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遥感动态监测和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
1
1
作者
孙娅琴
邸宝刚
+2 位作者
邢宇
安娜
张仙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4,共13页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湖北省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一员,矿产资源丰富,长期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亟须对废弃露天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截至目前,少有学者对长江经济带湖北...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湖北省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一员,矿产资源丰富,长期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亟须对废弃露天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截至目前,少有学者对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废弃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情况进行系统跟踪监测和分析。该文基于2017—2022年国产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对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干流及主要支流(汉江、清江)两岸各10 km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的分布和生态修复进展进行监测。结果发现,截至2017年底,研究区共有废弃露天矿山图斑537处,涉及矿山283座,面积共2 225.19 hm^(2);2018—2022年动态变化监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废弃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面积由2018年的291.01 hm^(2)增长至2022年的1 741.19 hm^(2),治理率持续上升,生态修复治理情况总体向好。基于2017—2022年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RSEI),对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废弃露天矿山图斑范围RSEI均值由2017年的0.397 7增长为2022年的0.423 9,增长率6.59%,图斑范围的生态状况向好发展,生态修复效果明显。总的来说,该文对研究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所得结果可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其他区域废弃露天矿山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和方法借鉴,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废弃露天矿山
生态修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藏定日M_(S)6.8地震同震形变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丽
李曼
+6 位作者
刘斌
张玲
葛大庆
郭兆成
陈扬洋
万祥星
王宇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2025年1月7日9时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M_(S)6.8地震是一次发生在登么错断裂的正断层破裂过程。为圈定此次地震的形变影响范围,利用陆地探测一号(LuTan-1,LT-1)卫星、哨兵一号(Sentinel-1)卫星数据获取了完整的合成孔径雷达(InSAR)同震形变...
2025年1月7日9时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M_(S)6.8地震是一次发生在登么错断裂的正断层破裂过程。为圈定此次地震的形变影响范围,利用陆地探测一号(LuTan-1,LT-1)卫星、哨兵一号(Sentinel-1)卫星数据获取了完整的合成孔径雷达(InSAR)同震形变场,结合震前、同震和震后全时段InSAR结果分析地震诱发的典型地质灾害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定日地震以登么错正断层破裂为主,兼左旋走滑运动;地震形变影响范围达24200 km^(2),视线向最大形变量超过2.6 m,方位向最大形变量超过1.2 m;通过融合InSAR形变结果和光学影像,并基于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解译识别出震区变形斜坡单元3528处;地震的发生导致震区部分老滑坡重启、加速或产生新的崩滑灾害。本文通过综合遥感手段全面揭示了定日地震形变分布特点以及典型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可有效支撑地震地质灾害灾后排查与科学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地震
同震形变场
形变斜坡
典型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C-LSTM的时序InSAR地表形变趋势分析及预测方法
3
作者
文艺
张玲
+3 位作者
孔含泉
万祥星
葛大庆
刘斌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151,共11页
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与预测,但目前在地下水与地表形变趋势的相关性及其时间滞后性分析研究方面尚显不足,此外,InSAR地表形变趋势预测模型多依赖于...
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与预测,但目前在地下水与地表形变趋势的相关性及其时间滞后性分析研究方面尚显不足,此外,InSAR地表形变趋势预测模型多依赖于单一InSAR信息,限制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地下水位、降雨量和InSAR形变信息的基于排列组合长短期记忆网络(combination-long short-term memory,C-LSTM)模型,分别对单因子模型和多因子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评价。分析发现,地表形变与地下水位变化间存在滞后关系,利用地下水和降雨量通过模型训练得到的最优特征组合,其预测结果与实际地表形变相比决定系数(R2)分别较单一特征因子预测结果提高了2.45%,1.52%,4.16%,8.08%,5.08%和1.45%。通过增加与地表形变相关性高的模型特征组合,提升了对地表形变区域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InSAR
地表形变
相关性分析
C-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遥感动态监测和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
1
1
作者
孙娅琴
邸宝刚
邢宇
安娜
张仙
机构
中国
自然资源
航空物探
遥感
中心
自然资源
部
航空地球物理与
遥感
地质
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识别与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四维测绘
技术
有限公司
出处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4,共13页
基金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青年创新基金课题“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矿山环境污染监测方法研究”(编号:2023YFL30)
中国地质调查项目“全国矿山开发及重点地区生态空间监测评估”(编号:DD20230100)共同资助。
文摘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湖北省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一员,矿产资源丰富,长期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亟须对废弃露天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截至目前,少有学者对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废弃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情况进行系统跟踪监测和分析。该文基于2017—2022年国产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对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干流及主要支流(汉江、清江)两岸各10 km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的分布和生态修复进展进行监测。结果发现,截至2017年底,研究区共有废弃露天矿山图斑537处,涉及矿山283座,面积共2 225.19 hm^(2);2018—2022年动态变化监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废弃露天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面积由2018年的291.01 hm^(2)增长至2022年的1 741.19 hm^(2),治理率持续上升,生态修复治理情况总体向好。基于2017—2022年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RSEI),对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废弃露天矿山图斑范围RSEI均值由2017年的0.397 7增长为2022年的0.423 9,增长率6.59%,图斑范围的生态状况向好发展,生态修复效果明显。总的来说,该文对研究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所得结果可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其他区域废弃露天矿山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和方法借鉴,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废弃露天矿山
生态修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Keyword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YREB)
abandoned open-pit mi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ffect assessment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定日M_(S)6.8地震同震形变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丽
李曼
刘斌
张玲
葛大庆
郭兆成
陈扬洋
万祥星
王宇
机构
中国
自然资源
航空物探
遥感
中心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识别与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出处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22A20569)
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230440)。
文摘
2025年1月7日9时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M_(S)6.8地震是一次发生在登么错断裂的正断层破裂过程。为圈定此次地震的形变影响范围,利用陆地探测一号(LuTan-1,LT-1)卫星、哨兵一号(Sentinel-1)卫星数据获取了完整的合成孔径雷达(InSAR)同震形变场,结合震前、同震和震后全时段InSAR结果分析地震诱发的典型地质灾害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定日地震以登么错正断层破裂为主,兼左旋走滑运动;地震形变影响范围达24200 km^(2),视线向最大形变量超过2.6 m,方位向最大形变量超过1.2 m;通过融合InSAR形变结果和光学影像,并基于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解译识别出震区变形斜坡单元3528处;地震的发生导致震区部分老滑坡重启、加速或产生新的崩滑灾害。本文通过综合遥感手段全面揭示了定日地震形变分布特点以及典型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可有效支撑地震地质灾害灾后排查与科学防治。
关键词
定日地震
同震形变场
形变斜坡
典型地质灾害
Keywords
Dingri earthquake
co-seismic deformation
deformation slope
typical geological hazard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P237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C-LSTM的时序InSAR地表形变趋势分析及预测方法
3
作者
文艺
张玲
孔含泉
万祥星
葛大庆
刘斌
机构
中国
自然资源
航空物探
遥感
中心
自然资源
部
航空地球物理与
遥感
地质
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识别与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
工程
学院
黑龙江省
地质
测绘地理信息院
出处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151,共11页
基金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青年创新基金“多维观测下滑坡InSAR时序监测与形变分解方法”(编号:2023YFL2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域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技术研发”(编号:2021YFC3000400)共同资助。
文摘
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与预测,但目前在地下水与地表形变趋势的相关性及其时间滞后性分析研究方面尚显不足,此外,InSAR地表形变趋势预测模型多依赖于单一InSAR信息,限制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地下水位、降雨量和InSAR形变信息的基于排列组合长短期记忆网络(combination-long short-term memory,C-LSTM)模型,分别对单因子模型和多因子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评价。分析发现,地表形变与地下水位变化间存在滞后关系,利用地下水和降雨量通过模型训练得到的最优特征组合,其预测结果与实际地表形变相比决定系数(R2)分别较单一特征因子预测结果提高了2.45%,1.52%,4.16%,8.08%,5.08%和1.45%。通过增加与地表形变相关性高的模型特征组合,提升了对地表形变区域预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
时序InSAR
地表形变
相关性分析
C-LSTM
Keywords
time-serie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TS-InSAR)
ground deforma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combination-long short-term memory(C-LSTM)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遥感动态监测和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孙娅琴
邸宝刚
邢宇
安娜
张仙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藏定日M_(S)6.8地震同震形变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张丽
李曼
刘斌
张玲
葛大庆
郭兆成
陈扬洋
万祥星
王宇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利用C-LSTM的时序InSAR地表形变趋势分析及预测方法
文艺
张玲
孔含泉
万祥星
葛大庆
刘斌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