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水平环流输送对印度洋表层盐度的调整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许金电 靖春生 +2 位作者 蔡尚湛 林新宇 高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91,共12页
本文利用Argo表层盐度、OSCAR海流等数据,基于盐度收支方程的平流输送项来阐述海洋平流输送对热带印度洋表层盐度的调整作用;利用淡水输运量计算公式揭示6条关键断面海洋平流输送对表层盐度空间结构的调整机制。结果表明,海洋平流将赤... 本文利用Argo表层盐度、OSCAR海流等数据,基于盐度收支方程的平流输送项来阐述海洋平流输送对热带印度洋表层盐度的调整作用;利用淡水输运量计算公式揭示6条关键断面海洋平流输送对表层盐度空间结构的调整机制。结果表明,海洋平流将赤道西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的高盐水输送到低盐海域的赤道东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将赤道东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安达曼海的低盐水输送到高盐海域的赤道西印度洋、阿拉伯海以及赤道南印度洋海域,起到了调整印度洋盐度基本平衡的作用。断面淡水输运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的强降水中心与低盐中心不重合,澳大利亚西部海域的强蒸发中心与高盐中心不重合的主要原因是水平环流所致;夏季,来自赤道西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的高盐水在西南季风环流的驱动下,入侵孟加拉湾,是导致孟加拉湾夏季表层盐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输运量 平流输送 调整机制 表层盐度 印度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标观测的牛郎海山的深海海流的低频变化特征
2
作者 旷芳芳 张俊鹏 +2 位作者 周喜武 陈航宇 靖春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79,共9页
本文利用在西太平洋牛郎海山布放的两套锚系潜标获取的长时间海流观测数据,分析了深海的海洋动力环境特征,着重阐释了该海域海流的全水深垂向结构及其低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海流及其变化幅度均在上层最大、中层和深层次之、... 本文利用在西太平洋牛郎海山布放的两套锚系潜标获取的长时间海流观测数据,分析了深海的海洋动力环境特征,着重阐释了该海域海流的全水深垂向结构及其低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海流及其变化幅度均在上层最大、中层和深层次之、中深层最小;(2)年平均上,150 m以浅的海流为东向的副热带逆流,150 m以深和中层为西向流;山顶处的近底层海流为较稳定的弱南向流,山底处的近底层海流为西南向流;(3)在山顶和山底,各深度层次的海流在全年均表现出100 d左右的振荡周期;在2000 m以浅,各深度层次的海流振荡的位相基本一致,振荡幅度在表层最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2000 m以深,海流变化的位相与2000 m以浅相反,振荡幅度在4000 m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郎海山 潜标 深海海流 低频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冬季重现特征与机制的初步分析
3
作者 董岳 滕辉 +1 位作者 邱云 林新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7-47,共11页
本文主要利用1958–2016年GECCO2等资料通过超前/滞后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南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SSTA)冬季-冬季重现的时空特征,并探讨了海洋和大气强迫对其形成的贡献。结果显示,SSTA冬季-冬季重现主要发生在南印度洋15°S以南海域... 本文主要利用1958–2016年GECCO2等资料通过超前/滞后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南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SSTA)冬季-冬季重现的时空特征,并探讨了海洋和大气强迫对其形成的贡献。结果显示,SSTA冬季-冬季重现主要发生在南印度洋15°S以南海域,特别是在马达加斯加岛至澳大利亚西南部之间的海域(15°~45°S,70°~100°E)重现信号最为显著。重现信号除了主要发生在次年冬季外,在部分海域重现信号发生较早,可在次年秋季发生并持续至随后的冬季。进一步分析表明,混合层深度冬深夏浅的变化(即海洋重现机制)是研究海域SSTA冬季重现的主因。另外,在马达加斯加岛南部海域和澳大利亚西南部海域海面净热通量对SSTA的重现也有直接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印度洋 海表温度 冬季重现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