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结合孪生倒残差与自注意力增强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
1
作者 张荞 曹志成 +3 位作者 沈洋 汪宙峰 王成武 许嘉欣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4,共10页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在国土调查更新、城市发展监测与规划等方面中具有重大的应用需求。针对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文章提出了一种结合孪生倒残差结构与自注意力增强的轻量级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孪生的改进型...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在国土调查更新、城市发展监测与规划等方面中具有重大的应用需求。针对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文章提出了一种结合孪生倒残差结构与自注意力增强的轻量级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孪生的改进型倒残差结构替代传统卷积神经网络结构作为骨干网络,充分提取特征信息且大幅降低网络复杂度,使用自注意力增强模块提升网络的全局信息关注能力,在损失函数中加入边缘权重精准优化提取结果的细节,利用多层次的跳接残差连接充分融合全局与局部特征。在公开和自制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数据集上对该方法分别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较于其他变化检测方法,在不降低检测精度的前提下大幅减少了网络参数量和计算量,实现了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模型轻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变化检测 改进型倒残差 自注意力增强模块 轻量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sium的大规模场景三维瓦片模型优化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永祺 赵飞 +3 位作者 沈克强 沈洋 甘泉 连思强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共5页
作为目前主流的WebGIS框架之一,Cesium提供了在三维虚拟地球场景中添加各种地理要素的能力。而专为Cesium设计的3D tiles,已成为Web端三维数据可视化和分析的主流规范。虽然3D tiles定义了瓦片的构建标准,但优化瓦片模型以降低三维场景... 作为目前主流的WebGIS框架之一,Cesium提供了在三维虚拟地球场景中添加各种地理要素的能力。而专为Cesium设计的3D tiles,已成为Web端三维数据可视化和分析的主流规范。虽然3D tiles定义了瓦片的构建标准,但优化瓦片模型以降低三维场景的复杂度仍至关重要。本文引入了一种多要素图层融合技术来优化瓦片模型,并以上海市陆家嘴区域作为案例进行了效果验证。经过瓦片模型优化的陆家嘴场景在渲染效率方面有明显提升:请求次数和渲染时间降低了14%~26%,渲染数据量降低了17%~29%。研究成果可以为降低三维场景的场景复杂度和高效流畅地渲染三维场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SIUM 3D tiles 瓦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北斗与地基InSAR多源数据分析四川茂县特大滑坡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亚东 徐许雄 +2 位作者 李林 孙铭 黄逢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9-162,共4页
本文以四川茂县渭门镇滑坡为典型案例,采用裂缝计、雨量计设备监测识别出该滑坡存在激烈下滑现象。结合北斗区域网获取实时监测数据,利用地基InSAR长达119.5 h的连续监测,获取滑坡体表面完整形变信息,识别出滑坡明显形变区域。北斗和地... 本文以四川茂县渭门镇滑坡为典型案例,采用裂缝计、雨量计设备监测识别出该滑坡存在激烈下滑现象。结合北斗区域网获取实时监测数据,利用地基InSAR长达119.5 h的连续监测,获取滑坡体表面完整形变信息,识别出滑坡明显形变区域。北斗和地基InSAR监测结果表明,两种设备监测形变量和形变速度基本一致。联合北斗和地基InSAR进行监测,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在滑坡形变的不同阶段,从不同位置分析滑坡表面形变信息,对于滑坡的早期防范和局部实时监测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定位技术 地基InSAR 滑坡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有空间误差梯度信息的虚拟基准站服务技术
4
作者 张熙 陈现春 +2 位作者 冯威 张晶晶 包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5-1011,共7页
为了克服传统虚拟基准站服务技术在长距离定位服务和全域范围服务中存在频繁换站,以及严重依赖互联网通讯的不足,利用现有RTK(real-time kinematic)设备兼容互联网模式和电台模式的基本条件,通过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将空间误差梯度信息附... 为了克服传统虚拟基准站服务技术在长距离定位服务和全域范围服务中存在频繁换站,以及严重依赖互联网通讯的不足,利用现有RTK(real-time kinematic)设备兼容互联网模式和电台模式的基本条件,通过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将空间误差梯度信息附加在差分服务数据中,并结合互联网、共生调频数字广播和特高频无线电广播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面向全域范围的差分数据播发;同时,给出了传统虚拟基准站有效服务距离的计算模型.实测结果显示:设定空间误差修正质量对流动站坐标各方向精度影响小于1 cm2的情况下,中纬度平原地区虚拟单基站网络站间距或者传统虚拟基准站服务的换站距离可以达到5 km;利用单个功率低于2 W的信号终端实现了27 km的远距离数据播发,突破了传统虚拟基准站服务需要数据交互且单个虚拟基准站有效服务距离只有几公里的限制,可满足包含数十公里通讯盲区的全域高精度定位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定位 虚拟基准站 空间误差梯度 站间距 数据播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座异构基准站网虚拟参考站数据生成方法
5
作者 张熙 陈现春 包海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71,共6页
针对各地现有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可用星座存在差异性的问题,提出了按星座分别生成虚拟参考站数据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修正接收机钟差影响,实现了多个参考站作为主参考站生成同一个站点的虚拟观测值,有效避免了单个主参考站星座兼容性的影... 针对各地现有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可用星座存在差异性的问题,提出了按星座分别生成虚拟参考站数据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修正接收机钟差影响,实现了多个参考站作为主参考站生成同一个站点的虚拟观测值,有效避免了单个主参考站星座兼容性的影响,可为流动站提供更多的可用卫星。试验针对部分基准站不兼容北斗卫星的情况,分别在开阔区域和房角区域测试了按星座组网前后流动站的定位性能。结果显示:更多基准站参与服务能够改善虚拟参考站数据质量;按星座组网后流动站的定位质量更优,尤其可以显著改善流动站在房角等有遮挡区域的可用性和定位质量。研究成果对于有效整合当前各类基准站数据资源、提升服务对星座的兼容性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 星座异构 主参考站 虚拟观测值 网络RTK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