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晚新生代石山组橄榄玄武岩的地幔源区组成及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冯光英 刘飞 +1 位作者 牛晓露 杨经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725-2742,共18页
南海北部边缘新生代玄武岩广泛分布,分布于海南岛北部的全新世早期石山组玄武岩,岩石组成为碱性橄榄玄武岩,其中可见较大颗粒的橄榄石斑晶,橄榄石斑晶具有较高的Fo值(82.8~83.5)和Ni含量(0.14%~0.20%)。橄榄玄武岩的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组... 南海北部边缘新生代玄武岩广泛分布,分布于海南岛北部的全新世早期石山组玄武岩,岩石组成为碱性橄榄玄武岩,其中可见较大颗粒的橄榄石斑晶,橄榄石斑晶具有较高的Fo值(82.8~83.5)和Ni含量(0.14%~0.20%)。橄榄玄武岩的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组成与洋岛玄武岩(OIB)高度吻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轻稀土元素,同时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和Hf。矿物组成及主微量元素特征指示其源区为含石榴子石辉石岩源区,经历了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约5%)。此外,石山组橄榄玄武岩具有基本一致的Sr-Nd-Pb同位素组成,表明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地壳物质的混染,但是相比正常洋中脊玄武岩(MORB),石山组橄榄玄武岩具有较高的^(87)Sr/^(86)Sr比值,较低的εNd(t)值,以及较高的^(207)Pb/^(204)Pb(15.639~15.643)和^(208)Pb/^(204)Pb(38.977~38.996)比值,说明其源区为亏损地幔(DM)和富集地幔端元(EMII)的混合。结合地球物理学证据,我们认为亏损地幔来源于软流圈,而EMII端元为含再循环古洋壳及俯冲沉积物的地幔柱,随着海南地幔柱上升,再循环物质熔融并与周围软流圈地幔橄榄岩反应形成含石榴子石辉石岩,随着地幔柱的不断上升,辉石岩首先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经历了橄榄石和微弱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后形成了石山组橄榄玄武岩。华南新生代玄武岩同石山组橄榄玄武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二者具有相同的物质端元组成,但两者岩浆演化上升的动力学机制不同,同时不同端元混合的比例及部分熔融程度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晚新生代玄武岩 地幔源区 再循环洋壳及沉积物 海南地幔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瓦房店首次发现50号金伯利岩管深部隐伏矿体 被引量:4
2
作者 仲米山 张国仁 +16 位作者 付海涛 刘正宏 王海鹏 许洪斌 石玉学 吴子杰 潘玉啟 高福亮 刘飞 刘锦 高永钊 万方来 蒋丽丽 杨磊 刘礼广 李金龙 王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79-3981,共3页
金刚石俗称钻石,以其高硬度和稀缺性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矿物之一。金刚石矿床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矿床与次生矿床两大类,原生矿床又可分为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型,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碱性辉长辉绿岩、超高压变质岩、火山岩、陨石... 金刚石俗称钻石,以其高硬度和稀缺性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矿物之一。金刚石矿床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矿床与次生矿床两大类,原生矿床又可分为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型,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碱性辉长辉绿岩、超高压变质岩、火山岩、陨石及其冲积相关的岩石中均有金刚石产出,但未形成矿床(路凤香等,1998;Cartigny,2005;Gurney et al.,2010)。次生矿床主要为砂矿床。其中原生金伯利岩型金刚石是世界上金刚石矿产的主要来源(Mitchell,1991;Gurney et al.,2005)。辽宁省瓦房店地区以盛产金伯利岩型原生金刚石闻名世界,尤以50号金伯利岩管金刚石品质最好,宝石级约占70%,质量属于世界一流(任厚民,1992;宋瑞祥,2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伯利岩 金刚石矿床 钾镁煌斑岩 砂矿床 原生矿床 超高压变质岩 辉长辉绿岩 地幔橄榄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洋地幔橄榄岩-铬铁矿中的金刚石和深地幔再循环 被引量:7
3
作者 杨经绥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5期731-741,共11页
全球多地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中发现微粒金刚石,并在中国西藏南部和俄罗斯乌拉尔北部的蛇绿岩铬铁矿中发现原位产出的金刚石,认为是地球上金刚石的一种新的产出类型,不同于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和超高压变质型金刚石。它们与呈斯石... 全球多地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中发现微粒金刚石,并在中国西藏南部和俄罗斯乌拉尔北部的蛇绿岩铬铁矿中发现原位产出的金刚石,认为是地球上金刚石的一种新的产出类型,不同于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和超高压变质型金刚石。它们与呈斯石英假象的柯石英、高压相的铬铁矿和青松矿等高压矿物以及碳硅石和单质矿物等强还原矿物伴生,指示蛇绿岩中的这些矿物组合形成于深度150~300 km或者更深的地幔。金刚石具有很轻的C同位素组成(δ13C-18‰^-28‰),并出现多种含Mn矿物和壳源成分包裹体。研究认为它们曾是早期深俯冲的地壳物质,达到>300 km深部地幔或地幔过渡带后,经历了熔融并产生新的流体,后者在上升过程中结晶成新的超高压、强还原矿物组合,通过地幔对流或地幔柱作用被带回到浅部地幔,由此建立了一个俯冲物质深地幔再循环的新模式。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中发现金刚石等深部矿物,质疑了蛇绿岩铬铁矿形成于浅部地幔的已有认识,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科学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铬铁矿 蛇绿岩 超高压矿物 强还原矿物 深地幔 深俯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4
作者 曹楚奇 熊发挥 +6 位作者 杨胜标 徐向珍 刘飞 牛晓露 冯光英 邱添 杨经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83-2704,共22页
南海盆地及周缘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对揭示南海盆地的演化历史至关重要,然而这些玄武岩的成因还存在争议。本文研究了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海南岛临高县多文组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和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其成因和构造背景。多文组玄武岩主... 南海盆地及周缘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对揭示南海盆地的演化历史至关重要,然而这些玄武岩的成因还存在争议。本文研究了位于南海北部陆缘的海南岛临高县多文组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和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其成因和构造背景。多文组玄武岩主要由橄榄石、单斜辉石、斜长石、斜方辉石、铬尖晶石和铁钛氧化物等组成。橄榄石Fo值变化于55.5~71.1之间,Ni的含量较低,Fe/Mn比值较高。铬尖晶石Cr^(#)值为74.1~82.7,Mg^(#)值为45.5~63.8,Ti的含量较高。斜方辉石Mg^(#)值为63.9~79.6,单斜辉石为66.0~80.6。单斜辉石稀土配分曲线富集MREE,亏损LREE和HREE,呈拱形分布。斜长石以中-拉长石为主(Ab_(36.56~52.78)),富集LREE、Ba、Sr和Eu。铁钛氧化物的TiO_(2)含量为50.19%~51.46%。多文组玄武岩原始岩浆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与夏威夷、峨眉山、塔里木等玄武岩组成一致,地幔源区包含了辉石岩的成分,而且其地幔潜在温度(>1400℃)和氧逸度(ΔNNO)要高于大洋中脊玄武岩(N-MORB),表明多文组玄武岩的形成与海南地幔柱活动有关。由于海南地幔柱形成时代明显晚于南海盆地的扩张时代,认为南海地幔柱是南海盆地伸展的被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盆地 新生代玄武岩 地幔潜在温度 海南地幔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构造带早白垩世最晚期镁铁质侵入岩的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冯光英 牛晓露 +1 位作者 刘飞 杨经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224-4241,共18页
丰丽镁铁质侵入岩位于小兴安岭构造带北缘,其岩石组成主要为角闪辉长岩和辉长岩。其中角闪辉长岩中含有较大的角闪石斑晶,并可见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包含其中。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岩体侵位年代为107±1.0Ma。丰丽岩体具有基本... 丰丽镁铁质侵入岩位于小兴安岭构造带北缘,其岩石组成主要为角闪辉长岩和辉长岩。其中角闪辉长岩中含有较大的角闪石斑晶,并可见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包含其中。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岩体侵位年代为107±1.0Ma。丰丽岩体具有基本一致的(87Sr/86Sr)i(0.7065)和εNd(t)(-0.17~0.14)组成,表明岩浆上升过程中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且同早中生代镁铁质岩浆岩相比,丰丽岩体的Sr-Nd同位素组成较为富集,可能与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多期次俯冲交代导致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的富集累积有关。全岩主微量元素组成揭示岩浆来源于亏损的岩石圈地幔,其源区物质组成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岩浆经历了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3%),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及钛铁矿物的分离结晶。锆石氧同位素组成δ^(18)O值变化于5.0‰~6.6‰之间,平均值为5.8‰,略高于典型地幔锆石的δ^(18)O值,暗示岩浆源区曾受到洋壳上部俯冲沉积物熔流体交代作用影响,同时角闪石矿物的结晶说明原始岩浆含水量较高,也证明源区经历过丰富的流体交代作用的影响。早白垩世最晚期(110~100Ma),东北地区岩浆作用的空间分布范围集中在最东部地区,岩性上主要为碱性岩、双峰式火山岩及少量的镁铁质岩浆岩,说明此时东北地区处于古太平洋后撤导致的陆内伸展拉张环境中,岩石圈地幔发生减压部分熔融形成了研究区镁铁质岩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最晚期 小兴安岭构造带 角闪辉长岩 氧同位素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依拉山蛇绿岩中铬铁矿特征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然 熊发挥 +2 位作者 徐向珍 刘钊 杨经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55-1670,共16页
依拉山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部,主要由蚀变较强的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及豆荚状铬铁岩组成。铬铁矿矿体集中分布在依拉山岩体北部,围岩以纯橄岩为主,少量为方辉橄榄岩。铬铁岩中铬尖晶石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Cr^#值为64.2~73.9... 依拉山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部,主要由蚀变较强的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及豆荚状铬铁岩组成。铬铁矿矿体集中分布在依拉山岩体北部,围岩以纯橄岩为主,少量为方辉橄榄岩。铬铁岩中铬尖晶石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Cr^#值为64.2~73.9,Mg^#值为46.9~71.6,TiO2为0.03%~0.31%,Al2O3为4.5%~18.7%,指示依拉山铬铁矿为高铬型铬铁矿。方辉橄榄岩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配分模式指示其具有深海地幔橄榄岩的特征,铬铁矿的铂族元素具有IPGE富集而PPGE亏损的特点,呈现出右倾的配分模式,且Pd/Ir与Pt/Pt*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相关性,反映出依拉山岩体经历了岩石-熔体反应的演化过程。结合其他岩体内铬铁矿的对比研究,提出依拉山铬铁矿可能是在俯冲带环境下,由玻安质熔体与岩石反应形成,并经历了多阶段的演化过程,即早期的洋中脊(MORB)环境以及后期的俯冲带(SSZ)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铬型铬铁矿 铂族元素 构造背景 依拉山蛇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罗甸酸性岩脉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对火成岩省岩浆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琨 田亚洲 +5 位作者 杨经绥 杨华燊 田云雷 武勇 钱丰 许秋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54-871,共18页
黔南罗甸地区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分布区外带,区内出露众多与峨眉山玄武岩同期的辉绿岩墙。酸性岩脉为石英二长斑岩,侵入于辉绿岩中,对该岩脉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石组合规律及岩浆活动的认识。本文对罗甸酸性岩脉进行... 黔南罗甸地区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分布区外带,区内出露众多与峨眉山玄武岩同期的辉绿岩墙。酸性岩脉为石英二长斑岩,侵入于辉绿岩中,对该岩脉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石组合规律及岩浆活动的认识。本文对罗甸酸性岩脉进行了岩石学、SIMS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岩石主量元素平均含量SiO_(2) 66.83%,CaO 1.76%,Al_(2)O_(3) 14.74%,MgO 0.76%,TFe_(2)O_(3) 4.49%,K_(2)O 3.67%,Na_(2)O 5.24%,A/CNK平均为0.93,显示高硅富碱、准铝质的特征。(La/Yb)_N=7.71~10.60,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OIB特征。δEu值平均为0.91,富集Rb、Ba、Th、K、Nd等元素,强烈亏损Nb、Ta、P、Ti等元素。石英二长斑岩(^(87)Sr/^(86)Sr)i和ε_(Nd)(t)值分别为0.704247~0.705292、1.08~1.54,与辉绿岩相似。研究表明,石英二长斑岩是由地幔柱部分熔融产生的玄武质岩浆经历分离结晶的产物,并混染了少量上地壳物质。锆石SIMS U-Pb年代学研究显示石英二长斑岩年龄为(259±2)Ma,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作用时间一致。样品中存在大量继承锆石,可能为扬子地块不同阶段构造活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二长斑岩 岩石地球化学 SIMS年代学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黔南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荚状铬铁矿中微米级新矿物的发现及指示意义
8
作者 闫金禹 熊发挥 +1 位作者 徐向珍 杨经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802-3824,共23页
向着地球深部进军是未来地质科学研究的战略目标之一,微区则是探寻深部地幔元素迁移和物质循环的关键。分子、原子级矿物的分析研究将在解密深部地幔物理化学条件、物质组成中扮演重要角色。蛇绿岩中豆荚状铬铁矿是微米级矿物的主要载... 向着地球深部进军是未来地质科学研究的战略目标之一,微区则是探寻深部地幔元素迁移和物质循环的关键。分子、原子级矿物的分析研究将在解密深部地幔物理化学条件、物质组成中扮演重要角色。蛇绿岩中豆荚状铬铁矿是微米级矿物的主要载体之一。近年来,随着单晶衍射仪、微区衍射和透射电镜等实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豆荚状铬铁矿中发现了一系列微米级矿物,为揭示地幔物质组成和演化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铬铁矿中发现新矿物的矿床包括中国西藏的罗布莎铬铁矿矿床和希腊中部Othrys矿床。其中,罗布莎铬铁矿矿床中发现包括罗布莎矿、林芝矿、那曲矿、藏布矿、雅鲁矿、曲松矿、自然钛、青松矿、巴登珠矿、志琴矿、经绥矿、康金拉矿及文吉矿在内的13种新矿物;Othrys蛇绿岩的Agios Stefanos矿床发现的新矿物有arsenotu?ekite、eliopoulosite、tsikourasite和grammatikopoulosite。这些新矿物以过渡族元素(Fe、Cr、Ni、Mo、V等)、钛的硅化物、碳化物、镍的磷化物等自然元素及金属化合物为主。它们多以矿物发现地或为地学研究做过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名字命名。微米级矿物的发现拓展人类对地幔矿物的晶体结构和晶体化学的认知,为进一步解释深部地幔与还原性流体的高温反应及还原环境下矿物的蚀变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级矿物 晶体结构 铬铁矿 晶体化学 罗布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仁布豆荚状铬铁矿成因及构造意义
9
作者 杨胜标 李源 +6 位作者 杨经绥 巴登珠 薄容众 李瑞保 刘成军 熊发挥 曹楚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3-553,共21页
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为目前国内铬铁矿储量最大的缝合带。本文报道了缝合带中段仁布蛇绿岩的豆荚状铬铁矿床,围绕矿床特征开展成因探讨,对缝合带的形成演化和成矿作用提供新制约。仁布蛇绿岩呈近东—西走向带状产出,主要由近30个大小... 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为目前国内铬铁矿储量最大的缝合带。本文报道了缝合带中段仁布蛇绿岩的豆荚状铬铁矿床,围绕矿床特征开展成因探讨,对缝合带的形成演化和成矿作用提供新制约。仁布蛇绿岩呈近东—西走向带状产出,主要由近30个大小不等的地幔橄榄岩体组成。地幔橄榄岩体主要为经历不同程度蛇纹石化的方辉橄榄岩和少量纯橄岩。在纯橄岩和方辉橄榄岩中发现多个不规则透镜状和团块状铬铁矿矿体,矿体长0.5~5 m,厚0.1~2 m,主要倾向为143°~245°,倾角为14°~70°;矿石以致密块状、浸染状和条带状为主,它们的尖晶石成分相近,Cr;(=100×Cr/(Cr+Al))为78.4~80.6,Mg;(=100×Mg/(Mg+Fe^(2+)))为45.8~72.6,属于高铬型;与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尖晶石相比,仁布矿石具有较高的Mn和Co,较低的Ni和Ga含量,平衡熔体具有玻安质熔体的亲缘性,指示它们源自俯冲带上(supra-subduction zone, SSZ)环境;矿石的包裹体以针状和粒状单斜辉石为主,暗示矿床形成经历了深部与浅部的地质过程。仁布铬铁矿矿床的空间分布、岩石组合以及矿石成分与缝合带东段的罗布莎铬铁矿床相似,认为它们保留了拉萨地体南缘弧前伸展的深部记录,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高铬型铬铁矿 俯冲带上 单斜辉石出溶片晶 玻安质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