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CSDP-2井初步成果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训华 郭兴伟 +3 位作者 吴志强 肖国林 张晓华 朱晓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7-218,共22页
南黄海盆地是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大型叠合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中部隆起是南黄海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由于缺乏钻探资料,对中部隆起前新生代地层分布和油气资源前景的认识众说纷纭.因此,在中部隆起上实施科学钻探,探查中-古... 南黄海盆地是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大型叠合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中部隆起是南黄海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由于缺乏钻探资料,对中部隆起前新生代地层分布和油气资源前景的认识众说纷纭.因此,在中部隆起上实施科学钻探,探查中-古生代地层属性,对研究南黄海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地质条件意义重大.针对科学钻探目标,采用区域地质背景指导下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的方法,拟定了科学钻探井(CSDP-2井)位置;利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处理剖面,采用地震相、地震速度分析和储层预测技术,进行了钻前层位预测和油气储层分析.该井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负责的"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实施,全取芯钻探成果表明,中部隆起上赋存了三叠系-奥陶系海相残余地层,发育中等—好级别的、厚度较大的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在三叠系青龙组、二叠系龙潭组和栖霞组、泥盆系和志留系中获得多层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CSDP-2井的钻探发现,结束了关于中部隆起海相地层属性的争论,坚定了南黄海海相油气勘探的信心,为区域地质研究和油气地质条件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架科学钻探 海相残留盆地 钻前预测 油气发现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近海现代沉积环境 被引量:10
2
作者 段晓勇 印萍 +3 位作者 刘金庆 曹珂 高飞 陈小英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0,共7页
东海近岸海域岛屿、入海河流众多,大量陆源物质随沿岸流自长江口向东迁移,是海陆相互作用最为强烈的区域之一。对2016和2017年夏季采集的570个东海近岸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沉积物物理化学性质、粒度特征、有机质含量等测试分析。结果表... 东海近岸海域岛屿、入海河流众多,大量陆源物质随沿岸流自长江口向东迁移,是海陆相互作用最为强烈的区域之一。对2016和2017年夏季采集的570个东海近岸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沉积物物理化学性质、粒度特征、有机质含量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特征参数明显受区域沉积环境的控制。杭州湾区域沉积物偏弱碱性,氧化还原电位(Eh)<0,有机质含量北部偏高,沉积物组成以黏土质粉砂为主,抗剪强度较低(普遍<0.5kpa),各指标无明显分布规律,相关性较强。浙江东部沿海区域沉积物近中性至弱酸性,Eh较高(>0),Eh与pH自陆向海降低,象山港、乐清湾海域有机质含量较高;舟山至台州海域以粉砂为主,台州以南分布斑块状泥质区,抗剪强度比杭州湾区域偏高,各指标无明显相关性。整体来看,杭州湾与浙江东部沿海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沉积环境体系,主要是因杭州湾物质来源较为稳定,区域水动力较强,导致沉积物分布相对均一;而浙江东部海域河流、岛屿较多,各个区域物质来源和水动力环境都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沉积环境 粒度特征 物理化学性质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黄河口南岸海洋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学勇 张戈 +4 位作者 高茂生 侯国华 陈广泉 庄海海 于大涛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1期12-21,共10页
根据在现代黄河口南岸采集的4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与5个柱状沉积物样品的粒度测试结果,研究了现代黄河口南岸沉积物的类型与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粒度参数计算和聚类分析方法绘制了粒度概率累积曲线,探讨了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与物源和沉积... 根据在现代黄河口南岸采集的4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与5个柱状沉积物样品的粒度测试结果,研究了现代黄河口南岸沉积物的类型与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粒度参数计算和聚类分析方法绘制了粒度概率累积曲线,探讨了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与物源和沉积动力环境间的关系。现代黄河口至广利河河口的沉积物颗粒呈"粗—细—粗"分布,表层沉积物分为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2种类型。通过分析对比柱状沉积物不同深度粒度频率曲线与概率累积曲线,结合对沉积环境和沉积速率的分析,认为黄河河道摆动是影响沉积环境的主导因素。通过对比典型潮滩剖面丰枯季节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发现,广利河在局部区域对沉积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黄河改道是影响沉积环境的主导因素,同时,广利河等沿岸河流在河口局部区域对原有沉积环境有一定的改造作用,至莱州湾南岸,沿岸小清河、弥河等河流取代黄河成为影响沉积环境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黄河口南岸 广利河口 沉积环境 粒度 概率累积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16
4
作者 庄海海 徐绍辉 +3 位作者 高茂生 侯国华 白二涛 黄学勇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9期24-31,共8页
通过对胶州湾4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组分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和沉积物类型;并以沉积物组分分布和粒度特征为依据对沉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其周边河流以及海底地貌分布,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研究区沉... 通过对胶州湾4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组分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和沉积物类型;并以沉积物组分分布和粒度特征为依据对沉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其周边河流以及海底地貌分布,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类型主要有砂质粉砂、粉砂、粉砂质砂和泥;沉积物主要粒级为1.1Φ~7.1Φ,优势粒级为5Φ~7Φ,平均值为5.7Φ,粉砂的平均含量达到58.6%,砂、黏土的平均含量为23.6%和17.3%。将研究区沉积环境划为4类:湾顶及东部近岸浅水区域(I),大沽河—洋河水下三角洲区域(Ⅱ),湾西南部及中部深水区域(Ⅲ)和沧口砂脊周边及湾口区域(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沉积物 粒度特征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在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中生代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凌霄 吴志强 祁江豪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6期66-72,共7页
在构造复杂和测井资料少的海域,有效地进行地震反演和储层预测是油气前景评价的关键。针对南黄海盆地白垩系砂岩储层中岩性复杂和物性高度非均质的问题,采用了测井、地震资料联合的稀疏脉冲约束反演方法和构造形态约束下的低频模型构建... 在构造复杂和测井资料少的海域,有效地进行地震反演和储层预测是油气前景评价的关键。针对南黄海盆地白垩系砂岩储层中岩性复杂和物性高度非均质的问题,采用了测井、地震资料联合的稀疏脉冲约束反演方法和构造形态约束下的低频模型构建技术,对二维多道地震数据进行了目标层波阻抗反演处理,并对白垩纪砂岩储层的横向分布进行了追踪预测。结果表明:地震波阻抗剖面能够刻画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表征储层内部物性变化,预测有利储层分布范围;储层预测认为白垩系泰州组发育多层低波阻抗的泥岩生烃层,中间夹两层波阻抗较高的砂层,与钻井资料对比为物性较好的油气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储层预测 稀疏脉冲反演 北部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的垂直地震剖面测量 被引量:8
6
作者 吴志强 祁江豪 +7 位作者 张训华 郭兴伟 丘学林 张雪飞 谭云龙 黄聿晓 李文强 庞玉茂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492-3508,共17页
南黄海海相地层的地震波场特征和层位标定一直是困扰地震勘探的重要问题.为了近距离、高精度和高分辨率地观测井周围构造特征和岩石性质引起的波场变化,为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与解释提供地震波衰减规律、速度与层位标定等信息,对大陆... 南黄海海相地层的地震波场特征和层位标定一直是困扰地震勘探的重要问题.为了近距离、高精度和高分辨率地观测井周围构造特征和岩石性质引起的波场变化,为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与解释提供地震波衰减规律、速度与层位标定等信息,对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实施了近零偏移距垂直地震剖面(VSP)观测.针对海相地层顶部强反射界面地震波穿透难的问题,采用了大容量气枪震源并设计了气枪阵列组合方式,提高了激发地震波的能量,获得了强反射界面之下清晰的PP、PS下行波和上行波信号.采用了三分量偏振合成、组合滤波和波场分离等处理方法,对VSP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海相三叠系-志留系的精细的纵波、横波速度结构和地层吸收因子等物性数据,建立了钻井地层、测井、VSP上行波和多道地震剖面对应关系,实现了不同尺度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属性资料的有效衔接,标定了钻井地质剖面上各深度地质体的地震反射特性,厘定了过井地震剖面上反射同相轴的地质属性.此次观测取得的纵波、横波速度信息,成为建立南黄海海相地层速度模型主要的资料来源,也是地震资料的岩性反演处理不可缺少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海相沉积层 垂直地震剖面 弹性波速度 大容量气枪震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架科学钻探南黄海CSDP-2井的垂直地震剖面资料采集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志强 郭兴伟 +5 位作者 祁江豪 丘学林 张雪飞 谭云龙 黄聿晓 李文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9-207,共9页
CSDP-2井位于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西部,是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在中部隆起上实施的第一口以探查印支构造面以下海相中-古生界地层属性为目标的科学钻探井,对了解中部隆起前新生代基岩地层赋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获取井孔的高精度地层... CSDP-2井位于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西部,是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在中部隆起上实施的第一口以探查印支构造面以下海相中-古生界地层属性为目标的科学钻探井,对了解中部隆起前新生代基岩地层赋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获取井孔的高精度地层速度及高信噪比地震波场特征,建立准确的地震层位与钻井地层的对应关系,对该井实施了垂直地震剖面(VSP)观测。针对观测井的地震地质条件和观测目标,采用了由4条1500in3的Bolt气枪组成的大容量气枪阵列作为地震激发震源,克服了海相地层顶界面强反射对地震波强烈阻滞的难题;通过三分量数字检波器等间距观测方法,记录传播到井中的地震波场信号。现场的初步处理结果表明,获得了高信噪比的地震波场信号,纵波和转换波信号清晰、特征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 观测 大容量气枪震源 强反射界面 南黄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堆积密实度下尾矿库洪水漫顶溃坝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党显璋 高茂生 +2 位作者 张力霆 汪小刚 张少雄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9期79-84,共6页
以某尾矿库为原型,基于模型相似理论,在尾矿库溃坝模型平台上分别进行了松散状态、稍密状态、密实状态下3种不同堆积密实度的尾矿库洪水漫顶溃坝模型试验,研究尾矿库发生洪水漫顶后的溃决过程及机理,总结溃坝规律。结果表明,漫顶溃坝破... 以某尾矿库为原型,基于模型相似理论,在尾矿库溃坝模型平台上分别进行了松散状态、稍密状态、密实状态下3种不同堆积密实度的尾矿库洪水漫顶溃坝模型试验,研究尾矿库发生洪水漫顶后的溃决过程及机理,总结溃坝规律。结果表明,漫顶溃坝破坏的一般过程可归纳为3个阶段:细冲沟形成阶段、"陡坎"破坏导致溃口纵向发展阶段、崩塌导致的溃口横向发展阶段。通过分析3种堆坝密实度溃坝试验破坏关键点,得出提高尾矿坝堆积密实度能够有效延迟溃坝泥石流的形成时间,为下游居民撤离及制定相应的救援预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漫顶溃坝 模型试验 溃坝规律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利河口北潮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学勇 张戈 +3 位作者 高茂生 侯国华 刘森 庄海海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9期43-50,共8页
基于广利河口北潮滩45个表层沉物和2个岩心柱样重金属、粒度、TOC数据,分析了广利河口北潮滩沉积物重金属分布规律及其来源,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Cu、Pb、Zn、Cr、Cd、Hg、As 7种元素含量低于国家一类标准;在空... 基于广利河口北潮滩45个表层沉物和2个岩心柱样重金属、粒度、TOC数据,分析了广利河口北潮滩沉积物重金属分布规律及其来源,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Cu、Pb、Zn、Cr、Cd、Hg、As 7种元素含量低于国家一类标准;在空间分布特征上,距岸一定范围内数值相对较高,主要受沿岸余流作用的影响;就来源而言,Cr元素明显为广利河注入,表层、Z1和Z2沉积物粒度对重金属的控制作用有明显差异;研究区内Cr和As污染指数最高,Cu污染指数变化最大,综合污染指数呈"哑铃状"分布,靠近现代黄河口和广利河口各高值相对较高。目前广利河口北潮滩重金属含量没有到达污染的程度,但有向轻度污染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利河口 北潮滩 沉积物 重金属 环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相干属性技术实现参量阵浅地层剖面上的水合物识别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睿 霍元媛 +8 位作者 陈江欣 陈珊珊 徐华宁 刘俊 刘鸿 颜中辉 王小杰 刘欣欣 杨佳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87-89,共3页
由于水介质的特殊性以及海洋探测技术的特点,目前,对海底浅表沉积层的探测,最为有效的方法仍是基于水声学原理的浅地层剖面遥测技术。浅地层剖面探测(浅剖探测)主要应用于海洋科学考察、海底管缆路由探测、港池探测、海底地质结构探测... 由于水介质的特殊性以及海洋探测技术的特点,目前,对海底浅表沉积层的探测,最为有效的方法仍是基于水声学原理的浅地层剖面遥测技术。浅地层剖面探测(浅剖探测)主要应用于海洋科学考察、海底管缆路由探测、港池探测、海底地质结构探测、水下工程选址及日常维护等领域,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工程以及海洋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李颂文,2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属性 参量阵 浅地层剖面 水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揭示的南黄海地层地球物理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志强 郭兴伟 +2 位作者 张训华 祁江豪 肖国林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10期78-80,共3页
0引言南黄海中—古生代海相地层是研究扬子块体向东延伸及其岩相古地理的关键,也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是南黄海第1口全取心科学钻井,先后钻遇第四系—新近系,下三叠统青龙组,二叠系大隆组、龙潭组、孤峰组... 0引言南黄海中—古生代海相地层是研究扬子块体向东延伸及其岩相古地理的关键,也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是南黄海第1口全取心科学钻井,先后钻遇第四系—新近系,下三叠统青龙组,二叠系大隆组、龙潭组、孤峰组和栖霞组,石炭系船山组、黄龙组和高骊山组,泥盆系五通组,志留系坟头组和高家边组。该井是中部隆起上第1口钻遇海相中—古生界的钻井,同时也是整个南黄海海域目前钻遇的海相中—古生界地层最全的钻井。目前已对其生物地层、沉积和构造演化以及油气资源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岩石的地球物理特征研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特征 古生代海相 南黄海 岩相古地理 高骊山组 栖霞组 龙潭组 黄龙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幅加权的拖缆与海底地震资料联合波形反演方法
12
作者 杨华臣 张建中 吴志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0-1191,共12页
南黄海新近系沉积层与其下方中-古生代海相地层之间速度差异大,存在强波阻抗界面,导致接收的浅部和中深部地层的反射波振幅差异极大.一般全波形反演方法未考虑不同界面反射波振幅的差异,对南黄海浅部沉积层速度的反演效果好,而对中深部... 南黄海新近系沉积层与其下方中-古生代海相地层之间速度差异大,存在强波阻抗界面,导致接收的浅部和中深部地层的反射波振幅差异极大.一般全波形反演方法未考虑不同界面反射波振幅的差异,对南黄海浅部沉积层速度的反演效果好,而对中深部地层速度的反演效果差.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振幅加权的拖缆与海底地震资料联合波形反演方法.该方法对中深部弱反射波数据施加较大的权重,对浅部强反射波数据施加较小的权重,从而均衡浅、中和深部地层反射波的振幅,使得自浅至深所有地层速度均能得到较好反演效果.同时,该方法利用海底地震资料和拖缆地震记录积分的低频成分反演低波数背景速度场,利用拖缆资料的高频成分提高反演模型的分辨率,充分发挥了拖缆和海底地震资料的优势互补作用,获得了比仅使用单一资料更好的反演结果.根据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建立了南黄海中部隆起的速度模型.利用该理论模型的合成地震记录对本文方法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波形反演 联合反演 海底地震资料 振幅加权 速度模型 强波阻抗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