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鱼Bmf2的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促细胞凋亡功能研究
1
作者 蒋吉敏 张纪元 +3 位作者 黎球华 陈依婷 陈新华 敖敬群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19,共8页
B细胞淋巴瘤-2修饰因子(Bcl-2-modifying factor,Bmf)是Bcl-2家族中仅含BH3结构域促凋亡蛋白亚家族的一员,当凋亡刺激存在时,Bmf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启动细胞凋亡,从而在胚胎发育、器官发生、肿瘤抑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有关低等脊椎动... B细胞淋巴瘤-2修饰因子(Bcl-2-modifying factor,Bmf)是Bcl-2家族中仅含BH3结构域促凋亡蛋白亚家族的一员,当凋亡刺激存在时,Bmf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启动细胞凋亡,从而在胚胎发育、器官发生、肿瘤抑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有关低等脊椎动物Bmf的研究较少,仅在斑马鱼(Danio rerio)中有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序列比对、基因共线性分析及进化分析证实与高等脊椎动物Bmf主要以单个基因的不同剪切异构体形式存在不同,鱼类具有Bmf1、Bmf2两种不同的基因。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中克隆获得了其Bmf2(LcBmf2)的开放阅读框序列,该序列全长561 bp,编码187个氨基酸。尽管LcBmf2的氨基酸序列与人和小鼠Bmf的一致性较低,但具有对Bmf功能至关重要的DLC2结合基序和BH3结构域,提示其可能具有与哺乳动物Bmf相似的功能。大黄鱼Bmf2在HEK-293T细胞系中的过表达可诱导HEK-293T细胞脱壁、形态改变以及细胞内凋亡相关Caspase 3、Caspase 8的酶活性升高,展现出较强的促凋亡功能。这是鱼类Bmf在细胞与分子水平促细胞凋亡功能的首次报道,为进一步研究Bmf在鱼类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Bmf 细胞凋亡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菌DS32褐藻胶裂解酶基因vralg1的异源表达和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慧敏 邵宗泽 +2 位作者 路瑶 杨江科 周梅先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5-265,共11页
对从福建省东山湾沉积物样品中筛选到的菌株Vibrio sp. DS32的褐藻胶裂解酶基因vralg1进行克隆和异源表达,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评估。以DS32基因组为模板,克隆褐藻胶裂解酶基因vralg1,构建了pET-vralg1重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 对从福建省东山湾沉积物样品中筛选到的菌株Vibrio sp. DS32的褐藻胶裂解酶基因vralg1进行克隆和异源表达,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评估。以DS32基因组为模板,克隆褐藻胶裂解酶基因vralg1,构建了pET-vralg1重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异源表达,对重组酶VRALG1的酶学性质、底物特异性和完全降解产物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重组酶VRALG1最适温度为35℃,在5~50℃范围内相对酶活力达到80%以上,最适pH为6.5~7.5,在pH为6.0~9.0范围内保温1 h后相对酶活力在90%以上;重组酶VRALG1最大反应速率为5.919 mmol/(L·min),米氏常数为3.712 mmol/L,最适条件下比活力为5.874 U/mg;K^(+)、Cs^(+)、Na^(+)、咪唑和乙醇对酶活性影响较小,5 mmol/L或50 mg/mL浓度下相对酶活力保持90%以上,EDTA对酶的抑制作用明显,1 mmol/L浓度下可使酶完全失活;重组酶VRALG1对海藻酸钠和聚古罗糖醛酸具有较高的降解活性,TLC分析显示产物主要为单糖、二糖和三糖混合物,结合底物特异性分析,推测重组酶VRALG1是具有明显聚古罗糖醛酸偏好性的内切型双功能褐藻胶裂解酶。本研究成功克隆了弧菌DS32中褐藻胶裂解酶基因并实现了其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所得重组酶VRALG1具有优良的海藻酸钠降解活性和明显的聚古罗糖醛酸偏好性,可以用于制备低聚合度的褐藻寡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褐藻胶裂解酶 褐藻寡糖 克隆表达 酶学性质 聚古罗糖醛酸偏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MCCC 1A15695抑菌蛋白分离纯化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付欢 李亚婷 +5 位作者 肖贵谦 彭磊磊 夏金梅 邵宗泽 曹军伟 赖其良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4,共8页
对虾“玻璃苗”病的暴发,会导致对虾幼苗大批死亡,给水产养殖带来巨大损失。利用本实验室最近鉴定的“玻璃苗”致病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HL,从海洋来源芽孢杆菌中筛选拮抗菌,获得一株能够高效抑制vp-HL菌株的贝莱... 对虾“玻璃苗”病的暴发,会导致对虾幼苗大批死亡,给水产养殖带来巨大损失。利用本实验室最近鉴定的“玻璃苗”致病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HL,从海洋来源芽孢杆菌中筛选拮抗菌,获得一株能够高效抑制vp-HL菌株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MCCC 1A15695。经分离鉴定与活性测定,其有效抑菌物质为蛋白类,该蛋白抑菌谱较广,对包括多种弧菌病原在内的17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经Q Se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柱层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分离纯化鉴定,确定活性蛋白组分中的有效抑菌物质为枯草杆菌素(subtilisin)、未知蛋白(hypothetical protein)及α-淀粉酶(Alpha-amylase)。蛋白类物质具有高生物安全性,本研究为后续益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贝莱斯芽孢杆菌 抗菌蛋白 抑菌谱 弧菌 玻璃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泡菌QZHA1褐藻胶裂解酶MAAL1的酶学性质研究
4
作者 闫康路 邵宗泽 +2 位作者 王万鹏 谢珍玉 周梅先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5,共10页
为探究Microbulbifer sp.QZHA1褐藻胶裂解(Escherichia coli)酶MAAL1的酶学性质,将褐藻胶裂解酶基因maal1构建至pET-28a表达载体并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异源表达。研究发现:重组酶MAAL1与来源于Microbulbifer sp.ALW1菌株的褐藻胶... 为探究Microbulbifer sp.QZHA1褐藻胶裂解(Escherichia coli)酶MAAL1的酶学性质,将褐藻胶裂解酶基因maal1构建至pET-28a表达载体并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异源表达。研究发现:重组酶MAAL1与来源于Microbulbifer sp.ALW1菌株的褐藻胶裂解酶(WP_23625014.1)同源性最高,为93.69%,且与PL7家族蛋白聚为一支;重组酶MAAL1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为7.5,在pH为5.5~10.5范围内保存24 h仍能保持60%以上的酶活力;MAAL1具备良好的耐有机溶剂特性,在测试的9种有机溶剂中,除异丙醇外,其他有机溶剂在添加量达到30%(体积分数)后,酶活力依然保持在59%以上;重组酶MAAL1最适条件下酶活力为4.3 U/mg,米氏常数(K_(m))值为1.08 mg/mL,最大反应速率(V_(max))为4.75 mg/(mL·min),催化常数(Kcat)值为4.52 s^(-1);重组酶MAAL1对聚β-D-甘露糖醛酸(polymannuronic acid,PolyM)具有底物特异性,对聚α-L-古罗糖醛酸(polyguluronic acid,PolyG)无降解能力;薄层层析分析显示,MAAL1降解海藻酸钠的主要终产物是单糖、二糖和三糖,降解PolyM的主要终产物是二糖和三糖,降解MG杂合片段(heteropolymeric MG blocks,PolyMG)的主要终产物为单糖和二糖,故MAAL1是一种内切型聚甘露糖醛酸裂解酶。重组酶MAAL1具有良好的pH和有机溶剂耐受性,对PolyM具有底物特异性且不降解PolyG,该特性褐藻胶裂解酶首次在微泡菌属中被发现,该酶可为制备甘露糖醛酸寡糖(mannuronate oligosaccharides,MAOS)提供新的候选用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微泡菌属 褐藻胶裂解酶 克隆表达 聚甘露糖醛酸 耐有机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菲律宾海海山区微生物原位富集及其物种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朱栩莹 夏静宇 +4 位作者 李丁 曾令宇 董纯明 王丽萍 邵宗泽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18,共14页
为了研究海山区微生物对外源有机物输入的响应情况,更好认识海山区微生物多样性以及它们在深海碳循环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硫粉烷烃混合物(CS)、活性污泥(HX)、几丁质(JDZ)、D型天冬氨酸(D-Asp)、二甲基砜(DMSO2)、聚-β-羟丁酸(PHB)等6种... 为了研究海山区微生物对外源有机物输入的响应情况,更好认识海山区微生物多样性以及它们在深海碳循环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硫粉烷烃混合物(CS)、活性污泥(HX)、几丁质(JDZ)、D型天冬氨酸(D-Asp)、二甲基砜(DMSO2)、聚-β-羟丁酸(PHB)等6种不同有机物为底物,通过深海水体原位定植培养系统,分别在西太平洋菲律宾海的海山山顶(2929 m)和山麓(4707 m)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微生物原位富集培养。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离培养方法,对深海原位富集样品进行了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以及可培养微生物分离鉴定。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6个样品共富集得到属于细菌域的15门27纲61目96科150属200种。不同底物富集样品的细菌物种组成差异较大,表明不同底物选择性富集了特定类群微生物。其中,硫粉烷烃混合物富集样品优势属包括Roseobacter_clade_NAC11-7_lineage属、摩替亚氏菌属(Moritella)等;活性污泥富集样品优势属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Fusibacter属等;几丁质富集样品优势属为弧菌属(Vibrio);二甲基砜富集样品优势属为假交替单胞菌属、鲁杰氏菌属(Ruegeria)等;D型天冬氨酸富集样品的优势属为假交替单胞菌属;聚-β-羟丁酸富集样品优势属为鲁杰氏菌属、Fusibacter属等。对6个原位富集样品进行平板分离培养,共分离鉴定得到277株可培养细菌,分属于5门8纲19目35科63属92种,其中潜在新种62株和潜在新科5株,表明菲律宾海海山环境蕴含了丰富多样的海洋微生物。它们在深海物质循环中的代谢机制和生态贡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深海原位富集 微生物多样性 海山 菲律宾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敲降β-catenin后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转录组分析
6
作者 杨忠明 伍文豪 +2 位作者 施泓 黄智豪 阮灵伟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455,共12页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病原体之一,给对虾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该通路在宿主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病原体之一,给对虾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该通路在宿主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核心分子Lvβ-catenin为研究对象,采用RNA干扰技术敲低其转录水平,结合转录组学分析WSSV感染过程中Lvβ-catenin介导调控的响应分子。通过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比较分析与qRT-PCR验证,发现105个基因与WSSV感染过程中Lvβ-catenin介导的调控相关,其中免疫相关分子cGMP依赖蛋白激酶、血蓝蛋白F链、岩藻糖基转移酶8在受到WSSV刺激后转录水平下调,而在敲降Lvβ-catenin之后,血蓝蛋白F链、岩藻糖基转移酶8的转录水平会有所上调。利用GO、KEGG等数据库对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的功能注释到代谢过程的基因数目最多,并且富集的通路主要集中于新陈代谢,表明WSSV侵染过程中β-catenin主要调控宿主的代谢过程,并可能通过调控宿主代谢过程来参与宿主的抗病毒过程。此外,分析还发现β-catenin可以调控下游抗菌肽的表达,从而帮助宿主抵御病毒侵染。综上所述,糖/氨基酸代谢和抗菌肽调控可能与宿主-病毒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凡纳滨对虾响应WSSV感染时Lvβ-catenin介导的分子调控特征,将有助于深入认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宿主-病毒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功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Β-CATENIN 转录组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噬菌体BVE2内溶素的重组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7
作者 张天佑 陈源 +3 位作者 余美舜 张蒙辉 金敏 曾润颖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6-425,共10页
本研究从一株来源于西南印度洋沉积物的噬菌体BVE2基因组中得到了一条全长702 bp,编码噬菌体内溶素的基因Lysin132,编码的蛋白共含有234个氨基酸残基,预计分子量为25.74 kDa;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结果表明BVE2 Lysin132具有多个酰胺酶活... 本研究从一株来源于西南印度洋沉积物的噬菌体BVE2基因组中得到了一条全长702 bp,编码噬菌体内溶素的基因Lysin132,编码的蛋白共含有234个氨基酸残基,预计分子量为25.74 kDa;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结果表明BVE2 Lysin132具有多个酰胺酶活性位点。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BVE2 Lysin132是一种N-乙酰胞壁酰-L-丙氨酸酰胺酶。将Lysin132克隆到pEASY-Blunt E2 Expression Vector中,构建了E.coli-pEASY-Lysin132表达菌株。成功用IPTG诱导表达,得到了大量带有6×His标签的重组BVE2 Lysin132。经镍柱纯化后进行SDS-PAGE电泳,得到单一目的蛋白条带。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重组BVE2 Lysin132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在中高温下热稳定性良好,在10~50℃下孵育90 min,仍能保持70%以上的酶活力;最适pH为7.0,在pH 6.0~8.0时均能保持80%以上的酶活力,表明该酶有较宽的pH作用范围;Na+、Mg^(2+)可以使酶活力显著提高20%以上,Ca^(2+)可以使酶活力提高40%以上。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重组BVE2 Lysin132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尤其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坎氏弧菌(V.campbellii)、哈维氏弧菌(V.harveyi)的抑制作用显著,与市售微生物溶菌酶相比,抑制效果最高提升了40%以上。因此,本研究获得了一种拥有较宽pH作用范围且热稳定性良好的内溶素,可为开发应用于水产养殖、食品保鲜、医药等领域的新型抑菌剂研发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噬菌体BVE2 内溶素 N-乙酰胞壁酰-L-丙氨酸酰胺酶 抑菌活性 热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脊滑螯虾造血组织细胞培养条件的优化
8
作者 刘林敏 阮灵伟 +1 位作者 黄智豪 施泓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4,共9页
稳定的体外细胞培养体系,可以为基因功能和宿主-病原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平台。本研究通过对四脊滑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造血组织(hematopoietic tissue, HPT)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状态稳定、活力良好的造血组织细... 稳定的体外细胞培养体系,可以为基因功能和宿主-病原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平台。本研究通过对四脊滑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造血组织(hematopoietic tissue, HPT)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状态稳定、活力良好的造血组织细胞培养物。我们从四脊滑螯虾中分离提取造血组织细胞后,通过对培养基种类(L-15、Express Five、DMEM),谷氨酰胺浓度(0、1%、5%、10%),胎牛血清浓度(0、1%、5%、10%),以及体外培养温度(20、27℃)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细胞形态观察和细胞活力分析结果表明,HPT细胞在添加1%青霉素-链霉素、10%L-谷氨酰胺、1%胎牛血清的L-15培养基中状态最佳,在20℃培养温度下能存活30 d左右。这些培养条件将有利于四脊滑螯虾造血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造血组织细胞 原代细胞 优化培养 四脊滑螯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螯螯虾鳃细胞与血细胞分子标记的鉴定
9
作者 钟苏鸣 朱坤 +1 位作者 杨丰 李钫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4,共10页
甲壳动物的鳃中富集了大量血细胞,在循环血细胞稳态调节和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获得区分鳃细胞和血细胞的分子标记将有助于研究鳃血细胞的功能。本研究采用SDS-PAGE电泳法比较了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鳃细胞和血细胞... 甲壳动物的鳃中富集了大量血细胞,在循环血细胞稳态调节和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获得区分鳃细胞和血细胞的分子标记将有助于研究鳃血细胞的功能。本研究采用SDS-PAGE电泳法比较了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鳃细胞和血细胞的蛋白表达谱,获得3条组织特异性蛋白条带,并通过质谱技术鉴定了8个候选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表明,空泡型-H+-ATP合酶C亚基(vacuolar-H^(+)-ATPase subunit C,V-H^(+)-ATPase)在鳃细胞中的转录水平是在血细胞中的53.3倍;而α-2-巨球蛋白(alpha-2-macroglobulin,α2M)和卵黄膜外层蛋白(vitelline membrane outer layer protein I-like protein,VMO-Ia)在血细胞中的转录水平分别是在鳃细胞中的10.3倍和10.9倍。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分析表明,V-H^(+)-ATPase和VMO-Ia蛋白分别在鳃细胞和血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综上,V-H^(+)-ATPase和VMO-Ia可以用作区分螯虾鳃细胞和血细胞的分子标记,可为其他十足目甲壳动物鳃血细胞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红螯螯虾 血细胞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深海水体惰性溶解有机碳降解菌群的细菌多样性
10
作者 夏静宇 朱栩莹 +1 位作者 王丽萍 邵宗泽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9-428,共10页
深海水体微生物在有机物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惰性溶解有机碳(RDOC)在深海中最终归宿与微生物影响还有待研究。本研究利用富含RDOC的腐植酸和垃圾渗滤液为生长底物,对西太平洋6个站位不同深度(200~4700 m)水体样品的微生物进行了为期... 深海水体微生物在有机物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惰性溶解有机碳(RDOC)在深海中最终归宿与微生物影响还有待研究。本研究利用富含RDOC的腐植酸和垃圾渗滤液为生长底物,对西太平洋6个站位不同深度(200~4700 m)水体样品的微生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验室低温富集培养,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富集物中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不同富集组的细菌组成相似,主要包括γ-变形菌纲的食烷菌属(Alcanivorax)、噬甲基菌属(Methylophaga)和Polycyclovorans属,α-变形菌纲的海旋菌属(Thalassospira)、副球菌属(Paracoccus)和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以及放线菌纲的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等。这些优势微生物可能在原位参与了RDOC的深度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惰性溶解有机碳 矿化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渊钩虾Eurythenes gryllus i型溶菌酶的基因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雪雪 阮灵伟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8,共7页
根据研究证明,在机体先天免疫系统中溶菌酶作为重要的效应分子之一,通过参与机体中多种免疫反应,主要是通过形成一个水解体系,从而破坏和消除侵害体内的病原体,进而促使机体实现免疫防御。本研究以生活在深海超深渊海沟极端环境下的钩虾... 根据研究证明,在机体先天免疫系统中溶菌酶作为重要的效应分子之一,通过参与机体中多种免疫反应,主要是通过形成一个水解体系,从而破坏和消除侵害体内的病原体,进而促使机体实现免疫防御。本研究以生活在深海超深渊海沟极端环境下的钩虾Eurythenes gryllus为材料,首次从Eurythenes gryllus中克隆获得i型溶菌酶(i-type lysozyme)基因EgLyz。序列分析表明,基因EgLyz与已知序列相似性较低,并含有一个失稳酶结构域。综合分析结果表明EgLyz可能是一个新颖的溶菌酶蛋白。在此基础上,对基因EgLyz进行了大肠杆菌原核重组表达,成功获取了较高纯度的可溶性表达产物,为后续生物活性分析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溶菌酶 Eurythenes gryllus 超深渊 克隆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还原过程对栖热腔菌Thermosipho ferrireducens JL129W03^(T)的厌氧发酵代谢影响
12
作者 陈瑶 邵宗泽 +2 位作者 邱冬华 杨渐 曾湘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1-598,共8页
本研究以分离自西北印度洋深海热液硫化物的铁还原栖热腔菌(Thermosipho ferrireducens)JL129W03^(T)为研究对象,在以四方纤铁矿(β-FeOOH)为电子受体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生长量和主要的代谢产物,并结合其基因组信息预测了... 本研究以分离自西北印度洋深海热液硫化物的铁还原栖热腔菌(Thermosipho ferrireducens)JL129W03^(T)为研究对象,在以四方纤铁矿(β-FeOOH)为电子受体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生长量和主要的代谢产物,并结合其基因组信息预测了主要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厌氧糖酵解是该菌的主要代谢途径,发酵代谢产物包括乙醇、乙酸、乳酸、丁酸和CO_(2)。同时,该菌含有[Fe-Fe]型氢酶,可以利用厌氧发酵过程产生的还原态铁氧还蛋白获得电子产生H_(2)。在培养基中添加四方纤铁矿后,促进了菌株的最大细胞生长量(3.17×10^(7)cells/mL至2.19×10^(8)cells/mL),也促进了菌株对淀粉和纤维素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00%和34%)。同时,培养基中添加四方纤铁矿后,菌株JL129W03的乙醇产量增加了76%,而丁酸的产量却降低了73%,对H_(2)、乙酸、乳酸的产生影响较小。本研究对了解Thermosipho ferrireducens JL129W03^(T)的生理代谢特点和进一步应用开发清洁能源(H_(2)、乙醇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栖热腔菌 铁还原 发酵代谢 产氢 产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