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街区小气候环境冬夏协同优化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精准修复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敏
潘文钰
《园林》
2024年第1期28-37,共10页
越来越多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建设进入存量更新和结构性优化并存发展的阶段,生态安全优先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当前风景园林实践研究的重要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多发导致的人居环境...
越来越多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建设进入存量更新和结构性优化并存发展的阶段,生态安全优先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当前风景园林实践研究的重要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多发导致的人居环境宜居性下降问题,目前基于气候适应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关注促进自然通风以缓解夏季热岛效应,尚忽视了其冬季可能带来的负效应。从气候调节视角切入,探讨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在协同冬夏季小气候环境中的低效空间识别与精准修复技术方法。以江苏省昆山市密集城区的189个街区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反演的方法对其冬、夏季小气候环境进行分析,聚类获得7类小气候特征街区。之后,叠加现状绿地生态网络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风环境结果,提取现状适于通风的生态廊道,从宽度、方向、类型等方面分析其潜在通风效能,耦合街区冬夏小气候环境特征,识别研判现状绿地生态网络在冬夏温湿环境调节上存在的低效问题,并提出冬夏协同的精准修复策略,为优化人居环境宜居性、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
气候调节
温湿环境
生态修复
遥感反演
数值模拟
夏热冬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耦合功能分区的上海崇明岛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敏
宋昊洋
《园林》
2022年第3期78-86,共9页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供给、提升公众福祉的关键手段。相关研究多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切入,却忽视了不同功能分区对于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预期需求效益与实际供给效益存在一定错位的问题。面向差异化发展目标...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供给、提升公众福祉的关键手段。相关研究多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切入,却忽视了不同功能分区对于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预期需求效益与实际供给效益存在一定错位的问题。面向差异化发展目标,如何在分区层面梳理并明晰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发展优先次序,对于合理配置生态资源、构建契合区域发展需求的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基于此,研究选取上海市崇明岛为研究对象,基于5大功能分区发展指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指数,识别生态源地;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建阻力面,在此基础上运用电路理论的连接度模型构建生态廊道、判别生态“夹点”和障碍点,探索耦合功能分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路径。结果表明:(1)识别得到研究区的生态源地斑块共193个,总面积339.84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9%;生态廊道共374条,总长度为866.14 km^(2)生态“夹点”共0.49 km^(2),障碍点共404个;(2)受功能发展导向和自然生态本底的双重影响,崇明岛生态安全格局的各类空间要素在不同分区内的分布特征和景观类型特征存在差异,西部、北部和东部地区以蓝绿空间为主,源地大块集中且廊道较为完整;中部、东部地区源地和廊道类型多样且破碎化程度较高,多聚集在居住地周边,障碍点和“夹点”分布集中;(3)生态空间管控方面,西部、北部和东部地区应侧重对核心生态空间和廊道进行保护和适度开发,而中部和南部地区应针对其多样化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加强绿道体系建设,推进整体景观提升和综合环境整治。综上,选取上海崇明岛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功能分区差异性发展情景下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研究提出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指数测算方法,在功能分区尺度下实现了社会和自然双重约束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优先级评价,在多目标发展体系下综合供给和需求导向识别了优先保护区域;同时综合应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有效提取对景观连接性有重要影响的“夹点”区域和障碍点,判读重要生态修复区段,为后续空间管控的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
重要性指数
功能分区
电路理论
崇明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碳中和背景下的城市绿地适应性规划探索:国际经验与前沿技术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敏
宋昊洋
《园林》
2023年第1期10-15,共6页
在碳中和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城市空间减排增汇,对城市绿地空间类规划提出了复杂挑战。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双重视角下,梳理全球11个国家的30项相关规划行动,重点对绿地适应性规划的国际经验进行归纳,包括多效益协同、多层级传导、...
在碳中和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城市空间减排增汇,对城市绿地空间类规划提出了复杂挑战。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双重视角下,梳理全球11个国家的30项相关规划行动,重点对绿地适应性规划的国际经验进行归纳,包括多效益协同、多层级传导、全周期覆盖等三个方面的转型发展;进一步将国际经验与国内国土空间规划现况相结合,构建碳中和背景下城市绿地适应性规划“目标—策略—指标”的总体技术框架,提出面向城市绿地“市域—城区—街区—地块”四级管控层级,差异化制定碳中和目标,明确相适应的多尺度精准增效规划策略和多层级评估管控指标,应用定量化“碳”核算、多情景“碳”模拟和智慧化“碳”监测三大关键技术体系,为城市绿地规划实践的适应性转型探索提供专业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城市绿地规划
适应性规划
国际经验
技术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86-2021年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的科研发展特征与演进脉络--基于CNKI数据库的CiteSpace分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王敏
王佳奇
《园林》
2022年第9期35-44,共10页
纵观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发展70年,学科结构和规模日益壮大,科学研究成果产出丰硕。以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CNKI)作为文献来源,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科学研究内容、学科发展热点和科研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分析1986—2021年同...
纵观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发展70年,学科结构和规模日益壮大,科学研究成果产出丰硕。以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CNKI)作为文献来源,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科学研究内容、学科发展热点和科研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分析1986—2021年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41位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总体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风景园林科学研究全域、全过程、全尺度“三全”体系视角在纵横维度尝试梳理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结果表明,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的数代学者秉承“缜思畅想,博采众长”的学院精神,在研究内容上逐步形成了以“风景园林”主题词为核心,涵盖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与景观设计、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技术科学共6大研究方向的全域框架体系和科研成果,理论与实践研究涵盖保护、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全过程,覆盖风景空间全尺度。秉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的学科传统,学者们围绕风景园林文化与遗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与气候变化、乡村景观营建与空间管控、公园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4方面形成战略发展研究热点和重点,呈现出框架结构体系化、循证研究科学化、技术手段数字化的发展动态与趋势。旨在揭示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发展特征与演进脉络,阐明同济风景园林在国内本学科科学研究领域所起的关键性引领作用,坚定学科自信,展望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科学研究
同济大学
可视化分析软件
发展特征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街区小气候环境冬夏协同优化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精准修复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敏
潘文钰
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上海城市困难立地绿化
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
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土地整理中心
出处
《园林》
2024年第1期28-37,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多重价值协同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优化机制:以上海大都市圈为例”(编号:52178053):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2023年度重点科研项目“公园城市蓝绿灰基础设施生态韧性复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沪建科2023-Z02-005)。
文摘
越来越多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建设进入存量更新和结构性优化并存发展的阶段,生态安全优先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当前风景园林实践研究的重要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多发导致的人居环境宜居性下降问题,目前基于气候适应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关注促进自然通风以缓解夏季热岛效应,尚忽视了其冬季可能带来的负效应。从气候调节视角切入,探讨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在协同冬夏季小气候环境中的低效空间识别与精准修复技术方法。以江苏省昆山市密集城区的189个街区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反演的方法对其冬、夏季小气候环境进行分析,聚类获得7类小气候特征街区。之后,叠加现状绿地生态网络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风环境结果,提取现状适于通风的生态廊道,从宽度、方向、类型等方面分析其潜在通风效能,耦合街区冬夏小气候环境特征,识别研判现状绿地生态网络在冬夏温湿环境调节上存在的低效问题,并提出冬夏协同的精准修复策略,为优化人居环境宜居性、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
气候调节
温湿环境
生态修复
遥感反演
数值模拟
夏热冬冷地区
Keywords
urban green space ecological network
climate regulation
thermal and humidity environmen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mote sensing retrieval
numerical simulatio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area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耦合功能分区的上海崇明岛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敏
宋昊洋
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高密度人居环境
生态
与节能教育
部
重点实验室水绿
生态
智能分实验
中心
上海城市困难立地绿化
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
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土地整理中心
出处
《园林》
2022年第3期78-8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多重价值协同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优化机制:以上海大都市圈为例”(编号:52178053)。
文摘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供给、提升公众福祉的关键手段。相关研究多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切入,却忽视了不同功能分区对于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预期需求效益与实际供给效益存在一定错位的问题。面向差异化发展目标,如何在分区层面梳理并明晰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发展优先次序,对于合理配置生态资源、构建契合区域发展需求的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基于此,研究选取上海市崇明岛为研究对象,基于5大功能分区发展指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指数,识别生态源地;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建阻力面,在此基础上运用电路理论的连接度模型构建生态廊道、判别生态“夹点”和障碍点,探索耦合功能分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路径。结果表明:(1)识别得到研究区的生态源地斑块共193个,总面积339.84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9%;生态廊道共374条,总长度为866.14 km^(2)生态“夹点”共0.49 km^(2),障碍点共404个;(2)受功能发展导向和自然生态本底的双重影响,崇明岛生态安全格局的各类空间要素在不同分区内的分布特征和景观类型特征存在差异,西部、北部和东部地区以蓝绿空间为主,源地大块集中且廊道较为完整;中部、东部地区源地和廊道类型多样且破碎化程度较高,多聚集在居住地周边,障碍点和“夹点”分布集中;(3)生态空间管控方面,西部、北部和东部地区应侧重对核心生态空间和廊道进行保护和适度开发,而中部和南部地区应针对其多样化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加强绿道体系建设,推进整体景观提升和综合环境整治。综上,选取上海崇明岛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功能分区差异性发展情景下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研究提出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指数测算方法,在功能分区尺度下实现了社会和自然双重约束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优先级评价,在多目标发展体系下综合供给和需求导向识别了优先保护区域;同时综合应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有效提取对景观连接性有重要影响的“夹点”区域和障碍点,判读重要生态修复区段,为后续空间管控的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
重要性指数
功能分区
电路理论
崇明岛
Keywords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ecosystem services
the importance index
functional zoning
circuit theory
Chongming Island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中和背景下的城市绿地适应性规划探索:国际经验与前沿技术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敏
宋昊洋
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高密度人居环境
生态
与节能教育
部
重点实验室水绿
生态
智能分实验
中心
上海城市困难立地绿化
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
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土地整理中心
出处
《园林》
2023年第1期10-1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多重价值协同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优化机制:以上海大都市圈为例”(编号:52178053)。
文摘
在碳中和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城市空间减排增汇,对城市绿地空间类规划提出了复杂挑战。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双重视角下,梳理全球11个国家的30项相关规划行动,重点对绿地适应性规划的国际经验进行归纳,包括多效益协同、多层级传导、全周期覆盖等三个方面的转型发展;进一步将国际经验与国内国土空间规划现况相结合,构建碳中和背景下城市绿地适应性规划“目标—策略—指标”的总体技术框架,提出面向城市绿地“市域—城区—街区—地块”四级管控层级,差异化制定碳中和目标,明确相适应的多尺度精准增效规划策略和多层级评估管控指标,应用定量化“碳”核算、多情景“碳”模拟和智慧化“碳”监测三大关键技术体系,为城市绿地规划实践的适应性转型探索提供专业支撑。
关键词
碳中和
城市绿地规划
适应性规划
国际经验
技术支撑
Keywords
carbon neutrality
urban green space planning
adaptive planning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technical support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86-2021年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的科研发展特征与演进脉络--基于CNKI数据库的CiteSpace分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王敏
王佳奇
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高密度人居环境
生态
与节能教育
部
重点实验室水绿
生态
智能分实验
中心
上海城市困难立地绿化
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
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土地整理中心
出处
《园林》
2022年第9期35-4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多重价值协同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优化机制:以上海大都市圈为例”(编号:52178053)。
文摘
纵观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发展70年,学科结构和规模日益壮大,科学研究成果产出丰硕。以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CNKI)作为文献来源,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科学研究内容、学科发展热点和科研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分析1986—2021年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41位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总体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风景园林科学研究全域、全过程、全尺度“三全”体系视角在纵横维度尝试梳理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结果表明,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的数代学者秉承“缜思畅想,博采众长”的学院精神,在研究内容上逐步形成了以“风景园林”主题词为核心,涵盖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与景观设计、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技术科学共6大研究方向的全域框架体系和科研成果,理论与实践研究涵盖保护、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全过程,覆盖风景空间全尺度。秉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的学科传统,学者们围绕风景园林文化与遗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与气候变化、乡村景观营建与空间管控、公园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4方面形成战略发展研究热点和重点,呈现出框架结构体系化、循证研究科学化、技术手段数字化的发展动态与趋势。旨在揭示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发展特征与演进脉络,阐明同济风景园林在国内本学科科学研究领域所起的关键性引领作用,坚定学科自信,展望未来。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科学研究
同济大学
可视化分析软件
发展特征
可视化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cientific research
Tongji University
CiteSpac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visualization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街区小气候环境冬夏协同优化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精准修复
王敏
潘文钰
《园林》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耦合功能分区的上海崇明岛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王敏
宋昊洋
《园林》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碳中和背景下的城市绿地适应性规划探索:国际经验与前沿技术
王敏
宋昊洋
《园林》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1986-2021年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的科研发展特征与演进脉络--基于CNKI数据库的CiteSpace分析
王敏
王佳奇
《园林》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