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砂量和细度模数双指标在广东某回填用海砂矿区圈矿和资源量估算中的应用
1
作者 习龙 倪玉根 +3 位作者 蔡鹏捷 任颖芝 陈科衡 林纪江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1,共9页
海砂圈矿指标是海砂资源储量估算的核心内容,对海砂资源的勘查、出让、开采和监管等工作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大量海砂勘查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海砂勘查工作中采用含砂量和细度模数双指标进行圈矿,并以广东某海域... 海砂圈矿指标是海砂资源储量估算的核心内容,对海砂资源的勘查、出让、开采和监管等工作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大量海砂勘查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海砂勘查工作中采用含砂量和细度模数双指标进行圈矿,并以广东某海域回填用海砂矿区为例,对比了单指标(含砂量≥50%)与双指标(含砂量≥50%,细度模数≥0.7)圈矿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仅采用单指标(含砂量≥50%)圈矿,容易造成估算的资源量偏大;采用双指标(含砂量≥50%,细度模数≥0.7)圈矿,不仅要求含砂量达标,而且要求砂的粗度达标,可有效避免粒度极细的砂被大量圈矿,保证了所圈定的海砂矿体的开采价值,较单指标圈矿更加科学和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砂 海洋集料 圈矿指标 含砂量 细度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尔曼滤波在海洋浮标数据预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新文 林冠英 +1 位作者 刘同木 周保成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4,共7页
【目的】优化自动化数据预处理方法,以提高海洋浮标数据质量。【方法】结合海洋浮标数据特征,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自动化数据预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箱型图进行异常值的检测,并采用方差受限的方法解决测量噪声导致的滤波发... 【目的】优化自动化数据预处理方法,以提高海洋浮标数据质量。【方法】结合海洋浮标数据特征,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自动化数据预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箱型图进行异常值的检测,并采用方差受限的方法解决测量噪声导致的滤波发散问题。【结果与结论】海上工程应用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计算开销低且不影响浮标系统的正常采集和数据融合工作,浮标数据采集率达100%,云数据中心数据接收率达97%。浮标采集的原始数据经过异常值修正和滤波降噪处理后,数据曲线更为平滑且符合随时间序列变化的规律,数据预处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浮标 数据预处理 箱形图法 卡尔曼滤波算法 方差受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道BP神经网络在几内亚湾海底地形反演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浩 袁佳佳 +3 位作者 杨晨 董迪 于道成 仵振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65-1070,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双通道BP神经网络的海底地形反演方法,结合重力异常数据(包含长、短波重力异常和残差长、短波重力异常)和船载测深数据,对几内亚湾海底地形进行反演。将反演结果分别与重力地质法反演结果及GEBCO_2023和Topo_25.1模型进行比... 提出一种基于双通道BP神经网络的海底地形反演方法,结合重力异常数据(包含长、短波重力异常和残差长、短波重力异常)和船载测深数据,对几内亚湾海底地形进行反演。将反演结果分别与重力地质法反演结果及GEBCO_2023和Topo_25.1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双通道BP神经网络的反演精度优于其他模型。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深度学习在海洋大地测量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同时提升海底地形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海底地形 重力异常 GEBCO_2023 Topo_25.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光缆磁法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普志 李正元 +4 位作者 沈泽中 殷征欣 吕修亚 贺惠忠 董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110,共11页
在光缆的路由调查过程中,已铺设的光缆因目标小,且有一定埋设深度,侧扫声呐或浅地层剖面等声学手段难以识别。文章介绍了海底光缆的结构和磁性特征,重点分析了远供电源系统供电情况下,海底光缆磁异常正演曲线特征,并选用与正演模型极为... 在光缆的路由调查过程中,已铺设的光缆因目标小,且有一定埋设深度,侧扫声呐或浅地层剖面等声学手段难以识别。文章介绍了海底光缆的结构和磁性特征,重点分析了远供电源系统供电情况下,海底光缆磁异常正演曲线特征,并选用与正演模型极为相似的光缆进行实测,验证了海底光缆以远供系统电流产生的磁场特征为主、磁异常强度与电流强度和埋设深度有关、光缆位置位于异常曲线几何中心。根据已铺设光缆的磁异常正演曲线特征,可采用磁法探测手段结合水下定位技术,对光缆进行精确定位。以湾区互联海缆(BtoBE)浅水区磁法探测为例,对调查过程中的测线布设、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成果图件绘制以及交越点位置的判定进行了介绍。文章对于解答海底光缆异常成因,实施类似光缆勘察项目中的磁力探测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光缆 磁法探测 正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空无人机航磁在海缆探测中的应用实验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普志 李正元 +3 位作者 汤民强 唐水亮 王斐 杨佳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4,共5页
为解决近岸海底电缆“最后一公里”高精度探测和定位的技术难题,在构建近岸海底电缆磁异常正演模型,分析正演曲线特性的基础上,引入超低空无人机航磁技术,对阳江风电场密集分布的近岸海底电缆进行探测,验证不同飞行高度对电缆探测效果... 为解决近岸海底电缆“最后一公里”高精度探测和定位的技术难题,在构建近岸海底电缆磁异常正演模型,分析正演曲线特性的基础上,引入超低空无人机航磁技术,对阳江风电场密集分布的近岸海底电缆进行探测,验证不同飞行高度对电缆探测效果的影响;计算平面磁异常总梯度模能够减弱局部异常之间的叠加和干扰作用,推断海底电缆走向。实验结果证明:采用观测高度为10 m的超低空旋翼无人机航磁探测,在近岸区域获得了预期探测效果;实验采用平面磁异常总梯度模的计算方法,有效提高了海底电缆的平面解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空航磁 海底电缆探测 正演曲线 平面总梯度模 旋翼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再野化”的概念内涵及其对我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淑升 叶属峰 +2 位作者 孙庆杨 陈绵润 王磊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6,共8页
再野化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新思路,强调3C原则,即核心区(cores)、连通性(corridors)和大型捕食动物(carnivores)。随着陆地再野化的发展,近年来海洋再野化的理念也被国外学者提出,国内外已有海洋再野化的实践案例。... 再野化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新思路,强调3C原则,即核心区(cores)、连通性(corridors)和大型捕食动物(carnivores)。随着陆地再野化的发展,近年来海洋再野化的理念也被国外学者提出,国内外已有海洋再野化的实践案例。本文对海洋再野化的概念、内涵进行整理,对其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基于海洋再野化的内涵,绘制了海洋保护区、海洋生态廊道等组成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网络3D图。基于当前我国海洋再野化存在的问题,例如海洋保护区空缺分析结果与人类活动密集区重叠、生态服务功能区域斑块化、海洋生态廊道规划滞后等问题,建议我国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中,注重食物链上层关键物种“自上而下”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作用,发挥我国体制优势,整合自然资源管理多项措施,包括:提高已有海洋保护区级别,新设海洋底栖生物的保护区;按不同级别和层次构建生态保护修复网络,补齐海洋生态廊道的短板;根据海洋的立体空间特点划定海洋生态廊道;将生态修复工程的修复区域通过生态廊道连入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野化 生态廊道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网络 问题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探测无人艇:平台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伟平 何西 +2 位作者 董超 郑兵 李雪 《电信科学》 2021年第7期40-47,共8页
海洋探测无人艇应用范围广泛,但无人艇姿态易受风、浪、流、漂浮垃圾等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结构损坏、观测数据精度下降等问题。设计了无人艇双体宽甲板平台,多波束测深系统安装在升降机构上,保障最佳航行姿态和换能器安全,提高了采集数... 海洋探测无人艇应用范围广泛,但无人艇姿态易受风、浪、流、漂浮垃圾等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结构损坏、观测数据精度下降等问题。设计了无人艇双体宽甲板平台,多波束测深系统安装在升降机构上,保障最佳航行姿态和换能器安全,提高了采集数据的精度。2020年,该无人艇参与江西应急抗洪救灾堤坝勘察任务,在水流湍急、水质浑浊、漂浮垃圾多等不利环境下,圆满完成14 km堤坝底质勘察任务,共发现4处堤坝风险位置点,为抗洪抢险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探测 水面无人艇 平台设计 堤坝巡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西北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8
作者 张伟杰 王翔 +5 位作者 马媛 许欣 陈际雨 张浩 何嘉铧 马玉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74-2885,共12页
本研究2010年和2019年在大亚湾西北部分别开展了10个和15个表层沉积物站位调查,探讨了大亚湾表层沉积环境要素时空分布、历史演变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年Cu、Pb、Zn、Cd、Cr、Hg、As和有机碳的均值分别为32.8、41.3、120.4、0.27、4... 本研究2010年和2019年在大亚湾西北部分别开展了10个和15个表层沉积物站位调查,探讨了大亚湾表层沉积环境要素时空分布、历史演变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年Cu、Pb、Zn、Cd、Cr、Hg、As和有机碳的均值分别为32.8、41.3、120.4、0.27、40.0、0.044、8.10 mg·kg^(-1)和1.04%,澳头近岸的C01、C02站位Cu、Zn、Cd以及沙鱼洲附近C06、C07站位Cu含量超出沉积物一类质量标准,但均满足二类质量标准;2019年的均值分别为22.1、35.3、97.2、0.06、41.2、0.046、8.14 mg·kg^(-1)和1.17%,白寿湾的E10站位Cu超出一类质量标准,但均满足二类质量标准.综合两次调查结果分析,大亚湾西北部表层沉积物各项要素空间分布为澳头、哑铃湾、白寿湾、沙鱼洲、宝塔洲以南坪峙岛以西海域高,中央列岛低的趋势.2017年以来大亚湾一系列环境整治行动对大亚湾沉积物大部分要素浓度影响不显著,仅Cd含量显著降低.通过对2010与2019年相近站位对比分析,RI值变化不显著,即大亚湾西北部总体潜在生态风险变化不大,大亚湾西北部总体上目前仍处于高等—很高风险水平,主要风险污染物为Hg和Cd,仍需给予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重金属 沉积物 生态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钛海洋资料浮标观测可行性分析
9
作者 张金尚 周保成 +6 位作者 林冠英 张新文 黄桦 孟强 张燕 翟荣伟 孙奇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932,共12页
针对我国现有浮标运维成本高、运行周期和服役年限短的限制,以及方位或内置磁罗经传感器受浮标磁场影响的难题,本文利用我国海洋浮标观测网中的MF14004浮标与全钛海洋资料浮标进行同海域同步观测,并对比分析主要观测要素。研究表明:全... 针对我国现有浮标运维成本高、运行周期和服役年限短的限制,以及方位或内置磁罗经传感器受浮标磁场影响的难题,本文利用我国海洋浮标观测网中的MF14004浮标与全钛海洋资料浮标进行同海域同步观测,并对比分析主要观测要素。研究表明:全钛海洋资料浮标海试数据相对准确有效,比MF14004浮标观测结果更精确;全钛海洋资料浮标的无磁性能和水动力特性能够提升波向、流向的观测质量。全钛海洋资料浮标的设计制造突破了新型材料浮标技术瓶颈,海上试验结果、监测应用和经济效益表明其具备长期、连续及全天候自动海洋资料观测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全钛海洋资料浮标的设计制造、海上试验及监测应用在我国尚属首次,该浮标的推广应用是高质量海洋资料浮标观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海洋资料浮标 海试 数据对比分析 观测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摄影测量在砂质海岸生态系统调查中的应用
10
作者 余威 刘敏聪 +4 位作者 王孟 刘悦 李济坤 阳杰 李团结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149,共6页
砂质海岸是非常优质的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旅游悠闲价值和美学价值。应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生成砂质海岸正射影像的平面精度达厘米级,数字高程模型的高程精度达到亚米级别。本文基于无人机正射影像,分别应用绿叶指数(GLI)、绿红植被指... 砂质海岸是非常优质的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旅游悠闲价值和美学价值。应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生成砂质海岸正射影像的平面精度达厘米级,数字高程模型的高程精度达到亚米级别。本文基于无人机正射影像,分别应用绿叶指数(GLI)、绿红植被指数(GRVI)和红绿蓝植被指数(RGBVI)识别沙滩后滨植被面积,并与GIS数字化结果进行对比,误差分别为24.4%、7.4%和25.2%,绿红植被指数(GRVI)识别的结果与GIS数字化的结果最接近。大梅沙沙滩后滨植被种类有66种,多为园林绿化植被,原生植被较少。沙滩面积为16.3 hm^(2),其中干滩面积为8.1 hm^(2),潮间带面积为8.2 hm^(2)。无人机未接入RTK信号,根据生成的DEM提取高程数据与地面RTK实测高程平均差值为0.598 m,无人机实测的高程低于RTK实测结果。采用五镜头相机获取真实地物信息,构建了沙滩实景三维模型,生成了沙滩雕塑和沙滩后方局部建筑物实景三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摄影测量 砂质海岸生态系统 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海洋环境条件下救助船舶南海海上搜救风险评估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军鹏 张培军 +1 位作者 周水华 李文波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0-125,共6页
为保障救助船舶进行海上搜救时的自身安全,以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常见的4类救助船舶为代表性船舶,考虑风、浪、流和能见度等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大量的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救助船舶南海海上搜救风险评估模型,研... 为保障救助船舶进行海上搜救时的自身安全,以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常见的4类救助船舶为代表性船舶,考虑风、浪、流和能见度等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大量的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救助船舶南海海上搜救风险评估模型,研究在不同气象海洋环境条件下,救助船舶在航行和实施救助过程中自身的风险程度。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南海的实例分析显示其效果良好,此方法可较好地对救助船舶的风险程度进行直观的描述,可有效地为搜救指挥和船舶驾驶提供决策参考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助船舶 气象海洋环境 模糊综合评价 搜救风险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北部16 kaBP以来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春凤 孙启顺 +5 位作者 陈亮 殷征欣 陈龙 官玉龙 章钰桢 姜兆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6,共14页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对东亚季风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敏感的响应,然而目前对南海沉积物的物源分析仍存在众多争议。对南海琼东南盆地SCS-02孔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磁学分析,旨在通过环境磁学参数追踪沉积物的来源。结果表明,S...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对东亚季风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敏感的响应,然而目前对南海沉积物的物源分析仍存在众多争议。对南海琼东南盆地SCS-02孔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磁学分析,旨在通过环境磁学参数追踪沉积物的来源。结果表明,SCS-02岩芯的磁性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和赤铁矿。自16 kaBP以来,磁性矿物的粒径和成分发生了系统变化,指示了沉积物源-汇过程的改变。15.5~16 kaBP期间,磁化率较高,粒径较粗,矫顽力也较高。海平面比现今低100多米,莺歌海出露于海平面以上,古红河口距研究区较近,红河的物质可以较容易到达沉积区,因此该时期红河贡献较大,珠江和台湾贡献较小。7.5~15.5 kaBP期间,随着海平面的迅速上升,磁性矿物组成和粒度发生了变化,总的磁性矿物含量减少,磁铁矿的含量逐渐增加,粒度变细,表明随着海平面的升高,珠江和台湾的贡献有所增加。7.5 kaBP以来,现代的海陆格局基本形成,磁性矿物组成和粒度变化较稳定,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红河和珠江。因此,环境磁学参数可以指示南海西北部沉积物的源-汇变化,为海平面变化和气候演化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磁学 磁性矿物 源-汇信息 南海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构建海岸侵蚀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东 高娜 +4 位作者 英晓明 周曾 舒勰俊 徐婉明 赵明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40,共11页
岸线侵蚀预测是海岸动力地貌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长短期神经记忆网络LSTM,采用1985-2023年江苏射阳县附近海域收集到的岸线、水深和潮间带宽度数据,结合ERA5数据反演的波浪和潮流数据,构建海岸侵蚀风险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 岸线侵蚀预测是海岸动力地貌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长短期神经记忆网络LSTM,采用1985-2023年江苏射阳县附近海域收集到的岸线、水深和潮间带宽度数据,结合ERA5数据反演的波浪和潮流数据,构建海岸侵蚀风险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可以准确反映海岸线的加速侵蚀、稳定侵蚀、淤积的非线性变化或线性变化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在沙源减少条件下,波浪和潮流增强是近20年来射阳海域海岸侵蚀的主要因素。此外,利用预测模型开展了海岸加固、消浪和弱流对海岸的防护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海岸加固防护效果最佳,消浪防护效果较弱流防护效果好。预测模型设置运行过程高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侵蚀预测 江苏射阳 LSTM 非线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历史水文调查资料揭示的上升流现象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华永 李锐祥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共18页
南海夏季盛行西南季风,琼东、雷州半岛东部及粤东沿岸海域季节性上升流经常发生,且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在处理了南海北部的历史水文调查资料时发现,除了直达海面的上升流频发区域外,还存在次表层上升流分布形态:强西南季风下,贯穿琼东... 南海夏季盛行西南季风,琼东、雷州半岛东部及粤东沿岸海域季节性上升流经常发生,且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在处理了南海北部的历史水文调查资料时发现,除了直达海面的上升流频发区域外,还存在次表层上升流分布形态:强西南季风下,贯穿琼东、粤西、粤东沿岸的次表层上升流;粤西陆架大区域次表层上升流;珠江口外冲淡水驱动的上升流;粤东海湾陆架底层水入侵及湾内气旋环流。这些分布形态在已有文献中未见报道,或关注不多。除了夏季强西南季风的Ekman输送、风应力旋度产生的Ekman泵吸,南海海盆尺度环流的底边界层Ekman效应可能是次表层贯穿上升流不能忽略的驱动机制。上升流同期的大气环流形态表明,南海北部正风应力旋度Ekman泵吸似乎是粤西陆架次表层上升流的主要驱动机制。正风应力旋度与珠江冲淡水联合驱动了粤西陆架气旋型环流。气旋型环流的辐散利于粤西陆架次表层上升流的形成与维持。在粤东海湾,西南季风驱动的湾内垂向环流,及水平气旋型环流是陆架底层水入侵海湾的主要驱动机制。大亚湾内核电温排水热力羽流利于湾内气旋环流的加强。海湾岬角利于红海湾气旋环流的形成。除了Ekman效应,上升流形成机制还需关注更多的动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上升流 珠江冲淡水 风应力旋度 垂向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对风暴潮数值模拟的优化应用
15
作者 陈鸿生 林小刚 林晓珍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和数值模式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两套针对粤东遮浪海洋站点台风风暴潮增水的预报优化方案。与实测资料对比结果显示,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数值模式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最大增水和主振过程中增水后报... 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和数值模式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两套针对粤东遮浪海洋站点台风风暴潮增水的预报优化方案。与实测资料对比结果显示,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数值模式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最大增水和主振过程中增水后报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平均改善幅度分别为7.1 cm、8.2%、74%和16.1 cm、34.7%、33%。进一步分析表明,利用台风信息预测数值模拟结果的订正值可以有效改善神经网络方法的不稳定性,比直接预测风暴潮增水值更加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期记忆 神经网络 台风风暴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征匹配技术在水下边坡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江林 徐超 +2 位作者 钱立兵 刘文勇 方杰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41,共5页
针对传统水下边坡监测无法快速、直观展现水下边坡的形态、坡度和细部地形特征,以及多期测量成果间客观存在的系统偏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匹配的水下边坡监测新方法。首先将每期多波束三维点云数据生成水下地形曲面,得到水下边坡... 针对传统水下边坡监测无法快速、直观展现水下边坡的形态、坡度和细部地形特征,以及多期测量成果间客观存在的系统偏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匹配的水下边坡监测新方法。首先将每期多波束三维点云数据生成水下地形曲面,得到水下边坡的多波束声纳影像;然后将多期监测声纳影像采用加速稳健特征算法生成目标特征集,采用快速最近邻逼近搜索函数库和k邻域算法高效找到最优匹配点;最后通过匹配点校正后的声纳影像,可直观反映水下边坡的动态变化,为后期水下边坡整体稳定性分析与治理提供了基础地形数据。与传统监测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实现了水下边坡地形监测可视化,具有全覆盖、分辨率高的特点,对及时监测和掌握水下边坡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测深 图像匹配 加速稳健特征 快速最近邻逼近搜索函数库 k邻域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蒙森海西部陆架边缘冰山犁沟的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赵宁 高金耀 +7 位作者 马朋云 韩喜彬 孙曦 阳凡林 葛倩 董超 陆晓鸣 杨春国 《极地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3-639,共17页
冰山犁沟作为典型的冰山侵蚀地貌,其形态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涉及冰山的形态、龙骨深度和漂移方向,有助于了解冰架边缘裂解的历史和动态。本文通过解译南极阿蒙森海西部陆架边缘的高精度多波束水深地形,发现了大量的冰山犁沟,并运用V指... 冰山犁沟作为典型的冰山侵蚀地貌,其形态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涉及冰山的形态、龙骨深度和漂移方向,有助于了解冰架边缘裂解的历史和动态。本文通过解译南极阿蒙森海西部陆架边缘的高精度多波束水深地形,发现了大量的冰山犁沟,并运用V指数模型,分析了冰山犁沟与波纹脊的形态与分布特征,统计了冰山犁沟的走向、长度以及沟内波纹脊的脊高度和脊间距,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冰山犁沟的宽深比、V指数大小以及横截剖面形态特征很好地指示了形成犁沟的冰山龙骨的尺寸与形状,表明研究区内所有冰山犁沟主体走向为NEE—SWW,较完整犁沟主体走向为NE,主要与向陆架外缘流动的沿岸流有关;部分较长犁沟走向为NW,主要与向西沿岸流、偏东下降风或南极陆坡流有关。冰山犁沟V指数平均值为0.132,中位数为0.121,其宽深比平均值为32.33,中位数为27.37。较小的宽深比和V指数表明,冰山犁沟的形成主要与小尺寸的冰山有关,冰山龙骨较深、较尖锐。冰山犁沟内部或者边缘分布着波纹脊微地貌,脊高度为0.1~5.7 m,平均脊高度为2.0 m,脊间距为10~288 m,主要由成组冰山受潮汐上下垂直作用在冰山后缘堆积沉积物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山犁沟 冰山龙骨 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阿蒙森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通通信的内孤立波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18
作者 张新文 林冠英 +5 位作者 李锐祥 杨威 刘同木 周保成 银利强 丁奕博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189,共10页
实时监测是实现内孤立波预警的前提和基础。文章根据内孤立波过程海流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天通通信的内孤立波监测系统。该系统在浮标端搭载海流计进行剖面海流的实时观测,并将数据进行分帧传输和丢包重传,保证观测数据的可靠实时传输... 实时监测是实现内孤立波预警的前提和基础。文章根据内孤立波过程海流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天通通信的内孤立波监测系统。该系统在浮标端搭载海流计进行剖面海流的实时观测,并将数据进行分帧传输和丢包重传,保证观测数据的可靠实时传输;在云端采用数据接收存储和内孤立波识别功能解耦的设计,在实现内孤立波监测的同时,降低模块间的交互调用,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海上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浮标端数据采集率达100%,云端有效数据接收率达95.1%,且系统自动化内孤立波监测的功能有效地提高了内孤立波识别效率,保障了目标海域的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孤立波 海洋浮标 天通通信 数据采集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基点海洋重力测量数据归算补救方法
19
作者 黄谟涛 欧阳永忠 +4 位作者 范瑾煜 王许 陆秀平 吴太旗 邓凯亮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海洋重力测量中可能出现基点信息缺失(也就是无有效基点信息,统称无基点)的一些特殊情况,在分析评估国际上近期发布的全球重力位模型和卫星测高重力模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前述两类模型作为海域重力场中长波控制基准... 针对海洋重力测量中可能出现基点信息缺失(也就是无有效基点信息,统称无基点)的一些特殊情况,在分析评估国际上近期发布的全球重力位模型和卫星测高重力模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前述两类模型作为海域重力场中长波控制基准,进而开展无基点海洋重力测量数据归算的补救方法研究,给出了数据归算的流程和步骤,分析评估了补救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精度水平,使用海上实际观测数据对推荐的补救方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证明将两类模型应用于无基点海洋重力测量数据补救处理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重力测量 无基点 重力位模型和卫星测高重力模型 控制基准 数据归算 补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参数模型的海洋磁力测量系统误差补偿
20
作者 马晓宇 欧阳永忠 +2 位作者 周巨锁 李正元 汤民强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1,共6页
针对海洋磁力测量系统误差补偿时所选系统误差模型补偿不充分的情况,引入半参数模型进行精化补偿。使用简化补偿模型进行测线系统误差滤波与推估时,加入表示模型误差的非参数分量,来弥补所选系统误差模型在描述实际系统误差变化时的不足... 针对海洋磁力测量系统误差补偿时所选系统误差模型补偿不充分的情况,引入半参数模型进行精化补偿。使用简化补偿模型进行测线系统误差滤波与推估时,加入表示模型误差的非参数分量,来弥补所选系统误差模型在描述实际系统误差变化时的不足,采用自然样条函数法和L曲线法确定正则矩阵和正则化参数,对半参数模型进行补偿最小二乘求解。实验分析表明,引入半参数模型后,测线网交叉点不符值接近于0,中误差达到0.001nT,测线网精度显著提高。采用Akaike信息量准则对不同补偿方法进一步评估发现,引入半参数模型后,补偿效果受所选系统误差模型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拓宽了不同系统误差模型的使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磁力测量 系统误差补偿 半参数模型 简化补偿模型 Akaike信息量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