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自然保护地监测路径研究
1
作者 郑坤 罗婷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58-62,69,共6页
监测能有效了解自然保护地保护现状和趋势,助力保护地管理决策。在梳理自然保护地监测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城市自然保护地监测的必要性,并结合城市特征分析城市自然保护地面临的空间结构复杂、人类活动干扰频繁、监测内容繁杂、数据集成... 监测能有效了解自然保护地保护现状和趋势,助力保护地管理决策。在梳理自然保护地监测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城市自然保护地监测的必要性,并结合城市特征分析城市自然保护地面临的空间结构复杂、人类活动干扰频繁、监测内容繁杂、数据集成存在短板等监测困境。在此基础上,基于自然资源清查、时空大数据、分类分区、公众参与等视角提出城市自然保护地监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自然保护地 监测路径 资源清查 城市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资源与人口分布的空间适配性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宏亮 吴健生 +4 位作者 高艺宁 刘璐 杨微石 彭子凤 管青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3-1152,共10页
基于新数据环境支持,运用核密度估计、最近邻分析、多距离空间聚类、协同区位商和两步移动搜索等多种空间量化法,从适应性和匹配关系两个方面分析深圳市城市公共资源与人口分布的空间适配性。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公共资源与人口分布的... 基于新数据环境支持,运用核密度估计、最近邻分析、多距离空间聚类、协同区位商和两步移动搜索等多种空间量化法,从适应性和匹配关系两个方面分析深圳市城市公共资源与人口分布的空间适配性。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公共资源与人口分布的空间适应性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表现为空间形态、分布模式和邻近效应相似;2)城市公共资源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匹配关系存在差异,城市公共资源与人口密度的非匹配特征说明城市公共资源供需关系存在“失配”和“错位”现象。最后,针对资源要素的空间适配性问题,从城市和社区两种尺度提出针对公园绿地、教育机构和健康医疗等3类公共资源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资源 人口分布 空间适配性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融合模型的城市景观精细化感知方法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3
作者 曹越皓 杨培峰 +2 位作者 李敏敏 李游 郭仁忠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3,共8页
在“以人为核心”的时代语境下,城市景观作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缺乏智能化、精细化和主客观结合的感知方法。首先,构建融合传统景观与认知科学的多学科理论框架,阐明景观感知的机制、过程和内容,建立... 在“以人为核心”的时代语境下,城市景观作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缺乏智能化、精细化和主客观结合的感知方法。首先,构建融合传统景观与认知科学的多学科理论框架,阐明景观感知的机制、过程和内容,建立主观与客观耦合的指标体系;其次,集成色彩分析、目标检测、语义分割和深度预测4种计算机视觉方法,并应用人工智能视觉大模型构建可解释的视觉融合模型,对城市景观的色彩特征、景观要素和空间形态3类客观感知进行精细化测度;再次,通过随机森林算法,捕捉客观感知与主观感知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现对主观感知的精准预测;最后,在重庆市主城区开展实证研究,验证了视觉融合模型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感知 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成环境的超大城市职住人口空间分布模拟: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
4
作者 牟凤云 朱智贤 +3 位作者 汪孝之 张羽佳 邹昕宸 邵志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14930-14939,共10页
精细尺度下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研究可为城市人口疏导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对于解决快速人口城镇化带来的人口空间聚集、区域发展失衡、资源分配失调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建成环境的城市人口职住分布... 精细尺度下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研究可为城市人口疏导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对于解决快速人口城镇化带来的人口空间聚集、区域发展失衡、资源分配失调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建成环境的城市人口职住分布空间化方法:首先基于多源地理数据获取建成环境变量;然后通过计算建成环境变量与职住人口的灰色关联度,实现强相关建成环境变量的筛选;最后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所筛选变量进行训练,构建职住人口空间化模型。结果表明,本方法对于职住人口空间化拟合精度较高,可以有效地运用于模拟城市职住人口空间分布,从而精准地掌握职住人口空间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人口空间化 职住人口 灰色关联模型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对城市通勤系统的外部影响评估——基于深圳25个样本单元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郭磊贤 黄拯 +1 位作者 郭晓芳 吴晓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117,共8页
长期以来,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遭到了学术界的批判,但是这些批判未建立在量化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难以准确客观认知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对城市系统施加的影响。文章尝试以城市通勤系统作为城市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量化分析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 长期以来,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遭到了学术界的批判,但是这些批判未建立在量化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难以准确客观认知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对城市系统施加的影响。文章尝试以城市通勤系统作为城市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量化分析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给城市通勤系统造成的外部效应。为此,文章构建了更新前后长距离通勤量差的计算框架,选取深圳的25个城市更新单元为样本,利用基于位置信息服务的人口大数据,定量评估了城市更新对城市通勤系统压力的增减影响。研究发现,因更新拆除而搬迁人群中未更换工作且长距离通勤者占比是影响更新对城市通勤系统外部压力的关键参数,不同更新单元的实施对城市通勤系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结果表明,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并不必然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阻碍,学术界应客观看待此类城市更新实践的真实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旧改 规划实施评估 通勤 规划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中文汉字多特征的矿产资源实体识别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志豪 金相国 +3 位作者 邱芹军 陶留锋 黄振 谢忠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35-1553,共19页
矿产资源地质报告中蕴含大量专家经验及基础地质知识。快速准确地从海量矿产资源文本中抽取形成结构化知识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命名实体识别是信息抽取与知识挖掘的重要步骤。针对矿产资源地质文本中存在实体长度长、专业术语多、实体... 矿产资源地质报告中蕴含大量专家经验及基础地质知识。快速准确地从海量矿产资源文本中抽取形成结构化知识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命名实体识别是信息抽取与知识挖掘的重要步骤。针对矿产资源地质文本中存在实体长度长、专业术语多、实体嵌套等问题,已有基于深度学习的命名实体识别直接应用在矿产资源领域性能低下,本文提出了一种矿产资源命名实体识别深度学习模型:ALBERT(A Lite 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BiLSTM(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CRF(Conditional Random Field),通过ALBERT预训练语言模型获取地质文本丰富语义特征,同时结合汉字拼音、字形和词边界特征来共同作为嵌入层,从而提高对复杂实体的识别能力。本文方法在人民日报、电子简历数据集及构建的矿产资源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在准确率、召回率、F1值上分别达到70.97%、64.33%、67.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报告 命名实体识别 预训练模型 多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街景数据的城市街道感知特征空间异质性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琳 杨喜平 +1 位作者 李君轶 陈宏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8,共8页
理解城市街道环境感知特征对城市街道规划和更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目前多利用街景数据研究城市街道环境特征,但缺少基于多维街道感知特征的城市街道分类分析。该文以西安市为例,基于百度街景影像语义分割结果,从绿色度、开放性、包围性... 理解城市街道环境感知特征对城市街道规划和更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目前多利用街景数据研究城市街道环境特征,但缺少基于多维街道感知特征的城市街道分类分析。该文以西安市为例,基于百度街景影像语义分割结果,从绿色度、开放性、包围性、步行友好性、成像性5个维度定量研究街道的感知特征,分析各个维度感知变量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以5个维度的感知变量构建描述街道环境的感知向量,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街道感知向量进行聚类,将具有相似感知特征的街道分类。结果表明:①西安市街道感知特征具有空间分异性,其中绿色感知热、冷点区域交错分布,开放性和成像性空间分布均具有渐变趋势,包围性和步行友好性呈分散团簇状分布;②基于感知特征向量可将街道分成4类,其中包围性和步行友好性类别间差异较小,其余感知变量类别间差异显著,C1类街道绿色度感知最强,C2类街道开放性感知最强,C3类街道成像性感知较强,C4类街道各感知变量差异较小。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城市街道感知的空间分异特征,为城市街道规划与更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景影像 语义分割 街景感知特征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rted-B+树的海量三维地质块体模型高效索引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根深 刘刚 +3 位作者 董洋 范文遥 易强 姜子鑫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6-153,共8页
三维地质块体模型中大量的零值或空值使得基于B+树的属性索引结构频繁分裂和调整,导致索引维护成本高;同时,B+树的单向链表结构加剧了大规模块体模型中数据顺序遍历和范围查询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Inverted-B+树(IBT)的... 三维地质块体模型中大量的零值或空值使得基于B+树的属性索引结构频繁分裂和调整,导致索引维护成本高;同时,B+树的单向链表结构加剧了大规模块体模型中数据顺序遍历和范围查询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Inverted-B+树(IBT)的索引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IBT索引结构,在将重复键插入叶子节点时,为每个重复键创建倒排节点,从而有效减少了数据处理中的结构调整。通过在内部节点存储中间索引值来加速查询过程,并在叶子节点和倒排节点之间建立双向链表,实现了从任意叶子节点按顺序访问整个数据集从而进行高效的范围查询。利用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经过体元剖分、插值和降维处理所得到的6个块体模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B+树相比,IBT方法在索引构建时间、空间占用和查询性能方面均有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中,其索引构建效率提升了71%,空间占用减少了83%,查询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rted-B+树 规则块体 三维地质模型 空间数据管理 空间索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的东北三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明常 刘鹏 +3 位作者 陈学业 王凤艳 宋玉莲 刘瀚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2-304,共13页
根据社会经济和人口变化,基于云平台实现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提取,可以高效准确地对长时间序列大范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情况进行动态变化监测,为城市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 根据社会经济和人口变化,基于云平台实现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提取,可以高效准确地对长时间序列大范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情况进行动态变化监测,为城市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利用NPP/VIIRS(suomi 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年度平均夜间灯光数据和阈值分割法提取城市区域,获得3 142景覆盖东北三省城市的Landsat影像;在原始光谱波段的基础上构建指数、纹理和地形特征,利用SEaTH算法进行特征优化,根据J-M距离的取值将特征数量从20个精简到12个;在城市区域中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结合最优特征对Landsat月度合成影像进行再次分类,更加精确地提取建设用地。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城市建设用地提取平均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6.19%、0.92,有较高的效率和可靠性;1989—2019年东北三省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扩张49.07%,省会城市中沈阳扩张速率较快,长春次之,哈尔滨最慢;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是推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E 特征优化 随机森林算法 建设用地扩张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亚热带植被覆盖区的光学遥感云检测提取方法
10
作者 黄飞 王萧琼 +6 位作者 聂冠瑞 颜军 李先怡 田家 朱翠翠 李前景 田庆久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7,共10页
热带亚热带植被覆盖地区的光学卫星遥感影像往往受到云影响,导致地物遥感信息缺失,如何有效地进行云检测、云物分类和云覆盖信息提取,仍然是遥感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国产卫星许多光学相机缺少目前主流云检测算法中的短波红外和热红... 热带亚热带植被覆盖地区的光学卫星遥感影像往往受到云影响,导致地物遥感信息缺失,如何有效地进行云检测、云物分类和云覆盖信息提取,仍然是遥感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国产卫星许多光学相机缺少目前主流云检测算法中的短波红外和热红外谱段,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数据云去除的可用性。基于此,该文提出了一种仅利用可见光-近红外(400~1000 nm)范围的几个谱段来实现云覆盖空间分布监测的算法。基于珠海一号卫星高光谱遥感影像,结合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光谱指数构建特征空间散点图,进行云/物分类和云检测,并提取混合像元中云、水和植被各组分覆盖信息。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云检测的光谱指数阈值法,该文提出的基于NDWI-NDVI特征空间的云检测算法有更好的云/水分离能力,可以抑制阴影对云覆盖影响,精确描绘云覆盖空间分布特征,且简便易行,这为进一步发展国产光学卫星遥感数据云检测、云/水分离和云覆盖信息提取算法拓展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指数 高光谱遥感 云检测 特征空间 热带亚热带 珠海一号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生产力隐性退化遥感监测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卓 查思含 +3 位作者 霍伟 王林林 郭文华 孙丹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3-371,共9页
以江苏省永久耕地为例,基于2001—2019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遥感影像,开展耕地生产力隐性退化遥感监测和影响因素分析。BFAST(Breaks for additive seasonal and trend)算法用于... 以江苏省永久耕地为例,基于2001—2019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遥感影像,开展耕地生产力隐性退化遥感监测和影响因素分析。BFAST(Breaks for additive seasonal and trend)算法用于建模历史时期耕地生产力变化的预期行为,并以此为基准判断监测时期耕地生产力是否存在隐性退化风险。基于地理探测器,从3个准则层的8项指标变量对耕地生产力隐性退化进行了主导影响因素探测和因子交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存在生产力隐性退化的耕地比例为21.9%,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西北地区的徐州市、宿迁市的耕地生产力隐性退化比例最高,分别为47.2%和43.4%,且表现出聚集性。东南地区的苏州市、无锡市和南通市的耕地生产力隐性退化比例较低,均不足10%。因子探测分析表明外流人口数量、种植业从业人员数量和农业机械化总动力3项指标对江苏省耕地生产力隐性退化的解释力最强。多因子交互耦合后,人口因素与生产条件解释力增强最为显著。耕地生产力隐性退化的地域分异类型划分为生产条件约束型、产出效益约束型和人口因素约束型。农业机械化总动力、农业产值和外流人口数量分别为3种约束类型的首要因素。从地域空间来看,人口因素约束型地区在江苏省占比最大,主要集中于苏北地区。对于不同约束类型区域分别提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惠农政策、减缓劳动力析出等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产力 隐性退化 BFAST算法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素分析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C-SeNet:一种融合点云与影像数据的露天矿区建筑物语义分割算法
12
作者 冯媛媛 李朝奎 +1 位作者 刘松焕 田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57-1773,共17页
矿区建筑物分割大多采用U-Net编码器-解码器网络结构,而编码器-解码器结构并未充分利用语义特征和空间特征从而导致分割精度低。针对现有建筑物提取方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语义空间一致性语义分割网络(semantic spatial consistency sema... 矿区建筑物分割大多采用U-Net编码器-解码器网络结构,而编码器-解码器结构并未充分利用语义特征和空间特征从而导致分割精度低。针对现有建筑物提取方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语义空间一致性语义分割网络(semantic spatial consistency semantic segmentation network,SSC-SeNet)。该网络首先利用多通道结构,实现了语义特征、空间特征和一致性特征的提取融合;其次在主通道的前三层坐标卷积处引入空间提取通道,并针对空间特征的进一步提取设计了Gabor傅里叶滤波器;然后在主通道的每一层常规卷积块处引入语义提取通道,提高了语义特征提取能力;最后采用特征融合模块将空间提取通道、语义提取通道和主通道的特征进行融合,并生成最后的分割图像。在分辨率为0.03 m的湘潭锰矿建筑物数据集上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SSC-SeNet的交并比高达88.47%,整体准确度达97.09%,均显著优于U-Net等传统网络。此外,得益于其轻量化特点,该模型成功克服了过拟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建筑物提取 语义分割 SSC-SeNet 注意力机制 坐标卷积 卷积神经网络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和特征激活的实景三维玻璃幕墙分割
13
作者 刘松焕 李朝奎 +1 位作者 田沁 江岭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88,共5页
针对城市实景三维模型易出现玻璃幕墙模糊、扭曲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和特征激活的实景三维玻璃幕墙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点云地物特征分层提取建筑物立面信息;然后使用基于投影的分割方法将玻璃立面投影到航拍图像上;最后... 针对城市实景三维模型易出现玻璃幕墙模糊、扭曲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和特征激活的实景三维玻璃幕墙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点云地物特征分层提取建筑物立面信息;然后使用基于投影的分割方法将玻璃立面投影到航拍图像上;最后在U-Net网络结构上嵌套特征激活模块,对玻璃幕墙实现精确提取。将本文方法与U-Net和U 2-Net模型进行了对比,本文方法不仅能够提取清晰的玻璃区域边界,而且可有效减轻倾斜航拍图像对小玻璃区域的影响,提升分割性能,对实现低成本精细化建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景三维 玻璃幕墙提取 投影分割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污染源解析的矿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建模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世杰 张晖 +1 位作者 冯徽徽 王珍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4-1455,共12页
以某典型矿区为例,结合数理统计分析以及PMF源解析等手段,定性定量识别区域重点污染源及其贡献特征.在此基础上,筛选主导环境变量和最佳空间尺度,研究构建顾及污染源空间特征和主导环境因子的矿区土壤重金属空间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 以某典型矿区为例,结合数理统计分析以及PMF源解析等手段,定性定量识别区域重点污染源及其贡献特征.在此基础上,筛选主导环境变量和最佳空间尺度,研究构建顾及污染源空间特征和主导环境因子的矿区土壤重金属空间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重金属污染来源包括自然源、废气排放源、废渣排放源、废水排放源和交通源,综合贡献率分别为8.40%、9.55%、1.73%、55.37%、24.99%,大气沉降(q=0.113)和土壤淋溶(q=0.097)是主要的重金属输入和输出路径.不同建模策略的土壤重金属模拟结果差异较大,综合考虑污染源空间特征与环境变量的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其次为基于主导环境因素的模型,基于污染源空间特征的模型预测效果相对较差;在建模方法上,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GWRK)模型在不同数据聚合下展现了较高的预测精度(mRadius=0.2916).本研究结果为扩展矿区土壤污染风险区识别的新思路提供了科学依据,强化了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因素与含量之间生态环境效应的认识,并为分区防治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重点污染源 地理探测器 空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密度明显差异点云的室内场景三维Mesh模型POCO重建方法
15
作者 宋培焱 叶勤 +3 位作者 曾亮 罗俊奇 张硕 尹长江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2,47,共7页
针对现有室内场景三维重建方法在处理大规模且密度显著差异的点云时重建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OCO深度神经网络、改进训练、重建策略的室内场景三维Mesh模型重建方法。首先,改进训练策略,充分利用现有少量仿真场景与极少... 针对现有室内场景三维重建方法在处理大规模且密度显著差异的点云时重建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OCO深度神经网络、改进训练、重建策略的室内场景三维Mesh模型重建方法。首先,改进训练策略,充分利用现有少量仿真场景与极少量真实场景数据对原模型进行微调训练;然后,改进重建策略,引入最远点采样和包围盒尺度一致的策略;最后,对重建的三维Mesh模型进行尺度复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重建精度和模型完整度上均优于改进前的POCO原模型,可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CO 三维重建 室内场景 密度差异点云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治理内涵及实现路径——基于“要素-结构-功能-价值”视角 被引量:52
16
作者 朱从谋 王珂 +2 位作者 张晶 干牧野 苑韶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8,共9页
研究目的:探析国土空间治理内涵与实施路径,为丰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要素—结构—功能—价值”关系是科学认知国土空间的... 研究目的:探析国土空间治理内涵与实施路径,为丰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要素—结构—功能—价值”关系是科学认知国土空间的逻辑主线,国土空间治理的核心内涵包括“要素整合、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价值实现”4个方面。(2)新时期国土空间治理特征表现为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体制法治化、治理方式精细化和治理手段智慧化。(3)基于系统“要素—结构—功能—价值”逻辑关系,构建了由要素整合、结构优化、功能提升和价值实现构成的多维一体综合治理实施路径。(4)国土空间要素治理包括加强自然要素“地—地”联系、推动人地业等资源要素互补流动;国土空间结构治理包括以“三区三线一网络”为核心进行空间分区和用途管制、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国土空间功能治理包括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提升和协调“三生”功能;国土空间价值治理包括完善国土空间多维价值目标权衡管理、建立健全农业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结论:国土空间治理需从系统“要素—结构—功能—价值”的逻辑关系出发,从要素整合、结构优化、功能提升和价值实现等方面构建多维一体综合治理路径,进一步提升空间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要素—结构—功能 价值 内涵 治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宏亮 高艺宁 +4 位作者 吴健生 王娜 赵宇豪 彭子凤 王仰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7-715,共9页
基于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通过分析城市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扩展强度和景观格局,探究深圳市1996―2016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过程及其特征,揭示高度城市化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分异,并采用回归分析模型,探讨社会经济因素对建... 基于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通过分析城市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扩展强度和景观格局,探究深圳市1996―2016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过程及其特征,揭示高度城市化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分异,并采用回归分析模型,探讨社会经济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展的驱动机制,得到如下结果:1)深圳市建设用地扩展呈持续增长趋势,新增建设用地扩展模式差异显著,福田区和罗湖区以内部填充为主,南山区和宝安区以外部扩展为主;2)不同区域的建设用地扩展强度与景观格局指数的差异变化表明,建设用地空间扩展正从无序、同质化、低效蔓延,逐步向有序、异质化、高效利用转变;3)社会经济因素与建设用地扩展均显著正相关,常住人口的回归系数最大(0.578),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回归系数最小(0.000),皮尔森相关性排序为常住人口>产业结构>GDP>固定资产投资额,说明人口对于建设用地扩展起决定性作用,固定资产投资体现为连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展 景观格局 驱动力 高度城市化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生态管理分区——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36
18
作者 王宏亮 高艺宁 +2 位作者 王振宇 沙威 吴健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504-8515,共12页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开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并对生态管理单元实行分区管控有助于人居环境的改善。针对高度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特征,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测算不同用地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开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并对生态管理单元实行分区管控有助于人居环境的改善。针对高度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特征,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测算不同用地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从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2个方面构建生态系统服务指标体系,对2017年深圳市666个社区单元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依据局部空间自相关的集聚特征叠加产生的组合类型,划分不同社区生态管理单元,并提出生态分区管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便于高度城市化地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整体评价。(2)2017年深圳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空间格局。深圳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583.96亿元,最高值为大鹏新区的160.25亿元,最低值为福田区的13.24亿元。(3)将深圳市666个社区单元划分为4类城市生态管理分区,并采用差异化的分区管控措施,表明有效的城市生态管理分区能够兼顾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实现功能效益的最优化。该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精细化管理和生态治理差异化管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自相关 生态分区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模型研究的近期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9
19
作者 马潇雅 刘远刚 赵翔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6,共8页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是实现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要途径。近年来,时空大数据、智能决策与仿真等技术蓬勃发展,引发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型研究的革命。基于以上时代背景,本文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模型的近期研究进展...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是实现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要途径。近年来,时空大数据、智能决策与仿真等技术蓬勃发展,引发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型研究的革命。基于以上时代背景,本文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模型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①优化决策模型朝着精细化方向快速发展,优化决策目标将更加多元化;②多源地理大数据和时空数据挖掘方法的城市公共服务需求建模动态化;③多目标群智能优化算法使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决策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并行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GIS领域的广泛应用与集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模型将越来越朝着精细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选址 布局 城市规划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以六大城市为实证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志军 田英洁 +2 位作者 刘子潇 张晓洁 张杨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9-84,92,共7页
在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消耗—状态—调控—反馈”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并为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的客观评价提供一个科学、全面、易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消耗—状态—调控—反馈”土地... 在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消耗—状态—调控—反馈”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并为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的客观评价提供一个科学、全面、易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消耗—状态—调控—反馈”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6个城市进行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分结果最高,与广州市同处于亚健康状态;重庆最低,与天津同处于不健康状态;上海和深圳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处于临界值。“消耗—状态—调控—反馈”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可以客观、合理地评价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系统 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