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冬季宁德核电冷源海域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资源声学评估
1
作者 鲁超 熊敏思 +5 位作者 邢晓峰 张正楼 张献娟 宋云鹏 吴祖立 伍玉梅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4年第1期39-48,共10页
滨海核电厂冷却水源的取水安全正受到海洋生物暴发引起的堵塞威胁,鱼类堵塞核电冷源的事件时有发生。声学技术在海洋生物探测方面具有高效、实时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为了解冬季宁德核电厂冷却水源取水海域棘头... 滨海核电厂冷却水源的取水安全正受到海洋生物暴发引起的堵塞威胁,鱼类堵塞核电冷源的事件时有发生。声学技术在海洋生物探测方面具有高效、实时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为了解冬季宁德核电厂冷却水源取水海域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密度和运动规律,利用声学技术对相关海域冷却水源生物量进行了测量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棘头梅童鱼为研究海域的优势种,拖网调查显示平均尾数密度为1964尾·km^(-2),平均质量密度为0.483 kg·km^(-2)。棘头梅童鱼丰度在研究海域向核电厂方向减少,质量密度以核电厂温排水区域站点最高。通过对鱼类回波特征和个体轨迹的追踪统计,分析了该海域冬季内单体目标强度检测及其空间结构分布、资源现存量和资源丰度密度的时空分布变化。声学走航海域鱼类平均密度为2.78×10^(5)尾·n mile^(-2),生物量密度均值为1.41×10^(4) kg·n mile^(-2),棘头梅童鱼资源总量为7.47×10^(5) kg。研究表明,声学技术在宁德核电厂取水海域冬季冷却水源生物量测量中具有明显优势。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方法,声学技术将能更好地支持核电厂取水海域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资源管理,为冷却水源取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评估 棘头梅童鱼 核电厂 冷源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环境因子与养殖面积的关系分析——以宁德三沙湾为例
2
作者 石志洲 张峰 +1 位作者 赵彬如 谷祥辉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9,共9页
海水养殖会影响周边水质状况,构建养殖面积与水质指标的关系,有助于识别水产养殖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以福建省典型养殖海湾——三沙湾为关注海域,基于2016—2020年水质调查结果,将水质参数作为响应变量,以站点为圆心0.5 km半径内的养... 海水养殖会影响周边水质状况,构建养殖面积与水质指标的关系,有助于识别水产养殖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以福建省典型养殖海湾——三沙湾为关注海域,基于2016—2020年水质调查结果,将水质参数作为响应变量,以站点为圆心0.5 km半径内的养殖面积和盐度作为预测变量,构建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估三沙湾海水养殖对水质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交溪至白马港、霍童溪及其河口区域的水质特征与三都澳、盐田港、官井洋和东吾洋的水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2016—2020年,前者范围的COD、NO^(-)_(3)-N、NH^(+)_(4)-N和DIN平均浓度均高于后者。海水养殖活动对水质影响程度不同,COD、NO^(-)_(3)-N、DIN浓度与养殖面积都无显著关系,与盐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DO与浮筏养殖面积呈正相关(p<0.05);NO^(-)_(2)-N、SRP与网箱养殖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01),水质站点0.5 km半径内的网箱养殖面积每增加0.01 km^(2),其浓度分别提高0.32μg/L和0.29μg/L。研究结果可作为评估养殖影响与优化调整养殖模式的参考指标,有助于为三沙湾内养殖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环境因子 海水养殖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三沙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沉积物油类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中硫单质干扰清除研究
3
作者 鲁超 刘炜 +7 位作者 马祖友 樊立静 兰旺荣 温冬 程宏 陈拥 李允 郇凤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3,156,共7页
广泛存在于海洋沉积物中的硫单质,由于易溶于正己烷,严重干扰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油类的检测结果。20 mL正己烷中溶解2 g福建近岸海域沉积物,可用0.1 g铜粉经0.5 g无水硫酸钠催化活化清除硫单质干扰,并且硫单质清除和油类萃取可同步实现。... 广泛存在于海洋沉积物中的硫单质,由于易溶于正己烷,严重干扰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油类的检测结果。20 mL正己烷中溶解2 g福建近岸海域沉积物,可用0.1 g铜粉经0.5 g无水硫酸钠催化活化清除硫单质干扰,并且硫单质清除和油类萃取可同步实现。该方法在油类加标量为100 mg/kg时的加标回收率为95.8%,相对标准偏差为2.9%,具有可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近岸海域 沉积物 油类 硫单质 铜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米娜”影响下的杭州湾风暴潮特征及对咸潮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左常圣 黄清泽 +1 位作者 潘嵩 任兴元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0,共9页
基于2019年台风“米娜”风暴潮期间的实测资料,应用ADCIRC海洋模型,开展杭州湾周边海域台风风暴潮数值模拟,刻画台风期间杭州湾海域风暴增减水过程及其时空分布,并分析杭州湾风暴增减水特征以及对钱塘江咸潮入侵的影响。结果显示:芦潮... 基于2019年台风“米娜”风暴潮期间的实测资料,应用ADCIRC海洋模型,开展杭州湾周边海域台风风暴潮数值模拟,刻画台风期间杭州湾海域风暴增减水过程及其时空分布,并分析杭州湾风暴增减水特征以及对钱塘江咸潮入侵的影响。结果显示:芦潮港、滩浒、岱山和沈家门这4个验潮站模拟天文潮位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2 cm、19 cm、10 cm和14 cm,最大风暴增水的绝对误差分别为6 cm、1 cm、6 cm和7 cm,模型模拟结果良好。台风影响期间,杭州湾(湾底)的风暴增水明显大于(湾口)岛屿,滩浒站最大增水为111 cm,沈家门站最大增水为74 cm;舟山外海—杭州湾的天文潮-风暴潮的非线性作用逐渐增大,在风暴增水达到最大的过程中,各站天文潮-风暴潮的非线性作用分别为24 cm、26 cm、14 cm和4 cm;钱塘江咸潮入侵程度主要取决于径流和潮汐强度,风暴增水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咸潮入侵灾害,在台风“米娜”风暴增水期间,钱塘江发生咸潮入侵,造成南星水厂氯度值超标41 h,因此在台风影响期间需要提前预判风暴潮对咸潮入侵的影响,做好科学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风暴潮 1918号台风“米娜” 非线性作用 咸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