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钒钛磁铁矿资源概况及综合利用技术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严伟平 张博远 +2 位作者 杨耀辉 李伦 李维斯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0-80,共11页
钒钛磁铁矿是以铁、钒和钛为主金属的复合型矿产资源,通常伴生有铜、钴、磷、钪等多种有价组分,具有综合回收利用价值。在概述了中国钒钛磁铁矿资源特点的基础上,针对资源逐渐贫细杂化、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的状况,着重就预选工艺、铁精矿... 钒钛磁铁矿是以铁、钒和钛为主金属的复合型矿产资源,通常伴生有铜、钴、磷、钪等多种有价组分,具有综合回收利用价值。在概述了中国钒钛磁铁矿资源特点的基础上,针对资源逐渐贫细杂化、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的状况,着重就预选工艺、铁精矿提质降杂工艺、微细粒钛铁矿选别工艺、伴生资源回收利用工艺技术进展进行了总结,最后分析了目前钒钛磁铁矿选矿存在的工艺技术问题,并指出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是未来钒钛磁铁矿选矿技术发展的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资源分布 综合利用 选矿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硫铝土矿脱硫及伴生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谱 王晓慧 +1 位作者 吴威龙 赵开乐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3,共9页
铝土矿是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我国高硫铝土矿占比高,其高效开发利用有利于减轻我国铝工业原料的供应压力。针对高硫铝土矿的资源特点,对高硫铝土矿脱硫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综述了预先脱硫和氧化铝生产过程中脱硫的优缺点;并基于浮选脱... 铝土矿是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我国高硫铝土矿占比高,其高效开发利用有利于减轻我国铝工业原料的供应压力。针对高硫铝土矿的资源特点,对高硫铝土矿脱硫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综述了预先脱硫和氧化铝生产过程中脱硫的优缺点;并基于浮选脱硫方式,探究了铝土矿中伴生钴资源的综合利用思路。高硫铝土矿脱硫的目标是将硫含量降低到符合氧化铝生产或其他工业应用的要求。焙烧脱硫、浮选脱硫、沉淀法脱硫等是高硫铝土矿脱硫的主要方式。其中,浮选脱硫是脱硫方式中较为成熟的工艺,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浮选脱硫也是伴生钴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一步,工业推广前景可观。对高硫铝土矿伴生钴资源进行综合回收,能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国内钴资源的自给率,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高硫铝土矿伴生硫钴资源的回收利用,选冶联合是综合回收硫钴重点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铝土矿 脱硫 钴资源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钴战略性硫化矿产资源选冶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文谱 赵开乐 +3 位作者 颜世强 宋军 杨耀辉 吴威龙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6-275,共10页
基于“双碳”发展背景、镍钴资源概况,对镍、钴硫化矿选冶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展望。概述了国内外镍钴资源的分布、储量情况以及我国镍钴硫化矿资源在选冶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分别总结了我国镍、钴硫化矿传统选冶工艺和改进情况。研究表明... 基于“双碳”发展背景、镍钴资源概况,对镍、钴硫化矿选冶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展望。概述了国内外镍钴资源的分布、储量情况以及我国镍钴硫化矿资源在选冶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分别总结了我国镍、钴硫化矿传统选冶工艺和改进情况。研究表明:硫化镍矿的选矿方式主要有浮选、重选、化学选矿、生物选矿;硫化钴矿的选矿方式主要有浮选、重选。其中,浮选具有适用性强、处理效率快的优点,仍是处理镍、钴硫化矿最有效的选矿工艺,混合浮选是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镍、钴硫化矿选矿厂采用的工艺;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工艺具有科学性,可以有效解决过粉碎问题;浮选药剂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捕收剂组合使用和新型绿色分散剂、抑制剂的研发;生物选矿的研究也取得相应进展。重选在硫化钴矿中主要是用来预富集,可以提高入选品位和选厂处理量,常用的有重介质选矿、螺旋选矿和摇床选矿。硫化镍矿的冶金方式包括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生物冶金;硫化钴矿冶金方式主要有火法-湿法结合和全湿法冶金。其中,火法冶金具有效率高、工艺成熟的优点,仍然是硫化镍矿的主要冶金工艺,但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的缺点,相关改进措施的研究是近些年的重点;火法冶金正在逐步向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湿法冶金转型,焙烧—水浸是火法冶金与湿法冶金的结合,其中,氯化焙烧—水浸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硫化钴矿的冶金工艺通常需经过焙烧—浸出—电解过程。最后指出了镍钴硫化矿选冶技术具有研究前景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镍钴资源 镍钴硫化矿 选冶工艺 前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酿造底锅水资源化生产小球藻生长因子 被引量:1
4
作者 姜翰达 严鹿鸣 +3 位作者 李蓉 史靖琪 张永奎 谢通慧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43,共7页
酿酒工业废水产生量大、成分复杂、营养物质丰富,若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以白酒酿造底锅水为培养液,利用小球藻进行生物转化生产小球藻生长因子(CGF),分析了白酒酿造底锅水中COD、磷酸磷(PO_(4)-P)、总磷(TP)、氨基氮(NH_(3)... 酿酒工业废水产生量大、成分复杂、营养物质丰富,若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以白酒酿造底锅水为培养液,利用小球藻进行生物转化生产小球藻生长因子(CGF),分析了白酒酿造底锅水中COD、磷酸磷(PO_(4)-P)、总磷(TP)、氨基氮(NH_(3)-N)、总氮(TN)的浓度变化及小球藻生物质的积累情况,采用噻唑蓝(MTT)法评价了白酒酿造底锅水转化产物CGF的生理活性。结果表明,小球藻可直接处理未稀释的白酒酿造底锅水,7 d后COD、TP、TN的去除率分别为74.41%、17.43%、51.32%,小球藻生物质干重积累量为8726.66 mg·L^(-1);当转化产物CGF浓度为0.2 mg·mL^(-1)时,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存活率达到最高,为138.80%。说明小球藻可显著降解白酒酿造底锅水中的COD、磷和氮(P<0.05),且转化产物CGF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在低浓度时可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酿造底锅水 资源化利用 小球藻 小球藻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分散剂植酸钠在西北某难选金矿石选矿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王晓慧 邹旦 +4 位作者 赵开乐 王振 吴威龙 张文谱 毛益林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6,共6页
我国西北某低品位金矿石Au品位为2.21 g/t,因黏土矿物绢云母等含量较高,导致现场浮选金精矿Au品位仅20 g/t左右,Au回收率仅80%左右,生产指标不理想。为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生产指标,采用新型矿泥分散剂植酸钠开展了系统的选矿试验... 我国西北某低品位金矿石Au品位为2.21 g/t,因黏土矿物绢云母等含量较高,导致现场浮选金精矿Au品位仅20 g/t左右,Au回收率仅80%左右,生产指标不理想。为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生产指标,采用新型矿泥分散剂植酸钠开展了系统的选矿试验,并对植酸钠分散矿泥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1粗3精3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矿石,获得了Au品位30.80 g/t、Au回收率85.65%的金精矿,该指标显著高于生产指标,充分体现了植酸钠对矿泥的高效分散性。作用机理分析表明,绢云母细泥吸附在毒砂等矿物表面是造成现场分选指标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当矿浆中添加植酸钠后,绢云母对毒砂的罩盖行为得到了很好的消除;植酸钠会选择性吸附在绢云母表面,而基本不与毒砂表面发生吸附是植酸钠分散效果理想的根本原因。该研究结果对类似资源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砂 绢云母 矿泥 粘附 分散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低品位高铁铝土矿焙烧-碱浸预脱硅试验
6
作者 张笑天 徐璐 +4 位作者 李超 李昃霖 杨耀辉 徐莺 冀成庆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3,118,共8页
针对云南某地铝土矿低铝、高硅和高铁的特点,采用焙烧—碱浸预脱硅工艺,获得高铝硅比铝精矿。考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碱液Na_(2)O浓度、碱浸时间、液固比对预脱硅效果的影响。在焙烧温度1050℃,焙烧时间30 min,浸出剂Na_(2)O浓度80 g... 针对云南某地铝土矿低铝、高硅和高铁的特点,采用焙烧—碱浸预脱硅工艺,获得高铝硅比铝精矿。考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碱液Na_(2)O浓度、碱浸时间、液固比对预脱硅效果的影响。在焙烧温度1050℃,焙烧时间30 min,浸出剂Na_(2)O浓度80 g/L,碱浸时间90 min,液固比L/S=8 mL/g的最佳预脱硅条件下,可将低品位铝土矿的铝硅比由4.08提升至17.98,脱硅率高达77.31%,同时预脱硅精矿氧化铝相对溶出率可达94.56%,溶出效果理想。结合热重-示差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等多种表征手段,分析了焙烧—碱浸预脱硅机理,该铝土矿铝硅比的提高得益于原矿中高岭土类硅酸盐矿物通过焙烧可转化为碱溶性的无定型SiO_(2),采用常压碱浸即可实现铝硅高效分离,获得高铝硅比的铝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焙烧 碱浸 预脱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锂碱性溶液全萃取净化除杂及富集回收锂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佳琦 杨耀辉 +1 位作者 熊文良 黄焜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9-247,共9页
针对低浓度含锂碱性溶液净化除杂及富集锂现行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BTA(苯甲酰三氟丙酮)-TRPO(三烷基氧化膦)协同萃取体系全萃取净化除杂及富集回收锂的新工艺。研究发现,钙、镁、铝等杂质离子与锂离子的萃取分离与其动力学行... 针对低浓度含锂碱性溶液净化除杂及富集锂现行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BTA(苯甲酰三氟丙酮)-TRPO(三烷基氧化膦)协同萃取体系全萃取净化除杂及富集回收锂的新工艺。研究发现,钙、镁、铝等杂质离子与锂离子的萃取分离与其动力学行为密切相关。利用锂与共存杂质离子萃取速率的差异,可实现优先萃取脱除钙、镁离子,然后锂铝分离并选择性萃取富集锂离子。新工艺实现了低浓度含锂碱性溶液中多元组分的分组动力学分离,有利于资源综合回收。相比现行沉淀除杂-蒸发浓缩工艺,新工艺流程简短、锂损耗低、杂质脱除效率高,且易于连续化操作,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碱性溶液 净化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干达某铁铌多金属矿石中铌与重晶石的回收试验
8
作者 张丽军 熊文良 +4 位作者 陈达 郭姚 蔺慧杰 刘能云 李潇雨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4-99,共6页
乌干达某铌多金属矿原矿风化严重,矿石性质复杂,属极难选多金属矿,矿石TFe品位为39.78%,REO品位为1.79%,Nb_(2)O_(5)品位为0.62%,BaO品位为7.68%;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和高岭石等。为了高效回收利用该矿石资源中伴生的铌和重晶石,... 乌干达某铌多金属矿原矿风化严重,矿石性质复杂,属极难选多金属矿,矿石TFe品位为39.78%,REO品位为1.79%,Nb_(2)O_(5)品位为0.62%,BaO品位为7.68%;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和高岭石等。为了高效回收利用该矿石资源中伴生的铌和重晶石,以现场磁选铁尾矿为对象,采用重磁联合预富集、反浮选分离铌与重晶石的工艺流程进行了选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现场磁选铁尾矿采用1次摇床重选、1次弱磁选、1粗4精1精扫2扫闭路浮选流程处理,最终可获得Nb_(2)O_(5)品位7.33%、回收率41.94%的铌精矿,BaSO_(4)品位94.23%、回收率50.98%的重晶石精矿。研究结果可作为现场开展伴生铌和重晶石回收工艺改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矿 重磁联合预富集 反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萤石-方解石共生矿浮选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维斯 严伟平 +3 位作者 曾小波 喻福涛 邓建 李伦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某萤石-方解石共生矿CaF_(2)含量31.09%、CaCO_(3)含量53.23%,主要有用矿物为萤石,主要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石英和长石等。浮选实验结果表明,原矿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75%,以酸化水玻璃和EM-318作抑制剂、EM-OL-3作捕收剂,采用两粗一... 某萤石-方解石共生矿CaF_(2)含量31.09%、CaCO_(3)含量53.23%,主要有用矿物为萤石,主要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石英和长石等。浮选实验结果表明,原矿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75%,以酸化水玻璃和EM-318作抑制剂、EM-OL-3作捕收剂,采用两粗一扫八精闭路浮选,最终得到CaF_(2)品位97.26%、回收率86.55%的萤石精矿,质量达到萤石行业标准(YB/T 5217—2005)中FC-97A品质要求,可作为高端氟化工行业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方解石 浮选 抑制剂 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含镍铜尾矿还原焙烧——磁选工艺提镍
10
作者 陈肖汀 肖军辉 +1 位作者 陈正义 李成秀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5-282,共8页
针对某含镍铜尾矿镍品位低、矿物组成复杂等问题,以焦炭为还原剂,NaCl、Na_(2)CO_(3)和NaClO为添加剂,采用还原焙烧方法对含镍铜尾矿进行预处理,焙烧熟料采用磁选回收镍。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进行试验设计并优化含镍铜尾矿还原焙... 针对某含镍铜尾矿镍品位低、矿物组成复杂等问题,以焦炭为还原剂,NaCl、Na_(2)CO_(3)和NaClO为添加剂,采用还原焙烧方法对含镍铜尾矿进行预处理,焙烧熟料采用磁选回收镍。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进行试验设计并优化含镍铜尾矿还原焙烧过程中各添加剂用量,分析各因素水平间的交互作用对磁选指标的影响,并建立自变量与响应值间的数学预测模型,确定还原焙烧—磁选工艺处理含镍铜尾矿的最优工艺条件为:NaCl用量23.723%、Na_(2)CO_(3)用量14.552%、NaClO用量10%,在此条件下得到预测磁选镍精矿的镍品位为3.528%。试验结果对优化含镍铜尾矿还原焙烧工艺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镍铜尾矿 焙烧 磁选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某金矿石提质降杂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开乐 张文谱 +4 位作者 杨耀辉 王振 李飞 明平田 吴威龙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116,共7页
柴达木盆地某金矿石属于微细粒-超微细粒浸染型含碳、砷的极难处理金矿,面临金精矿Au品位低、Au回收率难提升的技术难题。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新型捕收剂EMB-506、绿色高效抑制剂EMY-515及新型起泡剂EMP-01,并在新药剂体系下开... 柴达木盆地某金矿石属于微细粒-超微细粒浸染型含碳、砷的极难处理金矿,面临金精矿Au品位低、Au回收率难提升的技术难题。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新型捕收剂EMB-506、绿色高效抑制剂EMY-515及新型起泡剂EMP-01,并在新药剂体系下开展了浮选提质降杂试验,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吸附量测试和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表征抑制剂EMY-515的选择性作用机理。在原矿Au品位为2.41 g/t时,采用新药剂,通过1粗2精3扫浮选闭路流程,可以获得Au品位33.97 g/t、Au回收率87.73%的金精矿,新药剂浮选体系“提质降杂”效果显著。新型抑制剂EMY-515的加入会使得载金矿物和脉石矿物出现较大的可浮性差异;EMY-515在脉石矿物表面的吸附量远大于载金矿物;EMY-515在绿泥石表面的吸附是发生了与—COOH有关的化学吸附,而在毒砂表面的吸附能力弱,发生物理作用,因此不影响毒砂上浮。新药剂预期实现成果转化后,还可在我国类似金矿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处理金矿石 提质降杂 浮选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