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资源全要素自适应野外调查框架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立 刘娟 +1 位作者 陈宏宇 李维庆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7-110,114,共5页
针对自然资源全要素调查工作中分类标准不同、调查口径不同、调查方法不同,造成的各部门调查软件平台重复开发建设和调查数据结果地理信息特征表达不清晰等问题,本文结合自然资源全要素野外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 针对自然资源全要素调查工作中分类标准不同、调查口径不同、调查方法不同,造成的各部门调查软件平台重复开发建设和调查数据结果地理信息特征表达不清晰等问题,本文结合自然资源全要素野外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统一对象,构建了自然资源语义化特征模型,提出了表征不同自然资源类型的自适应野外调查方法,实现了灵活性高、性能优异的自然资源调查技术平台,形成了统一的自然资源全要素野外调查框架,可以有效提升多门类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业调查、动态调查的能力与水平,为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全要素 调查框架 语义化 生命共同体 动态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的多人协同作业方法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忠 任东宇 +2 位作者 周启 刘晖 张怀相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5-151,共7页
为解决传统面向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多人协同更新技术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满足实际生产中对作业效率、过程数据管理等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多人离线协同作业方法。该方法以扩展的时空数据库模型为基础,通过更新过程中多时态数据的集中存... 为解决传统面向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多人协同更新技术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满足实际生产中对作业效率、过程数据管理等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多人离线协同作业方法。该方法以扩展的时空数据库模型为基础,通过更新过程中多时态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要素的离线编辑及协同状态维护,协同冲突检测与处理,本地编辑内容提交等工艺方法,实现了多人离线协同更新作业。基于该方法研发了协同作业系统,该系统已在多个省级及以上数据库更新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作业 时空数据库模型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 增量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景三维场景下的地质灾害识别特征与潜力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德富 刘立 +3 位作者 李永鑫 张志强 罗超 廖洋洋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25,共6页
地质灾害的准确识别与分析是防治预警前的关键环节,相比二维解译环境,实景三维因其立体化、真实化特点,突显出了更加有利的数据优势。本文以实景三维建设为契机,采用三维视觉分析方法,建立滑坡拉张裂缝、剪切裂缝、新鲜滑塌、滑坡壁、... 地质灾害的准确识别与分析是防治预警前的关键环节,相比二维解译环境,实景三维因其立体化、真实化特点,突显出了更加有利的数据优势。本文以实景三维建设为契机,采用三维视觉分析方法,建立滑坡拉张裂缝、剪切裂缝、新鲜滑塌、滑坡壁、下挫台坎,崩塌危岩、坡脚堆积,泥石流物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共12种三维识别标志特征;采用三维WebGIS技术解析滑坡、崩塌立体特征,并从几何信息、影像特征、微地貌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实景三维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实景三维为地质灾害解译提供了新的纬度,增强了地质灾害识别能力,解译结果更符合实际,有助于提高解译精度。研究成果可为实景三维应用提供启示,为地质灾害隐患高质量识别研究提供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景三维 地质灾害 立体识别 典型解析 应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张喻翔 陈茂林 +5 位作者 官冬杰 郝明 周李磊 刘欢 谢丹 徐玢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5-287,共13页
[目的]揭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及影响机制,为长江上游促进区域协同减排和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供借鉴参考。[方法]以长江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识别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 [目的]揭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及影响机制,为长江上游促进区域协同减排和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供借鉴参考。[方法]以长江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识别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及机制。[结果](1)长江上游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时空差异显著,在时间上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净碳排放增速存在明显下降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中部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2)长江上游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先下降后上升,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68,0.57,0.60;在空间上呈现出“大聚集小散点—块状聚集—碎块分散”的演化特征,高效率区主要集中在成渝城市群,低效率区分布在川西等外围城市。(3)长江上游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影响最高的因素分别为人口密度、政府干预和对外开放。各因子交互影响均大于单个因子的影响且影响作用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人口密度、对外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协同影响作用最显著。[结论]长江上游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差异虽有减弱但仍然处于两极分化格局,各城市应突破区域行政隔阂,优化产业结构,建立横向碳补偿机制来推进碳排放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DeepLabV3+模型用于四川县域大小春作物识别
5
作者 张璇 杨本勇 +2 位作者 文武 邓维熙 周何帆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37,167,共6页
传统的农业灌溉水资源分配模式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及浪费现象,通过遥感技术准确获取作物空间分布数据能解决农业灌溉水资源分配中作物分布缺失的问题。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为研究区,引入对比学习和特征增强机制改进DeepLabV3+模型... 传统的农业灌溉水资源分配模式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及浪费现象,通过遥感技术准确获取作物空间分布数据能解决农业灌溉水资源分配中作物分布缺失的问题。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为研究区,引入对比学习和特征增强机制改进DeepLabV3+模型,使用GF系列影像数据实现大小春作物的准确识别。结果表明,改进后的IM-DeepLabV3+模型在对新津地区油菜、小麦、水稻、玉米的识别精度上有所提升,分别达91.73%、89.93%、80.18%、72.08%,能够为农业灌溉水资源科学分配提供科学的作物分布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遥感 对比学习 深度学习 四川 作物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震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3
6
作者 廖雨辰 史雪威 +5 位作者 刘俊雁 廖建 谢雨 朱忠福 吴彦 ANDELKA Plenkovic′-Moraj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63-2073,共11页
九寨沟县为“中国旅游强县”,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联系紧密。2017年,九寨沟保护区发生7.0级地震,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遭受极大创伤。基于此,分别以2016、2018年为地震前后基准年,从供给服务、调... 九寨沟县为“中国旅游强县”,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联系紧密。2017年,九寨沟保护区发生7.0级地震,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遭受极大创伤。基于此,分别以2016、2018年为地震前后基准年,从供给服务、调节与维持服务、文化服务3个方面选取7项指标,构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体系,探明地震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表明:(1)地震前后九寨沟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1.96×10^(10)元/a、1.52×10^(10)元/a,单位面积价值量达3.05×10^(5)元hm^(-2)a^(-1)、2.36×10^(5)元hm^(-2)a^(-1),总降幅达22.68%。(2)地震前后三类服务价值均有所下降但价值占比序列未改变,依次为供给服务、调节与维护服务和文化服务,降幅分别为24.61%、12.25%和86.02%。(3)地震前,7项服务指标按其经济价值大小排序依次为:木材供给>水源涵养>保育土壤>森林游憩>固碳释氧>大熊猫存在>科研教育,前三项服务价值累计占比达92.80%。地震后,价值排序变化为:木材供给>水源涵养>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大熊猫存在>科研教育>森林游憩,前三项服务价值累计占比达96.93%。(4)三类服务中文化服务受地震影响较大,总价值占比由4.54%下降至0.82%,7项服务中仅科研教育和保育土壤价值有所增加,其余5项服务均不同程度下降,降幅依次为森林游憩、固碳释氧、木材供给、大熊猫存在和水源涵养。由于景区关闭,以旅游收入测算的森林游憩价值变化最大,其价值降幅达97.74%,说明地质灾害导致旅游收入呈断崖式下降,短期内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地震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次国土调查的图斑自动综合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梁磊 周启 +1 位作者 任东宇 文学虎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4-129,共6页
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快速缩编派生出多尺度数据库,是地图制图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大量图斑,首先通过研究图斑栅格综合,减少碎图斑数量;然后构建图斑语义邻近度模型、空间几何拓扑模型,分析了顾及拓扑和地区地理特征约束下的地类图... 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快速缩编派生出多尺度数据库,是地图制图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大量图斑,首先通过研究图斑栅格综合,减少碎图斑数量;然后构建图斑语义邻近度模型、空间几何拓扑模型,分析了顾及拓扑和地区地理特征约束下的地类图斑制图综合方法;最后形成了自动化图斑缩编生产工艺流程。基于上述方法,采用计算机编程技术研发国土三调缩编系统,并应用于四川省某县23万图斑量的三调数据并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方法的成果符合专题制图要求,极大地提高了三调图斑的自动综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数据库 图斑栅格综合 语义邻近度 空间几何拓扑模型 图斑缩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无人机光学与机载LiDAR在高位滑坡要素识别中的应用:以川西汶川龙溪沟滑坡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德富 李永鑫 +3 位作者 任娟 范亚军 刘立 罗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4-476,共13页
高位和高隐蔽性滑坡调查人力难至、效率低下且安全风险大,利用无人机光学和机载LiDAR等航空遥感技术进行调查识别能够有效克服该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应用的热点。目前多数研究与应用以宏观调查和解译为主,针对滑坡拉裂缝、滑坡壁等发育... 高位和高隐蔽性滑坡调查人力难至、效率低下且安全风险大,利用无人机光学和机载LiDAR等航空遥感技术进行调查识别能够有效克服该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应用的热点。目前多数研究与应用以宏观调查和解译为主,针对滑坡拉裂缝、滑坡壁等发育要素的精细化识别和量测研究较少。为进一步细化无人机光学和机载LiDAR识别的滑坡要素解译特征,提高该技术的综合应用效果,本文选取川西地震活跃区的汶川龙溪沟高位滑坡为示范,采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机载LiDAR、解译对比与空间测量以及实地调查复核等方法,提取了28条拉张裂缝、2条剪切裂缝、8处下挫陡坎、2条滑坡壁、5条前缘边界、5个次级变形体,基于滑坡要素排列组合划分了2个次级滑体、4个变形区。野外验证结果与室内解译高度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研究成果总结对比滑坡要素在不同数据上的色调、纹理、光谱差异,探索联合无人机光学与机载LiDAR的滑坡要素“色调-纹理-图谱”协同对比提取方法,阐述了高位滑坡“先解译要素再分区组合”的精细识别过程。研究成果可为其他高危高位滑坡的精细化识别研究及防治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机载LIDAR 高位滑坡 要素识别 汶川龙溪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图谱驱动下的多源遥感滑坡隐患识别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永鑫 王德富 +4 位作者 马志刚 范亚军 杨本勇 刘立 罗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更多的遥感数据可被获得并有效地运用于地质灾害体的识别,尤其在滑坡隐患识别中广为应用。综合利用InSAR和光学遥感数据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是近期研究的热点。传统...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更多的遥感数据可被获得并有效地运用于地质灾害体的识别,尤其在滑坡隐患识别中广为应用。综合利用InSAR和光学遥感数据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是近期研究的热点。传统识别过程完全依靠解译人员的工作经验,其主观性较强,无固定的识别逻辑遵循。本文基于SBAS-InSAR与光学卫星影像,通过分析滑坡隐患识别过程,构建滑坡识别知识图谱和识别提取矩阵模型。在知识图谱逻辑驱动下对“光学遥感+InSAR”组合识别的滑坡隐患进行区域空间特征分析,为滑坡广域识别提供了具有半定量化提取指标意义的参考执行方案,实现了滑坡隐患识别从完全主观到半定量化的识别过程。试验表明,本文方法可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隐患 INSAR 光学影像 知识图谱 遥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协同的多模态遥感变化检测方法
10
作者 刘立 董先敏 +2 位作者 王德富 张志强 刘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30-136,共7页
自然资源领域是技术密集型领域,面向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迫切需要应用高新技术构建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支撑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规划等工作。为了向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国土空间治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供给,立足人工智能技术... 自然资源领域是技术密集型领域,面向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迫切需要应用高新技术构建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支撑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规划等工作。为了向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国土空间治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供给,立足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以卫片执法遥感监测、全国地类变化遥感监测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针对传统变化检测方法人工劳动繁重和经典变化检测方法工序复杂的固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网格化人机协同生产方法。通过将遥感影像待检测区域进行北斗网格剖分,构建最小监测单元,规范监测作业模式;创新了一种多模态变化检测技术,以集群处理技术为计算中枢,将多种人工智能技术优势进行融合互补;研究了分布式遥感变化推理引擎,突破机器动态变化感知能力,使机器可以快人一步,动态检测操作视图影像变化,实现人与机器的同步变化感知;探索了人机协同信息化监测作业体系,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建立监测任务调度管理看板,使监测任务进度管理精细可控,实现了作业效率30%和作业质量20%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变化监测 人机协同 深度学习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ntinel-1数据在西南山区水库变形斜坡InSAR监测中的适用性评价:以溪洛渡水库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凌婧 姚鑫 +1 位作者 周振凯 王德富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1-293,共13页
Sentinel卫星凭借其超高的辐射分辨率、稳定的轨道系统、较大的覆盖能力、较短的重返时间、可免费下载的数据,在斜坡灾害识别监测方向上有广泛的应用。自1963年意大利瓦伊昂特大滑坡发生以来,岸坡地质灾害一直是峡谷区水库关注的主要问... Sentinel卫星凭借其超高的辐射分辨率、稳定的轨道系统、较大的覆盖能力、较短的重返时间、可免费下载的数据,在斜坡灾害识别监测方向上有广泛的应用。自1963年意大利瓦伊昂特大滑坡发生以来,岸坡地质灾害一直是峡谷区水库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以金沙江上游溪洛渡水库区为例,结合PALSAR-2、TerraSAR-X数据,评价Sentinel-1 SAR数据在西南山区水库变形斜坡InSAR监测中的适用性,以理论结合实际结果分析Sentinel-1数据是否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替代其他商业数据,为今后相关行业应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Sentinel-1数据在研究区可解译的变形斜坡约200处,类型有滑坡、危岩体和塌岸;经现场核查,Sentinel-1数据解译的最小变形斜坡投影面积约为2400 m^(2),约35 m(长)×77 m(宽)大小,共16个变形像元聚集。高山峡谷区叠掩、阴影现象严重,通过对雷达常用观测模式下的SAR数据的比较,在SAR数据交集区域,有效观测面积为Sentinel-1升轨70.3%,Sentinel-1降轨68.9%,PALSAR-2升轨70.4%,PALSAR-2降轨67.6%,TerraSAR-X降轨52.5%,在不考虑分辨率的情况下,在库区Sentinel-1数据与其他两种SAR数据观测能力相比持平或更优秀。6月至11月初是溪洛渡水库的水位上升期,周边植被发育较好,造成数据相干性较差,2017年后Sentinel-1A(1B)双星拍摄获取的SAR数据量增加,高频观测可使相干性提高,利用2017年后该卫星数据可有效识别水库蓄—排水周期内的区域性变形斜坡发育变化情况。当长时间缺失SAR数据时,会造成最近一对SAR数据间的某些像元测量的变形超过其InSAR最大量程,解缠时丢失相位周期。Sentinel-1数据由于连续性较好,监测斜坡的变形趋势较为连续,因此更适合连续小变形的趋势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 PALSAR-2 TERRASAR-X 水库变形斜坡 监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和Landsat卫星时序数据的耕地撂荒识别 被引量:6
12
作者 欧阳许童 张璇 +2 位作者 李维庆 刘娟 刘卓圣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7-62,共6页
充足的粮食供应是当下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之一,撂荒作为耕地边际化的极端表现,对其开展监测对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至关重要。本文以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为研究区域,通过GEE平台,使用Sentinel-2和Landsat 7、8数据构建时序数据集... 充足的粮食供应是当下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之一,撂荒作为耕地边际化的极端表现,对其开展监测对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至关重要。本文以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为研究区域,通过GEE平台,使用Sentinel-2和Landsat 7、8数据构建时序数据集,计算NDVI、EVI、NDWI、BSI、MSI等指数,分别利用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法提取耕地撂荒,总分类精度为73.76%,Kappa系数为0.68,针对耕地撂荒最佳提取效果,F_(1)得分为0.6911。本文方法对山地丘陵地区耕地撂荒监测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撂荒 时间序列 Sentinel-2 LANDSAT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测图DEM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文学虎 唐伟 +1 位作者 方稚 刘晖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86-89,92,共5页
国家全球战略急需全球地理信息资源的支撑。如何利用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高效生产全球DEM已经成为我国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工程的重大任务。本文研究了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工程框架下基于DSM生产DEM的关键问题;针对关键问题,结合目... 国家全球战略急需全球地理信息资源的支撑。如何利用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高效生产全球DEM已经成为我国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工程的重大任务。本文研究了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工程框架下基于DSM生产DEM的关键问题;针对关键问题,结合目前已有的国产软件,开展滤波及编辑等生产试验工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通过本次研究,为工程基于DSM数据开展DEM的生产探索了方向,为更好地完成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任务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M DEM 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融合智能的遥感解译生产新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立 董先敏 +1 位作者 刘娟 文学虎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8-123,137,共7页
以深度学习与测绘生产技术深度融合为基本理念,本文阐述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跨界融合发展给现有遥感解译生产流程带来的变革,分析了现有软硬件环境下智能化生产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人机融合智能的遥感解译生产新方法。该方法突破了... 以深度学习与测绘生产技术深度融合为基本理念,本文阐述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跨界融合发展给现有遥感解译生产流程带来的变革,分析了现有软硬件环境下智能化生产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人机融合智能的遥感解译生产新方法。该方法突破了多GPU并行训练、滚动反馈训练和分布式微服务应用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发出了自然资源深度学习遥感智能解译平台和自然资源深度学习动态解译插件,并在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维护更新等测绘工程项目中的关键生产环节,进行了规模化的生产应用。经过多个项目实践验证,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在遥感解译生产中,通过渐进式人机交互操作进行高效融合,不仅大幅减轻了生产人员工作量,还提升了遥感解译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为测绘生产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解译 人机融合 深度学习 测绘生产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地学特征的遥感影像语义分割模型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立 董先敏 刘娟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87,共8页
深度语义分割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土遥感监测和遥感解译生产领域,针对现有语义分割结果质量评价方法无法反映语义分割结果在空间几何特征上保持情况的客观问题,文章从遥感解译与测绘生产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一种顾及地学特征的遥... 深度语义分割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土遥感监测和遥感解译生产领域,针对现有语义分割结果质量评价方法无法反映语义分割结果在空间几何特征上保持情况的客观问题,文章从遥感解译与测绘生产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一种顾及地学特征的遥感影像语义分割模型性能评价方法--连通相似性指数(connectivity similarity,CSIM),从遥感地物图斑连通相似性层面,将地学特征嵌入语义分割模型性能评价体系。该方法可以定量评估遥感影像语义分割结果与实际样本标签的图斑连通相似性程度,准确描述预测分类结果中图斑完整性的保持情况,从而更加客观地判断预训练模型是否适用于测绘生产的遥感解译工作。经过大量实践证实,该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实时监测和控制模型训练,有效地指导从预训练模型集合中选取最优性能的模型,准确地评估顾及地物几何特征的遥感影像预测结果的真实质量,对深度学习赋能遥感解译与测绘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评价 语义分割 地学特征 遥感解译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地区高位滑坡隐患InSAR-LiDAR早期识别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之栋 唐伟 +4 位作者 马志刚 李雨宸 杨本勇 李维庆 李永鑫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5,共7页
首先在九寨沟地区约4000 km^(2)的范围实践了空-天-地一体化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和激光探测及测距技术(LiDAR)的滑坡隐患识别方法,共识别出滑坡隐患344处,其中高位滑坡隐患114处,其形变速率为-149~120 mm/a。然后综合遥... 首先在九寨沟地区约4000 km^(2)的范围实践了空-天-地一体化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和激光探测及测距技术(LiDAR)的滑坡隐患识别方法,共识别出滑坡隐患344处,其中高位滑坡隐患114处,其形变速率为-149~120 mm/a。然后综合遥感和野外调查验证分析,可知九寨沟地区高位滑坡隐患主要分布在构造侵蚀高山河谷地貌、坡度35°~45°、坡向NE至SE范围、高差100~350 m的第四系(Q)松散堆积层中。最后以中查沟高位滑坡隐患为例进行了基于InSAR-LiDAR方法的高位滑坡隐患时空分析,得到了该高位滑坡隐患的形变、形态和形势特征。本文验证了综合利用InSAR、LiDAR技术识别和分析高位滑坡隐患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为滑坡隐患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 高位滑坡隐患 早期识别 INSAR LIDAR 发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志恒 甄艳 +2 位作者 罗浩 周启 任东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6-221,共6页
为解决环境影响评价数据提取与集成过程中存在海量数据处理困难、生成过程繁琐、效率低下、缺乏系统化等问题,以基于ArcEngine的插件式开发以及64位GeoProcessing技术,研发并设计了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可实现环境影响评... 为解决环境影响评价数据提取与集成过程中存在海量数据处理困难、生成过程繁琐、效率低下、缺乏系统化等问题,以基于ArcEngine的插件式开发以及64位GeoProcessing技术,研发并设计了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可实现环境影响评价数据的质量检查、数据更新、标准化处理以及统计分析等主要功能,同时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数据提取与集成的生成工艺流程。该系统对进一步推动环境影响评价数据资源持续积累、集成信息化管理、共享分析利用具有较强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三线一单” 海量数据 ARCENGINE 插件式开发 GEOPROCESS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河长制应用的河网关系构建方法
18
作者 任东宇 董先敏 +2 位作者 周启 罗浩 杨浚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2-127,共6页
空间数据是河长制工作的重要基础,构建合理的河网关系是地理信息技术面向河长制应用的核心问题。本文面向河长制基础信息管理的需求,详细论述了河网的组织结构和相互间关联关系,提出了一种兼顾河流干支关系、河段层级关系、河网上下游... 空间数据是河长制工作的重要基础,构建合理的河网关系是地理信息技术面向河长制应用的核心问题。本文面向河长制基础信息管理的需求,详细论述了河网的组织结构和相互间关联关系,提出了一种兼顾河流干支关系、河段层级关系、河网上下游关系和水利对象附属关系等多种关系的河网关系构建方法,对河网关系的结构化表达、迭代构建、物理存储及可视化表达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介绍了通过该方法构建的河网关系在四川省河长制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关系 河长制 空间数据 河流编码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