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地质灾害监测异常数据识别方法
1
作者 刘将成 郝光耀 +4 位作者 陶虹 徐岩岩 王亨 江先晖 陈群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84,共11页
可靠的地质灾害预警依赖于准确的传感数据。论文针对地质监测传感数据噪声大和长时序特征难以捕捉的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地质灾害监测异常数据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引入随机数据增强策略,丰富了训练数据的多样性,提升了... 可靠的地质灾害预警依赖于准确的传感数据。论文针对地质监测传感数据噪声大和长时序特征难以捕捉的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地质灾害监测异常数据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引入随机数据增强策略,丰富了训练数据的多样性,提升了模型对噪声的鲁棒性;其次,采用多头自注意力机制提取长时序特征,并通过对抗训练机制提高模型预警性能的稳定性。通过在陕西省地质灾害隐患点提取的4个真实时序传感数据流的实验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在AUROC和F1指标上较现有的机器学习对比方法有5%~10%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监测 传感数据 神经网络 生成对抗网络 异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特征及修复模式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彭捷 李成 +6 位作者 孙菲 杜江丽 李姝玮 张坤 孙魁 李辉 艾庆祥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143,共8页
为提出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对策,通过实地调研和研究分析,系统地梳理了陕西省矿山的分布及开发现状,总结了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特征,分析了矿产资源赋存条件、岩土体特征、降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矿山生态... 为提出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对策,通过实地调研和研究分析,系统地梳理了陕西省矿山的分布及开发现状,总结了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特征,分析了矿产资源赋存条件、岩土体特征、降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模式,针对陕西省各类典型矿产集中开采区,总结了地质灾害防治、地貌景观恢复、土地损毁修复、含水层保护与修复4类治理技术,同时梳理全省已实施的矿山治理工程经验,结合全省各类地貌单元特征,因地制宜提出了资源再利用、能源再利用、科普文娱开发利用、生态服务开发利用4类治理模式建议,为陕西省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治理技术 修复模式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分布区矿井涌水模式 被引量:7
3
作者 范立民 孙魁 +6 位作者 马万超 胡俭 马雄德 王建文 吴立群 苗彦平 荣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928,共12页
近十几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矿开采频频受到了直罗组地下水的威胁,甚至出现了突水事故。区内以直罗组地下水为充水水源的大水矿井连片分布,且与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关系密切。为阐释神府南区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分布区矿井涌水模式,在直罗... 近十几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矿开采频频受到了直罗组地下水的威胁,甚至出现了突水事故。区内以直罗组地下水为充水水源的大水矿井连片分布,且与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关系密切。为阐释神府南区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分布区矿井涌水模式,在直罗组古河道砂体空间分布及其对地下水赋存控制作用研究的基础上,从研究区尺度、井田尺度和工作面尺度,分析了直罗组古河道砂体与矿井涌水的关系,提出了直罗组古河道砂体下矿井涌水模式。结果表明:神府南区直罗组古河道冲刷带沿红碱淖—尔林兔—锦界一线发育,冲刷带内延安组第5段几乎被冲刷剥蚀殆尽,在局部地区延安组第4段也遭受了冲刷。根据砂分散体系分析和隔水岩组发育特征,将冲刷带内充填沉积的古河道砂体分为3级。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富水性的强弱主要受控于砂体规模、物性特征和风化作用,一级砂体(主河道)区域富水性强于二级砂体(分支河道)及三级砂体(三角洲间湾、分流间湾)区域,当砂体遭受风化后,其富水性将进一步增强。基于不同尺度下砂体分级、风化砂体厚度与矿井涌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研究区东部现阶段古河道砂体下生产矿井的3种涌水模式。强涌水模式,主要位于一级砂体分布区,风化砂体厚度一般≥30 m。中等涌水模式,主要位于一级砂体的边缘或二级砂体区域,风化砂体厚度一般10~30 m。弱涌水模式,主要位于三级砂体区域,风化砂体厚度一般<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罗组含水层 古河道砂体 矿井涌水模式 水资源保护(保水采煤)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指标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成 高帅 +2 位作者 于宁宇 程晓露 徐岩岩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86,共5页
陕西省南北地质环境条件差异大,地质灾害类型不同,目前采用相同时间段的累计降雨量进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科学性不足。为探索适合于陕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及监测预警指标,以2001—2019年4060起滑坡资料、致灾雨量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为基... 陕西省南北地质环境条件差异大,地质灾害类型不同,目前采用相同时间段的累计降雨量进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科学性不足。为探索适合于陕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及监测预警指标,以2001—2019年4060起滑坡资料、致灾雨量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降雨同地质灾害发生的相关性,分析了陕西省不同地区降雨同土壤含水率的关系、土壤含水率同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陕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指标建议,研究结果为开展陕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降雨 土壤含水率 预报预警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孙魁 范立民 +7 位作者 马万超 陈建平 彭捷 张鹏华 高帅 李成 苗彦平 王宏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04-2020,共17页
煤矿水害是陕北侏罗纪煤田的主要灾害,直罗组地下水是主要突水水源之一。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借助Durov图、Piper三线图、Gibbs图、Stiff图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手段,深入研究直罗组地下水地球化... 煤矿水害是陕北侏罗纪煤田的主要灾害,直罗组地下水是主要突水水源之一。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借助Durov图、Piper三线图、Gibbs图、Stiff图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手段,深入研究直罗组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阐释其对直罗组与上覆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及地下水径流条件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自西部正常基岩区至东部风化基岩区,直罗组地下水pH以及TDS、K^(+)+Na^(+)、SO_(4)^(2-)、Cl^(-)质量浓度均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直罗组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存在一定差异,西部直罗组埋藏较深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SO_(4)-Na型、SO_(4)·Cl^(-)Na型和HCO_(3)·SO_(4)-Na型为主,向东至直罗组基岩风化区,地下水类型过渡为HCO_(3)-Ca型和HCO_(3)-Ca·Mg型等。直罗组地下水水化学形成受岩石风化作用、交替吸附作用、脱硫酸作用以及溶滤作用的控制。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对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氢氧同位素、典型钻孔地下水水化学离子浓度和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西部直罗组正常基岩地下水与洛河组、萨拉乌苏组地下水基本不存在水力联系;东部直罗组风化基岩与萨拉乌苏组地下水水力联系紧密。卤族元素Cl^(-)对直罗组地下水径流条件指示作用明显,研究区西部直罗组正常基岩地下水径流滞缓,地下水以静储量为主;而在基岩风化区,由于直罗组风化基岩孔隙、裂隙发育,储水性和渗透性明显增强,并与第四系地下水发生了强烈的混合作用,地下水径流强度大,地下水以动储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罗组含水层 水化学特征 水力联系 地下水径流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地区北部侏罗纪古河道砂体与采煤涌(突)水关系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吴立群 王建英 +9 位作者 杨帆 郑宇航 焦养泉 荣辉 王宏科 马雄德 孙魁 陈雪永 屈伸 李金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599-3609,共11页
在水文地质条件看似简单的榆神—神府矿区,采煤涌(突)水事故时有发生,一些煤矿的涌水量位居鄂尔多斯盆地之首,以往普遍认为的充水含水层难以解释这些现象。基于20 a来对直罗组底部铀储层(古河道砂岩)的研究,结合直罗组古河道砂体与延安... 在水文地质条件看似简单的榆神—神府矿区,采煤涌(突)水事故时有发生,一些煤矿的涌水量位居鄂尔多斯盆地之首,以往普遍认为的充水含水层难以解释这些现象。基于20 a来对直罗组底部铀储层(古河道砂岩)的研究,结合直罗组古河道砂体与延安组可采煤层的空间配置关系,以及砂岩型铀矿形成与开发的基本条件,特别是直罗组古河道隐伏露头与地表泉群(带)、采煤涌(突)水的相关性分析,认为直罗组古河道可能是榆神—神府矿区矿井涌(突)水的主要水源。主要认识有:①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具有区域性的分布规模,在其上游形成的具有世界级规模的东胜铀矿田证实直罗组古河道是一套区域含水层,因为含水层是砂岩型铀矿形成发育的必要条件。②在直罗组古河道隐伏露头的上方,集中发育了具有超常流量的泉群和泉带,它们距直罗组古河道越近其流量越大,说明直罗组古河道为重要的含水层,为榆神—神府矿区泉带提供了主要的水源。③直罗组古河道含水层构成了延安组含煤岩系的直接顶板,采煤证实直罗组古河道含水层与煤矿涌(突)水具有明显的关系。位于古河道潜伏露头附近的煤矿易于发生涌(突)水事故,而远离古河道的煤矿涌水量罕见,且采煤涌(突)水量与古河道砂体厚度呈正相关。④从关键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配置、耦合关系及其采煤时域的角度,构建了榆神—神府矿区采煤涌(突)水的成因机理模型,该模型阐明了泉带的形成发育和演化机理,揭示了采煤涌(突)水的形成机制,为未来水害防治、保水采煤、煤-铀兼采等提供了基础地质“预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突)水 古河道 直罗组 侏罗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地表形变时空演化分析方法研究
7
作者 厚正龙 鄢廷可 +2 位作者 刘聪 陈永吉 杨泽元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2,共9页
城市快速扩展使得土地资源愈加紧张,采煤沉陷区的土地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进行高精度、大尺度的采煤沉陷区探测及稳定性评估变得十分必要。以内蒙古某煤矿为例,基于时序InSAR技术,对69景Sentinel-1A升轨SAR影像数据进行差分干涉... 城市快速扩展使得土地资源愈加紧张,采煤沉陷区的土地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进行高精度、大尺度的采煤沉陷区探测及稳定性评估变得十分必要。以内蒙古某煤矿为例,基于时序InSAR技术,对69景Sentinel-1A升轨SAR影像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及反演,获得2017-03-12—2023-12-18矿区时序形变分布,结合FLAC3D数值模拟和GM(2,1)模型形变预测。结果发现:(1)研究区地表以沉降为主,最严重区域年均沉降速率为-60.9 mm/a,最大沉降量为-400.5 mm;75%区域形变处于-6.2 mm/a~11.2 mm/a之间,基本稳定。(2)沉降特征点时序InSAR形变曲线与开采沉陷规律一致,能有效区分不同开采条件下地表残余变形的特点。该研究成果能够识别目标区域内采煤沉陷地的空间分布,助力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老采空区稳定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地面沉降 SBAS-InSAR 数值模拟 FLAC3D GM(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径流变化影响的定量归因——以窟野河流域为例
8
作者 何毅 蒋晓辉 +2 位作者 胡希有 袁璋 徐新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807,共10页
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不仅是中国生态安全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亦是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区域。在国家整体发展格局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该流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深远影... 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不仅是中国生态安全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亦是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区域。在国家整体发展格局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该流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深远影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产生综合影响,不易区分它们各自对径流变化的贡献。该研究利用1960—2021年黄河中游窟野河流域温家川水文站62年气候、径流资料,建立了一种基于相似降水量和潜在蒸散发量配对年组的方法来定量评估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配对年组的相似气候前提由相似的数量(年际差异小于2.0%)和相似的过程(年内变化显著性水平小于0.05)来表征。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径流在4个配对年组中,2组呈下降趋势,另外2组呈上升趋势。利用研究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等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定量解释人类活动对窟野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该方法可与传统的水文研究方法相结合使用,更好地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窟野河流域 人类活动 相似气候条件 径流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屏障对黄土地区高速列车振动的隔离效果数值模拟
9
作者 李亮忠 邓亚虹 牛得鑫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1-385,共15页
随着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不断增长,高速铁路长期运营所带来的环境振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关于黄土地区高速列车振动特性的研究较为丰富,但是对于黄土地区高速列车隔振问题研究较少。以大西高速铁路某路堤段为原型,基于数值方法建... 随着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不断增长,高速铁路长期运营所带来的环境振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关于黄土地区高速列车振动特性的研究较为丰富,但是对于黄土地区高速列车隔振问题研究较少。以大西高速铁路某路堤段为原型,基于数值方法建立了高速列车轨道-路堤-沟屏障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沟屏障位置、深度、宽度、填充材料和截面形状以及列车速度对其隔振效果的影响,揭示了黄土地区高速铁路沟屏障的隔振规律。结果表明:沟屏障布设位置距离振源中心线越近,沟屏障前区域土体放大效应越弱,沟屏障后区域隔振效果越好且范围越广;沟屏障隔振效果随着深度和宽度的增大而增强,且深度的改善幅度大于宽度;填充材料与黄土性质差异越大,隔振效果越好;倾斜侧壁能减弱空沟屏障和软性材料填充沟屏障前区域的振动放大效应,且随着侧壁倾角的减小,振动放大效应的削弱幅度越大,同时侧壁倾角的减小也会减弱沟屏障的隔振效果;当列车以更高速度运行时,沟屏障前区域的振动放大效应会有所增强,但沟屏障后区域依然具有很好的隔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屏障 高速列车 振动 有限元 隔离效果 铁路路堤 黄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最大熵模型的黄土滑坡易发性评价: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天宇 李林翠 +4 位作者 刘凡 洪增林 钱法桥 胡斌 张淼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85,共14页
黄土高原地区滑坡灾害频发,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重大工程建设,进行精准的滑坡易发性评价,识别“什么地方易发生”,有助于高效预测滑坡灾害风险,为防灾减灾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笔者以黄土高原腹地吴起县为例,采用优化最大熵模型(... 黄土高原地区滑坡灾害频发,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重大工程建设,进行精准的滑坡易发性评价,识别“什么地方易发生”,有助于高效预测滑坡灾害风险,为防灾减灾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笔者以黄土高原腹地吴起县为例,采用优化最大熵模型(MaxEnt),利用505个滑坡点,选取高程、坡向、坡度、地形粗糙度、岩性、河流缓冲区、降雨、NDWI(地表湿度)及道路缓冲区作为评价因子,并引入InSAR地表形变数据作为动态评价因子,开展了滑坡易发性评价。基于Enmeval数据包调整优化的MaxEnt模型,分别随机选取90%和10%的滑坡点进行模型训练及验证,模型精度高(AUC值为0.855),模拟效果准确可信。引入InSAR地表形变速率作为动态评价因子,模型精度、评价结果均有所提升。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较高易发区面积和高易发区面积分别占吴起县总面积10.27%和6.33%,高、较高易发区内的滑坡点占全部滑坡点的73.27%,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与滑坡点分布现状吻合,评价效果好。高程、坡度和地表粗糙度对模型模拟结果贡献较高,是研究区滑坡易发性重要评价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貌区 优化MaxEnt模型 黄土滑坡 易发性评价 吴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RACLUS算法的船舶轨迹聚类研究
11
作者 祁文娟 刘志恒 +3 位作者 周绥平 江澄 节永师 石磊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4-1221,共8页
随着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的发展,利用船舶轨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已成为海洋交通管理和船舶行为分析的关键环节。然而,现有基于轨迹点的聚类方法未能充分考虑轨迹时序性,而以整条轨迹为聚类对象则易导... 随着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的发展,利用船舶轨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已成为海洋交通管理和船舶行为分析的关键环节。然而,现有基于轨迹点的聚类方法未能充分考虑轨迹时序性,而以整条轨迹为聚类对象则易导致计算效率低和忽视局部信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TRACLUS算法的船舶行为分析框架,使用Hausdorff距离计算轨迹相似性度。所提框架分为3个部分:基于特征点的轨迹划分,将整条轨迹进行分段,以考虑轨迹公共子轨迹;轨迹段聚类,采用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对轨迹段进行聚类,形成轨迹簇;代表性轨迹提取,使用扫描线方法在轨迹簇中识别出具有相似行为模式的路径。利用港口数据作为数据集,结果表明改进的聚类算法相比原轨迹聚类(trajectory clustering,TRACLUS)算法在效果和运行效率上均有提升,能有效提取研究区域内的船舶整体运动趋势和局部相似航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聚类 船舶行为 自动识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典型植被-土壤主要营养成分特征分析
12
作者 黄金廷 方拓 +3 位作者 王强 王嘉玮 宋歌 张太平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0,共10页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暖温带保存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黄河频繁改道与入海水沙快速变化的影响,湿地的植被覆盖度与群落结构等均随之快速变化,进而影响土壤的营养成分。为查明黄河三角洲典型植被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暖温带保存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黄河频繁改道与入海水沙快速变化的影响,湿地的植被覆盖度与群落结构等均随之快速变化,进而影响土壤的营养成分。为查明黄河三角洲典型植被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笔者以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采集典型天然植被、裸土和农作物的土壤样品(0~30 cm)并测定有机碳、总氮、总磷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大豆(Glycine max)>玉米(Zea mays)>棉花(Gossypium spp.)>裸土>高粱(Sorghum bicolor)>翅碱蓬(Suaeda salsa)>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柽柳(Tamarix chinensis);总氮含量:大豆>棉花>高粱>互花米草>翅碱蓬>裸土>玉米>柽柳>芦苇。(2)在0~10 cm土层中,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质量分数ω(C)/ω(N):裸土>芦苇>翅碱蓬>互花米草>柽柳>棉花>高粱>大豆>玉米;ω(N)/ω(P):大豆>玉米>棉花>互花米草>高粱>翅碱蓬>柽柳>裸土>芦苇;ω(C)/ω(P):大豆>棉花>玉米>裸土>互花米草>翅碱蓬>高粱>芦苇>柽柳。(3)农业利用对土壤的总氮和总磷都有富集作用,大豆土壤的各种营养成分都高于其他几种农作物土壤;天然植被有机碳的含量都比裸土的低,互花米草和裸土的总氮含量在20~30 cm土层中比其他天然植被的高出一倍;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氮的积累的影响差异较大,而互花米草对不同土层土壤的氮积累都表现出抑制效果。总之,天然植被和农作物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比较复杂,天然植被对土壤的营养成分的消耗大于富集,而农作物及农业利用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富集大于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营养成分 天然植被 农作物 生态化学计量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赋存特征及富水性 被引量:21
13
作者 孙魁 苗彦平 +8 位作者 陈小绳 王宏科 范立民 杨磊 马万超 路波 李成 陈建平 高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572-3598,共27页
鄂尔多斯盆地分布有黄陇、陕北、神东、宁东4个煤炭基地,主要开采侏罗系延安组煤层,顶板水害是区内煤矿开采的主要灾害,直罗组是主要突水水源之一。为研究直罗组含水层富水性特征,采用地学信息系统编图、微观孔隙结构测试与统计分析等手... 鄂尔多斯盆地分布有黄陇、陕北、神东、宁东4个煤炭基地,主要开采侏罗系延安组煤层,顶板水害是区内煤矿开采的主要灾害,直罗组是主要突水水源之一。为研究直罗组含水层富水性特征,采用地学信息系统编图、微观孔隙结构测试与统计分析等手段,分析了直罗组含(隔)水岩组空间赋存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与富水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沉积环境的控制,直罗组可分为上、中、下3段,主要含水岩组为风化基岩段,粗粒砂岩、中粒砂岩和细粒砂岩段,主要隔水岩组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段。风化基岩含水层段主要位于基岩顶部3.04~83.46 m,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于研究区中部,风化基岩厚度和风化程度从中部向南北两侧逐渐变薄和减弱;直罗组下段砂岩含水岩组厚度、砂地比明显大于中上段,且下段砂体展布形态呈现出泛连式,连续性明显好于中上段;直罗组下段隔水岩组累计厚度、层数明显小于中上段,中上段含(隔)水岩组非均质性明显强于下段;对于直罗组正常基岩而言,直罗组中上段砂岩孔隙度类型以低孔为主,渗透率类型以超低渗~特低渗为主。直罗组下段砂岩孔隙度类型以中孔为主,渗透率类型以中渗为主,相比中上段,下段孔隙度和渗透率较大。直罗组遭受风化后,岩石微裂隙明显发育,相比正常基岩,风化基岩孔隙度和渗透率较大,孔隙度类型总体以中-高孔为主,渗透率类型以中-高渗为主,储水空间相比正常基岩较发育。通过分形理论将直罗组砂岩孔隙结构类型划分为4类,直罗组下段主要以I类孔隙为主,中上段以Ⅱ,Ⅲ和Ⅳ类孔隙为主;根据Pearson系数法相关性分析结果,直罗组下段砂体厚度、直罗组下段砂地比以及直罗组下段隔水岩组厚度从宏观尺度上对直罗组富水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下段是直罗组富水性的主要“贡献”层段,根据3项指标将直罗组下段砂体分为3级;通过典型钻孔直罗组下段孔隙结构与富水性之间关系的分析,孔隙结构从微观尺度上对直罗组下段富水性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微观孔隙越发育,富水性越好;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抽水试验数据对比发现,风化作用使得直罗组下段砂体富水性明显增强,直罗组下段风化砂体厚度和风化程度对风化基岩富水性控制作用较为明显;通过层次分析法对直罗组下段富水性进行了评价,基岩风化区富水性总体强于未风化区域,一级砂体区域富水性强于二级砂体及三级砂体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隔)水层赋存特征 富水性 直罗组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微观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含水层研究进展与水害防治建议 被引量:31
14
作者 范立民 迟宝锁 +7 位作者 王宏科 马雄德 焦养泉 孙魁 苗彦平 王建文 胡俭 马万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535-3546,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田原煤产量持续增加,在国家能源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以直罗组含水层为突水水源的顶板水害威胁日益凸显。从含煤岩系沉积学、矿井水文地质学的角度,系统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空...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田原煤产量持续增加,在国家能源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以直罗组含水层为突水水源的顶板水害威胁日益凸显。从含煤岩系沉积学、矿井水文地质学的角度,系统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空间赋存特征、与煤层的空间关系、直罗组含水层为水源的矿井涌水特点、直罗组地下水赋存特征和运移规律,总结了直罗组含水层水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结果表明:直罗组垂向上可分为上、中、下3段,其中下段为一套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流相沉积,砂体规模较大,与下伏延安组冲刷结构明显。平面上,直罗组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榆神北区—神府南区直罗组沉积时期,存在1条NW—SE向的古河道,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河流-三角洲充填沉积砂体;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对延安组冲刷强烈,使延安组1煤、2煤和3煤在不同地区缺失。整体上,对延安组第5段冲刷作用最为强烈,第4段次之,仅有个别钻孔可见对第3段具有冲刷;以直罗组含水层作为水源的矿井涌水具有涌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水位变幅小、稳定“供水”能力强的特点,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直罗组下段砂岩厚度、砂地比、隔水岩组厚度等从宏观上控制着直罗组地下水的赋存,良好的孔隙度、渗透率为直罗组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良好的地下水微观储存空间;在研究区西部安定组覆盖区,直罗组与上部洛河组以及第四系萨拉乌苏组基本不存在水力联系,主要接受侧向的缓慢补给,补给条件较差,主要以静储量为主。而在研究区东部基岩风化区,直罗组与上部第四系萨拉乌苏组之间具有较为强烈的水力交换,补给条件较好,以侧向补给和上部含水层的垂向补给为主,地下水径流速度快,交替频繁,以动储量为主;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含水层及其水害防控问题,应从直罗组沉积体系控水机理、水文地质条件、矿井涌水量与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含水层持续“供水”关系、地下水源头防治水技术、含水系统的供水及生态价值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罗组含水层 煤矿防治水 顶板水害 水资源保护(保水采煤)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造山带南缘晚奥陶世赞岐质闪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忠诚 洪增林 +3 位作者 边小卫 陈宁 张若愚 李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5-357,共13页
本文以阿尔金造山带南缘出露的高镁赞岐质闪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工作、显微岩相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成因类型和源区性质,限定了阿尔金造山带构造演化格架。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 本文以阿尔金造山带南缘出露的高镁赞岐质闪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工作、显微岩相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成因类型和源区性质,限定了阿尔金造山带构造演化格架。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445±3)Ma,属晚奥陶世。地球化学数据显示:闪长岩Al_(2)O_(3)含量为15.11%~16.19%,且具有高MgO(3.93%~5.29%)和K_(2)O(1.68%~2.67%)含量的特征,属于高镁钙碱性准铝质岩石;闪长岩具有较高的Cr(29.3×10^(-6)~140×10^(-6))、Ni(27.1×10^(-6)~43.5×10^(-6))、Ba(606×10^(-6)~936×10^(-6))、Sr(513×10^(-6)~734×10^(-6))和Y(26.4×10^(-6)~31.1×10^(-6))含量,与典型的高镁赞岐岩类地球化学特征一致;稀土配分图和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闪长岩样品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和K),而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i和Zr),表现出与俯冲带环境岩浆岩相似的性质;高Ti/Zr比值(48~60)与Mg^(#)(46.74~53.06)、高Cr(29.3×10^(-6)~140×10^(-6))与高Ni(27.1×10^(-6)~43.5×10^(-6))含量等暗示闪长岩岩浆源区来自遭受俯冲组分交代过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岩石成因分析表明,阿尔金造山带南缘晚奥陶世高镁赞岐质闪长岩是后碰撞构造环境下俯冲板片断离诱发地幔楔发生减压熔融而形成,代表了早古生代最强烈的区域性幔源基性岩浆侵入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阿尔金造山带 晚奥陶世 高镁赞岐岩质闪长岩 后碰撞构造环境 幔源基性岩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神府矿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23
16
作者 范立民 马万超 +5 位作者 常波峰 孙魁 苗彦平 路波 田水豹 杨磊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3-394,共12页
煤矿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对矿区地下水保护和矿井突水水源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榆神府矿区第四系松散层、白垩系洛河组、侏罗系安定组及直罗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同位素、Gibbs图及离子比... 煤矿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对矿区地下水保护和矿井突水水源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榆神府矿区第四系松散层、白垩系洛河组、侏罗系安定组及直罗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同位素、Gibbs图及离子比例关系等方法分析了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均为弱碱性淡水,其中第四系松散层、白垩系洛河组和侏罗系直罗组风化基岩地下水中,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_(3)-为主,侏罗系安定组地下水中阳离子以K^(+)+Na^(+)为主,阴离子以HCO_(3)^(-)为主,侏罗系直罗组正常基岩地下水中阳离子以K^(+)+Na^(+)为主,阴离子以SO_(4)^(2-)为主;各含水层地下水中TDS与主要离子相关性显著;白垩系洛河组与侏罗系直罗组正常基岩地下水中,离子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通过同位素分析和溶滤作用分析,第四系与直罗组风化基岩含水层存在水力联系;研究区地下水主要离子形成受岩石风化控制,主要离子来源于碳酸盐、硅酸盐和硫酸盐矿物的溶解,并受到K^(+)、Na^(+)、Ca^(2+)、Mg^(2+)等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榆神府矿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与利用等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水化学形成作用 离子来源 水资源保护 防治水 榆神府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北麓沣河流域矿区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霍艾迪 刘琪 +3 位作者 李心悦 赵志欣 赵悬涛 满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3-231,F0003,共10页
秦岭是中国的“中央水塔”,研究秦岭北麓矿山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对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了评估小流域背景下人类活动对矿山生态环境的影响,该研究针对沣河流域内的重点工程祥峪铁矿区,基于遥感影像提取其1985、2002... 秦岭是中国的“中央水塔”,研究秦岭北麓矿山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对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了评估小流域背景下人类活动对矿山生态环境的影响,该研究针对沣河流域内的重点工程祥峪铁矿区,基于遥感影像提取其1985、2002、2010年和2022年土地利用变化,结合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该矿区生境质量变化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祥峪铁矿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由旱地逐步转变为林地和工业用地,疏林地转入面积达到18245505.71 m^(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祥峪铁矿区生境质量指数由0.50下降为0.49,标准差由0.06增加为0.09,说明生境质量有所下降,空间差异不断扩大,区域整体平均生境退化度降低,但工业用地迅速扩张对周边林地产生持续影响;生境质量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地利用变化是造成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对生境质量变化的解释力达到0.82。该研究可为分析其他类似矿区生态环境演变,推动景观格局的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生境退化 InVE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祥峪铁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urvelet域的注意力机制卷积网络地震数据去噪 被引量:1
18
作者 包乾宗 周梅 邱怡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176,共12页
【目的】地震资料中的噪声严重影响着对地下地层信息的准确解释。基于地震资料中横向相关性较强的有效信号在Curvelet域分布在特定系数上,而随机噪声在Curvelet域通常会均匀分布于所有系数,可对信号进行更有效的分离。【方法】基于注意... 【目的】地震资料中的噪声严重影响着对地下地层信息的准确解释。基于地震资料中横向相关性较强的有效信号在Curvelet域分布在特定系数上,而随机噪声在Curvelet域通常会均匀分布于所有系数,可对信号进行更有效的分离。【方法】基于注意力机制卷积神经网络能够聚焦图像的重要特征,自适应提取关键信息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Curvelet变换和注意力机制卷积神经网络(Curvelet-AU-Net)的地震数据噪声衰减方法。首先,将含噪声的地震数据通过Curvelet变换得到Curvelet变换系数,分析有效信号和噪声在Curvelet域的分布情况。其次,使用加入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注意力机制的U-Net网络,以含噪地震数据的Curvelet变换系数制作训练集作为输入数据,用无噪地震数据的Curvelet变换系数作为标签,通过比较实际输出与标签的损失函数值,并逐层反向传播梯度来更新网络参数,当损失函数值达到最小时,网络训练完成。最后,将测试数据输入训练好的网络模型中,再对网络输出数据进行Curvelet反变换即可得到地震数据去噪结果。【结果和结论】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和普通卷积网络相比,该方法在不同噪声水平和尺度条件下对常见噪声(如随机噪声等)的衰减效果更优,获得的地震信号信噪比和保真度更高。由于该方法融合了Curvelet变换的稀疏表示优势和深度学习模型的自适应性,将为地震数据噪声衰减提供一种新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去噪 深度学习 U-net网络 CURVELET变换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多重约束的视觉SLAM关键帧选取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毅楠 姚顽强 +4 位作者 蔺小虎 郑俊良 马柏林 冯玮 高康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72-482,共11页
煤矿智能化的重大需求对煤矿井下移动机器人智能感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视觉同时定位与建图(Visual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VSLAM)是煤矿机器人智能感知的关键技术。然而,煤矿井下存在非结构化环境特征、纹理弱、光照不... 煤矿智能化的重大需求对煤矿井下移动机器人智能感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视觉同时定位与建图(Visual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VSLAM)是煤矿机器人智能感知的关键技术。然而,煤矿井下存在非结构化环境特征、纹理弱、光照不均匀、空间狭小等问题,现有依赖启发式阈值进行关键帧选取的方法无法满足煤矿下视觉SLAM的定位与建图需求。为此,提出一种煤矿井下多重约束的视觉SLAM关键帧选取方法,实现了煤矿井下移动机器人实时稳健的位姿估计,并为煤矿井下数字孪生提供数据基础。首先,提出的方法根据几何结构约束,采用自适应阈值取代静态启发式阈值进行关键帧选取,以实现视觉SLAM关键帧选取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其次,通过重心平衡原则对有效特征点分布进行均匀化处理,以进一步确保视觉SLAM关键帧选取的稳定性以及创建地图点的稠密性和准确性。最后,利用航向角阈值对转向处做进一步约束,降低视角突变对视觉SLAM精度的影响。为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利用自主搭建的移动机器人数据采集平台在室内场景及煤矿井下分别进行了实验,并从绝对轨迹误差(Absolute Trajectory Error,AT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评价。结果表明:相比于启发式视觉SLAM关键帧选取方法,提出的方法在室内场景中轨迹RMSE提高了29%,在煤矿井下环境中轨迹RMSE提高了44%,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定位精度和全局一致的建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 多重约束 关键帧选取 视觉SLAM 智能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的秦岭北麓未来极端降水洪涝风险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璐莹 霍艾迪 +3 位作者 赵志欣 钟芳倩 王星 陈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0,66,共7页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降水的风险评估已成为学术界和各国政府广泛关注的焦点。为准确分析秦岭北麓在全球变暖情景下未来洪涝灾害事件风险时空分布,基于CMIP6降水数据、地理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结合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降水的风险评估已成为学术界和各国政府广泛关注的焦点。为准确分析秦岭北麓在全球变暖情景下未来洪涝灾害事件风险时空分布,基于CMIP6降水数据、地理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结合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未来两种情景(SSP245和SSP585)、两个时段(2040—2060年和2070—2090年)的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危险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于蓝田县和山区低洼地区,随着年份及情景的变化,危险性有明显的增高趋势;2)脆弱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在周至县、鄠邑区和长安区北部及山区公路地区;3)极端降水洪涝致灾风险等级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蓝田县和临潼区,不同情景下洪涝致灾风险随时间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风险分析 极端降水指数 CMIP6 秦岭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