粉末为原料,以感官评价和褐变指数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美拉德反应工艺,并利用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反应前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美拉德反应的最佳参数为:以虾蟹漂烫汁酶解液为基准,分别添加木糖4%,精氨酸3%,pH7.5,反应时间50 min,反应温度90℃,所得反应产物的感官评分为8.23分,褐变指数为0.7283。在此条件下,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美拉德反应后,产品增加了烧烤味和海鲜风味;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结果表明,美拉德反应后,产品的胺类、烷烃类、醇类、醛类和酚类等挥发性风味成分明显减少,吡嗪类、有机酸类、酮类及硫化物等挥发性风味成分明显增加。本研究成果可为虾蟹漂烫汁的高价值开发和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蟹漂烫汁 美拉德反应 正交实验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头狗母鱼(Trachiocephalus myops)鱼鳞胶原的制备、理化性质及流变性能
11
作者 柯聪 何建林 +4 位作者 李玉霜 郑炎 郜希媛 林河通 陈俊德 《食品工业科技》 2025年第17期117-125,共9页
鱼胶原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潜力,目前市场上的鱼胶原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了开发新来源胶原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研究以大头狗母鱼鱼鳞为原料,以鼠尾Ⅰ型胶原标准品为对照,制备大头狗母鱼鱼鳞胶原(Forster scale collagen,FSC),并鉴... 鱼胶原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潜力,目前市场上的鱼胶原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了开发新来源胶原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研究以大头狗母鱼鱼鳞为原料,以鼠尾Ⅰ型胶原标准品为对照,制备大头狗母鱼鱼鳞胶原(Forster scale collagen,FSC),并鉴定其结构,分析其理化性质和流变性能。实验结果表明,FSC为典型的Ⅰ型胶原,其组成为[α_(1)]_(2)α_(2);FSC具有完整三螺旋结构,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所占比例为43.59%±0.72%,说明FSC具有优良的结构稳定性。FSC的最大热失重温度为294.81℃,说明FSC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FSC具有良好的的持水性和吸油性,分别为3.72±0.04 g/g和34.90±0.61 g/g,可应用于化妆品和肉类食品加工。流变性能实验结果表明,FSC溶液是一种假塑性流体,具有“剪切变稀”的流变行为。FSC溶液在5℃下表现为弹性行为,可作为低温产品的包装材料,在15℃下表现为粘性行为,可用于高端饮品的生产。综上,FSC具有替代市场上胶原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狗母鱼鱼鳞 胶原 制备 理化性质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