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40年盐城潮滩盐沼湿地植被前缘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趋势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文谨 胡顺秋 +1 位作者 孙国昌 谭一杰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64,共12页
江苏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潮滩盐沼受人为干扰和开发因素的影响较小,主要受海洋动力(波浪、潮流、海平面)和生物自然生长因素的影响。针对核心区潮滩盐沼区域,以1984—2021年的Landsat系列影像为数据来源,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 江苏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潮滩盐沼受人为干扰和开发因素的影响较小,主要受海洋动力(波浪、潮流、海平面)和生物自然生长因素的影响。针对核心区潮滩盐沼区域,以1984—2021年的Landsat系列影像为数据来源,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结合阈值分割、大津算法、非监督分类等多种分类方法,分析了近40年来盐沼湿地前缘、湿地面积及研究区景观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1984—2006年,盐沼前缘呈现全面向海推进的趋势;2008年盐沼前缘开始呈现“南北淤积,中部侵蚀”的变化趋势;2014—2021年,核心区盐沼前缘中部趋于稳定。②研究区景观区域主要包括互花米草、碱蓬、芦苇以及养殖池区。互花米草面积与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碱蓬面积先增加后减少;芦苇面积受碱蓬和互花米草的影响,呈先减少后增加态势;受政策影响,养殖池面积先增加后减少,直至消失。③研究区湿地面积与互花米草面积变化趋势一致。1984—2021年,盐沼前缘不断向海推进,核心区湿地面积持续增加,直到2014年增加速率有所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滨海湿地 遥感 盐沼植被 景观格局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盐城滨海盐沼湿地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及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彭修强 闫玉茹 +7 位作者 孙祝友 王敏京 梁飞刚 范海波 刘群 张刚 罗敏 汤倩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7-417,共11页
全球范围内有植被定植的海岸带栖息地(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是巨大的沉积物有机碳碳库,同时也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密集的碳汇之一,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江苏盐城海岸盐沼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的研究,区域上的稀疏性和偏向性... 全球范围内有植被定植的海岸带栖息地(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是巨大的沉积物有机碳碳库,同时也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密集的碳汇之一,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江苏盐城海岸盐沼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的研究,区域上的稀疏性和偏向性限制了其作为区域碳汇能力的可靠估计。本研究采用47个100 cm深沉积柱样的现场调查数据,探讨了江苏盐城海岸盐沼湿地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密度和储量特征。结果表明,0~100 cm深度沉积物有机碳平均含量和平均密度分别为1.68%和23.07 kg/m^(3),不同盐沼群落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有机碳平均含量大小排序依次为互花米草>芦苇>盐地碱蓬,有机碳密度排序为芦苇>互花米草>盐地碱蓬。总体而言,3种盐沼群落沉积物有机碳含量的垂向变化趋势与有机碳密度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芦苇和互花米草表聚性明显。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互花米草群落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具有明显的粒度控制效应,而其他群落不显著。3种盐沼湿地类型0~100 cm深度沉积物总碳储量约为6195.27×10^(3)Mg C。研究成果揭示了江苏盐城海岸带盐沼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及储量特征,可为今后该区域碳汇能力评估及退化盐沼湿地修复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 有机碳含量 有机碳储量 盐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大数据云平台的盐城盐沼植被精细分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吕林 易文彬 +3 位作者 崔丹丹 王楠 张东 谢正磊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6,共13页
江苏省自1982年开始引种互花米草以来,滨海盐沼植被景观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芦苇和互花米草面积不断增长,挤占了碱蓬生态位,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滨海盐沼湿地是三大蓝碳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高固碳和缓解温室效应的生态功能。利用遥感云... 江苏省自1982年开始引种互花米草以来,滨海盐沼植被景观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芦苇和互花米草面积不断增长,挤占了碱蓬生态位,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滨海盐沼湿地是三大蓝碳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高固碳和缓解温室效应的生态功能。利用遥感云平台手段监测滨海盐沼植被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可为滨海盐沼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以及修复提供科学支撑。本文选取植被类型丰富的江苏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选取2000-2020年的Landsat 5、Landsat 7、Landsat 8以及Sentinel-2影像,提出了一种湿地植被提取方法。首先,构建盐城盐沼湿地地表覆盖分类体系,选取样本点,计算特征指数,进行地物分类;然后,利用时间谐波分析法对盐沼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三类盐沼植被的物候差异;最后,基于物候特征,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法提取盐城滨海湿地盐沼植被地表覆盖信息。结果表明:(1)相较传统监测方法,本文所构建的滨海盐沼植被精细化提取方法能够对滨海盐沼植被进行有效细分和监测;(2)2000-2020年,芦苇和互花米草面积呈扩张趋势,碱蓬面积不断缩减;(3)盐城三种典型盐沼植被NDVI值呈现不同变化特征;(4)降水对盐沼植被生长的影响较为显著,气温对盐沼植被生长的直接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盐城盐沼湿地自然遗产保护以及湿地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Engine 盐沼植被 特征提取 随机森林分类法 时间谐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黄海浒苔多指数决策融合提取方法
4
作者 罗凯 左平 闫玉茹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7,共11页
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传感器获取的2009—2015年的遥感数据,使用多指数决策融合法提取南黄海浒苔影像信息,并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3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多指数决策融合法总体提取精度达80.6... 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传感器获取的2009—2015年的遥感数据,使用多指数决策融合法提取南黄海浒苔影像信息,并与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3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多指数决策融合法总体提取精度达80.63%,提取精度比单一植被指数法更高;在浒苔暴发期,多指数决策融合法提取精度高达89.34%。因此,多指数决策融合法在长时序浒苔漂移路径监测方面更具优势,可有效服务于浒苔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MODIS 遥感信息提取 多指数决策融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泉州湾红树林沉积物中化能自养细菌的分布特征及其驱动的潜在固碳过程
5
作者 袁庆 王俊 +2 位作者 李雨霏 王淑芳 姜丽晶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3-432,共10页
为探究红树林沉积物中化能自养细菌介导的固碳过程,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与定向培养技术研究了福建泉州湾红树林沉积物化能自养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代谢特征。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红树林沉积物样品中,细菌以变形菌门中的... 为探究红树林沉积物中化能自养细菌介导的固碳过程,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与定向培养技术研究了福建泉州湾红树林沉积物化能自养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代谢特征。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红树林沉积物样品中,细菌以变形菌门中的弯曲菌纲和γ-变形菌纲相对丰度最高,最优势的菌属是硫卵菌属(Sulfurovum)和伍斯式菌属(Woeseia)。在不同位点、不同层位中菌群存在明显差异,临近入海口位点的沉积物中的菌群相对丰度与多样性明显高于近岸位点沉积物。不同层位化能自养菌参与的潜在固碳过程不同,在沉积物上层(0~<6 cm),硫微杆菌属(Thiomicrorhabdus)和热脱硫弧菌属(Thermodesulfovibrio)介导有氧的硫氧化固碳过程;在中层(6~<12 cm),脱硫葱头状菌属(Desulfobulbus)、深海弯曲杆菌属(Mariprofundus)、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和水弧菌属(Hydrogenovibrio)等通过硫歧化/硫酸盐还原、铁氧化或氢氧化获得能量固定CO_(2);在深层(12~18 cm),硫卵菌属(Sulfurovum)和硫单胞菌属(Sulfurimoans)氧化H_(2)或硫化物获得能量,耦合硝酸盐或S0进行碳固定。通过可培养方法分离获得13株化能自养细菌,其中4株菌CM-A-1、CM-B-1、CM-C-1、CM-D-1可能为潜在新种。随后生理生化特征证实菌株CM-A-1、CM-B-1和CM-C-1可以利用硫代硫酸盐和S0等还原性物质为电子供体,O_(2)、NO_(3)^(-)为电子受体获得能量进行CO_(2)的固定。研究结果为探索红树林沉积物微生物参与的固碳过程提供了实验材料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沉积物 化能自养菌 多样性 硫氧化 泉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迁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贵芳 郭斌 +3 位作者 章奕忠 刘强 张松伟 张頔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6,84,共7页
通过对宿迁市生态系统实际综合分析,确定宿迁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的总体思路,以及解决宿迁山水林田湖草问题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宿迁市可构建“两湖、两道、三片”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即构建形成骆马湖洪泽湖湿地保护区、... 通过对宿迁市生态系统实际综合分析,确定宿迁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的总体思路,以及解决宿迁山水林田湖草问题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宿迁市可构建“两湖、两道、三片”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即构建形成骆马湖洪泽湖湿地保护区、中运河古黄河生态廊道、花木之乡绿色发展区、环骆马湖绿色发展区、环洪泽湖水源涵养区等七个区域,确定解决宿迁山水林田湖草问题的模式,为宿迁市生态修复相关规划方案编制及生态修复项目立项、落实以及实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系统现状 工程推进思路 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番茄早疫病海洋细菌221-11的鉴定及其生防效果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星月 陆跃岭 +3 位作者 金东林 王淑芳 焦豫良 杭新楠 《植物医学》 2024年第5期18-27,共10页
为了鉴定拮抗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海洋细菌并评价其生防效果,本研究以前期从海洋中分离筛选的番茄早疫病菌拮抗细菌221-11为研究对象,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拮抗细菌的种类,再采用室内盆栽... 为了鉴定拮抗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海洋细菌并评价其生防效果,本研究以前期从海洋中分离筛选的番茄早疫病菌拮抗细菌221-11为研究对象,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拮抗细菌的种类,再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检测海洋拮抗细菌对番茄植株的促生效果以及对番茄早疫病的预防、治疗效果,最后测定拮抗菌对植物防御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拮抗细菌221-1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对番茄早疫病菌抑菌圈直径为61.20±0.30 mm,抑制率为77.2%,且能抑制孢子萌发并致畸;盆栽灌根接种35 d发现5.75×10^(2)~5.75×10^(8) CFU/mL海洋拮抗细菌221-11发酵液均能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其中,以5.75×10^(8) CFU/mL发酵液处理株高、鲜质量和干质量最高,分别增长15.23%、64.23%和118.97%;发酵液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63.45%和45.74%;接种高浓度221-11发酵液后叶片防御酶SOD、POD、CAT的活性显著增加,最高增加139.82%.综上所述,海洋拮抗细菌221-11对番茄植株有一定的促生潜力且对番茄早疫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是生物防治番茄早疫病的潜在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早疫病 拮抗细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防治效果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土-牡蛎壳粉改性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海水、淡水中氨氮与磷酸盐的去除效果
8
作者 杨玉祥 宋可心 +4 位作者 杨光 马晓娜 解思琦 刘子烁 冯志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4-647,共14页
为实现水中磷酸盐、氨氮的吸附去除,将牡蛎壳粉和高岭土以质量比3∶1比例混合,在不同条件(MgO添加量:0%、2%、4%、8%、12%;温度:0、600、700、800、900、1000℃)下制备并筛选出吸附效果最佳的改性牡蛎壳粉,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 为实现水中磷酸盐、氨氮的吸附去除,将牡蛎壳粉和高岭土以质量比3∶1比例混合,在不同条件(MgO添加量:0%、2%、4%、8%、12%;温度:0、600、700、800、900、1000℃)下制备并筛选出吸附效果最佳的改性牡蛎壳粉,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改性牡蛎壳粉进行表征。采用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吸附过程,并分析初始pH、吸附柱对改性牡蛎壳粉、磷酸盐和氨氮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MgO添加量为8%,煅烧温度为800℃时,改性牡蛎壳粉吸附性能最佳,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1.7%(海水)和82.25%(淡水),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36.67%和47.71%;改性牡蛎壳粉对磷酸盐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最大磷酸盐吸附量分别为108.37(海水)、101.99(淡水)mg/g,对氨氮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氨氮吸附量分别为0.27(海水)、0.38(淡水)mg/g;酸性条件有助于磷酸盐的吸附,中性条件则更利于氨氮的吸附;在吸附柱中改性牡蛎壳粉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量分别为0.12、78.95 mg/g(海水)和0.17、70.34 mg/g(淡水);应用其处理入海口污水中磷酸盐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6.83%、9.7%,出水达到Ⅰ类水标准。研究表明,改性牡蛎壳粉成本低,具有高效去除水中磷酸盐和氨氮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牡蛎壳粉 氨氮吸附 磷酸盐吸附 海水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类净水除杂系统对微塑料及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
9
作者 刘子烁 刘诗伟 +3 位作者 杨玉祥 靳玮 马晓娜 冯志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2,共9页
微塑料污染和养殖尾水超标排放已成为全球重要问题。在同一系统中,同时研究丝状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和对微塑料的拦截效果尚未见报道。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一种藻类净水除杂系统,并研究其拦截微塑料和去除水体氮、磷的能力。... 微塑料污染和养殖尾水超标排放已成为全球重要问题。在同一系统中,同时研究丝状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和对微塑料的拦截效果尚未见报道。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一种藻类净水除杂系统,并研究其拦截微塑料和去除水体氮、磷的能力。研究使用水绵(Spirogyra)、浒苔(Enteromorpha)和刚毛藻(Cladophora)3种丝状藻在净水除杂系统中进行微塑料拦截实验,结果显示,实验时间为10 d时,3种丝状藻对纤维状微塑料拦截效果最佳(水绵88.50%,浒苔79.50%,刚毛藻75.50%),对颗粒状微塑料拦截效果最差(水绵67.50%,浒苔53.00%,刚毛藻55.00%)。与其他2种藻类相比,水绵对微塑料具有更好的拦截效果,因此,使用水绵进行水体氮、磷去除实验。将单位面积的藻量分为0、2、4和6 g/dm^(2),在15 d的实验中,水绵对总氮的去除率最高为91.88%(4 g/dm^(2)),对总磷的去除率最高为90.33%(6 g/dm^(2)),对PO43--P去除率最高为90.38%(6 g/dm^(2))。4g/dm^(2)与6 g/dm^(2)组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净水除杂系统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纤维状微塑料和吸收水体氮、磷,且4 g/dm^(2)的藻量是本净水除杂系统去除氮、磷最适宜的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养殖尾水 丝状藻 净水除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熔-超声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总氟化物的含量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晨芳 刘献锋 +5 位作者 李墨 龚亮 胡霜 苏海涛 钱亮 胡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97,共5页
提出了碱熔-超声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总氟化物(以F-计)含量的方法。称取过筛后的土壤样品0.200 0 g于镍坩埚中,加入氢氧化钠2.00 g,用马弗炉以程序升温方式(以5℃·min^(-1)速率升温至300℃,保持10 min;再以5℃·min^(-1... 提出了碱熔-超声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总氟化物(以F-计)含量的方法。称取过筛后的土壤样品0.200 0 g于镍坩埚中,加入氢氧化钠2.00 g,用马弗炉以程序升温方式(以5℃·min^(-1)速率升温至300℃,保持10 min;再以5℃·min^(-1)速率升温至560℃,保持30 min)熔融样品。熔融结束后,将镍坩埚放入预先装有40 mL水的烧杯中,超声提取10 min,将提取液转移至100 mL比色管,用15 mL水清洗烧杯3次,清洗液转移至比色管中,缓慢加入50%(体积分数)盐酸溶液5.0 mL,再用水定容,静置15 min,所得溶液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滤液经DionexTMInGuardTMAg柱处理后采用离子色谱柱法测定其中总氟化物的含量。结果显示:F-质量浓度在5.00 mg·L^(-1)以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 mg·kg^(-1);以土壤标准物质GBW 07408、GBW 07446、GBW 07447验证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氟化物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1%~2.8%,相对误差为-0.87%~2.7%;方法用于分析3个实际土壤样品,氟化物的测定值分别为309,927,636 mg·kg^(-1),与离子选择电极法所得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 超声提取 土壤 离子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CO_(2)和光周期对浒苔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伟 武卉 +3 位作者 黄晶晶 赵希星 王静文 王津果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38,共9页
浒苔(Ulva prolifera)幼苗是绿潮藻天然“种子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绿潮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揭示浒苔绿潮早期暴发的原因,并为未来浒苔绿潮的预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选取2个CO_(2)浓度[正常空气的CO_(2)浓度400μatm(LC)和... 浒苔(Ulva prolifera)幼苗是绿潮藻天然“种子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绿潮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揭示浒苔绿潮早期暴发的原因,并为未来浒苔绿潮的预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选取2个CO_(2)浓度[正常空气的CO_(2)浓度400μatm(LC)和加富后的CO_(2)浓度1000μatm(HC)]和3个光周期[短光照(LL):10 L∶14 D、正常光照(ML):12 L∶12 D和长光照(HL):14 L∶10 D],探索其对浒苔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CO_(2)和长光照显著促进了幼苗生长(P<0.05);相较ML培养条件下,藻体在HL培养条件下显现出更高的生长速率和较低的呼吸速率;光化学参数受高浓度CO_(2)和光照时间的影响不明显;高浓度CO_(2)和长光照显著降低了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P<0.05)。结果表明,CO_(2)和光周期对幼苗的生长及光合生理具有显著影响(P<0.05),HC、HL促进了幼苗的快速生长,增加了浒苔绿潮暴发的可能性,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绿潮藻暴发的原因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幼苗 高浓度CO_(2) 光周期 生长 光合生理 绿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台风沉积辨识的指标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瑞兮 张宇凡 +1 位作者 张涛 杨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8-71,共14页
台风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重大环境灾害问题之一,但由于台风器测年限较短,限制了对台风长期演化机制的研究。沉积记录成为拓展台风记录时间跨度的重要载体,其中台风沉积的有效辨识是重要基础。尽管许多研究试图基于各种指标和方... 台风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重大环境灾害问题之一,但由于台风器测年限较短,限制了对台风长期演化机制的研究。沉积记录成为拓展台风记录时间跨度的重要载体,其中台风沉积的有效辨识是重要基础。尽管许多研究试图基于各种指标和方法来重建长时间尺度的台风活动,但目前仍缺少对台风沉积辨识指标与方法有效性的评估。本文以高分辨率的东海内陆架泥质区ZM02孔为载体,采用放射性同位素^(210)Pb和^(137)Cs定年法确定沉积物的年代序列。耦合器测记录和沉积记录,分析器测时期台风强度和频率与台风沉积敏感指标(如砂含量和D_(90))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期探讨台风沉积辨识指标和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ZM02孔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97 cm/a,其上部4.5~100 cm的沉积年代为1917-2011年。砂含量和D_(90)均可作为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台风沉积辨识的有效指标,阈值法的识别效果最好且稳定性高。砂含量可能是反映浙江海岸台风强度变化的潜在指标,而D_(90)则可能蕴含台风频率信息。这些认识有助于更准确地利用沉积记录去拓展台风记录的时间跨度,也有助于提高从沉积记录解译环境信息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频率 台风强度 沉积记录 器测记录 识别指标 东海内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北翼ZKA01钻孔第四纪晚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
13
作者 刘宪光 杨晋炜 +6 位作者 蒋仁 梁飞刚 夏斌 王钜 胡利 孙丰瑞 董军林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6-868,共13页
第四纪晚期以来的年代地层框架及海侵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研究热点。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河道往复摆动、河流下切侵蚀导致地层频繁缺失,目前尚未在该地区同一个钻孔内发现完整的海侵记录。基于长江三角洲北翼东台地区ZKA01... 第四纪晚期以来的年代地层框架及海侵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研究热点。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河道往复摆动、河流下切侵蚀导致地层频繁缺失,目前尚未在该地区同一个钻孔内发现完整的海侵记录。基于长江三角洲北翼东台地区ZKA01钻孔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古地磁年代学和光释光(OSL)测年研究,对比区域钻孔资料确定了该孔第四纪以来的地层年代框架,发现ZKA01钻孔完整地记录了晚更新世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5次海侵事件。结果表明,ZKA01孔B/M界线位置在108.00m处,M/G界线位置为300.25 m处。中、上更新统界线位于第Ⅲ海相层底部,即92.95m处。上更新统与全新统界线置于该钻孔发现的第Ⅰ海相层底部,即16.65m处。晚更新世以来,前3次海侵发生在MIS5(128~74 ka)阶段,其中MIS5.1海侵规模较大,仅次于全新世时期的海侵规模。第4次海侵发生在MIS3阶段(60~24 ka),在深度上和年代上相当于MIS3时期的“第Ⅱ海相层”。第5次海侵发生在MIS1(12 ka至今)阶段,沉积环境为滨岸浅水的浅海环境,该次海侵规模最大。同时发现MIS5阶段初次海侵记录在该地区各钻孔埋深大致相当,该界面可作为长江三角地区的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的标志性地层。以上研究成果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晚期地层划分对比、沉积环境研究分析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年代学 地层 沉积环境 微体生物化石 MIS5 海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强和盐度对龙须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津果 陈泽宇 +6 位作者 石梦琪 倪嘉璇 武卉 蒋书英 黄晶晶 王静文 周伟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2-391,共10页
持续降雨会引起光照强度和海水表层盐度的变化。近年来,受梅雨影响,福建省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栽培产量波动明显。为揭示其原因,本实验设置3个盐度梯度(低盐:16,中盐:24,高盐:32)和两个光强水平[低光:30μmol/(m2·... 持续降雨会引起光照强度和海水表层盐度的变化。近年来,受梅雨影响,福建省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栽培产量波动明显。为揭示其原因,本实验设置3个盐度梯度(低盐:16,中盐:24,高盐:32)和两个光强水平[低光:30μmol/(m2·s),高光:120μmol/(m2·s)],共6个不同处理组合,研究其对龙须菜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盐度、光照强度和二者交互作用对龙须菜的相对生长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适当降低盐度、增加光照有利于提高藻体相对生长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同时盐度适当降低条件下藻体呼吸速率被显著抑制;(2)光照强度和盐度对龙须菜有效光合量子产率、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光能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光照增加条件下有效光合量子产率和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随盐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光照强度和盐度的交互作用仅对光能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P>0.05);(3)盐度对龙须菜的光合色素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同一光强条件下藻体色素随着盐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盐度适当降低条件下,光照增加显著促进其叶绿素a的合成;盐度和光照强度的交互作用对龙须菜的叶绿素a和藻红蛋白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光照充足条件下盐度的适当降低促进藻体光合作用的增强和光合色素合成,进而促进龙须菜的生长;当盐度过低时,龙须菜的生长、光合作用和色素合成均受到明显抑制。结果表明梅雨季节龙须菜栽培产量潜在地取决于光照强度、海水表层盐度及其耦合作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龙须菜 光照强度 盐度 生长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氮营养盐对龙须菜生长与光合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泽宇 丁雨豪 +5 位作者 王静文 倪嘉璇 何昊林 徐加涛 蒋书英 王津果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94-101,共8页
以栽培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温度水平(LT:20℃;HT:24℃)和3个氮营养盐浓度(LN:3.1μmol/L;MN:30.1μmol/L;HN:103.1μmol/L),研究2个环境因子变化对龙须菜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氮... 以栽培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温度水平(LT:20℃;HT:24℃)和3个氮营养盐浓度(LN:3.1μmol/L;MN:30.1μmol/L;HN:103.1μmol/L),研究2个环境因子变化对龙须菜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氮营养盐及二者交互作用对龙须菜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RGR随着温度的升高、氮营养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显示,在同一氮营养盐浓度下,HT处理组的有效光合量子产量[Y(Ⅱ)]在0.18~0.24内波动,均高于LT处理组,在同一温度培养条件下,HN处理组的Y(Ⅱ)普遍高于LN处理组;温度对龙须菜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存在显著影响(P<0.05);氮营养盐对不同处理下龙须菜的rETRmax、光能利用效率(α)、饱和光强(Ik)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二者交互作用对α存在显著影响(P<0.05)。此外,温度、氮营养盐及二者交互作用对龙须菜的光合色素含量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氮营养盐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其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在LT或HT条件下,氮营养盐浓度的增加显著促进叶绿素a(Chl a)、类胡萝卜素(Car)和SP的合成(P<0.05)。HN和HT促进了龙须菜的生长,结果为解析龙须菜应对核电站温排水区的环境变化提供了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菜(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 温度 氮营养盐 生长 光合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和DIP对浒苔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王津果 盛杨杰 +4 位作者 王续昆 倪嘉璇 武卉 刘卫国 周伟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22,共9页
绿藻微观繁殖体具有快速生长和繁殖的特性,是绿潮暴发重要的种子来源。以浒苔(Ulva prolifera)微观繁殖体发育而来的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CO_(2)水平(400μatm和1000μatm)和无机磷酸盐(dissolved inorganic phoshphate,DIP)浓度(0.3... 绿藻微观繁殖体具有快速生长和繁殖的特性,是绿潮暴发重要的种子来源。以浒苔(Ulva prolifera)微观繁殖体发育而来的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CO_(2)水平(400μatm和1000μatm)和无机磷酸盐(dissolved inorganic phoshphate,DIP)浓度(0.32μmol·L^(-1)、3.62μmol·L^(-1)、36.2μmol·L^(-1))下单因子及双因子交互作用对其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相对生长速率(RGR)、净光合速率(P n)和呼吸速率(R d)等生长指标显示:CO_(2)对RGR和P n有显著影响(p<0.05);DIP对RGR、P n和R d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DIP增加,RGR和P n升高,R d降低;双因子交互作用对3个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最大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ETR max)、饱和光强(E k)、有效光合量子产率[Y(II)]、光能利用效率(α)等荧光参数显示:CO_(2)对rETR max、E k影响显著(p<0.05);DIP浓度升高使Y(II)、rETR max、α和E k显著提高(p<0.05);双因子交互作用对rETR max和Y(II)影响显著(p<0.05),对α和E k影响不显著(p>0.05)。Chl a、Chl b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指标显示:CO_(2)、DIP以及交互作用对3个指标影响均显著(p<0.05),高CO_(2)水平明显抑制色素的合成,并且随着DIP浓度升高,抑制程度加剧;3个指标与DIP均呈正相关。研究表明,高CO_(2)水平和高DIP浓度会明显促进浒苔幼苗的生长,为绿潮的暴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微观繁殖体 CO_(2) 无机磷酸盐 生长 光合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