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大城市更新规划中的AI赋能:多目标决策支持技术的创新与实践
1
作者 于江浩 田莉 《世界建筑》 2025年第3期45-49,共5页
超大城市更新规划存在“多主体诉求博弈、多维度目标冲突、多尺度利益复合”的挑战,传统经验主导的城市更新规划决策难以及时、有效应对诸多复杂需求。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深度强化学习等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知识... 超大城市更新规划存在“多主体诉求博弈、多维度目标冲突、多尺度利益复合”的挑战,传统经验主导的城市更新规划决策难以及时、有效应对诸多复杂需求。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深度强化学习等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知识”双轮驱动转型。基于这一背景,本文构建了“场景感知—智能推演—协同决策”的AI赋能城市更新决策支持框架,以北京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为例,重点探讨了AI技术在大规模多目标动态优化中的应用,展示了AI技术在城市更新复杂决策中的巨大潜力。最后,探讨了AI赋能城市更新规划的应用前景与技术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生成式人工智能 多目标决策 超大城市 城中村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智慧技术集成研究——基于人居环境科学视角
2
作者 杨钦宇 余婷 +2 位作者 郑筱津 汪淳 田莉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4,33,共13页
城镇开发边界是空间增长底线的管控工具,与人类活动和人居环境建设密切相关。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需要人居环境科学和智慧技术有机结合。现有对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背后的理论支撑研究不足,对人居环境全系统尤其是人的因素关注不够,... 城镇开发边界是空间增长底线的管控工具,与人类活动和人居环境建设密切相关。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需要人居环境科学和智慧技术有机结合。现有对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背后的理论支撑研究不足,对人居环境全系统尤其是人的因素关注不够,同时各类技术探索相对碎片化,缺乏对边界划定全流程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应用。本文以人居环境科学为理论内核,从人的需求、人居环境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出发,提出系统耦合“双评价”、系统动力学模型、城镇开发潜力评价模型及多情景地理模拟等关键技术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智慧技术集成框架,科学支撑城镇发展需求预测、国土空间格局研判和城镇用地布局调控,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开发边界 智慧技术集成 人居环境科学 双评价 系统动力学模型 元胞自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人居环境规划治理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4
3
作者 自然资源部智慧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治理技术创新中心团队 田莉 +4 位作者 杨滔 来源 刘晨 梁印龙 杨鑫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11,共8页
生态文明与信息化时代给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立足国家与地方发展的战略需求,本文对“人居环境”到“智慧人居环境”的内涵拓展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国内外智慧人居环境实践的进展与面临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基于“系统认知... 生态文明与信息化时代给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立足国家与地方发展的战略需求,本文对“人居环境”到“智慧人居环境”的内涵拓展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国内外智慧人居环境实践的进展与面临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基于“系统认知—实践需求—理论构建—研究方向”的思路,搭建了智慧人居环境规划治理的研究框架,对其中的难点进行了梳理,最后,提出了从智慧人居1.0到3.0阶段发展的建议,对未来的应用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智慧人居环境 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系统视角的智慧人居理论与技术规划原则 被引量:3
4
作者 来源 郑筱津 夏静怡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9-96,共8页
多学科领域自20世纪中叶以来针对系统科学开展了理论研究与技术探索。城市系统作为复杂开放巨系统的典型代表,得到规划学、管理学、工程学、地理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的关注。随着城市发展与科技进步,针对城市系统涌现出聚焦智慧人居... 多学科领域自20世纪中叶以来针对系统科学开展了理论研究与技术探索。城市系统作为复杂开放巨系统的典型代表,得到规划学、管理学、工程学、地理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的关注。随着城市发展与科技进步,针对城市系统涌现出聚焦智慧人居的规划理念、技术方案和实践案例,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目前面临信息爆炸、数据壁垒、开发无序、伦理缺失等挑战。本文以城市系统视角阐述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等概念溯源与演进,从复杂系统体系、社会-技术系统、信息系统三个层面对智慧人居进行理论梳理。鉴于当代城市系统的特殊性,本文探讨了技术规划应对系统复杂问题的重要意义,提出多系统可持续、以人为本、信息完整原则,以期指导未来智慧人居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智慧人居 城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人居环境理论模型与应用探索——复杂系统视角 被引量:6
5
作者 田莉 于江浩 杨滔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8-88,共11页
人居环境是典型的复杂性系统,动态性、开放性、不确定性是其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居环境领域的智慧工具应用为其系统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针对“信息技术替代专业”的“科学主义”与“信息技术无用论”的“经验主义”倾向,... 人居环境是典型的复杂性系统,动态性、开放性、不确定性是其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居环境领域的智慧工具应用为其系统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针对“信息技术替代专业”的“科学主义”与“信息技术无用论”的“经验主义”倾向,本文从系统科学与系统哲学相结合的视角,在人居环境科学学科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人居环境的“冰山模型”。首先,回顾复杂性的起源、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进展及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应用,对智慧人居环境复杂性系统进行解构与剖析。在此基础上,就智慧人居环境冰山模型中的智慧化1.0、2.0和3.0版本逻辑进行剖析,探讨了其在空间规划治理体系中的应用,分析了智慧技术在人居环境规划治理中的应用特征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系统 智慧人居环境 冰山模型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力量赋能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研究:基于空间治理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雨 田莉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7,共7页
从政治社会学的“国家—社会”理论视角出发,解析中国本土语境下的国家—社会相互赋权的研究共识以及空间治理理论中社会力量的崛起。提出新一轮城中村改造亟须突破政府—市场的二元治理困境,发挥村民(村集体)等社会主体的力量,与市场... 从政治社会学的“国家—社会”理论视角出发,解析中国本土语境下的国家—社会相互赋权的研究共识以及空间治理理论中社会力量的崛起。提出新一轮城中村改造亟须突破政府—市场的二元治理困境,发挥村民(村集体)等社会主体的力量,与市场力量相结合,同时政府在规划赋权与资金支持方面对社会自主改造进行赋能,为社会、政府、市场的角色转型探索有效的治理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政府—社会关系 自主改造 空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欧阳鹏 刘希宇 郑筱津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共8页
我国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将逐步从编制审批转向实施执行阶段,新形势下如何全局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工作值得探索。立足整体性治理的视角,在总结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的5大核心问题及原有各类... 我国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将逐步从编制审批转向实施执行阶段,新形势下如何全局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工作值得探索。立足整体性治理的视角,在总结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的5大核心问题及原有各类总体规划实施机制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围绕规划目标愿景与战略方案实施,从实施主体协同、实施层级传导、实施手段保障、实施过程调校4大维度构建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机制的整体框架,提出15项规划实施机制,厘清推进规划实施的关键路径,以期为后续延展性探索工作提供基准框架参照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实施机制 市县 整体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路与实践--以河南段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欧阳鹏 郑筱津 +2 位作者 倪凯旋 汪淳 刘希宇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21,共9页
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要求,以流域国... 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要求,以流域国土空间规划为抓手,加强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治理的整体导控,提升流域空间综合治理效能,是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系统阐述了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的职能定位、作用、技术特点和重点,以及规划的核心任务和技术路线,并以河南段为例,对规划编制思路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同类地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国土空间规划 国家战略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赋能下的互动生成式规划与治理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滔 田颖 徐艳杰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0,共7页
21世纪以来,数字孪生进入城市规划与治理领域,加快了城市的感知和问题反馈的过程,形成了时间、空间和人之间新的互动机制。数字孪生城市的挑战来自城市的复杂性,提出以人为主的沉浸参与式角度来重新定义空间,强调空间的多维度延伸,以空... 21世纪以来,数字孪生进入城市规划与治理领域,加快了城市的感知和问题反馈的过程,形成了时间、空间和人之间新的互动机制。数字孪生城市的挑战来自城市的复杂性,提出以人为主的沉浸参与式角度来重新定义空间,强调空间的多维度延伸,以空间流形的模型为基础,建立起数字孪生城市的空间表达方式及其升维与降维的计算逻辑。基于此,探讨数字孪生赋能下的“互动生成式”规划模式:通过数字孪生的参数化设计,以人为主体,不断调整和实时反馈城市的各项规划参数,构建不断演进的数字孪生的规划治理系统及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城市 空间流形 参与式 城市信息模型 生成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更新规划的演进与转型——基于“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分析框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田莉 姚之浩 +1 位作者 于江浩 梁印龙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决定城市更新的策略与走向。借鉴“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分析框架,以北上广深为例,梳理我国特大城市自21世纪以来城市更新的变迁,阐述其规划响应策略。针对近年来我国城市更新规划策略的转向,分析我国宏观社会... 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决定城市更新的策略与走向。借鉴“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分析框架,以北上广深为例,梳理我国特大城市自21世纪以来城市更新的变迁,阐述其规划响应策略。针对近年来我国城市更新规划策略的转向,分析我国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并就城市更新中的“政府—市场—社会”关系进行解读,随后对城市更新中的战略转向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政府 市场 社会 特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规划的框架体系与内在逻辑研究——以广深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之浩 田莉 +1 位作者 吴军 王嘉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73,共10页
基于土地发展权配置的视角,以广深城市更新实践为例,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城市更新规划的编制与管控内在逻辑、空间层次和内容框架。进而从城市更新背景、土地发展权配置方式两方面解释了城市更新规划编制与管控模式的差异。研... 基于土地发展权配置的视角,以广深城市更新实践为例,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城市更新规划的编制与管控内在逻辑、空间层次和内容框架。进而从城市更新背景、土地发展权配置方式两方面解释了城市更新规划编制与管控模式的差异。研究发现,城市更新中的“政府—市场”关系、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和实施主体选择决定了更新规划的框架体系和编制逻辑。广州城市更新由政府深度主导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更新规划管控要素广泛,强调更新专项规划的统筹引领和要素层级传导;深圳城市更新在政府统筹下坚持市场化运作,在规划管控等方面向市场分权。分析广深两地城市更新规划管控体系及更新绩效的差异,应深入理解更新规划背后的“技术—政策—实施”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规划 规划框架体系 规划编制逻辑 “政府—市场”关系 土地发展权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规经济视角下的夜市治理机制与策略——以杭州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金丰 涂文颖 陈宇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9-65,共7页
如何治理好非正规经济,是城市治理走向包容化与精细化的重要议题。文章聚焦夜市这一非正规经济形态,通过对杭州3类代表性夜市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探讨非正规经济治理对策。首先,从秩序、活力、包容3个维度分析夜市运行状况,发现杭州... 如何治理好非正规经济,是城市治理走向包容化与精细化的重要议题。文章聚焦夜市这一非正规经济形态,通过对杭州3类代表性夜市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探讨非正规经济治理对策。首先,从秩序、活力、包容3个维度分析夜市运行状况,发现杭州夜市经过长期治理在具备空间稳定、经营规范等正规经济特征的同时,依然保持着亲民、活力、低门槛进入等非正规经济特点,并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其次,归纳了3类典型夜市多主体协同和动态转化的治理模式,并对差异化租金设置、精细化合同约束、弹性化时空利用等治理策略进行总结。最后,借鉴杭州经验,提出非正规经济包容性治理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经济 城市治理 夜市 包容性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权利”结构视角下中国地权的历史谱系演进与现代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晨跃 田莉 +1 位作者 周建波 夏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0,共10页
研究目的:探讨传统社会权力干预对土地收益分配的影响,梳理中国地权的历史谱系演进并为现代地权制度中的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提供启示。研究方法:理想型建构法,分析性叙述法。研究结果:(1)以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对私权利不同程度的干预,建... 研究目的:探讨传统社会权力干预对土地收益分配的影响,梳理中国地权的历史谱系演进并为现代地权制度中的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提供启示。研究方法:理想型建构法,分析性叙述法。研究结果:(1)以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对私权利不同程度的干预,建构了哑铃型与纺锤型两种理想的地权形态;(2)不同地权形态下的“权力—权利”互动模式可以总结为均田薄赋、经界并税与隐占兼并;(3)地权的历史谱系演进呈现为在王朝治乱周期下,形态由哑铃型向纺锤型的转换,这不仅呈现出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干预强弱转换下的表层循环特征,也潜藏着权力干预弱化与权利演化的深层特征。研究结论:建国以来的“权力—权利”结构体现为“中央—地方—农民”的关系,面对结构失衡产生的城乡差距扩大,中央应通过将横向社会反馈纳入纵向政府问责来约束地方政府的权力干预,并通过推动城郊区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及差异化征税、远郊区农地国有化向农民还权赋能,走向“权力—权利”结构的制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史 “权力—权利”结构 理想型建构 土地产权 土地收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新模式与政策应对:基于政府—市场—社会关系演进的视角
14
作者 夏菁 田莉 +1 位作者 王晨跃 焦永利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3,共7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解决住房民生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及其带来政府财政负担这一宏观社会经济背景下,结合国家层面“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这一...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解决住房民生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及其带来政府财政负担这一宏观社会经济背景下,结合国家层面“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这一住房保障理念,从政府—市场—社会关系视角,梳理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阶段性特征,讨论我国住房建设面临的实践挑战,并进一步提出应从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再调整视角,以多元合作共建模式予以应对。具体包括:在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推进背景下多路并举统筹解决保障性住房短缺难题,创新规划管制举措以激励多主体充分参与住房保障建设与住区治理,完善土地财税金融法律等配套政策以保障住房市场有序运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政府-市场-社会关系 租赁住房 规划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主题:数字孪生城市
15
作者 杨滔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I0005-I0006,共2页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21世纪是数字化与城镇化双驱动的世纪,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边缘计算等变革性技术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第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21世纪是数字化与城镇化双驱动的世纪,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边缘计算等变革性技术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数字中国”这一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双驱动 人工智能 变革性 云计算 物联网 关键变量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景迭代的数字孪生城市构建逻辑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颖 杨滔 党安荣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30,共7页
数字孪生概念自被提出以来便不断发展,从在航天器、工业产品、电力等领域的应用到城市学领域,并在各国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随着相关实践工作推进,数字孪生模型在理论和技术上也不断发展和成熟,随着数字孪生在城市方面认识的深入,... 数字孪生概念自被提出以来便不断发展,从在航天器、工业产品、电力等领域的应用到城市学领域,并在各国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随着相关实践工作推进,数字孪生模型在理论和技术上也不断发展和成熟,随着数字孪生在城市方面认识的深入,实践者和学者们逐渐意识到仅通过数据构建数字孪生城市是不够的,城市本身的复杂特性决定了基于数据的模型建构及其交互机制更为重要。因此,面向可操作性的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应针对有限对象、有限目标、有限能力,从城市中人、财、物等不同方面的需求入手,探索多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场景体系”,以场景中的“业务流程决策树”搭建与数据、模型的关系,形成以场景为核心的“数据—模型生态系统”,借助多模态的大模型技术,建构起城市超复杂系统的孪生演进机制。同时,以上海数字孪生城市标识系统、苏州城市信息基础平台(CIM)建设为例,展示“业务流程”与“数据”和“模型”的互动而形成的场景迭代机制探索,展现以场景自主迭代为驱动力的城市发展过程,最终演化为全要素、全周期、全开放的数字孪生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决策树 城市信息模型 场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纵向配置逻辑与执行偏差研究
17
作者 王晨跃 叶裕民 +1 位作者 田莉 陈浩邦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4-44,共11页
研究目的:从中央—省—市三层级政府的关系切入,分析中央到省、省到市的纵向指标配置逻辑对指标执行偏差的影响,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指标配置与执行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央基于... 研究目的:从中央—省—市三层级政府的关系切入,分析中央到省、省到市的纵向指标配置逻辑对指标执行偏差的影响,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指标配置与执行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央基于区域均衡偏好往省的指标配置对省级执行偏差的影响没有得到证据支持;(2)省往市的策略性分配能够减轻省级执行偏差,但与经济体量不相符的指标错配会加剧市级执行偏差;(3)省级政府在央地关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中间政府作用,中央的指标配置能通过省级的策略性分配来减轻偏差,但省级的指标配置则面临着更少的容错空间。研究结论: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指标配置与执行过程中,应强化省级政府基于本地信息优势的策略性分配能力,加强指标配置的科学性,此外,应进一步向省分权并制度化,在推动指标高效利用的同时维护中央政策的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指标执行偏差 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指标配置 中央—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居民活动的多尺度城市健康数据融合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来源 李佳彤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2期8-16,共9页
多尺度的城市健康囊括了身体生理、精神与社会等多方面的健康状态,涉及规划、医学、卫生、建筑、心理等多学科领域。其中,居民活动与人口健康状况、生活行为方式、环境健康风险暴露等多种城市健康因素息息相关。基于居民活动的城市健康... 多尺度的城市健康囊括了身体生理、精神与社会等多方面的健康状态,涉及规划、医学、卫生、建筑、心理等多学科领域。其中,居民活动与人口健康状况、生活行为方式、环境健康风险暴露等多种城市健康因素息息相关。基于居民活动的城市健康研究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科学依据,并呈现出多尺度、多源数据融合的特点。随着全球的城市智慧化建设,多尺度健康数据资源的丰富为基于多学科的健康研究与城市规划治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与应用场景。本文从居民活动的视角出发,梳理了地点、社区与城市三个尺度下已有的城市健康数据融合计算研究,并对数据资源、监测技术、研究方法与应用场景进行了整理。面对当前城市健康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忽视人本尺度、缺乏数据融合等问题,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数据驱动城市健康的途径。通过结合多种数字化技术、融通多尺度分析方法、推广多主体实施参与,促进多源、多尺度数据在城市健康研究中的融合计算分析,以期指导未来的城市健康研究与人居环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健康 城市信息学 智慧人居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