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钻探复杂地层固壁堵漏新工艺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健松 刘永升 +2 位作者 李之军 易晓 代天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9-825,共7页
基于现有地质钻探护壁堵漏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和约束性,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复杂地层固壁堵漏工艺。在钻遇松散破碎地层的孔段时,将一个喷嘴下入孔内,到达松散破碎段附近,然后把浆液高速、均匀地喷射在其周围,达到加固孔壁、堵塞漏失通道的... 基于现有地质钻探护壁堵漏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和约束性,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复杂地层固壁堵漏工艺。在钻遇松散破碎地层的孔段时,将一个喷嘴下入孔内,到达松散破碎段附近,然后把浆液高速、均匀地喷射在其周围,达到加固孔壁、堵塞漏失通道的效果。通过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此喷嘴的4种模型,并使用CFD软件Flowsimulation对4种模型进行了模拟和分析;通过改变喷嘴出口角度,对喷嘴内流体流场速度、压力等物理量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进口体积流量为50 L/min时,除了出口角度为60°的模型出口端泄压较为严重外,其余3种模型喷嘴内部压力分布基本无变化;出口角度不同的喷嘴其喷射速度差异明显,出口角度为30°时,喷嘴的喷射速度最大,达到1.25 m/s,使浆液能够喷射渗入地层进行有效地固壁堵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喷嘴 固壁堵漏 松散破碎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词共现分析方法在暴雨-地质灾害应急任务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炼卿 许铭 +3 位作者 马成龙 戴彩岩 赵红 龙昭岳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1,234,共5页
为快速制定救援行动方案,提出了一种多词共现分析方法将灾害应急任务从历史发生的灾害案例中提取出来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将预处理好的文本进行聚类分析,归纳出应急任务集。然后利用关联规则挖掘Apriori算法提取案例... 为快速制定救援行动方案,提出了一种多词共现分析方法将灾害应急任务从历史发生的灾害案例中提取出来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将预处理好的文本进行聚类分析,归纳出应急任务集。然后利用关联规则挖掘Apriori算法提取案例文本中的频繁项集作为共现词集,分析解释共现词集与应急任务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Gephi软件将共现词语网络可视化,进一步分析应急任务中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事故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将暴雨-地质灾害事故案例文本中的应急任务提取出来,并通过网络可视化分析发现,在救援过程中,应急任务之间是联动配合的一个体系,协调好各个应急任务能缩短应急响应的时间,为制定或完善救援行动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地质灾害 应急任务 文本挖掘 多词共现 关联规则挖掘 K-MEANS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的边(滑)坡分类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刘红岩 张小趁 +2 位作者 李俊峰 祁小博 陈红旗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3-202,237,共11页
边(滑)坡分类是进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边(滑)坡灾害防治的基础。为此,首先对国内外边(滑)坡分类方法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按照分类方法及分类目的,把现有的边(滑)坡分类方法分为了4类:基... 边(滑)坡分类是进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边(滑)坡灾害防治的基础。为此,首先对国内外边(滑)坡分类方法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按照分类方法及分类目的,把现有的边(滑)坡分类方法分为了4类:基于单因素及多因素的滑坡分类方法、基于破坏模式与治理措施的滑坡分类方法、基于监测预警的滑坡分类方法和基于稳定性评价的滑坡分类方法,而后对上述分类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最后,基于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的迫切需求和分类目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基于监测预警和失稳后运动距离预测的突发滑坡应急防治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基于应急防治的特殊要求,在前者加入了临灾征兆的分类指标,这将对突发滑坡灾害应急防治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滑)坡 分类方法 研究现状回顾 应急防治 突发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率应力敏感实验假象剖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鹏高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7-370,共4页
储层渗透率的应力敏感问题是近年来石油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应力敏感研究主要依靠实验测试,根据实验结果,“低渗透储层存在强应力敏感,且岩石渗透率越低,应力敏感性越强”的观点得到广泛认同。文中通过深入分析有效应力理论和微间... 储层渗透率的应力敏感问题是近年来石油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应力敏感研究主要依靠实验测试,根据实验结果,“低渗透储层存在强应力敏感,且岩石渗透率越低,应力敏感性越强”的观点得到广泛认同。文中通过深入分析有效应力理论和微间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应力敏感实验假象进行了全面剖析。对比不同的有效应力理论发现,实验研究过程中错误选用Terzaghi有效应力,放大了岩石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定性分析微间隙的影响,并结合定量计算,发现微间隙对渗透率的测试结果及变化规律具有重要影响。渗透率越低,微间隙的影响作用越大,微间隙是造成岩石应力敏感性被高估的重要原因。理论研究结果否定了“岩石渗透率越低,应力敏感性越强”的观点;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低渗透储层不存在强应力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渗透率 应力敏感 有效应力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工业场地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姚德俊 岳昌盛 +3 位作者 吕建国 王瑜 卢光华 王志乔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5-49,共5页
从我国典型的工业场地地下水污染现状入手,重点介绍了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和自然衰减修复技术的原理、适用性和研究进展,提出了工业场地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关键问题和展望,可为该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工业场地 污染地下水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土体改良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尚彬 贾苍琴 王贵和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4-238,共15页
微生物土体改良技术就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诱导生成矿物沉淀或生物膜,从而改变土体结构,改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为帮助岩土工作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该技术,综述了微生物土体改良技术所涉及的微生物作用机理,分析了该技术的影响因... 微生物土体改良技术就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诱导生成矿物沉淀或生物膜,从而改变土体结构,改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为帮助岩土工作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该技术,综述了微生物土体改良技术所涉及的微生物作用机理,分析了该技术的影响因素,归纳了技术的应用情况,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结论为:微生物土体改良技术主要运用微生物矿化作用改良土体;其影响因素众多,影响指标的确定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该技术虽已在土体加固、防渗封堵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但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进行大规模实际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土体改良技术 微生物诱导生成碳酸盐沉淀(MICP) 生物水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执行机构内部流场规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超群 张凯 +2 位作者 柴麟 刘宝林 周琴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4-393,共10页
在科学钻探中,利用自动垂直钻井技术能够有效控制井斜。但是,现有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的执行机构需要较大排量的泵机来提供动力。若要降低排量,则要求执行机构的内部结构有良好的保压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内部带有泄流缝隙的新... 在科学钻探中,利用自动垂直钻井技术能够有效控制井斜。但是,现有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的执行机构需要较大排量的泵机来提供动力。若要降低排量,则要求执行机构的内部结构有良好的保压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内部带有泄流缝隙的新型执行机构,以提升其保压性能,并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其内部流体区域的流线分布进行模拟,分析泄流缝隙对流体区域压强产生的影响,以验证利用缝隙泄流实现保压的可行性;同时,通过对泄流缝隙宽度、长度等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得到不同参数对新型执行机构保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泵机排量较小的条件下,新型执行机构仍具有良好的保压效果,对保压效果影响最明显的因素为泄流缝隙宽度;当泄流缝隙宽度小于0.2 mm时,该执行机构内部流体区域的整体压强较大,即其保压效果良好。由此可知,开设泄流缝隙可实现执行机构的性能优化,这对进一步提升机械式自动垂直钻具的纠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垂直钻具 泄流缝隙 内部流场 规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尔果斯背斜安集海河组巨厚泥岩油基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8
8
作者 杨虎 周鹏高 +1 位作者 石建刚 陈伟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80-186,共7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构造霍尔果斯背斜安集海河组地层高陡、发育有断层和巨厚泥岩,地层压力和地应力普遍高。常规水基钻井液钻井时,安集海河组成为该探区安全钻井的瓶颈,往往决定着钻井的成败。因此,有必要开展高密度油基钻井液的研究和...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构造霍尔果斯背斜安集海河组地层高陡、发育有断层和巨厚泥岩,地层压力和地应力普遍高。常规水基钻井液钻井时,安集海河组成为该探区安全钻井的瓶颈,往往决定着钻井的成败。因此,有必要开展高密度油基钻井液的研究和试验。重点开展了超高密度柴油基钻井液的配方研究与综合性能评价,并在霍B安集海河组地层中开展试验。实钻证明,该钻井液体系性能稳定,抗污染能力强,配制最高密度为2.65 g/cm^3,未发生井下事故,钻井提速和井筒质量效果显著。霍B油基钻井液的成功试验为今后山前构造巨厚泥岩高效安全钻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果斯背斜 安集海河组 巨厚泥岩 柴油基钻井液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信标的水平定向钻进导向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祖雨彤 王璐 +1 位作者 巩达 胡远彪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0-108,共9页
为了解决现有水平定向钻进导向方法测量精度低,定位深度浅,测量数据不连续以及受磁场干扰影响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磁信标的水平定向钻进导向定位方法,实现水平定向钻进的位置和姿态测量;设计了基于三阶磁梯度张量的测量阵列,通过仿真... 为了解决现有水平定向钻进导向方法测量精度低,定位深度浅,测量数据不连续以及受磁场干扰影响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磁信标的水平定向钻进导向定位方法,实现水平定向钻进的位置和姿态测量;设计了基于三阶磁梯度张量的测量阵列,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法可以消除地磁场的影响,实现位置测量;依据惯性导航理论,利用MEMS传感器、测量阵列位置信息和零速信息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对惯性导航解算出的姿态误差进行估计和修正,提高姿态测量精度。通过地面位置测量实验对基于三阶磁梯度张量的位置测量算法进行验证,位置测量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57%;通过地面姿态测量实验对多源数据融合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倾角误差在0.3°以内,工具面角误差在0.7°以内,方位角的误差值在1°以内,证明了提出的姿态测量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以提高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适用范围、实时性和定位精度,为水平定向钻进导向技术自动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定向钻进 导向技术 磁信标 多源数据融合 位置测量 姿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液压直推式土壤取样钻机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玉林 张新 +2 位作者 姚坚毅 王瑜 孙懿琨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7-33,共7页
环境污染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对保障用地安全尤为重要。为了向土壤修复与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针对勘察取样工作研发了全液压直推式土壤取样钻机。该钻机动力头设计为冲击、回转一体式的多功能冲旋机构,较传统冲击、回转分离... 环境污染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对保障用地安全尤为重要。为了向土壤修复与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针对勘察取样工作研发了全液压直推式土壤取样钻机。该钻机动力头设计为冲击、回转一体式的多功能冲旋机构,较传统冲击、回转分离式动力头结构更加紧凑。机架可实现多角度倾斜作业,集成式操作台实现可视化控制,施工作业更加便捷;液压系统采用电液控制的开式负载敏感回路,钻机工作时马达的转速和冲击锤的冲击速度、冲击力可随地层变化、工艺要求实时调节。该钻机整体结构紧凑,操控可视化,是集智能化、模块化、轻便化于一体的技术集成,能够满足国内土壤环境调查日益严格的技术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取样钻机 直推式给进 一体式动力头 液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钻具耦合振动测量模型及实钻数据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俊 陈修平 +2 位作者 李亚峰 王冲 薛启龙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5,共8页
为了监测井下钻柱的实际振动情况,调整钻进参数来控制井下钻柱的振动特性,从而优化钻进,提高钻速。针对如何通过测量的加速度信号对不同振动形式进行解译与表征的井下振动测量关键问题,建立钻柱振动的解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某种特定振... 为了监测井下钻柱的实际振动情况,调整钻进参数来控制井下钻柱的振动特性,从而优化钻进,提高钻速。针对如何通过测量的加速度信号对不同振动形式进行解译与表征的井下振动测量关键问题,建立钻柱振动的解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某种特定振动模式下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测量,分析了传感器输出信号与钻柱振动模式的关系。通过对模拟信号中振动模式所对应的加速度输出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实钻数据中所包含的振动信息。为井下振动测量信号的量化分析与运动模式解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信号 动力学模型 信号分析 振动模式 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温度和磨粒条件下氟橡胶密封圈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同鑫 周琴 +3 位作者 秦坤 孙玮浩 吕鸣昊 周子毅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1,共10页
橡胶密封件的磨损失效严重影响了其使用寿命,而井下钻进时地层温度导致的密封件力学性能衰减和岩屑侵入导致的材料磨损失效都是加剧橡胶密封件失效的重要因素。为探讨氟橡胶(FKM)密封件在实时温度环境和磨粒条件共同作用下的磨损失效机... 橡胶密封件的磨损失效严重影响了其使用寿命,而井下钻进时地层温度导致的密封件力学性能衰减和岩屑侵入导致的材料磨损失效都是加剧橡胶密封件失效的重要因素。为探讨氟橡胶(FKM)密封件在实时温度环境和磨粒条件共同作用下的磨损失效机制,通过模拟井下实际工况,研究实时温度对氟橡胶密封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开展实时温度下氟橡胶密封件与SS304钢配副的磨粒磨损实验,探究橡胶力学性能变化导致温度和磨粒条件下FKM/SS304配副接触形式转变的原因,并分析氟橡胶密封件磨损机制变化以及对摩擦因数、磨损量以及配副表面磨损形貌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氟橡胶硬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在实时温度升高至60℃时发生明显衰退,力学性能的衰退使密封副之间的接触形式由三体接触转变为二体接触;橡胶表面磨损形貌由60℃之前的三体磨损导致的凹坑转变为二体磨损时的表面材料剥离,金属表面磨损形貌也由犁沟为主转变为划痕损伤;橡胶磨屑形貌也因磨损机制变化逐渐转变成条状磨屑。研究结果为井下钻进机具密封件材料的选择及性能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温度 氟橡胶 力学性能 接触形式 磨粒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粒环境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摩擦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玮浩 周琴 +3 位作者 张凯 周子毅 秦坤 袁同鑫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5-936,共12页
井下装备的密封结构极易受到钻井液中颗粒的侵蚀而发生磨粒磨损最终导致密封失效,明确颗粒对密封件的损伤机理是提升密封性能延长密封寿命的关键.本研究中通过配置含二氧化硅颗粒的膨润土基液建立井下的磨粒环境,以常用于制作密封件的... 井下装备的密封结构极易受到钻井液中颗粒的侵蚀而发生磨粒磨损最终导致密封失效,明确颗粒对密封件的损伤机理是提升密封性能延长密封寿命的关键.本研究中通过配置含二氧化硅颗粒的膨润土基液建立井下的磨粒环境,以常用于制作密封件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颗粒浓度和尺寸对材料磨粒磨损行为的影响关系.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颗粒尺寸对UHMWPE摩擦学行为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颗粒浓度.在不同颗粒尺寸环境中对摩擦过程中的摩擦系数、材料磨损量和磨损形貌的变化行为展开分析时发现,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表现出随着颗粒尺寸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磨损状态逐渐恶化.此外,材料的表面磨损形态随颗粒尺寸的变化表现出“颗粒尺寸效应”.研究结果揭示了UHMWPE的磨粒磨损机理,为材料的工程应用和井下密封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颗粒浓度 颗粒尺寸 摩擦磨损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特征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罗川 周鹏高 +1 位作者 杨虎 石建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学术界对低渗透储层是否存在强应力敏感具有较大争议,给油气生产决策带来困扰。争论的焦点在于,渗透率应力敏感实验过程中岩芯是否发生塑性变形,岩芯与封套之间是否存在微间隙及其对实验结果是否具有重要影响。针对传统实验无法证明岩... 学术界对低渗透储层是否存在强应力敏感具有较大争议,给油气生产决策带来困扰。争论的焦点在于,渗透率应力敏感实验过程中岩芯是否发生塑性变形,岩芯与封套之间是否存在微间隙及其对实验结果是否具有重要影响。针对传统实验无法证明岩芯是否发生塑性变形的问题,改进实验方法,在渗透率测试前、后增加岩芯力学测试。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和有效应力理论,推导出应力敏感评价的理论公式,并进行了定量计算。实验测试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应力敏感实验过程中,岩芯所受的有效应力小于其弹性极限,岩芯不会产生塑性变形;岩芯与封套之间存在微间隙,对渗透率测试结果及变化规律具有重要影响;低渗透岩芯在低有效应力条件下测得的渗透率具有较大误差;微间隙的存在导致岩芯的应力敏感程度被高估;实验过程中岩芯的应变极小,渗透率变化极其微弱;低渗透储层不存在强应力敏感,一般来说岩石渗透率越低应力敏感性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应力敏感 微间隙 岩芯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石冲击下钢筋混凝土桩板墙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红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90-2299,共10页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桩板墙在落石冲击下的动态响应全过程,特别是其损伤特性,首先,将冲击损伤对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引入到经典的Hertz接触理论中;其次,借鉴基于冲量定理的最大落石冲击力计算公式,提出新的最大落石冲击力计算公式;最后,...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桩板墙在落石冲击下的动态响应全过程,特别是其损伤特性,首先,将冲击损伤对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引入到经典的Hertz接触理论中;其次,借鉴基于冲量定理的最大落石冲击力计算公式,提出新的最大落石冲击力计算公式;最后,根据钢筋混凝土桩板墙在落石冲击下的动态力学响应过程,提出落石冲击下钢筋混凝土桩板墙的动态损伤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落石冲击力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落石冲击下钢筋混凝土桩板墙的3个变形阶段,即:弹性加载阶段、塑性损伤加载阶段和弹性卸载阶段;冲击速度和落石半径对钢筋混凝土桩板墙的动态力学响应影响较大,而钢筋混凝土桩板墙的损伤参数δ_(c)和γ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小,但是当γ较小时,其影响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石 冲击力 钢筋混凝土桩板墙 动态损伤模型 HERTZ接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σ_(2)及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隧道力学模型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红岩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107,共10页
目前的隧道力学模型未能同时考虑中间主应力σ_(2)及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对围岩塑性区等隧道力学特性的影响。为此,首先采用岩石统一强度理论替代目前常用的Mohr-Coulomb(M-C)强度准则以考虑σ_(2)对隧道围岩塑性区的影响。其次,针对... 目前的隧道力学模型未能同时考虑中间主应力σ_(2)及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对围岩塑性区等隧道力学特性的影响。为此,首先采用岩石统一强度理论替代目前常用的Mohr-Coulomb(M-C)强度准则以考虑σ_(2)对隧道围岩塑性区的影响。其次,针对Kastner方法未能很好地考虑支护前隧道围岩初始弹性位移及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不足,在其基础上,结合圆形隧道实际施工特点,提出了能够同时考虑σ_(2)、隧道围岩初始弹性位移及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圆形隧道力学模型。最后,通过算例研究了σ_(2)、隧道围岩初始弹性位移、原始地应力、支护结构刚度和岩石内摩擦角等对围岩塑性区、隧道洞壁位移和支护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σ_(2)的影响不可忽略;一定的隧道围岩初始弹性位移可以减少支护应力,但会导致围岩塑性区和隧道洞壁位移的增加;支护结构刚度的增加可以有效减小围岩塑性区及隧道洞壁位移,但会增加支护结构应力;初始地应力的增加将增大围岩塑性区、隧道洞壁位移及支护结构应力;随着岩石内摩擦角的增加,围岩塑性区、隧道洞壁位移及支护结构应力均减小。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隧道 统一强度理论 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 隧道围岩初始弹性位移 支护结构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气钻井环空弹状流稳态流动模型与实例验证
17
作者 徐新纽 阮彪 +2 位作者 曹光福 黄鸿 杨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12-1819,共8页
国内外针对弹状流(段塞流)管流的力学模型研究很少,且计算误差较大,无法应用于钻井工程。为此,针对充气钻井开展环空气液弹状流稳态力学模型研究,可准确预测和设计井筒流体参数。首先,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对钻井气液两相管流型态进行描述... 国内外针对弹状流(段塞流)管流的力学模型研究很少,且计算误差较大,无法应用于钻井工程。为此,针对充气钻井开展环空气液弹状流稳态力学模型研究,可准确预测和设计井筒流体参数。首先,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对钻井气液两相管流型态进行描述分析,推导出环空弹状流与泡状流的转换判别关系式,认为环空充气钻井液主要出现泡状流和弹状流两种流型,且充气钻井井深小于300 m的环空内为弹状流。然后,建立环空弹状流单元的物理模型,并对其流动参数进行解析计算。依据管流机械能守恒定律,建立充气钻井环空弹状流稳态力学模型,并给出数值解法。通过两井连通充气钻水平井(DNP02井)的实钻模拟,计算出的环空流动参数与现场实测数据非常吻合,误差小于5%。证实模型的理论体系完整,计算结果满足钻井工程需求,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钻井 气液两相流 弹状流 稳态力学模型 实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土石混合体边坡长期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刘康琦 刘红岩 祁小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7-334,共8页
土石混合体边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边坡类型,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土体的蠕变是造成土石混合体边坡变形及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目前关于土石混合体边坡稳定性的研究几乎均未考虑土体的蠕变性。首先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 土石混合体边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边坡类型,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土体的蠕变是造成土石混合体边坡变形及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目前关于土石混合体边坡稳定性的研究几乎均未考虑土体的蠕变性。首先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我国某水电站库区的一个土石混合体边坡进行建模,而后利用FLAC3D软件中的强度折减法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并着重研究了土体的蠕变特征及其蠕变参数对土石混合体边坡变形及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土体的蠕变特征会明显降低土石混合体边坡的安全系数,增大边坡变形,进而对边坡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其中蠕变黏性系数对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黏性系数越大,则土石混合体边坡的安全系数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 土石混合体边坡 蠕变 强度折减法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垂直钻井工具分类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32
19
作者 柴麟 张凯 +3 位作者 刘宝林 薛启龙 王璐 王晋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从石油钻井和地质钻探两方面阐述了自动垂直钻井技术的原理及优点,按照不同结构及工作原理对自动垂直钻井工具做出分类,并简要分析了各类工具的优缺点。随后在上述分类基础上系统归纳了国内外现有垂直钻井工具及其技术特点,剖析了国内... 从石油钻井和地质钻探两方面阐述了自动垂直钻井技术的原理及优点,按照不同结构及工作原理对自动垂直钻井工具做出分类,并简要分析了各类工具的优缺点。随后在上述分类基础上系统归纳了国内外现有垂直钻井工具及其技术特点,剖析了国内外自动垂直钻井工具之间的技术差距。最后总结出自动垂直钻井工具存在的问题,指出工具今后的发展趋势为小型化、可取心、高精度和长寿命,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提出建议:对执行机构零部件结构和布局进行优化,在减小工具外径的同时增大工具内部空间,使工具在小口径井眼垂直钻进的同时还能进行取心作业;对电控式垂直钻井工具的测控传感器及其密封系统进行优化改进,使工具整体耐温耐压性能得到提高;对机械式垂直钻井工具的偏重平台在井下复杂环境下的响应规律进行研究,并探索相应的误差抑制补偿方法,以提高工具的井斜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垂直钻井工具 分类 井斜控制 发展趋势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萃取修复污染土壤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超 王瑜 +4 位作者 孔令镕 岳昌盛 王志乔 姚德俊 常腾腾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27,31,共6页
从超临界CO2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特征和国内外超临界CO2萃取修复污染土壤技术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超临界CO2萃取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超临界CO2萃取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展望了超临界CO2萃取修复污染土壤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萃取 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