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武安地区黏土岩的稀土元素赋存状态 被引量:2
1
作者 朱丹 白明 +3 位作者 童铄云 杜登峰 李献龙 刘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8-606,共9页
黏土岩是稀土元素的主要赋存岩石之一,具有非常大的资源潜力。目前,由于其稀土元素赋存状态不明确,黏土岩稀土矿产开发利用受限。本文选取河北武安市暴庄地区富稀土黏土岩,利用岩矿鉴定、矿物自动定量系统(AMICS)、X射线衍射仪(XRD)等... 黏土岩是稀土元素的主要赋存岩石之一,具有非常大的资源潜力。目前,由于其稀土元素赋存状态不明确,黏土岩稀土矿产开发利用受限。本文选取河北武安市暴庄地区富稀土黏土岩,利用岩矿鉴定、矿物自动定量系统(AMICS)、X射线衍射仪(XRD)等方法对矿石的岩石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步利用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微区原位分析、高岭石黏粒提取、化学分步提取、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及密度函数理论(DFT)计算等技术手段,从矿物学、地球化学及结构学等多尺度多角度对样品中的稀土元素赋存状态进行科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黏土岩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高岭石(88.19%),盐类浸出试验结果表明离子型稀土仅占2.67%,而稀土独立矿物仅含0.04%的褐帘石,证明稀土元素以离子态及独立矿物型存在的占比较少,而稀土元素与高岭石之间的强相关性可以推测多数稀土元素或以超微细粒稀土矿物形式夹杂于高岭石颗粒之间,或以类质同象替代存在于高岭石晶格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赋存状态 矿物自动定量系统(AMICS) 原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图正长花岗岩年代学和成因及对东昆仑东段稀土元素成矿地质背景的约束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国超 陈孝珍 +8 位作者 裴先治 魏均启 张勇 李瑞保 李佐臣 陈有炘 刘成军 季宪军 吴树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71-990,共20页
东昆仑东段哈图地区稀土元素富集与正长花岗岩关系密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哈图正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251.6±1.3 Ma。哈图正长花岗岩富硅(SiO_(2)=74.78%-75.78%)和碱(Na_(2)O+K_(2)O=7.68%-8.11%),低铝(Al_(2)... 东昆仑东段哈图地区稀土元素富集与正长花岗岩关系密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哈图正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251.6±1.3 Ma。哈图正长花岗岩富硅(SiO_(2)=74.78%-75.78%)和碱(Na_(2)O+K_(2)O=7.68%-8.11%),低铝(Al_(2)O_(3)=12.58%-13.06%),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0.96-1.03之间,主体为准铝—弱过铝质中钾钙碱性系列。哈图正长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较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67-0.91);微量元素富集Rb、Th、Ba、Cs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较低的Nb/Ta比值和较高的Mg^(#)值。以上显示,哈图正长花岗岩具壳源特征,为镁铁质岩浆底侵下地壳,使其部分熔融形成的原生岩浆再经过分异形成。哈图正长花岗岩具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东昆仑造山带岩浆岩分布以及沉积地层特征显示,早三叠世东昆仑地区处于布青山-阿尼玛卿洋的俯冲阶段,大规模的岩浆事件引起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稀土元素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稀土元素 构造环境 东昆仑东段 哈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祁连上庄磷稀土(铁钪)矿床含矿单斜辉石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约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进寿 陈鑫 +3 位作者 朱丹 薛万文 金婷婷 王树林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4-1109,共16页
上庄磷稀土(铁钪)矿床发育于南祁连拉脊山蛇绿混杂带中,该矿床的形成与地幔岩熔融分异活动密切相关,矿石矿物与其寄主岩石矿物一致,指示成岩成矿的同一性,但对其成矿是否为单一岩浆成因或有热液流体参与仍缺乏研究。利用电子探针(EPMA)... 上庄磷稀土(铁钪)矿床发育于南祁连拉脊山蛇绿混杂带中,该矿床的形成与地幔岩熔融分异活动密切相关,矿石矿物与其寄主岩石矿物一致,指示成岩成矿的同一性,但对其成矿是否为单一岩浆成因或有热液流体参与仍缺乏研究。利用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原位分析技术,从黑云母、磁铁矿和磷灰石的矿物学特征角度讨论含矿磷灰黑云单斜辉石岩的成因。结果表明:磷灰黑云单斜辉石岩中磁铁矿和磷灰石形成要早于黑云母,黑云母呈明显褐色—褐黄色多色性,高Al、K、Ti,中等偏低Fe(X_(Fe)值为0.42~0.46)、Mg(X_(Mg)值为0.54~0.58),贫Ca和Na,属岩浆黑云母;磁铁矿V、Cr含量总体上较高,Mg含量低,Ni/Cr值不高于1(1个点除外),具有岩浆型磁铁矿的高V、Cr、Ti(部分较低)特征,且磁铁矿可能为早期结晶矿物;磷灰石为结晶程度较好的氟磷灰石,背散射图像中未发现热液型磷灰石或被热液溶蚀交代磷灰石具有的孔洞、裂隙、浑浊发暗等现象,其高F、贫Cl、低Cl/F值,高稀土元素总含量((2722~7730)×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指示其为典型岩浆型磷灰石。综上所述,上庄磷稀土(铁钪)矿床为岩浆成因,成岩成矿可能与地幔岩部分熔融分异有关,在高温和氧化环境下,富磷、富挥发份F及少量含CO_(2)的流体为控制P、REE和Fe等成矿元素富集矿化的重要地球化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单斜辉石岩 矿床成因 电子探针 磷稀土(铁钪)矿床 南祁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子探针分析技术研究某铌-稀土矿中铌和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芳 朱丹 +2 位作者 鲁力 魏均启 潘诗洋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0-679,共10页
铌是一种战略金属,在现代钢铁技术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某铌-稀土矿矿石中的Nb_(2)O_(5)平均含量达0.0855%,稀土总量(REO)含量达1.03%,接近铌矿最低工业品位要求,并伴生有稀土矿,因此查明铌和稀土的赋存状态至关重要。由于铌矿物、... 铌是一种战略金属,在现代钢铁技术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某铌-稀土矿矿石中的Nb_(2)O_(5)平均含量达0.0855%,稀土总量(REO)含量达1.03%,接近铌矿最低工业品位要求,并伴生有稀土矿,因此查明铌和稀土的赋存状态至关重要。由于铌矿物、稀土矿物具有颗粒细小且嵌布特征复杂的特点,在偏光显微镜下不容易发现,而且定名困难,很难达到研究目的,一直是地质分析测试的难点。为查明铌和稀土元素的存在形式以及铌、稀土元素的赋存矿物,本文应用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能谱分析及电子探针波谱定量分析技术对某铌、稀土矿矿石进行分析,主要研究铌矿物和稀土矿物的种类、嵌布关系及化学成分等特征,更准确地分析铌和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①铌元素主要以铌铁矿、含铌金红石的形式存在,其中铌铁矿中Nb_(2)O_(5)的平均含量为78.26%,含铌金红石中Nb_(2)O_(5)的平均含量为5.26%。②稀土元素主要以独居石、氟碳钙铈矿和氟碳铈矿的形式存在,其中独居石中稀土总量(REO)的平均含量为64.84%,氟碳钙铈矿中稀土总量(REO)的平均含量为57.52%,氟碳铈矿中稀土总量(REO)的平均含量为70.61%。③铌矿物、稀土矿物分布分散,多包裹于钾长石、方解石及黑云母等脉石矿物中。本研究实现了常规岩矿鉴定手段难以完成的矿物识别和鉴定,查明该矿床矿石中主要的铌矿物和稀土矿物的种类及特征,为后续铌-稀土矿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稀土矿 矿物组成 赋存状态 化学组成 电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氢铵快速分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多金属矿中痕量稀土元素 被引量:7
5
作者 汤少展 张响荣 +3 位作者 李策 董学林 任小荣 陈玉娇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9-844,共6页
金属矿石稀土含量测定的前处理过程中由于氢氟酸的低沸点特性,样品消解温度低,容易引发部分样品稀土含量损失,影响最终的测试结果。利用氟化氢铵相较氢氟酸有更高的沸点,且在加热过程中可分解产生氢氟酸的特性,采用硫酸、氟化氢铵和硝... 金属矿石稀土含量测定的前处理过程中由于氢氟酸的低沸点特性,样品消解温度低,容易引发部分样品稀土含量损失,影响最终的测试结果。利用氟化氢铵相较氢氟酸有更高的沸点,且在加热过程中可分解产生氢氟酸的特性,采用硫酸、氟化氢铵和硝酸消解多金属矿石样品,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多金属矿中稀土元素的分析方法。通过考察氟化氢铵用量、消解温度和消解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最终选择称样量为0.05 g、氟化氢铵为300 mg、消解温度为200℃、消解时间为3 h,然后配合硝酸和硫酸消解多金属矿样品。方法线性相关系数R 2均在0.9995以上,稀土元素的方法检出限为0.001~0.02μg/g,方法测定下限为0.004~0.08μg/g。按照实验方法测定多金属矿石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稀土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81%~3.2%,稀土元素的方法准确度(|Δlg c|)为0.01~0.04,分析结果与标准物质认定值一致。方法经多金属矿石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检出限和准确度能够满足《地球化学普查规范》DZ/T 0011—2015的质量要求,具有操作简便、测试成本低、分析效率高、环境污染小等特点,能够满足多金属矿中痕量稀土元素的分析要求。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多金属矿石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的分解温度,同时避免了碱熔带来的高基体和堵塞仪器进样系统的问题,可为多金属矿石样品稀土含量的准确测定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氢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多金属矿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磷基材料的电催化分解水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蕾 李星杰 +4 位作者 吴晶 秦琴 邹逸伦 王海涛 江吉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9,共14页
黑磷(BP)作为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电子丰富、带隙可调、载流子迁移率高等优势,在电催化分解水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BP在空气中易被氧化降解的缺陷,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在概述BP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 黑磷(BP)作为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电子丰富、带隙可调、载流子迁移率高等优势,在电催化分解水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BP在空气中易被氧化降解的缺陷,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在概述BP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首先,详细阐述了BP对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的电催化机理;随后,重点总结了形貌调控、杂原子掺杂、缺陷引入和复合材料构筑等常用BP电催化改性策略;最后,对高性能BP基电催化剂开发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 改性策略 电催化 析氢反应 析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基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制备与表征
7
作者 曹宏 王海洋 +4 位作者 吴晶 李蕾 马会娟 薛俊 江吉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7,共9页
大规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磷石膏是解决“三磷”问题、推动磷石膏源头减量减排和磷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开发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可有效扩大磷石膏的应用领域和规模,促进磷石膏问题的解决.以磷石膏基Ⅱ型无水硫酸钙为主要原料,通... 大规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磷石膏是解决“三磷”问题、推动磷石膏源头减量减排和磷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开发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可有效扩大磷石膏的应用领域和规模,促进磷石膏问题的解决.以磷石膏基Ⅱ型无水硫酸钙为主要原料,通过极端顶点设计实验,探讨了原料配比与胶凝材料性能之间关系,得到了软化系数≥0.8,强度等级为A40、A30、A20的胶凝材料配方,制备了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磷石膏基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按相应国家标准对所制备胶凝材料浸出液的磷(P)、氟(F)含量进行了检测,其指标均低于GB 18599—2020第I类一般工业固废的污染物浓度控制标准.因此磷石膏基硬石膏(PAH)胶凝材料可用作矿井(矿坑)充填胶结料、户外建材和一般建材的胶结料,为拓展磷石膏的绿色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或可扩大磷石膏应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Ⅱ型无水硫酸钙胶凝材料 强度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钴精矿焙烧浸出试验研究
8
作者 黄鹏 白明 +3 位作者 刘爽 康健 董立帅 李展强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某硫钴精矿中钴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黄铁矿、磁铁矿中,为了使该硫钴精矿中的钴得到回收,开展了硫钴精矿焙烧-浸出提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硫钴精矿在矿石细度为-0.074mm粒级占80%、焙烧助剂亚硫酸钠用量为硫钴精矿质量的5.0%、焙烧温度... 某硫钴精矿中钴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黄铁矿、磁铁矿中,为了使该硫钴精矿中的钴得到回收,开展了硫钴精矿焙烧-浸出提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硫钴精矿在矿石细度为-0.074mm粒级占80%、焙烧助剂亚硫酸钠用量为硫钴精矿质量的5.0%、焙烧温度620℃、焙烧时间3h、硫酸用量为硫钴精矿质量的20%、浸出温度90℃、液固比2∶1、浸出时间2h条件下,钴浸出率为85.85%。硫钴精矿氧化焙烧后转变为赤铁矿,焙烧矿中钴主要以氧化钴和硫酸钴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 浸出 硫钴精矿 焙烧助剂 氧化钴 硫酸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法测定富锂黏土岩中主微量元素
9
作者 童铄云 刘爽 +1 位作者 潘诗洋 朱丹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85-1594,共10页
富锂黏土岩中的全岩主微量元素含量可以为矿体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锂等有价元素赋存状态表征和矿产综合利用提供重要信息。现有化学法具有测试周期长、检测元素受限、化学试剂使用频繁等局限性,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法具有... 富锂黏土岩中的全岩主微量元素含量可以为矿体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锂等有价元素赋存状态表征和矿产综合利用提供重要信息。现有化学法具有测试周期长、检测元素受限、化学试剂使用频繁等局限性,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法具有低污染、微损、快速分析等优点,在全岩样品分析中具有独特优势。开发一种富锂黏土岩中多种主微量元素含量的全岩快速分析方法,在粉末制片、测试参数优化和校正方法方面进行探索,在激光剥蚀斑径为120μm的条件下,结合烧失量扣除-多外标-无内标归一化数据校正,得到的监控标样中元素的测定值与推荐值的相对偏差小于10%。实际样品的LA-ICP-MS测定值与化学法测定值相近。方法单次测试可以获得50余种主微量元素含量,显著提高了样品主微量元素的测试效率,为富锂黏土岩中多元素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黏土岩 粉末压片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 多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不同成煤时代煤中金属矿点(床)分布及资源前景 被引量:16
10
作者 宁树正 黄少青 +7 位作者 张莉 黄文辉 曹代勇 袁建江 张建强 朱士飞 闫德宇 刘亢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48,共7页
在特定环境下,煤中能够富集锗、镓、锂、稀土等金属元素。我国北方煤炭资源丰富,已发现大量的煤-金属矿点(床),并且这些矿点(床)的分布展现出一定的时空特征:石炭-二叠纪煤中金属主要以镓、锂富集矿点为主,主要分布在华北赋煤区北部煤... 在特定环境下,煤中能够富集锗、镓、锂、稀土等金属元素。我国北方煤炭资源丰富,已发现大量的煤-金属矿点(床),并且这些矿点(床)的分布展现出一定的时空特征:石炭-二叠纪煤中金属主要以镓、锂富集矿点为主,主要分布在华北赋煤区北部煤田及山西平朔、晋城等矿区;早-中侏罗世煤,以镓富集为主,主要集中在新疆准东、吐哈盆地,青海木里等煤田,二连盆地早侏罗世煤发现煤-稀土异常,是很好的找矿线索;早白垩世煤主要以二连盆地、海拉尔盆地煤中锗矿点为主。我国北方聚煤期时间跨度大,聚煤环境多样,含煤盆地类型多样,聚煤期和成煤后北方频繁剧烈的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多样的煤岩类型,能为煤中不同微量元素的富集提供物质来源、迁移条件与通道和沉积聚集条件,具有良好的煤中金属资源前景。建议进一步加强煤中,尤其是煤矸石、粉煤灰中金属矿点(床)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为煤中金属资源赋存与预测提供参考,并加强金属的提取利用技术研究,同时通过制定资源保护政策,加强对煤中金属资源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中金属矿点(床) 成煤时代 时空分布 资源前景 中国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铁酸铋的制备、改性及光催化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盛龙 孙玮 +5 位作者 吴晶 杨静静 王佳眉 王海涛 邹菁 江吉周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3,共9页
铁酸铋具有较窄的禁带宽度、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较好的可见光响应能力等优势,被认为是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理想材料之一。然而,铁酸铋作为光催化剂常存在载流子效率低、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高等缺陷,实际应用受限。在概述铁酸铋基本性质... 铁酸铋具有较窄的禁带宽度、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较好的可见光响应能力等优势,被认为是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理想材料之一。然而,铁酸铋作为光催化剂常存在载流子效率低、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高等缺陷,实际应用受限。在概述铁酸铋基本性质和光催化机理的基础上,首先详细介绍了铁酸铋的常用制备方法;随后重点阐述了元素掺杂、异质结构建和形貌控制等3种铁酸铋改性策略;最后着重综述了铁酸铋在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今后铁酸铋光催化剂的研究重点和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铋 制备方法 改性策略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低浓度硫钴精矿浸出液中萃取分离铜钴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鹏 白明 +4 位作者 刘爽 刘延凯 康健 董立帅 汪岸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0-424,共5页
研究了采用P204+磺化煤油体系从除杂后的低浓度硫钴精矿浸出液中萃取分离铜、钴,考察了萃原液pH、萃取剂浓度、萃取相比、萃取时间、反萃取剂浓度、反萃取相比等对铜钴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原液pH=4、P204体积分数25%、萃取相... 研究了采用P204+磺化煤油体系从除杂后的低浓度硫钴精矿浸出液中萃取分离铜、钴,考察了萃原液pH、萃取剂浓度、萃取相比、萃取时间、反萃取剂浓度、反萃取相比等对铜钴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原液pH=4、P204体积分数25%、萃取相比V_(O)/V_(A)=1/1、萃取时间3min、反萃取剂硫酸浓度0.10mol/L、反萃取相比V_(O)/V_(A)=2/1条件下,对硫钴精矿除杂后液进行两级逆流萃取、四级逆流反萃取试验,萃余液中钴质量浓度为338.80mg/L,铜质量浓度为2.96mg/L,铜萃取率为98.32%,90.03%的钴留在萃余液中,经反萃取铜钴可得到进一步分离,有利于下一步制备高纯度硫酸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04 硫钴精矿 萃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计算应用于分子筛酸性表征和催化反应性能评价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盛龙 明邱焱 +5 位作者 吴晶 杨静静 项坤 刘飞 王海涛 江吉周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6,43,共9页
准确构建分子筛的活性中心特性、限域孔道与催化反应效能间的构效关系,是设计与优化高效分子筛催化剂的关键。理论计算作为实验方法的有力补充,在分子筛催化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概述分子筛的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 准确构建分子筛的活性中心特性、限域孔道与催化反应效能间的构效关系,是设计与优化高效分子筛催化剂的关键。理论计算作为实验方法的有力补充,在分子筛催化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概述分子筛的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分子筛的理论计算方法和模型,重点综述了理论计算在分子筛酸性表征和催化反应性能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分子筛催化剂理论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理论计算 酸性表征 催化反应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地质样品的谱学特征及矿物分布形态研究
14
作者 魏均启 董学林 +7 位作者 向兆 朱丹 童铄云 陈国超 刘爽 王芳 潘诗洋 鲁力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9-1305,共7页
地质样品粒度已成为制约提高分析精度的关键因素,近年来超细地质样品的制备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地质分析实验室关注,目前仍广泛采用74μm的地质样品粒度水平已越来越不能满足高精度、高灵敏度、小取样量和微区现代分析技术的要求,迫切需要... 地质样品粒度已成为制约提高分析精度的关键因素,近年来超细地质样品的制备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地质分析实验室关注,目前仍广泛采用74μm的地质样品粒度水平已越来越不能满足高精度、高灵敏度、小取样量和微区现代分析技术的要求,迫切需要发展适应地质实验室批量生产的超细地质样品制备技术。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热分析等测试技术获得了地质样品超细化前后的谱学特征、并对超细地质样品中矿物分布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细加工使矿物结晶度降低,晶体产生晶胞畸变;矿物粒度分布主要集中于0.5~30μm,随矿物粒径减小,颗粒棱角逐渐消失,颗粒边界变模糊;矿物超细化后脱吸附水的热效应范围变宽,吸热效应变宽缓;矿物在超细地质样品中有单颗粒、集合体、团聚、包裹四种分布形态,影响地质样品超细化程度的主要因素是不易粉碎的矿物单颗粒和矿物集合体。基本查明了超细地质样品的谱学特征和矿物形态分布特点,为改进超细地质样品制备工艺和开发先进制备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对解决地质样品超细化均质性问题,提高地质样品分析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地质样品 X射线粉晶衍射 扫描电子显微镜 差热分析 矿物形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直读发射光谱法快速测定燃煤中微量锡
15
作者 马景治 汪岸 +2 位作者 张响荣 王芳 董学兵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8-630,共3页
煤炭在国际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的主要能源物质。大量的煤炭燃烧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等),对生态环境及人类生活带来危害[1-2]。除了砷、汞、镉等传统危害性重金属元素外,一些新定义的对环境有害的微量元素也逐渐涉... 煤炭在国际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的主要能源物质。大量的煤炭燃烧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等),对生态环境及人类生活带来危害[1-2]。除了砷、汞、镉等传统危害性重金属元素外,一些新定义的对环境有害的微量元素也逐渐涉及,如锡等[1,3-4]。中国燃煤中锡平均品位为3.38μg·g^(−1),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人体摄入过多的锡会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此外,锡在微生物作用下可以发生甲基化,相比无机锡,有机锡毒性大大增强[3,5]。目前,部分地区的地层样品分析结果显示,地壳中的锡含量近几十年来显著升高,可能与煤燃烧排放有关[3,5]。因此,建立快速准确地测定燃煤中锡含量的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燃煤对环境的影响,这对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锡 锡含量 可持续性发展 有毒有害物质 煤炭燃烧 微生物作用 能源物质 样品分析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酸气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6
作者 仇秀梅 刘叶冬阳 +2 位作者 蔡浩 龚关 梁雅琪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12-4520,共9页
以高效处置矿山、地质、冶金等行业实验室和分析室在生产中产生的酸性有害气体为目的,以天然黏土矿物、碱金属矿物和无机助剂为原料,通过配方设计、挤出成型制备了系列复合型酸气吸附剂,并采用酸溶液浸泡实验和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研究... 以高效处置矿山、地质、冶金等行业实验室和分析室在生产中产生的酸性有害气体为目的,以天然黏土矿物、碱金属矿物和无机助剂为原料,通过配方设计、挤出成型制备了系列复合型酸气吸附剂,并采用酸溶液浸泡实验和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型酸气吸附剂对HCl、HNO_(3)的浸泡吸附量分别为0.50~0.80 g/g和0.55~0.95 g/g,对挥发性HCl、HNO_(3)酸气吸收4 h后的Cl^(-)、NO_(3)^(-)吸附量分别大于35和40 mg/g,优于活性炭和市售同类型产品。复合型酸气吸附剂具有均匀微孔隙,其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更有利于挥发性酸气的扩散、捕捉和反应等,对Cl^(-)、NO_(3)^(-)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通过化学吸附、吸收作用并伴有物理吸附实现对挥发性HCl、HNO_(3)酸气的去除,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酸气 复合型吸附剂 黏土矿物 碱金属矿物 HCL HN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粉末直接进样-交流电弧发射光谱快速测定铝土矿中的硼
17
作者 马景治 向兆 张秦锋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9-944,共6页
铝资源是全球瞩目的战略性矿产资源,2016年被国土资源部列入24种战略性矿产目录。找矿过程中通过分析微量元素硼含量变化反映区域成矿条件,并计算硼/镓比值以推测沉积环境,因此准确定硼为铝土矿矿产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但铝土矿的矿物... 铝资源是全球瞩目的战略性矿产资源,2016年被国土资源部列入24种战略性矿产目录。找矿过程中通过分析微量元素硼含量变化反映区域成矿条件,并计算硼/镓比值以推测沉积环境,因此准确定硼为铝土矿矿产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但铝土矿的矿物组成主要是一水硬铝石、一水软铝石、三水铝石等含铝矿物,高含量铝产生的光谱分析干扰导致微量硼的分析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并且现有铝土矿标准物质也并未对硼元素定值,限制了铝土矿中硼分析方法的量值溯源能力。因此,通过向硅酸盐光谱分析标准物质中加入氧化铝构建铝土矿基质模拟标准系列,利用与样品类似的基体建立校准曲线,消除基体元素铝的干扰,进而建立了铝土矿中硼元素的交流电弧-发射光谱直接快速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对铝土矿样品中硼的检出限为0.51μg/g,方法的精密度小于5.2%,加标回收率为95.9%~103%;利用铝土矿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177~GBW07182通过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结果比对以证明方法的可靠性,发现无显著性差异。建立的方法无需样品前处理流程,固体粉末直接进样提高了分析通量,若配套使用台式微型仪器可实现野外现场直接分析,对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固体粉末进样 交流电弧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35
18
作者 陈国超 裴先治 +7 位作者 李瑞保 李佐臣 裴磊 刘成军 陈有炘 王盟 高峰 魏均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48,共16页
东昆仑造山带位于中央造山系西段,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其中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本文系统总结了东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的分布、演化和成因,对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 东昆仑造山带位于中央造山系西段,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其中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本文系统总结了东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的分布、演化和成因,对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东昆仑东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的联系。东昆仑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可分为俯冲阶段(277~240 Ma)、同碰撞阶段(240~230 Ma)和后碰撞阶段(230~200 Ma),壳幔岩浆混合作用贯穿于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全过程。镁铁质岩浆岩主体为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部分熔融,花岗质岩浆岩主体为幔源岩浆底侵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俯冲阶段壳幔岩浆混合作用不仅带来成矿物质,使部分元素含量增高,还带来热源;经过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导致大量矿物质沉淀,形成矿床,主要成矿金属组合为Cu、Mo、Au,矿床规模相对较小;同碰撞阶段由于受到挤压应力,岩浆岩出露较少,矿床多沿大型断裂带分布,主要成矿金属组合也以Cu、Mo、Au为主;后碰撞阶段由于岩石圈地幔拆沉,东昆仑整体处于拉张环境,为地幔物质参与成矿和成矿流体运移提供了通道。特别是同碰撞和后碰撞的转换阶段,是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主要成矿期,主要成矿金属组合为Cu、Pb、Zn、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东段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 岩浆演化 岩浆混合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演化:中甸普朗铜矿床蚀变矿物学与热力学模拟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少颖 和文言 +2 位作者 高雪 张宏睿 袁建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11-1626,共16页
不同阶段热液蚀变矿物的组成是水岩反应过程和成矿流体演化的地球化学"指纹"。三江特提斯义敦岛弧南缘的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西向俯冲的岛弧环境,但具有不同于典型斑岩铜矿的蚀变-矿化分带特征:即... 不同阶段热液蚀变矿物的组成是水岩反应过程和成矿流体演化的地球化学"指纹"。三江特提斯义敦岛弧南缘的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西向俯冲的岛弧环境,但具有不同于典型斑岩铜矿的蚀变-矿化分带特征:即在早期钾硅酸盐化蚀变带内常可见晚期脉状(沿裂隙分布的细脉状)青磐岩化或沿破碎带边部发育的绢英岩化,且主要在青磐岩化蚀变带内发育铜(-钼)矿化。为此,本研究选取普朗矿床含矿石英二长斑岩(QMP)中热液黑云母及绿泥石进行矿物产状、共生组合和世代划分研究,并针对不同产状的绿泥石开展电子探针分析研究,以探讨其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并结合热力学模拟结果反演成矿流体演化轨迹。不同于岩浆黑云母(Bt-1)的锯齿状边缘及内部发育磷灰石包体特征,普朗铜矿热液黑云母(Bt-2)多为片状且解理发育、沿其边缘或裂隙多被绿泥石交代。青磐岩化带内发育有两类产状明显不同的绿泥石,即由黑云母蚀变而成的片状绿泥石(Chl-1)和蠕虫状绿泥石(Chl-2),且后者多与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及辉钼矿伴生。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两类绿泥石均为富Mg的三八面体类绿泥石,且具有相似的主量元素组成。石英二长斑岩中Bt-2型黑云母形成温度范围为305-336℃(平均值为321℃),氧逸度位于NNO(Ni-NiO)缓冲线与HM(Fe2O3-Fe3O4)缓冲线之间。Chl-1和Chl-2型绿泥石形成温度分别为284~347℃(平均值为316℃)和278~328℃之间(平均值为310℃)。Chl-1和Chl-2的Log fO2分别在-42.7--37.2(平均值-39.8;ΔFMQ=-5.7)和-41.8^-38.4之间(平均值-40.0;ΔFMQ=-5.5),对应的Log fS2在-14.9^-12.1(平均值-13.5)和-14.5^-12.7之间(平均值-13.6)。不同蚀变阶段矿物组合特征及热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在早期高温的钾硅酸盐化阶段含矿流体具有高氧逸度、中性特征(ΔFMQ=2,pH=7),在中温青磐岩化阶段具有低氧逸度、酸性特征(ΔFMQ=0,pH=4.8),在晚期绢英岩化阶段pH值变化不大而氧逸度略有升高。综合上述矿化-蚀变时空结构和热力学模拟结果,本研究显示普朗铜矿床强烈的蚀变叠加与青磐岩化矿化现象与围岩碳质地层随着大气水沿断裂带渗入到岩浆热液系统中有关。还原性物质伴随着大气水的渗入破坏了原始岩浆热液系统化学平衡,可能是导致普朗铜矿蚀变叠加及在青磐岩化阶段铜等成矿物质大规模聚集的关键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 黑云母 矿物共生组合 热力学模拟 普朗斑岩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铌粗精矿中铌的浸出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璠 张琦 +3 位作者 何东升 刘爽 李智力 李健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9-74,共6页
以H_(2)SO_(4)替代HF为浸出剂,提出了硫酸焙烧—硫酸浸出,从钽铌粗精矿中提取铌的湿法处理新工艺,解决了传统湿法浸出铌精矿中使用HF造成的高成本和污染等问题。结果表明,硫酸焙烧阶段,在粗精矿-74μm占比90%、浓硫酸与矿样质量比80%、... 以H_(2)SO_(4)替代HF为浸出剂,提出了硫酸焙烧—硫酸浸出,从钽铌粗精矿中提取铌的湿法处理新工艺,解决了传统湿法浸出铌精矿中使用HF造成的高成本和污染等问题。结果表明,硫酸焙烧阶段,在粗精矿-74μm占比90%、浓硫酸与矿样质量比80%、焙烧温度300℃、焙烧时间1.5h的条件下,矿样中的铌反应彻底且留在渣相中。浸出阶段采用30%质量比的H_(2)SO_(4),在液固比3∶1、温度90℃的条件下浸出3h,铌的浸出率达到9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钽铌粗精矿 酸化焙烧 硫酸浸出 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