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渤海有机碳埋藏对近百年沉积汞的约束
1
作者
贾梦娇
白亚之
+3 位作者
杜佳宗
张钰莹
林福东
胡利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39,共11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近海陆架有机碳埋藏及其环境效应不仅是海洋碳循环的关键环节,而且对全面认识人类活动对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3年在渤海中部泥质区由箱式取样器采集的53 cm长的沉积岩芯,综合分析了近百年来...
全球变暖背景下,近海陆架有机碳埋藏及其环境效应不仅是海洋碳循环的关键环节,而且对全面认识人类活动对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3年在渤海中部泥质区由箱式取样器采集的53 cm长的沉积岩芯,综合分析了近百年来总有机碳(TOC)及其稳定碳同位素(δ^(13)C)、生物标志物和沉积汞等指标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探讨了不同来源有机碳的演变特征及其对沉积汞埋藏的约束作用。通过对有机碳δ^(13)C进行Suess效应校正,并利用双端元混合模型,估算得到海源有机碳贡献率约为59%~90%,且自1970年以来显著增加。海源有机碳与菜籽甾醇和甲藻甾醇的演化趋势基本一致,指示自1970年以来海洋初级生产力显著增加,可能与营养物质输入和气候变暖有关。沉积汞的埋藏记录与上述生产力参数的变化趋势总体一致,并与1970年后的海源有机碳等指标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近几十年浮游植物生产力的增加可能对沉积汞的累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生物作用可能对近海汞的沉积和归宿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进一步对比了近期人为大气汞的排放量和沉积汞埋藏量的相对变化,发现大约2000s以后,沉积汞埋藏的比率明显下降(相对于排放量),这可能与同期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改变(如甲藻显著增加)导致的生物对汞的清除作用效率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沉积记录
生物泵
沉积汞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泰国湾百年来有机碳埋藏记录及环境响应
被引量:
5
2
作者
白亚之
乔淑卿
+5 位作者
吴斌
胡利民
王楠
范德江
杨刚
石学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4-493,共10页
受热带季风气候和周边陆源输入的影响,低纬泰国湾海—陆相互作用强烈,是研究海洋沉积有机碳与陆源输入、海洋初级生产力等气候环境变化响应关系的理想区域。通过对泰国湾泥质区T43柱样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稳定碳同位素(δ^(13)C...
受热带季风气候和周边陆源输入的影响,低纬泰国湾海—陆相互作用强烈,是研究海洋沉积有机碳与陆源输入、海洋初级生产力等气候环境变化响应关系的理想区域。通过对泰国湾泥质区T43柱样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稳定碳同位素(δ^(13)C)以及粒度等指标的分析,基于^(210)Pb建立的高分辨年代地层框架,重建了该区百年来有机碳的沉积记录,并初步探讨其对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该区沉积有机碳来源为海陆混合源,以海洋自生有机质为主。TOC的垂向分布与TN、δ^(13)C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有机碳和氮来源较一致,TOC含量随陆源有机质的增加而增加。δ^(13)C显示沉积柱底部有机质以海源贡献为主,随后陆源有机质的贡献逐渐增加。沉积通量以及陆源有机碳埋藏通量在1960年之后总体呈降低的趋势,这可能与周边流域建坝等人类活动导致的入海泥沙量减少有关;然而,自1980年以来,δ^(13)C显示出陆源有机碳贡献又明显增大,这可能与近些年来降雨的增强及沿岸侵蚀作用的加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输入与来源
沉积记录
气候变化
泰国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有机碳埋藏对近百年沉积汞的约束
1
作者
贾梦娇
白亚之
杜佳宗
张钰莹
林福东
胡利民
机构
中国
海洋
大学
海洋
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海洋
科技中心
海洋
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
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3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库调控影响下黄河河流-河口连续体陆源颗粒有机碳输运的多界面耦合过程及其动力约束机制”(42330407)
“海洋沉积地球化学:沉积有机质的源汇过程及其环境响应”(417226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241001)。
文摘
全球变暖背景下,近海陆架有机碳埋藏及其环境效应不仅是海洋碳循环的关键环节,而且对全面认识人类活动对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3年在渤海中部泥质区由箱式取样器采集的53 cm长的沉积岩芯,综合分析了近百年来总有机碳(TOC)及其稳定碳同位素(δ^(13)C)、生物标志物和沉积汞等指标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探讨了不同来源有机碳的演变特征及其对沉积汞埋藏的约束作用。通过对有机碳δ^(13)C进行Suess效应校正,并利用双端元混合模型,估算得到海源有机碳贡献率约为59%~90%,且自1970年以来显著增加。海源有机碳与菜籽甾醇和甲藻甾醇的演化趋势基本一致,指示自1970年以来海洋初级生产力显著增加,可能与营养物质输入和气候变暖有关。沉积汞的埋藏记录与上述生产力参数的变化趋势总体一致,并与1970年后的海源有机碳等指标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近几十年浮游植物生产力的增加可能对沉积汞的累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生物作用可能对近海汞的沉积和归宿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进一步对比了近期人为大气汞的排放量和沉积汞埋藏量的相对变化,发现大约2000s以后,沉积汞埋藏的比率明显下降(相对于排放量),这可能与同期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改变(如甲藻显著增加)导致的生物对汞的清除作用效率降低有关。
关键词
有机碳
沉积记录
生物泵
沉积汞
渤海
Keywords
organic carbon
sedimentary record
biological pump
sedimentary mercury
Bohai Sea
分类号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泰国湾百年来有机碳埋藏记录及环境响应
被引量:
5
2
作者
白亚之
乔淑卿
吴斌
胡利民
王楠
范德江
杨刚
石学法
机构
中国
海洋
大学
海洋
地球科学学院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
部
重点
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
青岛
海洋
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
实验室
海洋
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
实验室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4-49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22603)
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项目(GASI-GEOGE-03)
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TSQN20182117)。
文摘
受热带季风气候和周边陆源输入的影响,低纬泰国湾海—陆相互作用强烈,是研究海洋沉积有机碳与陆源输入、海洋初级生产力等气候环境变化响应关系的理想区域。通过对泰国湾泥质区T43柱样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稳定碳同位素(δ^(13)C)以及粒度等指标的分析,基于^(210)Pb建立的高分辨年代地层框架,重建了该区百年来有机碳的沉积记录,并初步探讨其对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该区沉积有机碳来源为海陆混合源,以海洋自生有机质为主。TOC的垂向分布与TN、δ^(13)C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有机碳和氮来源较一致,TOC含量随陆源有机质的增加而增加。δ^(13)C显示沉积柱底部有机质以海源贡献为主,随后陆源有机质的贡献逐渐增加。沉积通量以及陆源有机碳埋藏通量在1960年之后总体呈降低的趋势,这可能与周边流域建坝等人类活动导致的入海泥沙量减少有关;然而,自1980年以来,δ^(13)C显示出陆源有机碳贡献又明显增大,这可能与近些年来降雨的增强及沿岸侵蚀作用的加剧有关。
关键词
有机碳
输入与来源
沉积记录
气候变化
泰国湾
Keywords
organic carbon
input and sources
sedimentary record
climate change
Gulf of Thailand
分类号
P736.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渤海有机碳埋藏对近百年沉积汞的约束
贾梦娇
白亚之
杜佳宗
张钰莹
林福东
胡利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泰国湾百年来有机碳埋藏记录及环境响应
白亚之
乔淑卿
吴斌
胡利民
王楠
范德江
杨刚
石学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