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与应用
1
作者 周丽玲 张达政 +4 位作者 沈慧珍 黄金瓯 黄卫平 蔡伟忠 彭振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9-230,共2页
地质安全是城市安全的基础,地质安全风险防控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王峰等,2023)。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初步构建了“一库一图、一网一模、数字赋能、科学决策”的地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地质安全是城市安全的基础,地质安全风险防控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王峰等,2023)。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工作,初步构建了“一库一图、一网一模、数字赋能、科学决策”的地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在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与应用方面做出大量探索,取得一系列技术创新和数据应用,为保障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举办提供了重要地质安全支持,为滨海地区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安全 风险评价 成果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共治与陆海统筹:中越河口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合作的科技范式探索
2
作者 段晓勇 印萍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共3页
河口三角洲作为陆海交互作用的核心地带,不仅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三角洲与红河三角洲分别承载着中越两国最活跃的经济活动与人口聚集,却在发展进程中共同面临着地面沉降、海岸侵蚀等地质灾害及海平面上... 河口三角洲作为陆海交互作用的核心地带,不仅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三角洲与红河三角洲分别承载着中越两国最活跃的经济活动与人口聚集,却在发展进程中共同面临着地面沉降、海岸侵蚀等地质灾害及海平面上升带来的严峻挑战。这些挑战的跨界性与复杂性,呼唤着科学合作与技术共享。在此背景下,中越两国以海洋科技合作为纽带,以关乎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突破口,开启了一段跨越十余年的协同探索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越合作 河口三角洲 陆海统筹 科学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浅层气调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段晓勇 印萍 +4 位作者 谢永清 曹珂 仇建东 李梅娜 李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96,共14页
随着海洋开发利用不断深入和全球气候变化持续加剧,近海沉积物中的浅层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导致的灾害问题和可能产生的气候影响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但目前为止对浅层气仍然缺乏系统的认识。在此对浅层气相关的主要认识进行了全面梳理,... 随着海洋开发利用不断深入和全球气候变化持续加剧,近海沉积物中的浅层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导致的灾害问题和可能产生的气候影响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但目前为止对浅层气仍然缺乏系统的认识。在此对浅层气相关的主要认识进行了全面梳理,包括形成机理、存在形式、调查技术方法、分布特征、控制因素、主要危害等,以期为后续相关调查、理论研究和减灾防灾技术研发提供支撑。沿海三角洲平原第四纪下切河谷中充填的砂体和近海全新世细颗粒沉积物中普遍存在浅层气,以气包、分散气泡或溶解气的形式存在,近海大部分地区的浅层气主要来源于生物成因。含气沉积物的声学特性(声速、声衰减等)、孔隙水化学组成(如SO_(4)^(2-)、溶解气含量)会发生明显改变,这是支撑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浅层气的存在会改变土体力学特性,对工程建设造成较大危害;同时沉积物中的甲烷也会逸出到大气中,加剧全球变暖。基于对现有成果的总结,建议进一步加强海底浅层气形成机理、运移特性及其与气候变化的互馈机制方面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形成机理 分布特征 调查方法 危害 中国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越合作共建红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监测站(河内)正式投入运行
4
作者 段晓勇 印萍 +6 位作者 曹珂 李梅娜 陈彬 吕胜华 高飞 陈小英 仇建东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96,共4页
0引言红河三角洲是越南北方人口与经济核心区,其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厚度达数十米,具有高压缩性与易变形特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地下水超采、工程建设及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叠加,导致该区域年均沉降速率达20~40 mm,局部区域甚至>50 mm... 0引言红河三角洲是越南北方人口与经济核心区,其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厚度达数十米,具有高压缩性与易变形特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地下水超采、工程建设及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叠加,导致该区域年均沉降速率达20~40 mm,局部区域甚至>50 mm。地面沉降不仅威胁基础设施安全,还加剧了海水入侵与洪涝灾害风险,而越南现有监测手段受限于技术瓶颈,难以满足精细化防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红河三角洲 监测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广西珍珠湾红树林遥感监测与分析
5
作者 李梅娜 田雨晴 +4 位作者 印萍 段晓勇 张嘉琳 李雪 张尧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2,共11页
为了解广西珍珠湾红树林近30年来的时空演化,以Landsat TM/OLI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基于地物光谱特征,构建了决策树分类规则;通过基于缨帽变换的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1995、2000、2005、2010、2015和2023年... 为了解广西珍珠湾红树林近30年来的时空演化,以Landsat TM/OLI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基于地物光谱特征,构建了决策树分类规则;通过基于缨帽变换的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1995、2000、2005、2010、2015和2023年红树林空间分布信息,计算动态度与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1995—2023年的红树林时空演化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珍珠湾红树林在面积构成、空间位置等方面变化显著,整体呈现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其中,动态度最高的时期为2005—2010年,红树林面积增加了127.3 hm^(2),动态度为3.59%;景观格局指数计算表明,破碎度和景观分异程度总体上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聚合度比较稳定;红树林空间演化特征与降水、气温、泥沙沉积、虫害等自然因素相关,与围塘养殖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遥感监测 时空演化 景观格局指数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