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羌塘盆地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占王忠 范志伟 谭富文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9-662,共14页
通过对羌塘盆地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岩石特征、沉积相及古地理分析,认为北羌塘坳陷雀莫错组为陆缘近海湖泊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湖泊三角洲、滨湖、湖坪、咸水湖等亚相。雀莫错组沉积期咸水-半咸水湖沉积环境形成的碎屑岩-碳酸盐岩-... 通过对羌塘盆地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岩石特征、沉积相及古地理分析,认为北羌塘坳陷雀莫错组为陆缘近海湖泊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湖泊三角洲、滨湖、湖坪、咸水湖等亚相。雀莫错组沉积期咸水-半咸水湖沉积环境形成的碎屑岩-碳酸盐岩-蒸发岩等岩性组合,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膏盐岩与白云岩共生的沉积环境及石膏向硬石膏转化形成的有机酸结晶水能有效改善盐下碳酸盐岩的储集物性;硬石膏的塑性和致密性可以有效保护盐下油气资源免受羌塘盆地新构造运动的破坏。羌塘盆地雀莫错组的咸水湖岩性组合区域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带,其中白滩湖—雀莫错裂陷槽是发育该类型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早—中侏罗世 咸水湖 油气资源潜力 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布曲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侯乾 占王忠 +5 位作者 牟传龙 万友利 曾胜强 孙伟 谢尚克 曾俊杰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648,共12页
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布曲组是重要的油气储层。受限于基础地质资料,前人对羌塘地区侏罗系布曲组岩相古地理展布存在争议,缺少对岩相古地理演化的精细刻画。为探讨侏罗系布曲组地层特征以及各时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通过对羌塘地区周缘野... 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布曲组是重要的油气储层。受限于基础地质资料,前人对羌塘地区侏罗系布曲组岩相古地理展布存在争议,缺少对岩相古地理演化的精细刻画。为探讨侏罗系布曲组地层特征以及各时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通过对羌塘地区周缘野外地质剖面考察、钻井岩心观察以及各项沉积标志的识别,在地层格架内,对侏罗系布曲组岩相古地理展布及其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侏罗世,羌塘盆地继承了早侏罗世以来裂解拉张的演化历史,受洋盆拉张的影响,羌塘盆地主要发育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上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相古地理单元,相带沿北—南向展布,水体自北向南逐渐变深,形成局限台地-开阔台地-陆棚的沉积格局。在布曲组一段中,北羌塘坳陷发育局限台地内蒸发环境下的白云岩,属于优质储层,是未来主要勘探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侏罗纪 布曲组 岩相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东部上二叠统海陆交互相烃源岩特征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3
3
作者 孙伟 任柳洁 +6 位作者 占王忠 谢尚克 杨平 胡作维 曾胜强 侯乾 宋春彦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7-601,共15页
长期以来,对羌塘盆地烃源岩研究多集中在中生代地层,但近年来在羌塘盆地上二叠统发现了大量油气显示,表明上二叠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为进一步查明羌塘盆地上二叠统的烃源岩条件,本文选取了羌塘盆地东部上二叠统那益雄组6条野外... 长期以来,对羌塘盆地烃源岩研究多集中在中生代地层,但近年来在羌塘盆地上二叠统发现了大量油气显示,表明上二叠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为进一步查明羌塘盆地上二叠统的烃源岩条件,本文选取了羌塘盆地东部上二叠统那益雄组6条野外剖面和1口钻井的暗色泥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二叠统那益雄组有机质丰度较高,绝大多数达到烃源岩标准,并含有数量可观的优质烃源岩(TOC>2%);有机质类型以Ⅱ2、Ⅲ型为主,含少量Ⅱ1型,母质呈现混合来源的特征,水生浮游生物和藻类贡献更大,伴有一定量的高等植物输入,多形成于还原-弱氧化环境,部分形成于缺氧的超盐度环境;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均达到成熟阶段,且以高成熟-过成熟为主,多生凝析油、湿气。综合认为上二叠统那益雄组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而且上覆地层拉卜查日组颗粒灰岩储层品质良好,两者可以构成有利的含油气系统,并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上二叠统 那益雄组烃源岩 勘探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沉积环境转变研究——来自地质浅钻岩芯的证据 被引量:7
4
作者 曾胜强 王剑 +4 位作者 陈文彬 付修根 宋春彦 孙伟 王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31-1244,共14页
位于羌塘盆地东部的羌资-16井首次在羌塘盆地钻遇了完整的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地层,清晰的记录了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沉积环境转变。本文在对羌资-16井岩芯的野外详细观察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在该区实施的羌资-... 位于羌塘盆地东部的羌资-16井首次在羌塘盆地钻遇了完整的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地层,清晰的记录了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沉积环境转变。本文在对羌资-16井岩芯的野外详细观察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在该区实施的羌资-7井和羌资-8井资料,综合分析了羌塘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过渡时期的沉积环境变化特征。上三叠统地层主要包括波里拉组、巴贡组和鄂尔陇巴组,分别形成于局限台地、三角洲和火山喷发环境,标志着羌塘盆地前陆盆地演化结束和新一轮裂谷盆地的开启。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底部紫红色底砾岩沉积代表了裂谷盆地开启后的初始沉积,形成于河流沉积环境,而后随着南部海水侵入,逐渐过渡为陆缘近海湖沉积环境。总体上,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羌塘盆地东部表现为前陆盆地海相沉积的消亡→裂谷盆地的开启→裂谷盆地早期充填的演化过程。晚三叠世诺利期开始(~220 Ma),羌塘盆地晚三叠世海相沉积结束,逐渐向早中侏罗世陆相沉积转变,开始了羌塘侏罗纪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羌资-16井 沉积环境转变 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氦气资源调查研究进展与未来工作方向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安坤 王东 +5 位作者 时志强 程锦翔 王启宇 何江林 李龙 雷子慧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84,共11页
氦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氦气对外依存度超过95%,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亟需开展相关资源评价与研究。四川盆地是中国最早实现氦气商业利用的地区,但全盆地氦气资源调查研究水平依然薄弱。笔者梳理总结了目前四川盆地及周缘氦气勘探... 氦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氦气对外依存度超过95%,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亟需开展相关资源评价与研究。四川盆地是中国最早实现氦气商业利用的地区,但全盆地氦气资源调查研究水平依然薄弱。笔者梳理总结了目前四川盆地及周缘氦气勘探进展与资源现状,认为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含氦天然气具有分布广泛、层位众多的特点;高放射性泥页、基底花岗岩与铀矿岩层发育,具备氦气源岩基础;分析了四川盆地及周缘氦气资源潜力,总结了氦气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氦气富集特征分析了未来氦气调查研究的重点方向,包括围绕四川盆地及周缘开展常规天然气田和页岩气藏含氦特征调查,建立天然气含氦特征数据库(集),开展氦气分布特征和氦气富集机理研究,以期为后续氦气勘探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氦气 勘探现状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昌都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远景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占王忠 谭富文 陈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8年第4期85-96,共12页
根据沉积充填与沉积演化分析,昌都盆地中生代为一个叠合型盆地,晚三叠世为一个陆内断陷盆地,经历了断陷期-坳陷期-萎缩期,侏罗纪为一个受东、西两侧造山带挤压而形成的山间坳陷盆地。喜山期,昌都盆地经历了强烈的改造。昌都盆地存在3套... 根据沉积充填与沉积演化分析,昌都盆地中生代为一个叠合型盆地,晚三叠世为一个陆内断陷盆地,经历了断陷期-坳陷期-萎缩期,侏罗纪为一个受东、西两侧造山带挤压而形成的山间坳陷盆地。喜山期,昌都盆地经历了强烈的改造。昌都盆地存在3套烃源岩,即阿堵拉组和夺盖拉组潟湖相泥岩和沼泽相含煤岩系、中侏罗统东大桥组深湖相泥岩和灰岩; 4套储集岩,即甲丕拉组河流相碎屑岩、阿都拉和夺盖拉组滨岸相和三角洲相碎屑岩、波里拉组颗粒灰岩和白云岩。有利油气构造均形成于侏罗纪末,与三叠系的生油阶段基本吻合,可形成较好的油气成藏,其中昌都-察雅香堆为最有利油气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都盆地 岩相古地理 沉积构造演化 石油地质条件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东部冬曲地区上三叠统巴贡组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占王忠 彭清华 陈文彬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4,共8页
羌塘盆地东部冬曲地区上三叠统巴贡组主要发育暗色细粒碎屑岩沉积。冬曲野外露头剖面巴贡组碎屑岩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概率累积曲线、粒度参数和C-M图等的分析结果表明:冬曲地区巴贡组砂岩总体较细,分选较差,概率累积曲线主要为"... 羌塘盆地东部冬曲地区上三叠统巴贡组主要发育暗色细粒碎屑岩沉积。冬曲野外露头剖面巴贡组碎屑岩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概率累积曲线、粒度参数和C-M图等的分析结果表明:冬曲地区巴贡组砂岩总体较细,分选较差,概率累积曲线主要为"一段式",悬浮总体含量较高,跳跃总体和滚动总体较少;在C-M图上表现为与C=M基线平行的直线段;沉积构造发育深海—半深海复理石标志性的Paleodictyon古网迹遗迹化石。综合研究认为冬曲地区巴贡组为一套典型的远源滑塌浊积岩沉积。结合邻区巴贡组沉积特征,推测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具有多岛海的古地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晚三叠世 粒度分析 沉积环境 多岛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双井子地区上石炭统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邓敏 程锦翔 +4 位作者 唐勇 付国斌 王正和 冯伟明 李嵘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2-1532,共21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之后发育一套连续稳定的碎屑岩沉积。笔者等通过XRD、主微量元素分析等手段针对其中的细粒沉积岩开展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其结果对恢复准东地区晚石炭世源区风化特征、古气候、判断其...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之后发育一套连续稳定的碎屑岩沉积。笔者等通过XRD、主微量元素分析等手段针对其中的细粒沉积岩开展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其结果对恢复准东地区晚石炭世源区风化特征、古气候、判断其源岩性质及源区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巴山组—石钱滩组泥岩具有低石英含量特点,其中巴山组泥岩黏土含量稍高,而石钱滩组泥岩中长石含量高,两者黏土成份均为蒙脱石(>99%),反映了干燥、寒冷的气候特征且沉积介质长期为碱性;CIA结果显示巴山组—石钱滩组时期经历了中等—弱化学风化作用,并具有干湿交替气候变化特征;主微量元素及相关判别图解显示巴山组—石钱滩组泥岩的源岩多以偏中性的长英质火山岩为主,少量中基性及少量偏酸性的火山岩物源,并且多数为未分异的弧;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沉积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背景,结合石钱滩组碎屑锆石峰值年龄及主要物源区分析认为,野马泉地体与其南部的准噶尔地体东北缘于335 Ma左右开始由俯冲转变为碰撞造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部 石炭系 源岩性质 古气候 构造背景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沉积和层序地层特征——以柯坪县阿恰剖面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正和 张荣虎 +3 位作者 岳勇 余朝丰 杨钊 智凤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2-944,共13页
基于不同的研究位置或区域,目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三级层序划分方案不一,这制约了对该段地层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的认识。笔者等结合露头、公开的钻井、地震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柯坪阿恰地区的柯坪塔格组露头剖... 基于不同的研究位置或区域,目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三级层序划分方案不一,这制约了对该段地层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的认识。笔者等结合露头、公开的钻井、地震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柯坪阿恰地区的柯坪塔格组露头剖面沉积与层序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①阿瓦提凹陷西缘阿恰地区柯坪塔格组以混合水动力控制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自下而上,下段为由粗至细再到粗的沉积旋回,中段与上段整体构成向上变粗的沉积旋回;②柯坪塔格组顶、底及内部的不整合面可将其分为2个三级层序,其下段构成第一个三级层序(SQ1),中段和上段构成第二个三级层序(SQ2);SQ1中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及高位体系域(HST)均发育,SQ2中只发育TST和HST;③柯坪塔格组中段与下段的界线对应于晚奥陶世赫南特期全球冰期海平面下降所形成的不整合;④水动力条件不同,导致LST中以河流作用为主,HST中波浪与潮汐作用大于河流作用;⑤SQ2中的TST为区域性的优质盖层,与SQ1中的HST可构成良好的盖、储组合,故SQ1中的HST可作为该套地层中的首要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层序地层 柯坪塔格组 志留系 阿瓦提凹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从哥伦比亚到冈瓦纳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剑 崔晓庄 +4 位作者 王伟 姚卫华 杜秋定 沈利军 陈风霖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9-1875,共27页
【目的】元古宙—早古生代全球超大陆聚合—裂解深刻影响并约束了华南古大陆的地质演化过程及其资源与环境效应。【方法】以全球超大陆聚散旋回为主线,重点针对华南古大陆元古宙—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形成演化、动力学机制及其资源环... 【目的】元古宙—早古生代全球超大陆聚合—裂解深刻影响并约束了华南古大陆的地质演化过程及其资源与环境效应。【方法】以全球超大陆聚散旋回为主线,重点针对华南古大陆元古宙—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形成演化、动力学机制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等内容,力求系统梳理、全面总结与客观评述近年来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与认识,提升对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认识与研究水平。【结果与结论】扬子地块古元古代早期经历了与劳伦大陆相似的碰撞事件,显示二者在哥伦比亚(Colombia)超大陆聚合之前即已具有构造亲缘性;尽管扬子地块北缘和西南缘在古元古代中晚期的构造演化存在时空差异性,但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聚合—裂解过程基本同步,与此同时华夏地块仅经历了与超大陆聚合有关的俯冲—碰撞事件;华南广泛发育的前~820 Ma不整合界面,代表了新元古代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解体之后新一轮沉积超覆的起点,随后南华裂谷历经了裂谷幼年期(~820~800 Ma)、裂谷成熟期(~800~720 Ma)、早冰期(~720~660 Ma)、间冰期(~660~650 Ma)和晚冰期(~650~635 Ma)等5个演化阶段;华南古大陆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响应于冈瓦纳(Gondwana)大陆的聚合,与印度或澳大利亚显示古地理亲缘性。超大陆聚合裂解与雪球地球等地质事件密切相关,而构造—岩浆—沉积作用主导了前寒武纪铁、铜、锰等大型超大型特色矿产资源的形成,盆地隆—坳格局则控制了含油气盆地优质烃源岩、规模性储层及区域性盖层等关键石油地质条件的形成与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超大陆 罗迪尼亚超大陆 冈瓦纳大陆 扬子地块 华夏地块 元古宙—早古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物源: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伟伟 牟传龙 +2 位作者 王启宇 姚升阳 任鹏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3-629,共17页
通过对沙溪庙组三个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年龄区间呈现为五个年龄组,分别为2660~2300 Ma,1905~1738 Ma,1690~1442 Ma,866~811 Ma和298~160 Ma。通过与周边区域不同地块(体)锆石年龄对比并综合区域相关地质资料,发现... 通过对沙溪庙组三个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年龄区间呈现为五个年龄组,分别为2660~2300 Ma,1905~1738 Ma,1690~1442 Ma,866~811 Ma和298~160 Ma。通过与周边区域不同地块(体)锆石年龄对比并综合区域相关地质资料,发现2660~2300 Ma和1905~1738 Ma两个年龄组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南秦岭造山带与扬子板块北缘,少量来自碧口地体和松潘-甘孜地体;1690~1442 Ma,该年龄组碎屑锆石来源于武关岩群、武当岩群及碧口杂岩;866~811 Ma,该组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扬子克拉通北缘、碧口岩群及南秦岭造山带;298~160 Ma,碎屑锆石主要来自南秦岭造山带和晚三叠世的松潘-甘孜地体。以上证据表明,沙溪庙组物源主要来自南秦岭造山带及松潘-甘孜褶皱带,扬子克拉通则贡献较少,且南秦岭已于沙溪庙组之前隆升结束,阻挡了来自北秦岭及华北板块南缘的物质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碎屑锆石 U-PB定年 物源分析 沙溪庙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地区筇竹寺组页岩超临界甲烷吸附特征
12
作者 张璐 刘宇 +6 位作者 曹光耀 侯明才 陈安清 徐胜林 梁霄 宋颖 周小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23,130,共17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W207井)下寒武统筇竹寺组7个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不同的页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和甲烷吸附测试,评价了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的孔隙发育特征和甲烷吸附能力,探讨了该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甲烷... 通过对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W207井)下寒武统筇竹寺组7个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不同的页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和甲烷吸附测试,评价了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的孔隙发育特征和甲烷吸附能力,探讨了该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甲烷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孔隙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贡献,介孔的孔体积占比最高,微孔比表面积、微孔体积与w_(TOC)关系较好;样品的甲烷最大绝对吸附量与w_(TOC)、孔隙总比表面积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甲烷吸附量与总有机碳中微孔的发育密切相关;吸附热(Q_(st))和标准熵(ΔS^(0))的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有机质类型更接近I型干酪根,说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有机质的最主要母源为藻类;通过对比过剩吸附量与绝对吸附量的差别,在储量预测时有机质的绝对吸附量能够更好地预测地质条件下的真实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寺组 页岩气 孔隙结构 甲烷吸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上三叠统黄山街组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13
作者 王正和 程锦翔 张荣虎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8,共17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系黄山街组为一套源、储、盖共生的地层,是未来潜在的油气勘探目标。但目前缺乏其详细沉积特征与演化方面的研究,不利于对古地理演化的理解。故基于多条露头剖面,详细分析沉积特征并揭示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①...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系黄山街组为一套源、储、盖共生的地层,是未来潜在的油气勘探目标。但目前缺乏其详细沉积特征与演化方面的研究,不利于对古地理演化的理解。故基于多条露头剖面,详细分析沉积特征并揭示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①黄山街组一段与二段构成向上变深的下旋回,三段构成向上变深但不完整的中旋回,四段构成浅→深→浅的上旋回;②由砾质粗碎屑构成的黄山街组一段与三段是物源区在印支运动中两幕强烈隆升的沉积响应;③黄山街组中发育有洪水、地震等所致的事件沉积;④黄四段发育的暗色泥岩是高可容纳空间下充足物源的快速沉积;⑤黄三段沉积之后发生了区域性的构造抬升及构造—沉积转换,源区也呈准平原化;⑥黄四段与下伏黄三段及上覆塔里奇克组之间均存在一定的沉积间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沉积演化 辫状河三角洲 曲流河三角洲 黄山街组 三叠系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西南缘早新元古代沉积物源特征及其对Rodinia超大陆聚散转换的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庞维华 崔晓庄 +3 位作者 任光明 陈风霖 孙志明 任飞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9-422,共14页
扬子西南缘不整合于昆阳群和澄江组之间的柳坝塘组蕴含了早新元古代构造体制转换的关键信息。通过对滇中地区柳坝塘组开展系统的地层学、沉积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以准确限定其沉积时代、物源特征和构造意义。柳坝塘组底部和顶部的凝... 扬子西南缘不整合于昆阳群和澄江组之间的柳坝塘组蕴含了早新元古代构造体制转换的关键信息。通过对滇中地区柳坝塘组开展系统的地层学、沉积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以准确限定其沉积时代、物源特征和构造意义。柳坝塘组底部和顶部的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895±2 Ma和856±3 Ma,将该组沉积时代进一步限定为900~850 Ma。柳坝塘组下部砾岩和砂砾岩沉积于洪积扇至冲积扇环境,其砾石成分多为板岩和变砂岩;上部碎屑沉积岩的锆石具有明显磨蚀特征,年龄分布与下伏昆阳群(特别是美党组)具有可对比性,表明该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下伏昆阳群的沉积再循环。综合区域地层年代学和构造地质学资料,证实柳坝塘组与下伏昆阳群之间的界面属于构造隆升侵蚀形成的不整合面(950~900 Ma),而与上覆澄江组之间的界面属于伸展不整合面(850~810 Ma),分别响应于Rodinia(罗迪尼亚)超大陆的最终汇聚与全面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柳坝塘组 碎屑锆石 物源分析 罗迪尼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喜德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沉积-构造孕灾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小辉 白永健 +8 位作者 铁永波 高延超 葛华 徐伟 龚凌枫 王家柱 田凯 何孟龙 朱志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7-210,共14页
四川省喜德县地处扬子陆块西缘与青藏高原东缘造山带过渡区,区内地质演化复杂、差异显著,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前人对内动力致灾机理已开展大量研究,然而县域尺度下关键基础地质孕灾因子差异演化与地质灾害孕育的耦合关系仍需... 四川省喜德县地处扬子陆块西缘与青藏高原东缘造山带过渡区,区内地质演化复杂、差异显著,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前人对内动力致灾机理已开展大量研究,然而县域尺度下关键基础地质孕灾因子差异演化与地质灾害孕育的耦合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基于现场调查、基础地质资料与历史地质灾害数据,从区域地质历史演化角度,通过不同分区的基础地质孕灾条件与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发育趋势的对比分析,深刻剖析孕灾地质条件与灾害发育趋势的深层次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区域地层、构造改造以及地质演化是制约研究区不同类型地质灾害发育的主控因子,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240处)、泥石流(81处)为主,崩塌(7处)发育较少,全县可划分为变质基底区、被动陆缘沉积区、前陆盆地沉积区、陆内凹陷盆地区等4个孕灾模式区;软弱红层主控下宽缓褶皱构造是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孕灾环境,断裂褶皱等强烈构造改造是泥石流发育的关键,坚硬碳酸盐岩、岩浆岩等地层叠加漫长的构造演化是崩塌发育的重要条件;松软的白果湾组炭质泥页岩分布与强烈断裂改造叠加是制约红莫镇一带滑坡-泥石流链式灾害的关键基础地质条件。该研究将进一步指导区域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演化 发育特征 孕灾规律 喜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木杆向斜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平 汪正江 +4 位作者 余谦 刘伟 熊国庆 刘家洪 何江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8-647,共10页
基于Xd2井和Ydd3井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岩心测试结果,结合邻区资料,总结滇东北地区木杆向斜黑色页岩岩性、分布规律、有机地球化学、储层及含气性特征,评价木杆向斜页岩气资源潜力。木杆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主要为深水陆... 基于Xd2井和Ydd3井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岩心测试结果,结合邻区资料,总结滇东北地区木杆向斜黑色页岩岩性、分布规律、有机地球化学、储层及含气性特征,评价木杆向斜页岩气资源潜力。木杆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主要为深水陆棚相黑色碳质泥页岩和粉砂质泥岩,其中龙马溪组一段可以分为1亚段、2亚段和3亚段,页岩优质段(总有机碳含量大于2.0%)厚40~70m,平均有机碳含量为3.00%~3.61%,干酪根碳同位素值-30.21‰^-27.01‰,有机质含量高、类型好,等效镜质体反射率(VRo)为2.73%~2.79%。矿物组成具有较低含量的石英和长石,较高含量的碳酸盐岩和黄铁矿,由下至上,石英、碳酸盐岩和黄铁矿含量降低,长石和黏土含量增加。页岩孔隙度为2.39%~8.53%,横向渗透率(0.00001~15.0)×10^-3μm^2,以中等孔隙为主,低—特低渗透率,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演化形成的介孔和微孔。木杆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埋深约1500~2300m,含气面积125.55km^2,资源量999.93×10^8m^3,主力含气层段位于五峰组上段—龙一段1亚段,厚度38~43m,平均总含气量2.95~4.31m^3/t。木杆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厚度大,横向上和纵向上连续分布,埋藏适中,具有良好的页岩气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资源潜力 五峰组-龙马溪组 木杆向斜 滇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规律探讨 被引量:9
17
作者 葛祥英 牟传龙 +5 位作者 余谦 刘伟 门欣 何江林 郑斌嵩 梁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8-435,共18页
奥陶-志留交替时期是地球历史时期中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华南地区沉积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是现阶段我国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多套斑脱岩存在于黑色页岩内,指示该时期研究区经历过多期连续的火山活动。本文选取了四川盆地东部华地1... 奥陶-志留交替时期是地球历史时期中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华南地区沉积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是现阶段我国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多套斑脱岩存在于黑色页岩内,指示该时期研究区经历过多期连续的火山活动。本文选取了四川盆地东部华地1井和武隆黄莺乡五峰组-龙马溪组剖面,以黑色页岩和斑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考察、元素地球化学等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陆源输入、古生产力、古氧化还原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斑脱岩与页岩有机质富集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TOC呈高-低-高模式,氧化还原指标(V/V+Ni、V/Cr、Ni/Co)表明水体经历了厌氧-富氧-厌氧的过程,生产力指标(Cu、Ba_(bio)、Si_(bio))、陆源输入指标(Ti/Al、Zr/Al、Th/Al)表明五峰和龙马溪组具较高的生产力和陆源输入,观音桥组较两者均低,三者与有机碳的相关关系反映氧化还原条件对有机质富集作用最大,生产力次之,陆源输入最弱。从斑脱岩发育特征与有机碳、生产力和氧化还原条件的关系看,频繁的火山活动可能对五峰和龙马溪组有机质的保存产生双促作用,一是为海洋提供营养物质,提升其生物生产力;二是火山灰飘落至海水表面阻止了部分光照进入,海底缺氧环境加剧,造成生物大量死亡并落入海底,作为有机质埋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五峰组-龙马溪组 黑色页岩 斑脱岩 古生产力 氧化还原条件 有机质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沃若山地区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组烃源岩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冯兴雷 付修根 +1 位作者 谭富文 陈文彬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13,共11页
岩石学、沉积相、元素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羌塘盆地沃若山地区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组(T_3t)地层为三角洲沉积;整体富含水解性元素、Fe族元素以及上部砂岩Fe元素富集(高Fe/Mn比值)的特征表明古水体环境为较浅的河口-滨岸环境;CIA值(... 岩石学、沉积相、元素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羌塘盆地沃若山地区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组(T_3t)地层为三角洲沉积;整体富含水解性元素、Fe族元素以及上部砂岩Fe元素富集(高Fe/Mn比值)的特征表明古水体环境为较浅的河口-滨岸环境;CIA值(63.8~79)、ICV值(0.52~1.4)和Ga/Rb-K2O/Al2O3关系图解分析结果显示当时为风化强度中等、较温暖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Sr/Ba比值全部小于1(0.09~0.27),表明沉积水体为盐度较低的陆相淡水;根据V、U、Mo的含量比值,判断其为氧化-弱氧化的富氧水体环境。较为温湿的气候有利于生物的繁殖,但氧化-弱氧化的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的富集,限制了该地区烃源岩发育:土门格拉组烃源岩的TOC含量为0.76%~1.46%(均值为1.04%),属中等品质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组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东岳庙段沉积环境演化及其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何江林 陈正辉 +2 位作者 董大忠 孙莎莎 王志国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5-397,共13页
川东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且在局部地区已获工业页岩油气流,但尚未实现规模开发,其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滞后于生产实践。本文在野外调查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沉积环境演化及页岩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分析,... 川东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且在局部地区已获工业页岩油气流,但尚未实现规模开发,其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滞后于生产实践。本文在野外调查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沉积环境演化及页岩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以期为实现东岳庙段页岩油气突破提供有益借鉴。结果显示:川东地区东岳庙段发育一个完整的水进水退沉积旋回,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发育于中部半深湖相,厚约15~30m,TOC平均为1.79%,以II型有机质为主,热演化程度较高,达凝析油—湿气阶段。以黏土矿物粒间孔和有机质孔为主,脆性矿物含量中等,脆性指数平均为62.1%。平均孔隙度为8.85%,而渗透率极低,均值仅0.239mD,呈现出“高孔低渗”特征,层内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其页岩油气的富集主要受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热演化程度和裂缝发育条件的控制。推论垂向富有机质泥页岩连续发育的现今油气低势区是川东地区东岳庙段潜在的页岩油气高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页岩油 下侏罗统 湖相页岩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油气二维地震勘探进展综述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忠雄 马龙 +3 位作者 卫红伟 尹吴海 蒋华中 叶天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9年第1期96-111,共16页
本文详细讨论了羌塘盆地二十多年来二维地震勘探所取得的进展。羌塘盆地除发育背景干扰外,还发育多种面波散射、线性干扰、折射波和多次折射波;检波器大组合能压制背景和面波散射干扰,但不能压制速度较高的线性干扰、折射波和多次折射... 本文详细讨论了羌塘盆地二十多年来二维地震勘探所取得的进展。羌塘盆地除发育背景干扰外,还发育多种面波散射、线性干扰、折射波和多次折射波;检波器大组合能压制背景和面波散射干扰,但不能压制速度较高的线性干扰、折射波和多次折射波。最佳激发因素为常规可控震源振动台次3台1次,驱动幅度70%,扫描频率6~84Hz,扫描长度18s;低频可控震源振动台次2台1次,驱动幅度60%,扫描频率1. 5~84Hz,扫描长度16s;大吨位可控震源振动台次2台1次,驱动幅度70%,扫描频率6~84Hz,扫描长度16s。炸药震源为单井高速层下7m激发,最浅井深18m,药量18kg;组合方式激发为2口井×15m×12kg或3口井×12m×8kg。尽管可控震源单炮的能量、信噪比、频谱及子波一致性与炸药震源相比较并不占优,但可控震源激发在高密度高覆盖采集条件下仍能获得等同于或明显优于井炮激发质量的地震剖面资料。从"环保、安全、经济、高效"上考虑,羌塘盆地宜采用可控震源和井炮联合的宽线高密度高覆盖采集方案,3L3S或2L3S,960次以上覆盖为可控震源最佳观测系统;2L3S,360次左右覆盖为井炮震源最佳观测系统。北羌塘坳陷构造稳定,容易获取高品质地震资料,南羌塘坳陷构造过于复杂,资料信噪比低,可能不太适合开展地震勘探工作。文章最后还讨论了冻土层静校正和激发接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地震勘探 可控震源 高密度 高覆盖 宽线 干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