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苇生物炭修复河口湿地石油污染的研究
1
作者 张菲菲 张东 +7 位作者 李效岳 马英春 娄化委 王海 孙培艳 王鑫平 许坤 包木太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8-46,共9页
本文针对石油污染河口湿地沉积物生物修复效率低,湿地原生植被资源化利用不足的问题,开展了芦苇生物炭修复石油污染湿地沉积物的研究。生物炭修复技术是修复石油污染沉积物/土壤有效且环保的方法之一。本研究将芦苇秸秆经500℃缺氧热解2... 本文针对石油污染河口湿地沉积物生物修复效率低,湿地原生植被资源化利用不足的问题,开展了芦苇生物炭修复石油污染湿地沉积物的研究。生物炭修复技术是修复石油污染沉积物/土壤有效且环保的方法之一。本研究将芦苇秸秆经500℃缺氧热解2 h,用于石油污染湿地沉积物的修复。结果表明:通过添加3%原油(W/W)的沉积物修复实验,利用5%和10%生物炭进行了90天的修复后,沉积物石油烃去除率分别达到43.66%和52.02%,有机质分别提高了64.05%和92.94%,说明芦苇生物炭用于修复湿地石油污染沉积物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湿地 生物炭 石油烃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不同生境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
2
作者 王凯选 刘枝刚 +7 位作者 赵广明 王伟华 苏大鹏 路峰 康志强 张尧 尼鑫 赵俐红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99,共10页
为揭示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生境下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黄河原流经区域——刁口故道区域湿地裸滩、养殖区、芦苇湿地、柽柳湿地、碱蓬湿地及耕地共6种生境为研究对象,测定表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碳氮磷含量... 为揭示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生境下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黄河原流经区域——刁口故道区域湿地裸滩、养殖区、芦苇湿地、柽柳湿地、碱蓬湿地及耕地共6种生境为研究对象,测定表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①土壤C和N的质量分数基本表现为耕地>芦苇湿地>柽柳湿地>养殖区>裸滩,耕地的土壤C和N平均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6.1和1.1 g/kg。而6种生境中土壤P的质量分数差距不大,峰值为1.03 g/kg。②不同生境土壤C、N、P之间回归拟合程度中,相较于N和P以及C和P,C与N的拟合程度较高;③土壤生态化学计量较其他典型湿地明显减少,且N/P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④土壤环境因子对C、N和P及其计量比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土壤C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与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C/P和N/P均与密度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刁口故道区域自黄河改道以来,大面积养殖池和耕地等人工湿地的开发对湿地生态化学计量等生态特征产生了一定影响,养分含量有一定程度降低,对了解湿地不同生境的土壤C、N、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差异与调控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湿地 不同生境 C、N、P 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北部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蔡传双 赵广明 +3 位作者 苏大鹏 丁喜桂 尼鑫 张尧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88,共13页
以黄河三角洲北部湿地3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Cu、Pb、Zn、Cr、Ni、Cd、As、Hg的含量,对其进行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及来源分析。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元素在表层沉积物中平均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Cr>Zn>Ni>Pb>Cu>... 以黄河三角洲北部湿地3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Cu、Pb、Zn、Cr、Ni、Cd、As、Hg的含量,对其进行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及来源分析。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元素在表层沉积物中平均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Cr>Zn>Ni>Pb>Cu>As>Cd>Hg,除As外其含量均低于山东省土壤背景值;沉积物以砂质粉砂为主,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可能受到“粒度效应”的影响;基于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揭示了Cd、Hg为研究区主要污染物和重要的潜在生态危害因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表明,Cu、Pb、Zn、Cr、As、Hg可能来源于成土母质、工业活动以及油田开采,Ni、Cd可能来源于农业活动、水产养殖以及油田开采;聚类分析表明,可进一步把Cr单独分为一类;通过因子探测分析发现,黏土含量、TOC和含水率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值)解释力较大,表明其对RI值的影响较大;通过交互作用探测分析可知,任意两个影响因子交互作用后结果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表明复杂的环境加剧了湿地的潜在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污染评价 黄河三角洲北部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昌黎邻近海域青岛文昌鱼资源调查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4
作者 杜小媛 赵升 +6 位作者 鲍萌萌 徐东会 李笑语 沙婧婧 周瑞佳 齐衍萍 刘欣禹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9,共12页
为了解秦皇岛昌黎邻近海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tsingdauense)的资源现状,科学评价该海域底栖环境生态健康状况,于2021年春、夏两季在昌黎邻近海域设置24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及环境要素的调查监测,并使用香农威... 为了解秦皇岛昌黎邻近海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tsingdauense)的资源现状,科学评价该海域底栖环境生态健康状况,于2021年春、夏两季在昌黎邻近海域设置24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及环境要素的调查监测,并使用香农威纳(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及AZTI海洋生物指数(AMBI)、多变量AZTI海洋生物指数(M AMBI)对昌黎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调查结果表明:2021年夏季昌黎邻近海域青岛文昌鱼平均生物密度为5 ind./m^(2),处于近年调查的最低水平。春、夏两季昌黎邻近海域青岛文昌鱼均以Ⅲ龄鱼为主,种群年龄结构出现异常现象。春、夏两季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89种,两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物种更替率较高。两季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密度为138 ind./m^(2),平均生物量为20.95 g/m^(2),平均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11。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及AMBI、M AMBI指数等生态健康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相近,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底栖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相较于春季,夏季受人为扰动程度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黎邻近海域 大型底栖动物 青岛文昌鱼 群落结构 海洋生态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渤海典型近岸海域叶绿素a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5
作者 李笑语 于仁成 +6 位作者 刘欣禹 杜小媛 于庆云 耿慧霞 张琦 曹婧 宋晓丽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0-338,共9页
在黄渤海海域,春夏季赤潮多发,对海洋生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 a)浓度作为反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关键指标,其动态变化能够表征该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规律。为解析该海域叶绿素a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通过热点... 在黄渤海海域,春夏季赤潮多发,对海洋生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 a)浓度作为反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关键指标,其动态变化能够表征该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规律。为解析该海域叶绿素a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通过热点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比研究2016年和2021年夏季黄渤海典型近岸海域(秦皇岛、天津、东港邻近海域及胶州湾海域)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状况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结果表明,黄渤海典型近岸海域存在富营养化现象。夏季叶绿素a浓度高值区分布在离岸较近海域,叶绿素a浓度分布与显著相关环境因子分布具有空间联系。通过两个年度的对比分析发现,渤海典型近岸海域叶绿素a浓度在2021年略有降低,其分布特征与盐度、营养盐尤其是溶解无机氮变化具有相关性;黄海典型近岸海域叶绿素a浓度在2021年有所升高,东港邻近海域所处位置相对开放,叶绿素a浓度与温度具有显著相关性,而胶州湾海域叶绿素a浓度变化与本研究分析的环境因子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揭示了黄渤海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为探索该海域赤潮发生机理和预测研究提供了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空间分析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定量化的山东省自然岸线质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修淳 霍素霞 +3 位作者 王国钢 陈生涛 段海钦 姚海燕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6-88,共3页
0引言自然岸线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空间价值,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岸线与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中国首个关于海岸线的纲领性文件--《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提出将自然岸线保有率纳入沿海地方人民政府考核之中... 0引言自然岸线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空间价值,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岸线与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中国首个关于海岸线的纲领性文件--《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提出将自然岸线保有率纳入沿海地方人民政府考核之中。目前,山东省海岸线管理考核指标仅有自然岸线保有率,这一指标只是自然岸线长度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核指标 景观价值 质量评价方法 定量化 沿海地区 保护与利用 岸线长度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盐沼湿地植被、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要素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欣禹 徐子钧 +6 位作者 魏计房 赵玉慧 于庆云 沙婧婧 周瑞佳 杜小媛 齐衍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60,共11页
为了解胶州湾湿地不同盐沼植被分布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征,探究植被群落与土壤环境要素的关系,本研究针对夏季胶州湾湿地植被、大型底栖动物以及土壤环境要素的进行了调查。胶州湾湿地主要植被类型为芦苇、盐地碱蓬、互花米草和大... 为了解胶州湾湿地不同盐沼植被分布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征,探究植被群落与土壤环境要素的关系,本研究针对夏季胶州湾湿地植被、大型底栖动物以及土壤环境要素的进行了调查。胶州湾湿地主要植被类型为芦苇、盐地碱蓬、互花米草和大米草,各植被呈带状分布,芦苇分布于高潮带,盐地碱蓬、互花米草和大米草分布于中潮带。不同植被分布区的表层土壤中值粒径相近,土壤pH呈现中性或弱碱性特征,各植被分布区的表层土壤全盐含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大米草分布区平均全盐含量(23.25 g·kg^(-1))与互花米草分布区平均全盐含量(12.54 g·kg^(-1))均显著高于盐地碱蓬分布区平均全盐含量(8.08 g·kg^(-1))和芦苇分布区平均全盐含量(6.04 g·kg^(-1))。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为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但是不同分布区内其功能群有所不同:芦苇与盐地碱蓬分布区优势功能群均为植食性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占比分别为97.78%和63.33%;互花米草分布区的大型底栖动物中,肉食性的和杂合性的分别占比为37.68%和31.16%;大米草植被分布区的大型底栖动物中杂食性的占比为50.00%;米草分布区的大型底栖动物以肉食性的和杂食性的功能群为主,米草入侵改变了胶州湾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功能群组成与分布。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全盐含量对胶州湾盐沼植被的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综合分析发现,胶州湾盐沼植被能够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结构,表层土壤全盐含量是植被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湿地 大型底栖动物 功能群 环境要素 全盐含量 胶州湾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西南部小型水母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欣禹 徐子钧 +11 位作者 张洪亮 李保磊 温国义 李笑语 沙婧婧 杜小媛 鲍萌萌 孙卓男 丁凯 齐衍萍 温若冰 曹婧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75,共10页
根据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对渤海西南部浮游动物调查的4个航次数据,分析该海域水螅水母、栉水母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特征,讨论了环境因子对小型水母丰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渤海西南部小型水母种类组成和丰度分布存在季节变化,全年调查共... 根据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对渤海西南部浮游动物调查的4个航次数据,分析该海域水螅水母、栉水母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特征,讨论了环境因子对小型水母丰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渤海西南部小型水母种类组成和丰度分布存在季节变化,全年调查共发现小型水母13种,11种水螅水母、2种栉水母;春、夏、秋、冬该海域水母种数分别为4种、9种、7种和2种,丰度均值分别为30.74 ind./m3、30.78 ind./m3、12.08 ind./m3、0.57 ind./m3;优势种为嵊山秀氏水母(Sugiura chengshanense)、八斑芮氏水母(Rathkea octopunctata)、锡兰和平水母(Eirene ceylonensis)、半球美螅水母(Clytia hemisphaerica)、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优势种季节更替率平均为91.67%,呈现明显季节演替。水温和盐度是影响渤海西南部小型水母丰度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春季水温回升及适宜营养盐含量促进小型水母生长繁殖,夏季桡足类为小型水母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促进其生长,秋季群落主要受盐度的影响。根据渤海西南部小型水母风险种分布情况,推测夏季和秋季风险种旺发对拟建核电存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螅水母 栉水母 季节变化 环境因子 浮游动物桡足类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重新形势下自然岸线管控的海岸线分类体系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修淳 霍素霞 +2 位作者 姚海燕 段海钦 杜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3-342,共10页
海岸线分类体系是海洋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依据。在梳理现有海岸线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以易于操作和注重实用为原则,构建了面向于新形势下自然岸线管控的涵盖3个一级类、7个二级类、12个三级类的海岸线分类体系,... 海岸线分类体系是海洋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依据。在梳理现有海岸线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以易于操作和注重实用为原则,构建了面向于新形势下自然岸线管控的涵盖3个一级类、7个二级类、12个三级类的海岸线分类体系,进一步细化了自然岸线分类。新分类体系的建立是对贯彻《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的积极实践,有助于对海岸线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也可为实施海岸线整治修复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分类体系 自然岸线 海岸线保护 自然岸线保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女姑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欣禹 齐衍萍 +5 位作者 沙婧婧 徐子钧 菅潇扬 杜小媛 温国义 周瑞佳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7-1205,共9页
为探究青岛胶州湾女姑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并对该海域进行底栖生态评价,2018年11月与2019年4月于胶州湾女姑口潮下带海域设置12个调查站位,开展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要素调查。秋、春两个航次共检出大型底栖动物82种,其中环节动... 为探究青岛胶州湾女姑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并对该海域进行底栖生态评价,2018年11月与2019年4月于胶州湾女姑口潮下带海域设置12个调查站位,开展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要素调查。秋、春两个航次共检出大型底栖动物82种,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类29种、节肢动物甲壳类29种、软体动物18种,这3个门类种类数占总种类数的92.68%;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密度665.83 ind./m^(2),平均生物量358.65 g/m^(2),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77。两个航次均表现出明显优势的种为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寡节甘吻沙蚕(Glycinde gurjanovae)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其次为小型贝类及多毛类,优势物种表现出小型化趋势。基于栖息密度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盐度、水温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AZTI海洋生物指数(AMBI)及多变量AMBI (M-AMBI)分析显示,胶州湾女姑口海域底栖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海洋生态健康 AMBI 相关性分析 胶州湾女姑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的标准化构建 被引量:2
11
作者 沙婧婧 维妙 赵玉慧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6-254,共9页
为指导我国海洋生态监测站的建设,加速推进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定点、持续监测的网络化、规范化建设进程,本研究提出了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标准化构建的总体设计理念。通过分析国内外各类长期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现状和经验,论述了我... 为指导我国海洋生态监测站的建设,加速推进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定点、持续监测的网络化、规范化建设进程,本研究提出了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标准化构建的总体设计理念。通过分析国内外各类长期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现状和经验,论述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构建的重要意义、构建原则、构建目标,并且对海洋生态监测站建站的原则、流程、建设内容与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指导,以促进海洋生态监测及其网络体系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监测预警能力和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学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站 长期定位监测 建设指南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消解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的含量 被引量:3
12
作者 温婷婷 修宝 +3 位作者 秦洁 吕则和 曾小霖 陈国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8-385,共8页
鉴于目前常用的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测定的消解方法存在工作效率低、操作复杂、交叉污染、人员危险性高等问题,通过比对和参考现行规范、标准和文献资料中海洋沉积物重金属的不同消解方法,提出了全自动石墨消解海洋沉积物的方法,并以原... 鉴于目前常用的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测定的消解方法存在工作效率低、操作复杂、交叉污染、人员危险性高等问题,通过比对和参考现行规范、标准和文献资料中海洋沉积物重金属的不同消解方法,提出了全自动石墨消解海洋沉积物的方法,并以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汞和砷的含量,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铜、铅、锌、镉、铬的含量。以6 mL盐酸、2 mL硝酸和8 mL水为消解酸,于100℃消解0.2 g样品1.5 h;消解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用水定容至50 mL,按照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工作条件测定汞和砷的含量。以5 mL盐酸、5mL硝酸为消解酸,先于120℃消解0.2 g样品1 h;然后加入2 mL硝酸、5 mL氢氟酸和2 mL高氯酸,于180℃继续消解4 h;消解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用水定容至50 mL,按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工作条件测定铜、铅、锌、镉、铬的含量。结果表明:汞、砷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在1.00μg·L^(-1)以内和10.0μg·L^(-1)以内,铜、铅、锌、镉、铬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在100μg·L^(-1)以内,汞、砷、铜、铅、锌、镉、铬的检出限(3 s)为0.006~0.522 mg·kg^(-1);使用有证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进行验证,7种重金属测定值均在认定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n=6)为1.4%~7.4%;对3种实际样品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2.5%~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重金属 石墨消解 原子荧光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潜养殖系统中不同规格气泡对虹鳟补气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李哲坤 周演根 +5 位作者 余剑非 董暄 李丽 姚波 高勤峰 董云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7-798,I0001,I0002,共14页
为探究不同规格气泡对下潜养殖虹鳟生长、行为、能量收支、抗氧化能力和体形态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不同处理组:对照组(不增加网罩和补气设备)、无气泡组(水中增加网罩隔离)和3种气泡组(水中增加网罩隔离,并在网罩下方添加3种规格的气石,... 为探究不同规格气泡对下潜养殖虹鳟生长、行为、能量收支、抗氧化能力和体形态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不同处理组:对照组(不增加网罩和补气设备)、无气泡组(水中增加网罩隔离)和3种气泡组(水中增加网罩隔离,并在网罩下方添加3种规格的气石,气泡直径分别为1.02、0.33和0.11 cm)。经过28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大、中气泡组虹鳟的末体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小、无气泡组,鱼鳔体积和鱼鳔产生的浮力均显著大于小、无气泡组,这表明大、中气泡有效地补充了虹鳟鱼鳔内的气体,恢复了其生长性能。气泡组虹鳟的SOD和CAT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且MDA和LPO显著降低,表明下潜胁迫对其机体抗氧化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但大、中气泡组虹鳟抗氧化指标的IBR_(v2)较小、无气泡组更接近对照组,表明其在一定程度能缓解下潜养殖的负面效应。气泡组虹鳟身体的“流线型”高于对照组,且鳍和尾部的相对面积增大,这可能是虹鳟应对浮力缺失的改善措施。综上,由于较大气泡更容易被虹鳟吞食,且更易于在食道中聚集,经鳔管压缩进入鱼鳔,因此,大、中气泡具有更强的补气效果来缓解下潜养殖鲑鱼负浮力的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 鱼鳔补气 生长 抗氧化能力 形态学 虹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浒苔目标检测的全局背景强化的位置蒸馏方法
14
作者 刘兵 刘宇 +3 位作者 金凤学 邹一波 葛艳 赵林林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3,共5页
浒苔检测是目前海洋环境智能监测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有效解决传统浒苔检测方法存在的训练样本需求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全局背景强化的位置蒸馏模型(GBS-LD)。通过引入全局上下文模块和背景蒸馏损失分支,解决了原始位置蒸... 浒苔检测是目前海洋环境智能监测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有效解决传统浒苔检测方法存在的训练样本需求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全局背景强化的位置蒸馏模型(GBS-LD)。通过引入全局上下文模块和背景蒸馏损失分支,解决了原始位置蒸馏方法在建模背景特征上的不足,在复杂海洋环境下有效提高了浒苔检测系统的稳健性。在浒苔检测数据集中,本文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海洋智能监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位置蒸馏 全局背景强化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近岸海域夏季小型水母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东会 齐衍萍 +5 位作者 张炫钊 杜小媛 韩龙江 刘潇 周辉 潘玉龙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9-37,共9页
本研究基于2014—2018年每年8月份,于秦皇岛海域使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数据,分析了小型水母群落的组成种类和丰度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与水母群落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2014—2018年调查海域共出现小型水母13种,其... 本研究基于2014—2018年每年8月份,于秦皇岛海域使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数据,分析了小型水母群落的组成种类和丰度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与水母群落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2014—2018年调查海域共出现小型水母13种,其中2014、2015和2017年夏季水母种类数均为7种, 2016年夏季水母种类数为6种, 2018年夏季水母种类数最少,仅为2种。秦皇岛近岸水域水母的优势种包括薮枝螅水母、球型侧腕水母和锡兰和平水母。2016年夏季秦皇岛水域水母丰度的平均值最高,达到了95.0 ind./m^(3)。2014、2015和2018年分别为66.9 ind./m^(3)、69.1 ind./m^(3)和35.4 ind./m^(3)。2017年最低,为14.9 ind./m^(3)。通过小型水母丰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温度、盐度、pH、磷酸盐、溶解氧、无机氮、悬浮物等环境因子会对秦皇岛夏季水域水母群落结构的年际间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 小型水母 群落特征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18年夏季渤海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优势种的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沙婧婧 刘欣禹 +4 位作者 鲍萌萌 齐衍萍 杜小媛 刘霜 张继民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8-280,共13页
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参与水体营养物循环,影响着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与沉积物的稳定性,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系统了解渤海海域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优势种的时空变化状况,本研究以生态监测调查... 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参与水体营养物循环,影响着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与沉积物的稳定性,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系统了解渤海海域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优势种的时空变化状况,本研究以生态监测调查结果为依据,站位重点布设在渤海海域重要的河口、海湾、海岛周边海域以及渤海中部海域,同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对渤海海域的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多样性指数、优势种等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从2016—2018年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空间分布可以看出,细胞密度均值在滦河口-北戴河海域相对较高,而在锦州湾、莱州湾和庙岛群岛海域相对偏低。渤海浮游植物多样性在各调查海域之间相差不大,但渤海湾海域的浮游植物多样性呈现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浮游动物细胞密度在滦河口-北戴河海域相对偏高,其余各海域差别不大。2016—2018年,浮游动物多样性在双台子河口、渤海湾、黄河口海域明显增加,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数在渤海湾、黄河口、莱州湾和庙岛群岛均呈减少趋势,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在锦州湾、滦河口-北戴河的水平偏低,在渤海湾有所下降,耐污能力较强的多毛类成为目前渤海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最主要的优势类群。通过与历史数据对比可知,2014-2018年,渤海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的群落种类数、密度、多样性指数总体变化不大,主要优势种基本一致,但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生物量和密度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主要优势种类由软体动物转变为环节动物多毛类。本研究丰富了渤海海域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并为渤海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持,对合理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浮游生物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优势种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八大口门PAHs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菲菲 唐玉光 +4 位作者 孙培艳 王鑫平 李一鸣 陆金仁 包木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3-872,共10页
2019年2月、4月、8月和10月分别采集了珠江口八大口门入海口海水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10种多环芳烃(PAHs)(萘、苊、苊烯、芴、菲、蒽、荧蒽、芘、苯并蒽、䓛)进行定量源解析,PAHs的检出率较高,表明PAHs在八大口门海域水体中普遍存在.... 2019年2月、4月、8月和10月分别采集了珠江口八大口门入海口海水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10种多环芳烃(PAHs)(萘、苊、苊烯、芴、菲、蒽、荧蒽、芘、苯并蒽、䓛)进行定量源解析,PAHs的检出率较高,表明PAHs在八大口门海域水体中普遍存在.在空间分布上,鸡啼门、虎门海域水体PAHs含量相对较高,蕉门、磨刀门、虎跳门和崖门居中,洪奇门和横门相对较少.各口门PAHs含量呈现明显的表底分层现象,八大口门表层水PAHs的浓度范围为ND—27260.00 ng·L^(−1),最大值出现在虎跳门4月份水样;底层水PAHs的浓度范围为ND—31175.00 ng·L^(−1),最大值出现在鸡啼门10月份水样.在时间分布上,各口门表、底层海水PAHs含量平均值均呈现出8月份最小的特征,是由于8月雨量大,雨水冲刷及径流作用增大,对入海口区域污染物进行一定程度的稀释.从来源上看,八大口门海水中PAHs的来源主要为交通、煤焦油炼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加工炼制、木材燃烧、煤炭燃烧、油类不完全燃烧及油类泄漏混合污染等.研究珠江口八大口门入海口水体多环芳烃污染情况,对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八大口门 入海口 PAHS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