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金佛洞石笋δ13C记录的Heinrich6期间气候环境变化
1
作者 组里塞斯 杨勋林 +2 位作者 王勇 胡明广 许奕滨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0-602,共13页
在末次冰期发生的6次海因里希事件(Heinrich事件,简称H事件)中,H6事件发生年代最早,对其研究较少,利用高分辨率石笋记录研究H6事件期间的气候环境变化,有助于理解高低纬度气候变化对H事件的响应过程。本文基于重庆市金佛洞石笋JF2017铀... 在末次冰期发生的6次海因里希事件(Heinrich事件,简称H事件)中,H6事件发生年代最早,对其研究较少,利用高分辨率石笋记录研究H6事件期间的气候环境变化,有助于理解高低纬度气候变化对H事件的响应过程。本文基于重庆市金佛洞石笋JF2017铀系测年数据和碳同位素数据,重建H6事件期间中国西南地区季风气候环境的演化过程。结果显示:石笋JF2017的δ13C值在61811±204 a B.P.~59716±159 a B.P.时段显著偏重,持续大约2095 a,暗示该时段季风减弱和生态植被退化,对应北大西洋H6事件。H6事件期间,石笋JF2017的δ13C记录在61811~60848 a B.P.期间开始先逐渐偏重至最大值,随后发生短时间尺度的波动变化;最后在60848~59716 a B.P.期间缓慢偏轻至H6事件结束,整体呈现先逐渐偏重后又缓慢偏轻的趋势,内部存在百年际尺度的气候震荡,表明H6事件期间当地气候不稳定。石笋JF2017记录的百年际尺度的季风气候变化可能与热带辐合带和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季风 Heinrich 6 石笋δ13C 金佛洞 中国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金佛洞石笋记录的410 ka弱季风事件
2
作者 许奕滨 杨勋林 +3 位作者 袁道先 胡明广 葛晓艳 龚萌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38,共20页
冰消期或冰期由于冰盖消融引起淡水排放,容易造成不同纬度之间海洋-大气传输的异常,由此引发一系列或明显或不明显的千年级气候突变事件,如Younger Dryas(YD,新仙女木)和类似YD事件。MIS11c(深海氧同位素11阶段)作为当前全新世的最佳参... 冰消期或冰期由于冰盖消融引起淡水排放,容易造成不同纬度之间海洋-大气传输的异常,由此引发一系列或明显或不明显的千年级气候突变事件,如Younger Dryas(YD,新仙女木)和类似YD事件。MIS11c(深海氧同位素11阶段)作为当前全新世的最佳参照物之一,对期间可能发生的类YD事件及触发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规律。文章通过对重庆金佛洞石笋J33δ^(18)O序列记录的研究结果显示:(1)在MIS11间冰期盛期之前,亚洲季风气候区石笋揭示了一次发生于410 ka BP左右的千年尺度弱季风事件;(2)410 ka弱季风事件与YD事件均发生于间冰期盛期之前季风逐渐增强过程中以及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上升阶段,期间都发生了AMOC(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扰动,除了在变化幅度、冰量条件等方面有些差异,事件的持续时间、内部结构、变化模式相似;(3)410 ka弱季风事件主要受太阳辐射和AMOC共同驱动主导,持续较强的变暖进程加速了格陵兰冰盖融化并导致了冰盖的不稳定,淡水持续注入北大西洋,造成短暂的AMOC振荡。AMOC的减弱使得北大西洋上空产生了冷异常,通过大气遥相关作用导致了较弱的ASM(亚洲夏季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MIS 11c 石笋δ^(18)O 弱季风事件 金佛洞 中国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近100年石笋灰度变化及气候环境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瑞 杨勋林 +3 位作者 刘秀明 殷建军 刘睿恺 王宝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6098-6106,共9页
以采自重庆市酉阳自治县天坑洞的石笋TK22-1为研究对象,利用230Th测年、210Pb测年和石笋纹层等计年法建立了近100年来高分辨率、精确定年的石笋灰度序列,并与器测气象资料对比,重建了渝东南近100年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进一步明确石笋灰... 以采自重庆市酉阳自治县天坑洞的石笋TK22-1为研究对象,利用230Th测年、210Pb测年和石笋纹层等计年法建立了近100年来高分辨率、精确定年的石笋灰度序列,并与器测气象资料对比,重建了渝东南近100年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进一步明确石笋灰度指示的气候环境意义。研究结果显示,石笋TK22-1灰度值与当地年平均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年平均湿度、降雨天数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这表明温度和湿度等气候条件是驱动石笋灰度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渝东南岩溶槽谷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薄层土壤对降水的储存能力较弱,水分是主导土壤湿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降水量和地表湿度较大时,雨水在土壤中滞留时间较少、下渗速度加快,水岩作用减弱,土壤水中溶解的有机质和杂质浓度降低,最终在石笋表面结晶出较为纯净的方解石矿物,进而使石笋灰度值降低;反之亦然。当温度较高时地表蒸发量较大,地表及土壤中湿度较小,水在土壤和石灰岩地层中滞留时间长,土壤中有机质和CO2的释放量增加,洞穴滴水中有机质和杂质浓度升高,导致石笋中方解石结构疏松、杂质较多,石笋灰度值较高;反之亦然。重庆东南岩溶槽谷区近100年期间的干旱事件与石笋TK22-1灰度序列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干旱事件发生的年代对应着石笋灰度峰值,即当地降水减少,发生伏旱时,石笋灰度值升高,进一步表明土壤湿度和水岩作用是影响石笋灰度值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灰度值 土壤湿度 干旱事件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示踪技术的岩溶隧道涌水来源识别及含水介质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谢国文 杨平恒 +4 位作者 卢丙清 陈峰 张宇 池彦宾 邓书金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2-899,共8页
利用高分辨率示踪技术探讨了重庆三泉隧道突水来源,并对含水介质进行了刻画,结果表明:(1)隧道涌水段受长滩地下河影响,而麦阴槽落水洞为长滩地下河的补给来源之一;(2)试验段岩溶含水介质通畅,地下水流速快,为典型紊流态;地下河管道结构... 利用高分辨率示踪技术探讨了重庆三泉隧道突水来源,并对含水介质进行了刻画,结果表明:(1)隧道涌水段受长滩地下河影响,而麦阴槽落水洞为长滩地下河的补给来源之一;(2)试验段岩溶含水介质通畅,地下水流速快,为典型紊流态;地下河管道结构不均匀,发育两条过水通道,为主管道并联支管道,无溶潭和地下湖发育;利用Qtracer2软件,计算得到地下河几何参数及水文地质参数:地下管道储水体积为1 148.4 m^3,表面积为1.30×10~6 m^2,平均直径为1.37 m,长度为780 m;摩擦系数为0.51,舍伍德数为1 055.1,施密特数为1 140,水力深度为1.08 m,分子扩散边界层厚度为1.3 mm;(3)因试验时间短、试验为小流量期及存在其他地下河出口等条件制约,示踪剂天来宝的回收率较低,上湾洼地与隧道涌水段连通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4)由于三泉隧道涌水点与地表水具有直接水力联系,且涌水量大,建议引走地表洼地水源、填埋隧道上方麦阴槽落水洞或在隧道下方新建泄水洞排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涌水 示踪试验 水源识别 岩溶含水层 重庆三泉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地下河硝酸盐转化与来源对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文浩龙 杨平恒 +2 位作者 华茂松 贾亚男 杨丰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2-184,共13页
为明确不同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岩溶地下河硝酸盐污染源的时空分布及硝酸盐转化特征,以两个自然条件相似但人类活动方式不同的岩溶区--重庆市金佛山水房泉岩溶地下河流域和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流域为例,系统测定了主要水化学指标及硝... 为明确不同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岩溶地下河硝酸盐污染源的时空分布及硝酸盐转化特征,以两个自然条件相似但人类活动方式不同的岩溶区--重庆市金佛山水房泉岩溶地下河流域和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流域为例,系统测定了主要水化学指标及硝酸盐氮氧同位素(δ^(15) N_(-nitrate)和δ^(18) O_(-nitrate))组成,分析了硝酸盐的转化过程,使用MixSIAR模型,对不同污染源的时空分布比例及贡献概率进行解析.结果表明:①在研究期间,水房泉与青木关地下河流域水化学特征相似,均为HCO^(-)_(3)-Ca^(2+)型.②两个地下河流域均以硝化作用为主要过程,但也发生反硝化作用,如水房泉流域药池坝污水、化粪池和青木关流域果园污水.③MixSIAR模型运算表明,水房泉地下河流域土壤有机氮来源占比高达60.8%,粪肥污水来源为31.3%,大气降水占比较低,为7.9%;青木关地下河流域化肥来源占比高达41.9%,土壤有机氮和粪肥污水占比相近,分别为29.4%和24.9%,大气降水占比仅为3.8%.④水房泉地下河流域大气降水、土壤有机氮和粪肥污水的不确定指数分别为0.064,0.384和0.427,而青木关地下河流域大气降水、粪肥污水、化肥和土壤有机氮的不确定指数分别为0.175,0.698,0.847和0.864.青木关地下河流域范围更广,人类活动更复杂,地下河的粪肥污水、化肥和土壤有机氮多以较大范围的非点源污染排放,导致各硝酸盐来源贡献率不确定性远高于水房泉地下河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氮氧同位素 MixSIAR模型 岩溶地下河 来源解析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羊子洞石笋记录的92.3~60.1 ka亚洲夏季风变化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日萍 杨勋林 +3 位作者 鄢应燃 张瑞 组里塞斯 王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4-196,共13页
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 MIS) 5/4转换时期全球气候存在不稳定性,期间发生了一系列百年—千年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为进一步认识MIS5b-MIS4时期亚洲夏季风演变进程,讨论该时期百年—千年尺度季风突变事件的变化特征,对... 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 MIS) 5/4转换时期全球气候存在不稳定性,期间发生了一系列百年—千年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为进一步认识MIS5b-MIS4时期亚洲夏季风演变进程,讨论该时期百年—千年尺度季风突变事件的变化特征,对采自中国西南地区重庆羊子洞的石笋Y01,Y02进行了年龄样品和稳定同位素样品的分析测试,建立了覆盖92.3~60.1 ka(千年前,相对于1950 CE)时段精确定年的高分辨率石笋氧碳同位素记录,重建了MIS5b-MIS4时期的亚洲夏季风演变历史.通过不同记录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羊子洞石笋δ;O序列记录了5次千年尺度强季风事件中国间冰阶(Chinese Interstadials, CIS)22-18,其发生时间可分别与北格陵兰冰芯项目(North Greenland Ice Core Project, NGRIP)记录中的5次千年尺度暖事件对应.其中Y02δ;O和δ;C序列均完整地记录了强季风事件CIS18,记录表明在CIS18事件期间(64.7~63.2 ka)亚洲夏季风呈现“快速增强,逐渐减弱”的转换特征,并伴随着洞穴外部水热条件的相应变化.在CIS21和CIS20事件结束之前,高分辨率的Y01δ;O序列记录了分别发生于77.4 ka和73.4 ka左右的2次亚千年尺度的季风反弹事件,其与南半球2次温度低谷的对应强调了南半球的逐渐变冷对季风反弹事件发生的促进作用.此外,发现了MIS4早期亚洲夏季风与南极温度的反向关系,表明南半球气候变化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氧碳同位素 亚洲夏季风 千年尺度事件 南半球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佛山世界遗产地岩溶地下河系统硝酸盐来源与转化 被引量:8
7
作者 明晓星 杨平恒 +2 位作者 谢世友 盛婷 罗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99-1309,共11页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环境问题.为研究重庆金佛山水房泉岩溶地下河系统的硝酸盐来源与转化,于2017年4-10月每24d左右对地下河系统内的某酒店自来水、化粪池、1^#落水洞、水房泉4个采样点开展监测,进行水化学和δ^15Nnitrat...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环境问题.为研究重庆金佛山水房泉岩溶地下河系统的硝酸盐来源与转化,于2017年4-10月每24d左右对地下河系统内的某酒店自来水、化粪池、1^#落水洞、水房泉4个采样点开展监测,进行水化学和δ^15Nnitrate、δ^18Onitrate同位素分析.某酒店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1^#落水洞排入地下河,最后在水房泉排泄.结果表明:①水房泉NO-3浓度范围为4.65~10.20mg/L,相对于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处于较低水平;化粪池、1^#落水洞、水房泉3个采样点电导率和NO3^-、Cl^-浓度的高值期与游客人数增多对应关系较好.②某酒店自来水δ^15Nnitrate值为3.7‰~5.8‰、δ^18Onitrate值为1.6‰~2.7‰,说明硝酸盐主要来源为土壤有机氮,处于自然背景值;1^#落水洞δ^15Nnitrate值为14.4‰~21.1‰、δ^18Onitrate值为3.5‰~11.2‰,显示硝酸盐主要来源为粪肥污水;化粪池和水房泉的δ^15Nnitrate值为3.7‰~17.0‰、δ^18Onitrate值为-9.0‰~7.3‰,表明硝酸盐主要来源为土壤有机氮与粪肥污水,显示其硝酸盐主要污染源是酒店生活废污水.③某酒店自来水、水房泉地下水的硝酸盐转化过程以同化作用为主;化粪池污水以硝化作用为主,是岩溶地下河系统硝酸盐的重要来源之一;1^#落水洞污水表现为反硝化作用.④基于SIAR模型对水房泉的硝酸盐来源进行定量解析,发现大气降水、土壤有机氮和粪肥污水的贡献率分别为28%、36%和3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 硝酸盐 氮氧同位素 来源与转化 SIAR模型 金佛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酒店排污影响下的岩溶地下水水化学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平恒 詹兆君 +4 位作者 明晓星 陈峰 任娟 邓书金 洪爱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6-428,共13页
岩溶地下水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脆弱性,使得地下水极易遭受污染.为探究旅游酒店排污对岩溶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的影响,以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水房泉流域为例,对水房泉地下水的水化学进行自动化监测,对流域内雨水、土壤水、某酒店自来... 岩溶地下水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脆弱性,使得地下水极易遭受污染.为探究旅游酒店排污对岩溶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的影响,以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水房泉流域为例,对水房泉地下水的水化学进行自动化监测,对流域内雨水、土壤水、某酒店自来水、污废水进行定期采集,结合流域硝酸盐氮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水房泉水化学变化随酒店入住游客量总体表现为3个阶段:前期受降雨影响显著,旅游高峰期间水质急剧恶化,后期水质明显好转.酒店生活污废水的排放成为水房泉水化学演变的重要因素,硝酸盐氮氧同位素表明水房泉的NO_3^-主要来自粪便、污废水以及土壤N的混合. H_2SO_4及污水中HCl、有机酸等可能参与了碳酸盐岩的溶蚀,使水房泉Ca^(2+)、Mg^(2+)、HCO_3^-浓度增加明显.流域岩溶管道发育,地下水流速快,使污染物质扩散迅速,故在研究期间水房泉主要离子的浓度高峰对污废水排放高峰的响应仅滞后约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店排污 岩溶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氮氧同位素 金佛山 水房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岩溶泉主要化学成分来源及地球化学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盛婷 杨平恒 +2 位作者 陈峰 詹兆君 谢国文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7-834,共8页
为定量研究岩溶区突出的地球化学敏感性和脆弱性,引入地球化学敏感指数概念,以重庆金佛山水房泉为例,利用2016年1月至12月观测的水化学数据,对水房泉的主要化学成分来源及地球化学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房泉水化学类型为Ca-HCO_3... 为定量研究岩溶区突出的地球化学敏感性和脆弱性,引入地球化学敏感指数概念,以重庆金佛山水房泉为例,利用2016年1月至12月观测的水化学数据,对水房泉的主要化学成分来源及地球化学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房泉水化学类型为Ca-HCO_3型和Ca-HCO_3·Cl型;岩溶作用与人类活动综合影响下,HCO_3^-、Cl^-和Ca^(2+)成为研究区主要阴阳离子,Cl^-主要来源于人类旅游活动造成的污染物,SO_4^(2-)主要来源于硫酸型酸雨沉降;岩溶作用的季节变化使得HCO_3^-、Ca^(2+)成为敏感指数最高的阴阳离子;水房泉的宏量元素地球化学敏感性指数在旅游活动影响下,除NO_3^-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敏感性指数依次为HCO_3^->Ca^(2+)>Na^+>SO_4^(2-)>Cl^->NO_3^-=K^+>Mg^(2+)。受人类活动影响,岩溶泉水化学表现的更为敏感,减少并净化人类活动污染物、增强游客环保意识等措施对岩溶泉的保护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泉 水化学 地球化学敏感性 重庆金佛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断裂型碳酸盐岩地热水的形成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罗丹 杨平恒 +3 位作者 王治祥 冉瑜 蒋晶 明晓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0-681,共12页
通过水化学法和同位素示踪法对渝东南断裂型碳酸盐岩地热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水资源的形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郁山断裂以西地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断裂以东地热水以SO4-Ca·Mg型为主。根据Gibbs图,郁山断裂以西、以东的地... 通过水化学法和同位素示踪法对渝东南断裂型碳酸盐岩地热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水资源的形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郁山断裂以西地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断裂以东地热水以SO4-Ca·Mg型为主。根据Gibbs图,郁山断裂以西、以东的地热水分别受到蒸发浓缩和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断裂以西地热水的γNa^+/γCl^-接近1,表明地热水中高浓度的Cl-和Na+主要是源于地层中岩盐的溶解;断裂以东地热水的γ(Ca^2++Mg^2+)/γ(HCO3^-+SO4^2-)接近1,表明地热水中高浓度的Ca^2+和SO4^2-主要来源于地层中膏岩的溶解。地热水的δD和δ^(18)O值分别为-64.7‰^-50‰和-9.17‰^-7.89‰,分布在当地大气降水线两侧,表明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热水水源平均补给高程为1 278 m,这很可能来自附近岩溶中山地区。其热储温度为41~90℃,平均热储温度为66℃;循环深度为1 000~3 500 m,平均值为2 300 m。大气降水到达地表后,在重力(地形)作用下向深部径流,接受地球内部的热传导形成地热水,由西北向东南流动,沿着断裂带上涌,并接受冷水的混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地热水 断裂型 地球化学 氢氧同位素 渝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