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福岛以东放射性核素进入中国海关键途径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宇轩
赵昌
+1 位作者
杨德周
许灵静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08-2021,共14页
准确刻画放射性核素在海洋中的扩散及输运过程是监测及预防的关键。利用北太平洋区域高分辨率海洋动力模式,结合被动示踪实验,模拟了福岛排放入海的放射性核素在5 a左右时间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在排海后主要随黑潮延伸体向...
准确刻画放射性核素在海洋中的扩散及输运过程是监测及预防的关键。利用北太平洋区域高分辨率海洋动力模式,结合被动示踪实验,模拟了福岛排放入海的放射性核素在5 a左右时间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在排海后主要随黑潮延伸体向东移动,但仍有部分放射性核素由于西南向回流、涡旋活动及模态水潜沉过程,向西南方向抵达中国海外缘。在中国近海与外海的物质交换通道中,放射性核素主要通过中国台湾以东最早进入中国东海,后经过吕宋海峡入侵南海,进而通过陆架环流输送到黄海与渤海中。研究结果系统地给出了放射性核素由北太平洋进入中国海的三维途径及动力机制,并表明高浓度的放射性核素在5 a时间内并未影响中国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海洋数值模式
动力机制
大洋-近海物质交换
时间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层海洋对台风“凯萨娜”(2009)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冠琳
李大伟
+2 位作者
徐腾飞
滕飞
魏泽勋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共11页
本文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Argo浮标数据对2009年台风"凯萨娜"过后,南海上层海洋的物理和生态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凯萨娜"引起的上升流流速最大可以达到1.6×10^–3m/s,台风过后,海表面温度(SST)...
本文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Argo浮标数据对2009年台风"凯萨娜"过后,南海上层海洋的物理和生态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凯萨娜"引起的上升流流速最大可以达到1.6×10^–3m/s,台风过后,海表面温度(SST)下降显著,最大降温幅度可以达到6℃,海表面高度降低,先前存在的中尺度冷涡进一步加强。台风过后,沿着台风路径,叶绿素浓度升高,最大值可以达到2 mg/m^3以上,初级生产力升高到台风过境前的5倍。SST的最大降温中心与海面高度下降区域以及叶绿素浓度升高的区域一致。Argo数据表明台风诱发了强烈的垂向混合和艾克曼泵吸,不同位置处,垂向混合和艾克曼泵吸的强度不一样。通过混合和泵吸过程,台风可以把海洋内部的营养盐输送到海洋表层,对整个南海的物理和生态过程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海表面温度
海表面高度
叶绿素
AR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自组织映射的日本南部黑潮与黑潮延伸体的典型时空模态及其因果关系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友婷
杨洋
梁湘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8-54,共17页
过去的研究认为,黑潮延伸体的年代际振荡受来自其下游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相关联的信号主导,但最近的观测表明这种调控机制在2017年9月之后不再成立。与此同时,黑潮延伸体的上游即日本南部黑潮正在发生一次大弯曲事件。利用26年(199...
过去的研究认为,黑潮延伸体的年代际振荡受来自其下游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相关联的信号主导,但最近的观测表明这种调控机制在2017年9月之后不再成立。与此同时,黑潮延伸体的上游即日本南部黑潮正在发生一次大弯曲事件。利用26年(1993–2018年)的卫星高度计提供的海表高度距平数据和自组织映射(SOM)方法,本文研究了日本南部黑潮与黑潮延伸体的时空模态及其因果关系。结果表明,SOM能有效地提取两个海区的典型空间模态,且它们的演变轨迹表明当日本南部黑潮处于大弯曲(离岸型非大弯曲)路径时,黑潮延伸体趋于稳定(不稳定)态。基于SOM识别得到的海表面高度距平(SLA)特征区及特征时间模态,我们进一步利用一种最近发展的定量因果分析方法研究了两个流系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当黑潮大弯曲发生时,日本南部黑潮和黑潮延伸体之间存在双向因果,但因果关键区不同。前者对后者的影响集中在纪伊半岛东南侧及黑潮延伸体“两脊一槽”区域,而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则集中在黑潮延伸体“两脊一槽”区域及黑潮再循环流区域。这说明黑潮大弯曲的发展对黑潮延伸体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同时黑潮延伸体通过调制南部再循环流影响日本南部黑潮的路径。不同的是,当离岸型非大弯曲路径发生时,只有从日本南部黑潮向黑潮延伸体的单向因果关系,且因果性主要集中在伊豆海脊及再循环流区域。这与该时期海表高度负异常沿日本南岸不断向位于下游的黑潮延伸体再循环流的传播有关,它使得黑潮延伸体变得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大弯曲
黑潮延伸体
自组织映射
因果分析
信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低风速下海洋飞沫对海气热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展池
焦志勇
+3 位作者
姜文正
乔方利
戴德君
陈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1-599,共9页
基于2016-02-01—2016-05-21在南海博贺海洋气象观测平台观测的实验资料,首先利用整体空气动力学算法分别计算海气界面处感热通量与潜热通量,同时利用涡动相关法计算液滴蒸发层处总的感热通量与潜热通量。然后比较海气界面处热通量与液...
基于2016-02-01—2016-05-21在南海博贺海洋气象观测平台观测的实验资料,首先利用整体空气动力学算法分别计算海气界面处感热通量与潜热通量,同时利用涡动相关法计算液滴蒸发层处总的感热通量与潜热通量。然后比较海气界面处热通量与液滴蒸发层处热通量的值,并利用差比法分别对2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进行做差计算。结果表明:液滴蒸发层处热通量与海气界面处热通量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与海洋飞沫引起的热通量值比较,结果表明液滴蒸发层处热通量与海气界面处热通量的差值由海洋飞沫作用引起;且在中低风速条件下,海洋飞沫引起的热通量与风速呈正相关;相比感热通量而言,潜热通量随着风速的变化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蒸发层
海洋飞沫
涡动相关法
海气热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海黑潮PN和TK断面流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
1
5
作者
许达
马超
鞠霞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0-411,共12页
根据日本海洋数据中心提供的1972—2017年PN断面共181个航次和1987—2010年TK断面共92个航次的CTD调查资料,利用动力高度法估算了这2个断面的流量,分析了其季节、年际和长期变化特征。主要结果表明,PN断面流量季节变化为冬、春和夏季大...
根据日本海洋数据中心提供的1972—2017年PN断面共181个航次和1987—2010年TK断面共92个航次的CTD调查资料,利用动力高度法估算了这2个断面的流量,分析了其季节、年际和长期变化特征。主要结果表明,PN断面流量季节变化为冬、春和夏季大而秋季小,TK断面流量季节变化为冬、夏季大而春、秋季小,二者共同点为最大(小)流量均出现在夏(秋)季。PN断面年平均流量的年际变化不明显,但冬季和夏季流量分别具有准3 a和准2 a的显著变化周期;TK断面年平均流量具有准4 a和准6 a的显著变化周期,冬季流量具有准4 a和准7 a的显著变化周期,但夏季流量无显著变化周期。此外,PN断面流量在1976年附近出现了一次较大幅度的增加。PN断面流量具有较大的长期增加趋势,增长率约为0.3 Sv/a,在1972—2017年增加了约13 Sv,结合NCEP海面风应力资料,结果显示,北太平洋更高纬度带(35°N和40°N)的风应力旋度对PN断面流量的影响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流量
PN断面
TK断面
多时间尺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岛以东放射性核素进入中国海关键途径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宇轩
赵昌
杨德周
许灵静
机构
中国
科学
院
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出处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08-2021,共14页
基金
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LSKJ202202902)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ZDBS-SSW-DQC002)。
文摘
准确刻画放射性核素在海洋中的扩散及输运过程是监测及预防的关键。利用北太平洋区域高分辨率海洋动力模式,结合被动示踪实验,模拟了福岛排放入海的放射性核素在5 a左右时间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在排海后主要随黑潮延伸体向东移动,但仍有部分放射性核素由于西南向回流、涡旋活动及模态水潜沉过程,向西南方向抵达中国海外缘。在中国近海与外海的物质交换通道中,放射性核素主要通过中国台湾以东最早进入中国东海,后经过吕宋海峡入侵南海,进而通过陆架环流输送到黄海与渤海中。研究结果系统地给出了放射性核素由北太平洋进入中国海的三维途径及动力机制,并表明高浓度的放射性核素在5 a时间内并未影响中国海域。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海洋数值模式
动力机制
大洋-近海物质交换
时间估计
Keywords
radionuclide
ocean model
dynamic
open ocean-coastal sea material exchange
time es-timate
分类号
TL942.1 [核科学技术—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P72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层海洋对台风“凯萨娜”(2009)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
3
2
作者
王冠琳
李大伟
徐腾飞
滕飞
魏泽勋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
海洋
学院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青岛
海洋
科学与
技术试点国家
实验室
区域
海洋
动力学
与数值
模拟
功能
实验室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404203)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开放课题(2017A01)
+3 种基金
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GASI-IPOVAI-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6035,418760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资助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项目(U1606405)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1010304)~~
文摘
本文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Argo浮标数据对2009年台风"凯萨娜"过后,南海上层海洋的物理和生态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凯萨娜"引起的上升流流速最大可以达到1.6×10^–3m/s,台风过后,海表面温度(SST)下降显著,最大降温幅度可以达到6℃,海表面高度降低,先前存在的中尺度冷涡进一步加强。台风过后,沿着台风路径,叶绿素浓度升高,最大值可以达到2 mg/m^3以上,初级生产力升高到台风过境前的5倍。SST的最大降温中心与海面高度下降区域以及叶绿素浓度升高的区域一致。Argo数据表明台风诱发了强烈的垂向混合和艾克曼泵吸,不同位置处,垂向混合和艾克曼泵吸的强度不一样。通过混合和泵吸过程,台风可以把海洋内部的营养盐输送到海洋表层,对整个南海的物理和生态过程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台风
海表面温度
海表面高度
叶绿素
ARGO
Keywords
typho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level height
chlorophyll a
Argo
分类号
P73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自组织映射的日本南部黑潮与黑潮延伸体的典型时空模态及其因果关系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友婷
杨洋
梁湘三
机构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海洋
科学
学院
厦门大学
海洋
与地球学院
复旦大学大气与
海洋
科学
系
复旦大学IRDR极端天气气候与健康风险互联和治理国际卓越中心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8-54,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06023,41975064)
2015江苏双创团队项目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伙伴项目(21230780200)。
文摘
过去的研究认为,黑潮延伸体的年代际振荡受来自其下游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相关联的信号主导,但最近的观测表明这种调控机制在2017年9月之后不再成立。与此同时,黑潮延伸体的上游即日本南部黑潮正在发生一次大弯曲事件。利用26年(1993–2018年)的卫星高度计提供的海表高度距平数据和自组织映射(SOM)方法,本文研究了日本南部黑潮与黑潮延伸体的时空模态及其因果关系。结果表明,SOM能有效地提取两个海区的典型空间模态,且它们的演变轨迹表明当日本南部黑潮处于大弯曲(离岸型非大弯曲)路径时,黑潮延伸体趋于稳定(不稳定)态。基于SOM识别得到的海表面高度距平(SLA)特征区及特征时间模态,我们进一步利用一种最近发展的定量因果分析方法研究了两个流系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当黑潮大弯曲发生时,日本南部黑潮和黑潮延伸体之间存在双向因果,但因果关键区不同。前者对后者的影响集中在纪伊半岛东南侧及黑潮延伸体“两脊一槽”区域,而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则集中在黑潮延伸体“两脊一槽”区域及黑潮再循环流区域。这说明黑潮大弯曲的发展对黑潮延伸体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同时黑潮延伸体通过调制南部再循环流影响日本南部黑潮的路径。不同的是,当离岸型非大弯曲路径发生时,只有从日本南部黑潮向黑潮延伸体的单向因果关系,且因果性主要集中在伊豆海脊及再循环流区域。这与该时期海表高度负异常沿日本南岸不断向位于下游的黑潮延伸体再循环流的传播有关,它使得黑潮延伸体变得不稳定。
关键词
黑潮大弯曲
黑潮延伸体
自组织映射
因果分析
信息流
Keywords
Kuroshio large meandering
Kuroshio extension
self-organizing map(SOM)
causality analysis
information flow
分类号
P731.2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低风速下海洋飞沫对海气热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展池
焦志勇
姜文正
乔方利
戴德君
陈胜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青岛
海洋
科学与
技术试点国家
实验室
出处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1-599,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两洋一海”区域超高分辨率多圈层耦合短期数值预报系统研制(2017YFC1404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海面控制点海浪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41506041)。
文摘
基于2016-02-01—2016-05-21在南海博贺海洋气象观测平台观测的实验资料,首先利用整体空气动力学算法分别计算海气界面处感热通量与潜热通量,同时利用涡动相关法计算液滴蒸发层处总的感热通量与潜热通量。然后比较海气界面处热通量与液滴蒸发层处热通量的值,并利用差比法分别对2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进行做差计算。结果表明:液滴蒸发层处热通量与海气界面处热通量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与海洋飞沫引起的热通量值比较,结果表明液滴蒸发层处热通量与海气界面处热通量的差值由海洋飞沫作用引起;且在中低风速条件下,海洋飞沫引起的热通量与风速呈正相关;相比感热通量而言,潜热通量随着风速的变化更为显著。
关键词
液滴蒸发层
海洋飞沫
涡动相关法
海气热通量
Keywords
droplet evaporation layer
sea spray
eddy covariance method
air-sea heat flux
分类号
P732.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海黑潮PN和TK断面流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
1
5
作者
许达
马超
鞠霞
机构
中国
海洋
大学物理
海洋
教育
部
重点
实验室
青岛
海洋
科学与
技术试点国家
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0-411,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潮多时空尺度变化规律及其与近海交换过程研究(41676004)
黑潮延伸体海域海-气耦合过程及其对东亚边缘海环流的影响(41376001)
+1 种基金
冬季渤海盐度分布结构近反相变化的机制研究(41506034)
黄海暖流形态与变化对暖舌结构影响的动力机制研究(41430963)。
文摘
根据日本海洋数据中心提供的1972—2017年PN断面共181个航次和1987—2010年TK断面共92个航次的CTD调查资料,利用动力高度法估算了这2个断面的流量,分析了其季节、年际和长期变化特征。主要结果表明,PN断面流量季节变化为冬、春和夏季大而秋季小,TK断面流量季节变化为冬、夏季大而春、秋季小,二者共同点为最大(小)流量均出现在夏(秋)季。PN断面年平均流量的年际变化不明显,但冬季和夏季流量分别具有准3 a和准2 a的显著变化周期;TK断面年平均流量具有准4 a和准6 a的显著变化周期,冬季流量具有准4 a和准7 a的显著变化周期,但夏季流量无显著变化周期。此外,PN断面流量在1976年附近出现了一次较大幅度的增加。PN断面流量具有较大的长期增加趋势,增长率约为0.3 Sv/a,在1972—2017年增加了约13 Sv,结合NCEP海面风应力资料,结果显示,北太平洋更高纬度带(35°N和40°N)的风应力旋度对PN断面流量的影响更强。
关键词
黑潮流量
PN断面
TK断面
多时间尺度变化
Keywords
Kuroshio volume transport
PN section
TK section
multi-timescale variation
分类号
P722.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31.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福岛以东放射性核素进入中国海关键途径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李宇轩
赵昌
杨德周
许灵静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上层海洋对台风“凯萨娜”(2009)的响应特征
王冠琳
李大伟
徐腾飞
滕飞
魏泽勋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自组织映射的日本南部黑潮与黑潮延伸体的典型时空模态及其因果关系研究
吴友婷
杨洋
梁湘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低风速下海洋飞沫对海气热通量的影响
刘展池
焦志勇
姜文正
乔方利
戴德君
陈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东海黑潮PN和TK断面流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
许达
马超
鞠霞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