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源数据频率域加权融合的深海高精度海底地形模型构建——以格陵兰岛南部海域为例
1
作者 卜宪海 谭新月 +3 位作者 张建兴 樊妙 闫循鹏 阳凡林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115,共15页
融合卫星重力反演、船载声呐测深等多源数据是构建大范围深海高精度地形模型的核心技术途径。然而,当前方法通常难以兼顾局部地形细节和全局整体趋势,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频率域加权融合的深海高精度海底地形模型构建方法。... 融合卫星重力反演、船载声呐测深等多源数据是构建大范围深海高精度地形模型的核心技术途径。然而,当前方法通常难以兼顾局部地形细节和全局整体趋势,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频率域加权融合的深海高精度海底地形模型构建方法。首先,对多源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清洗与基准统一等预处理;然后,分别对测区对应的6个全球地形模型进行分频处理与加权融合,以局部船测地形与融合后模型的水深偏差为约束条件,迭代优化融合权重并得到初始融合结果;最后,联合局部船测地形与初始融合结果进行局部地形细节构建,从而实现大范围测区高精度地形模型重构。以格陵兰岛南部局部区域深海地形重构为例,结果表明:相比最邻近插值、反距离加权、自然邻近插值、克里金插值以及移去−恢复法等经典方法,本文方法构建的海底地形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17.15%、16.50%、16.63%、16.67%、9.99%,与IBCAO5.0模型之间的决定系数R2分别提高了约8.82%、8.27%、8.27%、8.41%、16.09%,地形整体趋势与局部细节信息均得到有效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地形模型 多源数据融合 数字水深模型 频率域 加权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绘学角度探讨海岸线及其测定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焱雄 陈义兰 +1 位作者 杨龙 高珊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436,共12页
海岸线是陆海统筹基础地理信息的关键要素,其科学精准的确定对海岸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目前我国海岸线定义、分类以及测定方法,比对分析了传统痕迹海岸线测量和基于潮汐模型的海岸线测定的结果,并进一步讨论了我国海... 海岸线是陆海统筹基础地理信息的关键要素,其科学精准的确定对海岸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目前我国海岸线定义、分类以及测定方法,比对分析了传统痕迹海岸线测量和基于潮汐模型的海岸线测定的结果,并进一步讨论了我国海岸线定义、分类及界定存在的分歧和问题。基于我国海岸线测量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进步,建议海岸线定义为多年大潮平均高潮面与海岸交接形成的海陆分界线,建议基于测绘学的海岸线测定采用联合潮汐模型和DEM的确定方法。本文认为基于测绘学的海岸线定义和测定方法,能为我国提供基准统一、精确客观的海岸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绘学 海岸线 平均大潮高潮线 潮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区域高程基准动态监测方法——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解加粉 孙如瑶 +3 位作者 陈建忠 丁仕军 侯立媛 刘元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8-312,324,共6页
高程基准是测绘基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国家重大工程提供数据支撑。针对高程基准因受地表形变等因素影响而难以精准监测的问题,本文基于时序InSAR地表形变监测和水准数据时间序列分析地表形变结果,对形变区开展高程基准周期性复测,实... 高程基准是测绘基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国家重大工程提供数据支撑。针对高程基准因受地表形变等因素影响而难以精准监测的问题,本文基于时序InSAR地表形变监测和水准数据时间序列分析地表形变结果,对形变区开展高程基准周期性复测,实现以高程基准成果更新、点位可用性分析、点位沉降情况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动态监测,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监测成本和监测难度,成果可靠性强,可有效提升测绘基准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为区域高程基准动态监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程基准 动态监测 INSAR 水准测量 形变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下光传输模型的3D高斯珊瑚礁场景重建方法
4
作者 赵鑫 樊妙 +4 位作者 崔晓东 云天宇 张江鹏 张彪 阳凡林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40,共10页
水下实景三维模型在海洋资源勘探、生态监测及海底考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建模过程因水体对光线的复杂衰减和散射效应,面临重建模型颜色失真和精度下降的双重挑战。然而,3D高斯泼溅方法未针对水下光学特性进行优化,其缺乏颜色恢复机... 水下实景三维模型在海洋资源勘探、生态监测及海底考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建模过程因水体对光线的复杂衰减和散射效应,面临重建模型颜色失真和精度下降的双重挑战。然而,3D高斯泼溅方法未针对水下光学特性进行优化,其缺乏颜色恢复机制的缺陷导致重建质量显著下降。针对该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融合水下光传输模型与3D高斯泼溅的水下场景重建方法。该方法基于运动结构恢复(SfM)算法的场景估计,借助水下光传输模型解析光线传输的物理规律,实现介质影响在物体本征辐射上的去除,在3D高斯表征空间完成颜色和几何结构的精准重建。通过SeaThru-D3标准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3D高斯泼溅方法,本方法的峰值信噪比提升了3.0%,结构相似性提升了8.3%。该方法为底栖生境制图、珊瑚礁生物量监测等海洋工程应用提供了高保真三维重建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实景三维 3D高斯泼溅 颜色恢复场景 珊瑚礁场景重建 水下光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UDA的多波束测深数据海底地形模型并行构建算法
5
作者 李展鹏 崔晓东 +3 位作者 云天宇 李晓勇 亓超 阳凡林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4,共10页
多波束测深系统(MBES)具有探测范围广、测量效率高的特点,面向海量多波束测深数据的高效快速地形建模与表达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通用并行计算架构(CUDA)的自适应分辨率规则格网并行构建算法,首先对区域进... 多波束测深系统(MBES)具有探测范围广、测量效率高的特点,面向海量多波束测深数据的高效快速地形建模与表达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通用并行计算架构(CUDA)的自适应分辨率规则格网并行构建算法,首先对区域进行四叉树的构建,然后针对分割后的点云计算自适应最优分辨率,利用图形处理器(GPU)并行加速构建格网,最后通过光照阴影计算和高程渲染,构建海底地形模型。本研究以水下大规模多波束测深点云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GPU加速与中央处理单元(CPU)环境下构网任务的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基于CPU构网耗时22.753 s,本算法构网耗时缩短至9.023 s,加速2.52倍,实现了海底地形模型的快速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测深系统 四叉树 图形处理器 规则格网 自适应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无人航行器集群协同定位中的几个关键因素及影响规律
6
作者 杜祯强 柴洪洲 +3 位作者 向民志 章繁 惠俊 王朝莹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1210,共10页
水下无人航行器集群(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UUVs)协同定位可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时空基准延拓至水下,实现UUVs编队精准控制、路径合理规划以及高效协同作业.本文剖析了影响UUVs协同定位精度的几个关键因素,即编队构型影响、测... 水下无人航行器集群(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UUVs)协同定位可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时空基准延拓至水下,实现UUVs编队精准控制、路径合理规划以及高效协同作业.本文剖析了影响UUVs协同定位精度的几个关键因素,即编队构型影响、测距误差影响(包括时钟漂移误差、水声测距误差和声速剖面误差)、主UUV位置误差影响.水下的弱通信条件使得编队构型的优劣直接影响协同定位的精度,编队构型误差与UUVs分离角和天顶距相关;时钟漂移误差主要取决于UUVs时间同步板的精度,其与时钟漂移量呈线性关系;水声测距误差包含系统性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性误差的比例会影响UUVs的最优分离角;声速剖面误差与深度和波束入射角相关,作业中需要对入射角加以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UV 协同定位 影响因素 编队构型 声速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分析的四叉树星载激光雷达去噪方法
7
作者 张百川 董志鹏 +3 位作者 刘焱雄 阳凡林 陈义兰 李杰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26,共14页
第二代星载激光雷达冰、云和陆地测高卫星(Ice,Cloud,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2,ICESat-2)在获取浅海岛礁水深信息方面具有极大潜力。然而受大气散射、太阳辐射和仪器噪声等因素影响,造成获取的ICESat-2星载激光光子中存在大量噪... 第二代星载激光雷达冰、云和陆地测高卫星(Ice,Cloud,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2,ICESat-2)在获取浅海岛礁水深信息方面具有极大潜力。然而受大气散射、太阳辐射和仪器噪声等因素影响,造成获取的ICESat-2星载激光光子中存在大量噪声。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分析的四叉树星载激光雷达去噪方法。首先,使用高斯核函数和K折交叉验证的方法绘制光子核密度曲线(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并设置阈值来分离海面光子和海底光子;其次,利用自适应参数的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去除海底异常光子,获得粗略去噪结果。最后,对海底光子划分窗口,从不同尺度使用预判断四叉树算法提取出精确的海底信号光子。研究选取典型岛礁的ICESat-2卫星数据,通过与实测水深数据对比,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95%和98%,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达到1.01 m和0.77 m。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提取水下地形信息,为浅海水下地形反演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测量 ICESat-2 光子提取 核密度算法 多尺度分析 四叉树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中值滤波算法的ICESat-2海底点云去噪处理与分析
8
作者 郝皎宇 李杰 +2 位作者 董志鹏 胡俊 唐秋华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920,共12页
中值滤波作为一种经典的图像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图像去噪和点云数据降噪,但尚未应用在ICESat-2海底点云数据的去噪处理中。ICESat-2点云数据中的噪声点呈现出椒盐噪声的特征,而中值滤波在消除此类噪声具有显著的效果。基于这种优势,本... 中值滤波作为一种经典的图像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图像去噪和点云数据降噪,但尚未应用在ICESat-2海底点云数据的去噪处理中。ICESat-2点云数据中的噪声点呈现出椒盐噪声的特征,而中值滤波在消除此类噪声具有显著的效果。基于这种优势,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去噪方法,该方法在传统中值滤波算法基础上,结合ICESat-2点云数据的特定噪声模式和空间分布特征分离噪声点云和信号点云。首先,通过频率统计法区分海面和海底数据,将海底数据转换为栅格形式,并使用中值滤波算法处理;其次,根据栅格数量,将像素集合分类为海底信号或离散点,再通过聚类分析进一步将离散点分为信号点和噪声点;最后,对筛选出的信号像素集合进行数据补全,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将本研究方法结果与常用的DBSCAN去噪结果和基于置信度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证实了本方法在保留海底地形数据方面的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提取的海底水深数据与真实水深的决定系数高于0.95,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5 m,均方根误差小于1.0 m,平均相对误差小于0.5%,显示出较高的测深精度和可靠性,为ICESat-2海底点云数据的去噪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at-2激光卫星 点云去噪 中值滤波 水深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参数输入的星载激光雷达测深数据去噪方法
9
作者 陶俊霖 刘焱雄 +2 位作者 董志鹏 李杰 丁一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针对先进地形激光测高系统(advanced topographic laser altimeter system,ATLAS)数据信噪比低、噪声点分布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参数输入的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去噪方法。首先,对ALT03数据进行标准化,降低ICESat-2数据在沿轨方向和垂... 针对先进地形激光测高系统(advanced topographic laser altimeter system,ATLAS)数据信噪比低、噪声点分布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参数输入的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去噪方法。首先,对ALT03数据进行标准化,降低ICESat-2数据在沿轨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不一致性;其次,基于标准化后的数据构建Delaunay三角网,采用一定的边长准则进行聚类,实现初次去噪;最后,基于箱形图离群点检测算法完成二次去噪。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总体精度优于传统聚类算法,且在不同噪声密度和不同地形的ICESat-2数据中均能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at-2 光子去噪 DELAUNAY三角网 无输入参数 箱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收发分置影响的海洋大地基准声线跟踪定位方法 被引量:8
10
作者 辛明真 葛茂荣 +4 位作者 阳凡林 刘焱雄 鲍李峰 石波 罗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09-3817,共9页
海水声速变化引起的声波折射效应是影响海洋大地基准定位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声线跟踪是已知准确声速剖面情况下消除折射效应的有效方法.然而现有的水声测距定位解算广泛基于收发同置假设,即认为声波的往返路径和测量载体的位置在较短... 海水声速变化引起的声波折射效应是影响海洋大地基准定位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声线跟踪是已知准确声速剖面情况下消除折射效应的有效方法.然而现有的水声测距定位解算广泛基于收发同置假设,即认为声波的往返路径和测量载体的位置在较短的观测时延内不会发生变化,导致海洋大地基准的深海定位结果引入较大误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顾及收发分置影响的海洋大地基准声线跟踪定位方法,基于往返时延差最小原则结合常梯度声线跟踪搜索得到目标最优坐标,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声线距离分配往返时延的牛顿迭代解算法以提高计算效率,最后通过深海试验证明了顾及收发分置影响的海洋大地基准声线跟踪定位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大地基准 收发分置 折射效应 常梯度声线跟踪 声速剖面 波束入射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通导一体化系统的发展与趋势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冠旭 刘经南 +2 位作者 刘焱雄 刘杨 李梦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69-1882,共14页
随着万物互联智能时代的到来,需对通信与导航进行相互赋能,构建通导一体化的泛在网。面对水下通导技术分离发展的情况,本文梳理了水下通信和导航的发展脉络,发现:水声通信是水下远程通信的主要方式,但其效果远弱于陆基无线电通信,水下... 随着万物互联智能时代的到来,需对通信与导航进行相互赋能,构建通导一体化的泛在网。面对水下通导技术分离发展的情况,本文梳理了水下通信和导航的发展脉络,发现:水声通信是水下远程通信的主要方式,但其效果远弱于陆基无线电通信,水下光学和电磁波通信能提供稳定的近程通信服务;水声导航技术是应用最广的水下导航技术,国外商业公司形成了系列化的产品,国内相关单位在关键技术指标上也实现了“并跑”。目前,中美日等国家/地区均在加速研究海洋通导一体化系统,取得了浅海试验组网成果、厘米级精度的大地测量成果、局部海域米级精度的导航成果以及中尺度海域千米级精度的定位成果,但尚未形成通导一体化的成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通信 水下导航 北斗系统 水声学 通导一体 电磁波 声波 海洋泛在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载LiDAR测深系统进行海岸带测绘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宿殿鹏 阳凡林 +3 位作者 陈亮 王仕强 陈雨 陈涛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0,共10页
如何快速获取高精度、全覆盖的海岸带浅水地形数据一直是海洋测绘的难点之一。无人机载LiDAR测深是一种有效的海岸带水陆地形一体化测量技术,利用RIEGL VQ-840-G ALB系统在山东青岛海域开展了无人机载LiDAR测深实验。基于获得的青岛实测... 如何快速获取高精度、全覆盖的海岸带浅水地形数据一直是海洋测绘的难点之一。无人机载LiDAR测深是一种有效的海岸带水陆地形一体化测量技术,利用RIEGL VQ-840-G ALB系统在山东青岛海域开展了无人机载LiDAR测深实验。基于获得的青岛实测ALB数据,从海底点密度、最浅探测深度、最大探测深度、测深精度四个方面定量分析无人机载LiDAR测深系统的测量性能,并进一步分析了无人机载LiDAR测深系统对海岸带测绘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无人机载LiDAR测深青岛实验的水深点密度达603个/m^(2),最浅探测深度仅0.16 m,最大探测深度(基于平均海面)达6.14 m;通过与船载单波束测深数据和陆上RTK数据对比,水下测深精度为17.6 cm,陆上高程精度为5.2 cm,能够满足海岸带测绘的要求,相关成果可以为我国无人机载LiDAR测深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载LiDAR测深 RIEGL VQ-840-G系统 最浅探测深度 最大探测深度 测深精度 海岸带一体化测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声线弯曲和深度约束的海洋大地基准网定位仿真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焱雄 刘杨 +1 位作者 李梦昊 陈冠旭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71-2078,共8页
为了优化海洋大地基准网性能,本文研究了附加深度约束的海洋大地基准网定位方法及其观测模型设计矩阵解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声传播路径弯曲,仿真分析了综合声学浮标、潜标和海底基站的海洋大地基准网定位性能。结果表明,潜标深度和基站间... 为了优化海洋大地基准网性能,本文研究了附加深度约束的海洋大地基准网定位方法及其观测模型设计矩阵解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声传播路径弯曲,仿真分析了综合声学浮标、潜标和海底基站的海洋大地基准网定位性能。结果表明,潜标深度和基站间距均影响基准网的有效测站个数分布,且基站间距影响基准网的信号覆盖范围,适当扩大基站间距和增加潜标深度可有效提高基准网定位精度。相关结果可为海洋大地基准网的建设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大地基准网 网型结构 声线弯曲 声线跟踪 深度约束 设计矩阵 声速误差 水声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陆水下及近岸地形多源数据获取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贾夙 解加粉 +2 位作者 丁仕军 张金营 王琚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0,共6页
内陆水下及近岸地形数据获取有助于对内陆水域进行综合开发和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针对单一数据获取难以满足复杂地形测量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源数据获取方法,采用航空摄影、机载激光雷达、多波束和单波束测... 内陆水下及近岸地形数据获取有助于对内陆水域进行综合开发和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针对单一数据获取难以满足复杂地形测量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源数据获取方法,采用航空摄影、机载激光雷达、多波束和单波束测深系统、人工实测等方法获取多源数据,经数据处理后获取全面覆盖水下、近岸、水陆交接处的地形数据,并以尼山水库为例进行试验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既实现了水上水下一体化地形数据的获取,又保证了测量成果精度的可靠性,可广泛应用于大中型水库测量工程,为内陆水下及近岸地形测量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内陆水下及近岸 多源数据获取 水下地形测量 尼山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蚁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的声学底质分类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德秋 马丹 +3 位作者 陈帆 樊妙 邢喆 唐秋华 《海洋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0-759,共10页
海洋底质作为深海海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类型及分布特征在深海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工程建设中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是海洋测绘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多波束测深系统采集强度数据的监督分类方法逐渐获得广泛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的迅... 海洋底质作为深海海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类型及分布特征在深海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工程建设中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是海洋测绘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多波束测深系统采集强度数据的监督分类方法逐渐获得广泛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神经网络在声学底质分类中得到广泛应用,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权值和偏重不再需要迭代优化,是一种学习速度较快的神经网络。针对ELM神经网络中由于初始权值和偏重矩阵随机确定而导致ELM分类器鲁棒性差的问题,本文选取蚁群算法优化ELM神经网络的初始参数,构建了ACO-ELM神经网络分类模型,经多次迭代后,由于信息素的累积,蚂蚁种群不断向最优路径偏移,训练精度逐渐增高,模型逐步达到平稳。通过底质分类实验验证表明,BM3D+ACO-ELM分类器处理的多波束声呐图像斑点噪声得到了有效控制,在西南印度洋脊龙旂热液钙质软泥和硫化物混合区域,BM3D+ACO-ELM分类器相比于其他三种分类器具有明显优势,底质分类精度得到较大提高,其中硫化物分类精度为93.23%,深海钙质软泥分类精度为9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学习机 反向散射强度 底质分类 蚁群算法 图像滤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学宽带扩频信号的抗多径测距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宇 王浩 +3 位作者 辛明真 程梦迪 张世照 亓家宝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为研究宽带扩频信号在复杂水声信道下的测距精度,提高水声定位系统的抗多径性能,以BELLHOP模型的多径干扰冲激响应作为水声信道环境基础,通过构造不同传播距离、海洋环境特征的多径水声信道,对宽带扩频编码进行同步相关测距仿真;提出一... 为研究宽带扩频信号在复杂水声信道下的测距精度,提高水声定位系统的抗多径性能,以BELLHOP模型的多径干扰冲激响应作为水声信道环境基础,通过构造不同传播距离、海洋环境特征的多径水声信道,对宽带扩频编码进行同步相关测距仿真;提出一种基于宽带扩频信号载波域同步的抗多径测距方法,利用载波携带的宽带特征信息进行相关同步以提高理论测距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有直达声且不考虑声线弯曲条件下,浅海多径信道条件测距精度可达厘米级,中深水信道维持分米级测距精度,较基带同步方法的抗干扰性能有所提升,基于宽带扩频信号载波域同步的抗多径测距方法,能够为声学定位系统的高性能测距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定位 BELLHOP模型 时延测距 抗多径 宽带扩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角面元的海岸带机载/船载LiDAR点云配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玉璐 于孝林 +3 位作者 王贤昆 孔锁财 宿殿鹏 阳凡林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0,共10页
机载LiDAR系统与船载LiDAR系统是获取海岸带点云数据的常用方式。两种测量系统所测数据具有空间差异性和互补性,对这两类非同源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三角面元的LiDAR点云配准算法,根据空间分布将目标点云... 机载LiDAR系统与船载LiDAR系统是获取海岸带点云数据的常用方式。两种测量系统所测数据具有空间差异性和互补性,对这两类非同源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三角面元的LiDAR点云配准算法,根据空间分布将目标点云分割成若干不规则的三角面元作为配准基元,利用点-面变换模型,最小化源点云中的测量点与其平面位置处的三角面元间的距离,最终实现海岸带区域点云配准。实验结果表明,配准前后的样本点距离平均误差和点-面距离均方根误差分别从3.30和1.51 m降低到0.76和0.17 m,本研究基于三角面元的点云配准方法可以有效消除海岸带非同源点云数据测量空隙、角度偏差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配准 海岸带 机载激光雷达 船载激光雷达 Delaunay不规则三角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级高程基准数据处理方法实现及应用
18
作者 陈建忠 赵中飞 +3 位作者 李晓红 张金营 朱伟 陈喆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10,66,共6页
高程基准是测绘基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新型基础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高程基准数据处理的方法虽然记载于相关规范中,但其具体实现还需要重力场模型、固体潮模型、海潮模型,以及太阳与月球位置模型等额外的数据模型,国内具备独立精密... 高程基准是测绘基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新型基础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高程基准数据处理的方法虽然记载于相关规范中,但其具体实现还需要重力场模型、固体潮模型、海潮模型,以及太阳与月球位置模型等额外的数据模型,国内具备独立精密水准数据处理能力的单位较少。本文使用山东省重力场模型及部分开源公式、模型,开发了精密水准数据处理软件,经测试分析,该软件在水准概算、平差方面计算准确,具备了山东区域一、二等水准数据处理能力。同时,本文研究了一种以环闭合差评价实测数据、以实测数据评价起算点的平差方案设计方法,并成功应用于2023年山东省级高程基准动态监测项目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程基准 水准数据处理 平差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重力正演理论的海底地形反演迭代算法
19
作者 公维梁 屠泽杰 +3 位作者 孙月文 邢赛 赵福玺 阳凡林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4,共11页
重力数据反演海底地形的方法是获取全球海底地形数据的重要途径。针对传统地形反演算法需要间接引入经验参数的问题,本研究以不采用经验公式为原则,从空间域方法入手,结合重力正演公式,建立重力异常与地形之间的解析观测方程,采用最小... 重力数据反演海底地形的方法是获取全球海底地形数据的重要途径。针对传统地形反演算法需要间接引入经验参数的问题,本研究以不采用经验公式为原则,从空间域方法入手,结合重力正演公式,建立重力异常与地形之间的解析观测方程,采用最小二乘方法进行求解。为了得到观测方程最优解,建立牛顿迭代关系,引入正则化参数,增强方程组的收敛性。顾及边缘效应对正演的影响,采用双线性插值算法对原始重力异常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和无约束网格扩充以削弱误差。在太平洋海域(155°E~156°E,16°N~17°N)构建了1′×1′分辨率的海底地形模型,并通过船测水深数据验证。相比于传统空间域算法——重力地质法,本研究方法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12.7%,验证了其可行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数据 重力正演 地形反演 正则化参数 边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C算法的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去噪方法在水深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鲁宾 李杰 +2 位作者 孟文君 董志鹏 唐秋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2-638,共7页
美国冰、云和陆地高程二号卫星(The Ice,Cloud,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2,ICESat-2)是ICESat卫星的继任者,旨在监测地球的冰盖、冰川、海洋和陆地高程的变化等,其携带的地形激光高度计系统(ATLAS)发射532 nm波长的激光,具备一定... 美国冰、云和陆地高程二号卫星(The Ice,Cloud,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2,ICESat-2)是ICESat卫星的继任者,旨在监测地球的冰盖、冰川、海洋和陆地高程的变化等,其携带的地形激光高度计系统(ATLAS)发射532 nm波长的激光,具备一定的水体穿透能力。作为光子计数式激光雷达,ICESat-2的数据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接收到大量噪声光子,导致光子数据密度分布不均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峰值聚类(Density Peak Clustering,DPC)算法的光子去噪方法,通过数据集的欧式距离计算局部密度作为点云数据的属性,采用基尼指数自适应选择最优截断距离,分别对日间和夜间数据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了两类数据的局部密度阈值参数。本文选取三处实验区域进行信号光子去噪分析,使用本文方法的去噪精度F值优于官方置信度标签去噪和传统密度聚类算法(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可以应用于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去噪处理。最后,对去噪后的华光礁区域信号光子进行折射校正,与收集的DEM数据进行对比可见,结合本文去噪方法可以使用ICESat-2数据进行浅水域的水深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at-2卫星 光子去噪 水深测深 DPC算法 基尼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