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倍频视角的频率增益控制方法
1
作者 刘玉萍 张宝金 +2 位作者 彭科 张衡 张浩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6,共5页
在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征目标地质体的特点,需对目标体的物性进行突出显示。传统的振幅增益控制(AGC)仅从振幅属性角度调整数据显示效果,不能满足地震数据解释工作中更加精细化的显示需求。文中提出一种频率增益控制(FGC)... 在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征目标地质体的特点,需对目标体的物性进行突出显示。传统的振幅增益控制(AGC)仅从振幅属性角度调整数据显示效果,不能满足地震数据解释工作中更加精细化的显示需求。文中提出一种频率增益控制(FGC)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对给定时窗内的地震数据计算一个实际的平均振幅谱,同时构建一个主频可控的期望振幅谱,将二者进行匹配以计算出增益因子,并将其应用到地震数据,达到自适应频率增益控制的目的。在保持数据频带范围不变的前提下,该方法通过调整数据中不同频率成分的能量关系,可获得更佳的视觉效果:既能突出地震数据的低频成分,用于整体地质构造趋势显示;也能突出地震数据的高频成分,用于局部地质构造细节刻画。实际资料应用效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频程 频带 倍频子波 增益控制 地震数据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 被引量:38
2
作者 苏丕波 梁金强 +5 位作者 张伟 刘坊 王飞飞 李廷微 王笑雪 王力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7-89,共13页
深化对于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成藏系统的认识,有助于科学评价该区水合物资源潜力、指导下一步的勘查工作。为此,借鉴常规油气成藏系统理论,充分利用水合物勘查实践成果,提出了水合物成藏系统的概念,并以此系... 深化对于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成藏系统的认识,有助于科学评价该区水合物资源潜力、指导下一步的勘查工作。为此,借鉴常规油气成藏系统理论,充分利用水合物勘查实践成果,提出了水合物成藏系统的概念,并以此系统论思想为基础,从水合物成藏的气源供给、流体输导及储集层出发,利用地震、测井、取心及测试等资料,深入分析了神狐海域水合物成藏系统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水合物成藏具有双源、多通道、多期成藏的特征;②来自浅部的生物气和深部的热成因气,通过具有渗漏能力的断裂、底辟、气烟囱等通道以及具有一定渗透性的沉积岩运移至水合物稳定域内形成水合物藏;③气源供给、输导通道及储集层共同控制了水合物的差异聚集;④水合物成藏系统在纵向上呈现出明显的成藏组合,主要表现为低饱和度水合物层-高饱和度水合物层-水合物+游离气层-游离气层上下叠置分布的特征;⑤平面上,不同区域水合物的产出状态、分布厚度、饱和度等差异明显。结论认为,神狐海域具有良好的水合物成藏条件,但水合物在聚集和分布上则呈现出不均匀性的特征,评价其资源潜力应综合考虑气源供给、输导通道及不同类型储集层在时空下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神狐海域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 气源供给 输导通道 储集层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二维双船拖缆与宽频带地震采集实验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福元 韦成龙 +3 位作者 胡家赋 邓桂林 易海 钟广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7-895,共9页
双船拖缆地震采集可以布设灵活的观测系统,如形成大炮检距、增加覆盖次数、中间激发提供两个方向照明等,进而改善复杂构造的地震成像效果。同时,宽频地震技术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大容量宽频震源激发,变深度拖缆接收,并进行数据去鬼波处理... 双船拖缆地震采集可以布设灵活的观测系统,如形成大炮检距、增加覆盖次数、中间激发提供两个方向照明等,进而改善复杂构造的地震成像效果。同时,宽频地震技术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大容量宽频震源激发,变深度拖缆接收,并进行数据去鬼波处理,达到拓宽频带的效果。综合双船拖缆与宽频采集的优势所开展的实验表明,成像剖面的浅层分辨率得到提高,中深目标层揭示效果有了改善,该技术在构造成像难点区值得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船拖缆 宽频震源 变深度拖缆 去鬼波 频带拓展 合成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南海北部中生界地质目标的宽频高精度准三维处理集成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陈胜红 钟广见 +3 位作者 吴庐山 王嘹亮 吴其林 邵长高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76-1087,I0004,共13页
南海北部中生界构造地质条件较新生界复杂,常规的二维地震资料成像较差,严重制约了油气勘探目标的落实。针对上述问题,在南海北部潮汕坳陷中生界A目标区开展了准三维地震处理技术攻关,形成了以自举法τ-p域稀疏反演鬼波压制技术、SWMA+S... 南海北部中生界构造地质条件较新生界复杂,常规的二维地震资料成像较差,严重制约了油气勘探目标的落实。针对上述问题,在南海北部潮汕坳陷中生界A目标区开展了准三维地震处理技术攻关,形成了以自举法τ-p域稀疏反演鬼波压制技术、SWMA+SRME+RADON组合去多次波、匹配追踪傅里叶变换五维面元规则化和基于全波形反演(FWI)断控层析速度建模的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CBM)为核心的宽频高精度准三维处理集成技术。处理结果揭示:A目标区中生界地震资料品质得到显著改善,地层内部反射波组特征和断层发育特征清晰,为A目标区中生界圈闭落实和油气勘探潜力评价奠定了坚实基础。该宽频高精度准三维处理集成技术是一套能服务于南海北部潮汕坳陷复杂海况、复杂构造背景的油气资源调查的实用技术,可望为全球类似海域目标的油气调查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准三维 鬼波 多次波 面元规则化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浅层深水沉积体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承志 罗坤文 +5 位作者 梁金强 林智轩 张伯达 刘坊 苏明 方允鑫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8-76,共9页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是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研究的热点区域,但该区域水合物储集体类型及特征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为此,在对不断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岩心沉积物粒度参数...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是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研究的热点区域,但该区域水合物储集体类型及特征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为此,在对不断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岩心沉积物粒度参数描述和粒度C-M模式分析,系统探讨了该海域含水合物层与上覆不含水合物层沉积物的成因机制,分析了含水合物层沉积物粒度参数与水合物饱和度的关系,并初步揭示了深水沉积与水合物藏分布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水合物赋存在南海北部陆坡峡谷脊部和下游段-嘴部的细粒浊积体中,含水合物细粒浊积体和上覆不含水合物层的沉积物具有不同的粒度参数特征和显著的沉积成因差异;②与峡谷脊部细粒浊积体相比,峡谷下游段-嘴部的细粒浊积体中可能存在着不同成因类型的沉积物夹层,其沉积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多期性;③含水合物层的粒度分选系数与水合物饱和度关联性最大,其次为偏度,粒度参数可能通过影响储层物性进而控制水合物饱和度;④气烟囱、断层等流体运移通道和细粒浊积体共同构成水合物的“运聚体系”。结论认为,细粒浊积体和气烟囱构造的空间匹配是神狐海域水合物不均匀性分布的关键控制因素,“水合物运聚体系”控制水合物成藏的模式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深水沉积与水合物成藏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神狐海域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 深水沉积 细粒浊积体 气烟囱构造 运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散AVO技术在南海南部盆地深水区流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莉 雷振宇 +2 位作者 苌亮 骆帅兵 钱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63,共8页
地震波经过油气储层后具有较强的速度频散现象,体现在振幅随频率而变化的特性上。频散AVO技术基于地震振幅随炮检距和频率共同变化的特性,能够检测与油气饱和度有关的速度频散异常,提高流体检测精度。使用基于Smith-Gidlow的两项AVO近... 地震波经过油气储层后具有较强的速度频散现象,体现在振幅随频率而变化的特性上。频散AVO技术基于地震振幅随炮检距和频率共同变化的特性,能够检测与油气饱和度有关的速度频散异常,提高流体检测精度。使用基于Smith-Gidlow的两项AVO近似公式,拓展成与频率相关的方程,在频谱分解的基础上,反演求解频散的大小。在频散AVO计算过程中,对比测试了几种频谱分解方法,确定了高分辨率的频谱分解方法。最后将频散AVO技术应用于南海南部盆地深水区的真实地震数据上,结果表明,基于流体引起的地震频散现象,使用频散AVO技术在流体检测方面具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散AVO 流体检测 南海南部盆地 深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天然气水合物硬岩体系介电常数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卢静生 李栋梁 梁德青 《新能源进展》 2019年第5期423-428,共6页
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的介电常数是水合物资源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参数。祁连山冻土区钻探表明水合物储集层多属致密型岩石类型,因此无法精确定位水合物储层及估算资源量,探地雷达及介电测井成为重要的备选方案。本文设计并建立含水合... 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的介电常数是水合物资源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参数。祁连山冻土区钻探表明水合物储集层多属致密型岩石类型,因此无法精确定位水合物储层及估算资源量,探地雷达及介电测井成为重要的备选方案。本文设计并建立含水合物岩心介电常数测试系统,对祁连山水合物钻探区DK-8井岩心样品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含水合物砂岩样品的介电常数与外加电场的频率相关,即介电常数总趋势是随频率增高而减小,而在低频端出现高值,介电常数与频率呈现指数关系,含水合物砂岩的实验结果符合岩石介电常数规律。同一岩石样品,含水合物岩石的介电常数介于饱水岩石和干岩石介电常数之间。在气饱和条件下,同一岩石孔隙中较高介电常数的极化水转化为较低介电常数水合物导致含水合物岩石介电常数低于饱水岩石;但是水合物的介电常数高于空气的介电常数使含水合物岩石的介电常数高于同一块干岩石的介电常数,说明岩石中水合物增大了岩石的介电常数。含水合物样品在10~40MHz频段存在频散特性;频率高于50MHz,频散特性变弱,介电常数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介电常数 冻土区 岩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的地震数据速度谱优化方法
8
作者 刘玉萍 张衡 +1 位作者 张宝金 顾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72,共8页
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可间接反映地下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速度的提取与分析影响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全过程。目前,速度谱分辨率低,导致拾取的速度不准确,构建的速度模型精度经常不能满足复杂地质构造的地震成像要求。为此,提出基于... 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可间接反映地下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速度的提取与分析影响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全过程。目前,速度谱分辨率低,导致拾取的速度不准确,构建的速度模型精度经常不能满足复杂地质构造的地震成像要求。为此,提出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的地震数据速度谱优化方法。该方法是一种频移处理技术,能有效提高地震数据低频端能量的信噪比。首先,基于Hilbert变换获得地震数据的瞬时振幅;其次,对瞬时振幅进行EMD;然后,筛选分解后的本征模量(IMF),选择具有有益表达速度谱信息的本征模态模量;最后,构建新的速度谱数据。经过优化后的地震数据频谱分辨率更高,有效频带向低频端移动。实验测试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扩大速度谱拾取的寻优区间,提高速度分析准确性,提升地震资料成像品质。该方法在成果数据处理和速度谱优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BERT变换 经验模态分解(EMD) 速度谱 频移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特征 被引量:91
9
作者 宁伏龙 梁金强 +11 位作者 吴能友 祝有海 吴时国 刘昌岭 韦昌富 王冬冬 张准 徐猛 刘志超 李晶 孙嘉鑫 欧文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4,I0001,共25页
中国陆上冻土区和海域深水区都拥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资源,二者虽在同盆共生、运聚机理上有相似之处,但差异也十分明显。为了给地质-工程-环境一体化开发水合物提供准确的基础地质数据,从构造与沉积、地温、热流、地... 中国陆上冻土区和海域深水区都拥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资源,二者虽在同盆共生、运聚机理上有相似之处,但差异也十分明显。为了给地质-工程-环境一体化开发水合物提供准确的基础地质数据,从构造与沉积、地温、热流、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响应、赋存类型、孔渗、力学强度、饱和度等9个方面,对比分析、总结了二者在分布规律与赋存特征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①陆上冻土区水合物主要赋存于中生代地层,以热成因气为主,受断层裂隙构造控制,具有较好的圈闭条件,其储层温度、地温梯度、热流、压力表现为“四低”特征,水合物多数分布在砂岩孔隙和泥页岩裂隙中;②陆上冻土区水合物测井响应总体显示“两高两低”特征(高电阻率、高波速、低自然伽马、低密度),储层岩石力学强度高,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低水合物饱和度特征;③海域水合物主要赋存于新生代第四纪地层,热成因或生物成因气皆有,受泥底辟、气烟囱、断层裂隙控制,无明显圈闭,其储层温度、地温梯度、热流和压力表现为“四高”特征;④海域水合物多数分布在富含有孔虫的黏土质粉砂和粉砂质黏土中,地震反射波显示明显的BSR特征,测井响应则总体表现为“两高”特征(高视电阻率、高波速),其储层沉积物力学强度低,具有高孔隙度、低渗透率和相对较高的水合物饱和度。结论认为:①海域是中国水合物富集的主要区域,后续应突破海域水合物甜点识别与评价技术,统筹考虑整个水合物油气系统的资源禀赋特征;②应重点攻关水合物储层精细表征技术和富集矿体-储层系统的精细刻画,加强海陆联合和全球比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水合物 陆上冻土区 海域深水区 赋存特征 油气系统 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典型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的特征与控藏机制 被引量:30
10
作者 张伟 梁金强 +4 位作者 陆敬安 孟苗苗 何玉林 邓炜 冯俊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0-99,共10页
为了深入探究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运聚成藏的机制,基于高分辨率地震、海底观测、水合物钻探、随钻测井、岩心资料及钻后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从气源、运聚、储集、封盖等成藏条件入手,剖析了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渗漏型水合... 为了深入探究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运聚成藏的机制,基于高分辨率地震、海底观测、水合物钻探、随钻测井、岩心资料及钻后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从气源、运聚、储集、封盖等成藏条件入手,剖析了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渗漏型水合物成藏系统的特征与控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渗漏型水合物富集成藏受控于松南低凸起构造及其上发育的气烟囱,气烟囱构成的天然气运聚通道与水合物稳定域空间匹配决定了水合物的主要分布范围;②海底冷泉系统及地震剖面上出现的天然气渗漏地震反射异常,是渗漏型水合物分布与赋存的有力指示标志;③渗漏型水合物差异分布特征明显,横向上水合物聚集在具有明显渗漏通道构成的储集空间内部,而没有通道沟通水合物稳定域的区域仅聚集薄层水合物,垂向上水合物的分布厚度、产状及饱和度等也表现出差异性;④水合物气源具有生物气及热解气双重供给特征,热解气与深部中央水道岩性气藏及古近纪烃源岩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⑤充足的天然气通过气烟囱及水道边界断层等通道运移聚集,并在海底浅层块体流沉积(MTDs)细粒黏土质粉砂封盖条件下富集水合物,MTDs内部的裂缝构成了渗漏型水合物主要的储集空间。结论认为,在低凸起及富生烃凹陷成藏的背景下,充足的天然气通过低凸起上气烟囱高效运聚成藏,气烟囱上覆MTDs内部是否出现渗漏通道是能否形成和富集水合物的关键,也是渗漏型水合物差异运聚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琼东南盆地 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 差异运聚成藏 气烟囱 渗漏通道 控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量油气地震勘探技术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赟 文鹏飞 +2 位作者 李宗杰 刘佳 李孟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95-1406,1168,共13页
首先简单回顾了地震各向异性理论与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然后针对石油工业领域需求,重点讨论了裂缝各向异性等效介质理论应用存在的问题。对于页岩、煤层等强各向异性介质,需要突破Thomsen理论的弱各向异性假设;对于多... 首先简单回顾了地震各向异性理论与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然后针对石油工业领域需求,重点讨论了裂缝各向异性等效介质理论应用存在的问题。对于页岩、煤层等强各向异性介质,需要突破Thomsen理论的弱各向异性假设;对于多组多尺度裂缝型储层,需要从单斜介质模型的角度进一步丰富、发展现有的等效介质理论;而对于中国广泛分布的陆相薄互层储层,宽方位P波各向异性分析与S波分裂分析需要在正交各向异性介质的框架下重新认识波场特征,并厘定各向异性异常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了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解释分析中存在的不足,主要问题在于油气勘探开发的高精度要求与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不够完善所产生的不匹配。最后,提出了一些值得攻关研究的方向,重点在于现有的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需要进一步发展保矢量和动力学特征的方法技术,包括多分量的高维插值波场重建技术、宽方位OVT叠加技术、深海OBS/OBN稀疏采样成像技术以及大起伏海底条件下的PS波深度域偏移成像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各向异性 多分量 裂缝 等效介质理论 矢量 动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河扇近海盆地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改云 刘金萍 +2 位作者 简晓玲 姚会强 张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8,共8页
印度河扇近海盆地位于印度板块西缘,其深水区是当今国际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基于二维地震测线、钻井、商业数据库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本文对印度河扇近海盆地的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河扇近海盆地为裂谷型被动大陆边... 印度河扇近海盆地位于印度板块西缘,其深水区是当今国际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基于二维地震测线、钻井、商业数据库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本文对印度河扇近海盆地的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河扇近海盆地为裂谷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基底之上发育晚白垩世以来的沉积序列,其中晚白垩世末期—早古新世推测处于裂陷阶段,发生大规模岩浆喷发,形成喷发玄武岩相;晚古新世—始新世处于热沉降阶段,构造趋于稳定,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礁及半深海沉积;渐新世—全新世为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受板块碰撞、喜马拉雅山隆升及海平面下降的影响,发育大型海底扇沉积,以大规模的水道-堤岸沉积体系为特征。该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受控于印度板块的向北漂移、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海平面下降等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河扇近海盆地 沉积地层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饱和度指数及其在储层流体饱和度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葛新民 曾炳丁 +5 位作者 李楠 徐红军 刘海涛 顾定娜 孙万明 范宜仁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72,共9页
基于油-水、气-水和水合物-水等两相流体的岩心核磁共振试验,分析流体饱和度对核磁共振T 2谱的影响,从测井应用角度考虑提出核磁共振弛豫指数的概念,参考阿尔奇公式建立含水饱和度与核磁共振弛豫指数的经验关系,拟合得到核磁共振饱和度... 基于油-水、气-水和水合物-水等两相流体的岩心核磁共振试验,分析流体饱和度对核磁共振T 2谱的影响,从测井应用角度考虑提出核磁共振弛豫指数的概念,参考阿尔奇公式建立含水饱和度与核磁共振弛豫指数的经验关系,拟合得到核磁共振饱和度系数和核磁共振饱和度指数,并探讨核磁共振饱和度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岩石孔隙中含有两相流体时,含水饱和度核磁共振弛豫指数呈现明显的幂指数关系,核磁共振饱和度系数基本稳定在1左右,但核磁共振饱和度指数分布范围较广,与岩石粒径、流体性质、孔隙结构等密切相关,通过试验建立的经验关系计算得到的含水饱和度与实际测量的含水饱和度吻合度高,一致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核磁共振 仿阿尔奇公式 两相流体 核磁共振弛豫指数 核磁共振饱和度指数 饱和度解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电场测量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凯 罗贤虎 +3 位作者 苏建业 孙珍 田稷 邓显明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3年第4期527-544,共18页
水下电场具有场源复杂、动态范围大、频带宽的特征,高精度观测难度大,对观测方式、测量传感器、仪器装备和信号处理方法均提出了较高要求。水下电场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水下目标探测、地球物理勘探、深部地质构造研究和物理海洋等多个学... 水下电场具有场源复杂、动态范围大、频带宽的特征,高精度观测难度大,对观测方式、测量传感器、仪器装备和信号处理方法均提出了较高要求。水下电场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水下目标探测、地球物理勘探、深部地质构造研究和物理海洋等多个学科领域。文中简要回顾了水下电场测量技术发展历程;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了水下电场测量技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与难点;综述了水下电场测量技术相关设备、平台和信号处理方法;分别列举了在水下目标探测、地球物理勘探、深部地质构造研究和物理海洋观测等多个学科领域代表性的应用案例;分析了当前水下测量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技术发展前景,提出了部分建设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电场测量 水下目标探测 电场传感器 斩波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横波速度等效介质模型预测方法 被引量:9
15
作者 孟大江 文鹏飞 +2 位作者 张如伟 赵斌 李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25,8,共10页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多种充填模式,水合物既可作为固体骨架又可作为孔隙充填物赋存于地层中,因此天然气水合物岩石物理模型与常规油气的岩石物理模型具有较大的差异,常规横波预测方法不再适用。为此,开展了利用等效介质模型进行天然气...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多种充填模式,水合物既可作为固体骨架又可作为孔隙充填物赋存于地层中,因此天然气水合物岩石物理模型与常规油气的岩石物理模型具有较大的差异,常规横波预测方法不再适用。为此,开展了利用等效介质模型进行天然气水合物横波预测的方法研究。首先分析矿物组分、孔隙度和水合物饱和度对纵横波速度的影响;然后利用纵波时差、密度、泥质含量、孔隙度、饱和度等常规测井资料根据等效介质模型构建约束优化方程,其中以纵波速度、密度等常规测井资料为约束,孔隙度和饱和度作为优化变量以寻找最优解;采用收敛快、计算结果可靠的信赖域算法求解该约束最优化问题。最后利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钻井资料对方法进行验证,计算的横波速度和饱和度与实际资料吻合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介质模型 天然气水合物 岩石物理 横波速度预测 约束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海洋地震资料直达波提取震源子波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福元 韦成龙 +3 位作者 邓桂林 张宝金 张衡 杨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2-521,483-484,共11页
震源信号在地震偏移成像、正演模拟、全波形反演、多次波压制等处理中起重要作用,其关键是获取震源信号子波。本文通过推导直达波时距曲线,考虑了震源和接收系统组合效应,结合气泡振荡理论,得到直达波与震源信号之间的关系式,并给出了... 震源信号在地震偏移成像、正演模拟、全波形反演、多次波压制等处理中起重要作用,其关键是获取震源信号子波。本文通过推导直达波时距曲线,考虑了震源和接收系统组合效应,结合气泡振荡理论,得到直达波与震源信号之间的关系式,并给出了频率域利用直达波计算震源信号远场子波的解析解。当地震数据接收位置满足震源组合阵列远场条件时,可利用直达波计算震源信号远场子波。即避开地层反射信息对地震子波提取的影响,先从地震数据中分离出直达波,再利用直达波以精确的解析解公式计算震源信号远场子波。合成数据计算和实际地震处理的结果均表明,本文方法经济实用、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信号 子波提取 直达波 远场子波 鬼波 检波器组合 气泡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尼拉俯冲带北段前渊构造层特征及构造含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哲 李学杰 +3 位作者 高红芳 姚永坚 鞠东 孙美静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8-283,共6页
通过分析南海东北部横切马尼拉俯冲带北段的高分辨率多道地震剖面和区域钻井资料,对该俯冲带北段前渊的构造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尼拉俯冲带北段前渊发育以显著的T2和T6不整合分隔的3套构造层,分别对应同裂陷沉积、裂后拗陷沉... 通过分析南海东北部横切马尼拉俯冲带北段的高分辨率多道地震剖面和区域钻井资料,对该俯冲带北段前渊的构造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尼拉俯冲带北段前渊发育以显著的T2和T6不整合分隔的3套构造层,分别对应同裂陷沉积、裂后拗陷沉积和前陆盆地沉积。此外,前渊发育了大量正断层,可分为古近纪同生断层和上新世挠曲正断层。马尼拉俯冲带北段前渊的构造层特征反映了南海东北部从被动陆缘向主动陆缘的构造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尼拉俯冲带 前渊 构造层 被动陆缘 前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产能及出砂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卢静生 李栋梁 +3 位作者 何勇 史伶俐 梁德青 熊友明 《新能源进展》 2020年第3期227-233,共7页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多分布在深水非成岩储层,其开采过程中易出现泥砂运移(出砂)的情况且难以避免,然而出砂条件下的水合物产能估算偏差较大。本文通过室内海洋水合物降压开采出砂实验数据和海洋水合物试采公开资料,首次推导了出砂条件下...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多分布在深水非成岩储层,其开采过程中易出现泥砂运移(出砂)的情况且难以避免,然而出砂条件下的水合物产能估算偏差较大。本文通过室内海洋水合物降压开采出砂实验数据和海洋水合物试采公开资料,首次推导了出砂条件下现场尺度海洋水合物储层产能情况:在相当于1200 m水深覆压、30.5 m厚的水合物细砂储层和7寸垂直井不防砂的情况下,得到最大产气速率4.63~14.1 m^3/s,折合40.01×10^4~121.84×10^4 m^3/d,综合出砂率0.16%~10.74%;泥质储层在不防砂垂直井和水平井单个半径12 mm射孔下,其最大产气速率达到79.95×10^4 m^3/d和170 m^3/d,但其综合出砂率是灾难性的。由于时空限制,产气速率、综合产能和出砂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平衡综合出砂率(控砂精度)和产气效率(产能)的情况下,有望达到产业化规模。本研究为合理估算出砂条件下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产能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 现场尺度 产能 出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速度谱自动拾取方法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昊 朱培民 +1 位作者 顾元 黎孝璋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4-733,共10页
为了克服人工拾取地震速度谱效率低、耗时长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叠加速度自动拾取方法。其核心是模仿地震数据处理人员在速度谱上拾取速度的行为和过程,实现叠加速度的自动拾取。将速度谱视为图像,并依据所拾取的“时间... 为了克服人工拾取地震速度谱效率低、耗时长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叠加速度自动拾取方法。其核心是模仿地震数据处理人员在速度谱上拾取速度的行为和过程,实现叠加速度的自动拾取。将速度谱视为图像,并依据所拾取的“时间-速度”对具有时间序列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复杂的能用于速度拾取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长短期记忆(long-short term memory,LSTM)模型混合结构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经过训练,可以对输入的速度谱进行自动拾取,并输出“时间速度”对序列。理论和实际地震数据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基于反演过程的传统速度拾取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速度谱自动拾取方法无需附加任何约束和干预,不仅实现了完全自动化的速度拾取,而且具有更高的拾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谱 深度学习 自动拾取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模型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底流与浊流交互作用形成的储集砂体——以北礁凹陷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俞锋 蒲仁海 +2 位作者 唐明 袁超 吴仕玖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66,共12页
目前地质学家对垂直于大陆斜坡发育的浊积水道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对平行于大陆斜坡水道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深水环境中,底流与浊流交互作用较为普遍,但研究少且程度较低,与这种交互作用相关的平行斜坡水道亟待深入研究。通过二维地... 目前地质学家对垂直于大陆斜坡发育的浊积水道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对平行于大陆斜坡水道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深水环境中,底流与浊流交互作用较为普遍,但研究少且程度较低,与这种交互作用相关的平行斜坡水道亟待深入研究。通过二维地震资料对北礁凹陷的古地貌进行研究,再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时间域构造、均方根振幅等,结合三维区的地震剖面和该区沉积环境及海平面升降、古气候等因素对平行斜坡强振幅水道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北礁凹陷中中新世具有狭窄通道古地形特征,东北部发育一条近平行斜坡水道,且主要分布在该狭窄通道的右侧,该水道呈指状或锥状展布。沿水道方向有前积现象,且水道头部也有前积现象,而中部、尾部均以平行充填为主,该水道下方不发育大型断层。该平行斜坡水道是垂直于斜坡的浊流与沿斜坡的底流在狭窄通道处交互作用的沉积结果,该水道是一种新型的岩性储集砂体,具有潜在的高孔、高渗特征,该水道形成时的古气候和狭窄通道的古地形是其主控因素,并提出了这种新型储集砂体的沉积模式,丰富了我国深水砂体的类型。该水道具有重要的古海洋、古气候意义,可能在深水环境下的狭窄通道处广泛分布,是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潜在接替新区,应引起石油地质工作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斜坡水道 底流与浊流交互作用 狭窄通道 新型储集砂体 北礁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