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拉果错蛇绿岩中斜长岩成因及其对中特提斯洋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6
1
作者 唐跃 翟庆国 +1 位作者 胡培远 王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65-1278,共14页
拉果错蛇绿岩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改则地区,是狮泉河-永珠带内保存最好、岩石组合最完整的蛇绿岩之一。为进一步约束拉果错蛇绿岩成因及其构造属性,对其中斜长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斜长岩主要... 拉果错蛇绿岩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改则地区,是狮泉河-永珠带内保存最好、岩石组合最完整的蛇绿岩之一。为进一步约束拉果错蛇绿岩成因及其构造属性,对其中斜长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斜长岩主要呈不规则脉体或透镜体侵入到辉长岩中,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斜长岩形成于162 Ma,略晚于蛇绿岩中基性岩形成时代。这些锆石均具有明显正的εHf(t)值(+15.8~+19.7),暗示其岩浆源自亏损的地幔源区。斜长岩具有明显低SiO 2、TiO 2和高CaO的特征,具有与正常型大洋中脊玄武岩(N-MORB)类似的稀土元素配分形式和低的微量元素含量,富集Rb、Ba、Th和Sr,亏损Nb、Ta、Zr等微量元素。此外,斜长岩显示出高的Nb/La值和低的Th/Nb、Ba/Nb值,暗示其源自富集地幔源区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形成过程还受到俯冲组分的影响。综合上述特征,推测拉果错斜长岩是地幔柱影响下再富集的亏损地幔源区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俯冲过程中,再富集地幔源区(地幔楔)产生的原始岩浆快速上涌过程,并伴随着富Mg-Fe矿物的结晶分异,残余富Ca、Al岩浆。残余岩浆侵入到俯冲带上盘洋壳中(辉长岩),由于快速减压而形成斜长岩。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表明拉果错蛇绿岩形成于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早期俯冲相关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狮泉河-永珠带 蛇绿岩 斜长岩 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