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RACE的青藏高原地下水储量时空变化研究及干旱性监测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兆欢 李晓婧 +3 位作者 霍志彬 朱吉祥 王昀 褚洪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8-185,共8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了解和掌握青藏高原地下水储存变化对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GRACE重力卫星数据开展青藏高原2002年4月至2022年8月地下水储量变化研究,并进行干旱性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平均地下水储量在近2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了解和掌握青藏高原地下水储存变化对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GRACE重力卫星数据开展青藏高原2002年4月至2022年8月地下水储量变化研究,并进行干旱性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平均地下水储量在近20年期间呈小幅上升趋势,平均增加速率为0.33 mm/a;在空间上表现为柴达木盆地和藏北高原呈漏斗状增加,其他区域都减小的特征。青藏高原年际降雨快速下降或上升时,地下水储量会在当年下降或次年出现相应的上升。年内时空变化格局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性,青藏高原北部主要受降雨影响,增加强度和范围随夏秋降雨增多逐渐增大,且地下水储量变化响应降水时间自西向东逐渐延长;而青藏高原南部地下水储量表现为夏秋减少、冬春增多的特征。WSDI能够有效监测青藏高原干旱事件,干旱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北部,东北及东南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青藏高原 地下水储量 WSDI 干旱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析-数值结合法的傍河水源地开采方案与地下水资源量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晓媛 王文中 张春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5-101,共7页
合理设计开采方案对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和避免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以承德市四道河典型傍河地下水水源地为研究区,在明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前提下,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运用仿泰斯公式和映射叠加原理计算出合理的... 合理设计开采方案对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和避免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以承德市四道河典型傍河地下水水源地为研究区,在明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前提下,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运用仿泰斯公式和映射叠加原理计算出合理的开采井布局,数值法与解析法相结合得到最优开采方案,确定水源地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结果显示,在研究区4个区段内29眼开采井沿河流单排布设,井河距离为25 m,井间距离为150 m的方案为最优开采方案,水源地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4.51万m^(3)/d。滦河对地下水的补给充足而稳定,取水保证程度较高,对区域水环境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傍河水源地 数值法 开采方案 可开采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驱动下晋东大型煤炭基地地下水循环演变特征——以辛安泉域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向全 张春潮 侯新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15-3026,共12页
晋东煤炭基地水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人类活动加剧,区域地下水循环特征演变剧烈。以晋东煤炭基地辛安泉域为典型研究区,系统研究了采煤驱动下地下水循环演变特征。通过建立泉流量与矿井涌水量、岩溶地... 晋东煤炭基地水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人类活动加剧,区域地下水循环特征演变剧烈。以晋东煤炭基地辛安泉域为典型研究区,系统研究了采煤驱动下地下水循环演变特征。通过建立泉流量与矿井涌水量、岩溶地下水开采量和大气降水间的多元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岩溶大泉衰减机制及主控因子;通过地表径流切割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混合比例计算,识别了不同水体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矿井水的水源组成;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特征,构建了采煤影响下的地下水循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辛安泉域岩溶大泉流量和岩溶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1956—2017年泉流量衰减幅度达75%,1972—2017年岩溶地下水位下降最大达29.8 m;且均呈阶段性变化特征,表现为1956—1976年、1977—2002年和2003—2017年3个阶段分别为波动稳定期、快速下降期和缓慢下降期。②矿区东部煤炭开采对岩溶水影响强烈,主要影响途径是采煤活动造成岩溶水补给径流区的上覆含水层结构严重破坏和地表径流量衰减,导致岩溶水补给量减小。随着煤炭开采向西扩展,煤层埋深加大,岩溶水为深埋滞缓区,煤炭开采对其影响减弱。③岩溶大泉流量衰减和地下水位下降的主控因子为矿井涌水量,在快速下降阶段,岩溶水开采也是泉流量衰减和水位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④同位素计算表明,矿井水水源构成主要为裂隙水,其次为孔隙水。地表水渗漏和孔隙水越流是岩溶水的重要补给来源,采煤直接影响地表径流量和孔隙水含水层,进而间接影响岩溶地下水位和岩溶大泉流量。⑤泉域采煤条件下的地下水循环模式可划分为浅部、深部和局部地下水流系统。局部地下水流系统主要受采煤影响,表现为地下水向采空区集中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驱动 煤炭基地 保水采煤(保水开采) 地下水循环 演变特征 辛安泉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地下水及生活饮用水中硫酸根的含量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冰冰 刘佳 +2 位作者 贾娜 张辰凌 张永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60-1264,共5页
鉴于硫离子对硫酸根含量测定的显著性影响,提出了题示方法。当硫离子质量浓度不大于0.10 mg·L^(-1)时,样品无需预处理直接进样分析;当硫离子质量浓度大于0.10 mg·L^(-1)时,取50 mL水样,加入2 mL硝酸,于75℃加热40 min,使硫离... 鉴于硫离子对硫酸根含量测定的显著性影响,提出了题示方法。当硫离子质量浓度不大于0.10 mg·L^(-1)时,样品无需预处理直接进样分析;当硫离子质量浓度大于0.10 mg·L^(-1)时,取50 mL水样,加入2 mL硝酸,于75℃加热40 min,使硫离子完全转化为硫化氢。用水将消解液稀释至50 mL,按照优化的仪器工作条件测定(硫分析谱线选择180.731 nm)。结果显示:硫酸根的质量浓度在1.00~100.00 mg·L^(-1)内与其对应的谱线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为0.07 mg·L^(-1);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硫酸根的检出量为15.92~90.80 mg·L^(-1),回收率为96.8%~10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85%~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硫酸根 地下水 生活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阿县沿黄区孔隙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苏晨 张学庆 +3 位作者 田夏 郭春艳 孟素花 崔向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1-64,74,共5页
基于东阿县牛角店镇、乐平铺镇等地区38组孔隙水样品和3组黄河水样品,采用水化学离子比法和氢氧同位素分析法,系统分析了东阿县沿黄区孔隙水化学特征的形成机理及黄河水对孔隙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孔隙地下水以HCO_(3)-Na型为主,... 基于东阿县牛角店镇、乐平铺镇等地区38组孔隙水样品和3组黄河水样品,采用水化学离子比法和氢氧同位素分析法,系统分析了东阿县沿黄区孔隙水化学特征的形成机理及黄河水对孔隙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孔隙地下水以HCO_(3)-Na型为主,含水层中主要发生硅酸盐岩溶解和碳酸岩溶解过程;黄河水入渗、大气降水的入渗和水-岩相互作用是区内地下水化学成因的主导因素;区内地下水化学与同位素特征反映出研究区内黄河影响带范围在18 km以内,影响带范围内地下水参与外界循环不积极,主要受黄河水的补给,地下水化学组成主要受黄河水和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在影响带范围外地下水化学组成受到大气降水的影响程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地下水 黄河 东阿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地下水中8种无机阴离子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冰冰 刘佳 +2 位作者 张辰凌 贾娜 张永涛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0年第6期28-32,共5页
建立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地下水中F-,Cl-,NO2-,Br-,NO3-,HPO42-,SO32-,SO42-8种无机阴离子的方法。以IonPac AS 14A阴离子交换色谱柱为分析柱,以6.0 mmoL/L Na2CO3-5.0 mmoL/L NaHCO3为流动相,流量为1.0 mL/min,在优化的的仪器工作条件... 建立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地下水中F-,Cl-,NO2-,Br-,NO3-,HPO42-,SO32-,SO42-8种无机阴离子的方法。以IonPac AS 14A阴离子交换色谱柱为分析柱,以6.0 mmoL/L Na2CO3-5.0 mmoL/L NaHCO3为流动相,流量为1.0 mL/min,在优化的的仪器工作条件下进行测定。8种阴离子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3~0.049 mg/L。用所建方法分别对3种不同浓度的混合标准溶液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2%~2.90%(n=6),对两个不同地区的地下水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加标回收率为92.64%~107.8%。该方法检出限低,精密度高,准确性好,简便快速,可在18 min内完成地下水中8种阴离子的分析测定,满足地下水中常规阴离子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地下水 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兴平原地下水开采对乌苏里江流量的影响
7
作者 苏晨 李壮 +1 位作者 郑昭贤 程中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1-34,共4页
为分析地下水开采对乌苏里江流量的影响,利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开采强度下地下水向乌苏里江排泄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17~2027年,穆兴平原地下水开采量在维持现状和增大开采至11×10^8 m^3/a的条件下,地下水流向... 为分析地下水开采对乌苏里江流量的影响,利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开采强度下地下水向乌苏里江排泄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17~2027年,穆兴平原地下水开采量在维持现状和增大开采至11×10^8 m^3/a的条件下,地下水流向基本无变化,在乌苏里江沿岸的地下水变幅基本在±1m以内。现状持续开采条件下,汇入乌苏里江的地表径流量有所减少,但地下水开采量每增加1×10^8 m^3/a,地下水和地表水向乌苏里江的排泄量仅减少0.2×10^8 m^3/a,相对于乌苏里江流量而言可忽略不计。因此,可认为穆兴平原地下水开采对乌苏里江的流量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棱河-兴凯湖平原 数值模拟 地表径流 地下水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以“硒”为贵--宝贵的富硒土地资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聪(文/图) 王振兴(文/图) +2 位作者 侯新伟(文/图) 高明(文/图) 李金秋(文/图) 《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1年第1期17-19,共3页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三江平原时说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耕地的重要地位,其中,可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富硒土地显得尤为宝贵。...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三江平原时说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耕地的重要地位,其中,可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富硒土地显得尤为宝贵。依照2019年11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天然富硒土地划定与标识(试行)》行业标准,富硒土地指的是含有丰富天然硒元素、且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小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要求的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重金属元素 自然资源部 行业标准 农业大国 中国地质调查局 硒元素 富硒 基本国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水污染监测及防治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希 霍志彬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6-190,共5页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是新时期高质量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动能。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水污染监测及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使用,在水污染监测数据的生产采集、存储、管理、共享、服务及大数据分析和决策等方...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是新时期高质量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动能。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水污染监测及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使用,在水污染监测数据的生产采集、存储、管理、共享、服务及大数据分析和决策等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视频监控、AI图像识别、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及手段,打破“信息孤岛”,形成数据联动,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和决策为水污染监测及防治和水资源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助力我国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水污染 监测 防治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峰矿区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明 李向全 +5 位作者 王振兴 侯新伟 桂春雷 左雪峰 李金秋 刘聪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94-97,共4页
峰峰矿区矿产资源丰富,长期的大规模开采产生了一系列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手段,对峰峰矿区开采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崩塌等地质灾害较为严重;并分析了矿区开... 峰峰矿区矿产资源丰富,长期的大规模开采产生了一系列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手段,对峰峰矿区开采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崩塌等地质灾害较为严重;并分析了矿区开采引起的地质生态效应,发现矿区存在占用土地资源,开采沉陷破坏土地结构、农田积水,含水层破坏、水土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区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加强矿区地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峰矿区 地质灾害 含水层破坏 土壤污染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镍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辰凌 刘佳 +3 位作者 韩梅 贾娜 刘冰冰 张永涛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1期88-91,共4页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镍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根据JJF 1135—2005《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有关规定,分析了不确定度的来源,量化了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得到...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镍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根据JJF 1135—2005《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有关规定,分析了不确定度的来源,量化了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得到了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采用置信概率为95%,包含因子k=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镍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为(35.3±1.2)mg/kg。影响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校准曲线拟合、标准溶液配制、样品处理及测量重复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大黑河流域气候水文要素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敏 刘鹏飞 +2 位作者 王文中 于娟 张翼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15,43,共4页
基于大黑河流域6个气象站1966~2013年气温、降水量、蒸发皿蒸发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长期数据系列,采用气候倾向率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近50年大黑河流域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变异年份。结果表明,大黑河流域整体呈现暖干气候倾向,气温... 基于大黑河流域6个气象站1966~2013年气温、降水量、蒸发皿蒸发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长期数据系列,采用气候倾向率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近50年大黑河流域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变异年份。结果表明,大黑河流域整体呈现暖干气候倾向,气温呈显著增高趋势,变化率为0.43~0.57℃/10a,气温增温变点大致出现了两次,分别在1986、1997年;降水量和蒸发量多呈不显著减少趋势,降水量先减(1981年)后增(1990年),蒸发皿蒸发量先减(1986年)后增(1996年);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多呈显著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黑河流域 降水量 气温 蒸发 变化率 变异年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环境水体中痕量锑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冰冰 刘佳 +2 位作者 张辰凌 贾娜 张永涛 《净水技术》 CAS 2021年第8期40-43,96,共5页
建立了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环境水体中痕量锑的方法。通过优化仪器工作条件和所用试剂的浓度,确定仪器的光电倍增管负高压为310 V,灯电流为75 mA,硼氢化钾溶液和载流盐酸浓度分别为20 g/L和5%。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 建立了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环境水体中痕量锑的方法。通过优化仪器工作条件和所用试剂的浓度,确定仪器的光电倍增管负高压为310 V,灯电流为75 mA,硼氢化钾溶液和载流盐酸浓度分别为20 g/L和5%。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2μg/L和0.06μg/L,线性范围为0.06~5.0μg/L。分别连续测定3个不同浓度锑标准溶液12次,其相对标准偏差在1.33%~2.45%。选取矿化度不同的两个水样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其加标回收率为95.12%~103.5%,相对标准偏差(n=12)为0.97%~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卫星解译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量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乐 聂振龙 +4 位作者 姜高磊 刘敏 贺鹏 童立强 王具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0-45,共6页
遥感技术作为科学、快速、大面积调查监测手段,在湖泊演化、动态变化研究中应用广泛。通过解译国产GF-1、GF-2卫星遥感影像信息,结合实地勘测,解译了巴丹吉林沙漠110个湖泊地质历史时期与现代的湖面高程和边界,总结了湖泊萎缩规律,估算... 遥感技术作为科学、快速、大面积调查监测手段,在湖泊演化、动态变化研究中应用广泛。通过解译国产GF-1、GF-2卫星遥感影像信息,结合实地勘测,解译了巴丹吉林沙漠110个湖泊地质历史时期与现代的湖面高程和边界,总结了湖泊萎缩规律,估算了两期水量变化。结果显示:湖面高程平均降低9.76 m,面积共减少61.052 km^2(占古湖总面积的75.49%),湖泊群水量共减少4.9亿m^3,说明湖泊萎缩程度高,沙漠干旱化趋势明显;研究区古、今地下水等水位线均表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宏观特征,反映了古、今沙漠区地下水相同的补给来源与径流条件;基底凹陷区湖泊萎缩程度较低(如苏木吉林湖),基底隆起区湖泊萎缩程度较高(如雅布赖山前湖泊),萎缩程度的差异性受区域构造基底的控制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解译 古湖高程 湖泊萎缩 水量变化 巴丹吉林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器质谱^(14)C微量样品制备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圣华 吕哲 +4 位作者 杨劲松 杨庆华 张慧 于波 张曼丽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8-975,共8页
虽然Zn/Fe火焰封管法能获得常规量样品(约1 mgC)的低本底高精密度的(14C)数据,但微量样品(<1 mgC)的制备主要基于H2/Fe在线催化还原法,Zn/Fe火焰封管法却鲜有研究报道。本文基于Zn/Fe火焰封管法对现代碳标准样品OXⅡ和本底样品IHEG-C... 虽然Zn/Fe火焰封管法能获得常规量样品(约1 mgC)的低本底高精密度的(14C)数据,但微量样品(<1 mgC)的制备主要基于H2/Fe在线催化还原法,Zn/Fe火焰封管法却鲜有研究报道。本文基于Zn/Fe火焰封管法对现代碳标准样品OXⅡ和本底样品IHEG-Coal进行微量样品0.04~1.0 mgC制备,探讨该方法中样品量对石墨束流性能的影响,估算全实验流程中所引入的现代碳和死碳污染量,并对石墨制备真空系统的微量样品制备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加速器质谱测试过程中的束流强度表现与样品质量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全实验流程中引入的外源性现代碳污染量为1.0~3.0μgC,外源性死碳污染量为0.5~3.0μgC。14C测试精密度与准确度严重依赖于样品量,当样品量>0.5 mgC时,现代碳标准样品OXⅡ的现代碳比值Fm为1.342 7±0.003 9,本底样品IHEG-Coal的测试年龄为(46 192±301) a,显示其测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较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制备 微量样品 外源碳污染 Zn/Fe火焰封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可西里盐湖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付昌昌 刘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6-41,共6页
湖泊水化学特征对于识别湖水循环过程及湖泊演化历史至关重要。选择可可西里盐湖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区内湖水及其他水体的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特征,揭示湖泊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湖水为弱碱性的咸水,水化学... 湖泊水化学特征对于识别湖水循环过程及湖泊演化历史至关重要。选择可可西里盐湖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区内湖水及其他水体的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特征,揭示湖泊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湖水为弱碱性的咸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由大气降水、冰川融水、地下水、河水至湖水,水化学类型由HCO型向Cl型演化,同时伴随着盐分的增加。(2)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研究区内不同水体的补给来源均为当地大气降水,并受到蒸发浓缩作用的影响,氘盈余显示蒸发浓缩是导致湖水盐分增加的主要因素。(3)利用Gibbs图、离子比值及PHREEQC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从定性和定量视角进一步揭示了湖水的水化学形成主要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同时伴随着岩盐、白云石、石膏矿物的溶解和方解石矿物的沉淀及Na-Mg阳离子交换。研究成果可为青藏高原内陆湖泊水化学演化分析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为进一步开展可可西里地区多源补给湖泊的水盐平衡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氢氧同位素 形成机制 盐湖流域 可可西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闪烁计数法检测水中氚主要参数测试方法及其评价
17
作者 张向阳 刘福亮 +3 位作者 彭玉荣 郭华良 贾艳琨 张琳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7-681,共5页
对不确定度、精度、检出限等概念在液体闪烁法测量水中氚的分析方法中的意义做了解释,并给出了计算公式。改善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的品质因子(FOM),增加测量时间,提高电解浓缩倍数和回收率,是提高氚测量水平的主要途径。通过对实验室典... 对不确定度、精度、检出限等概念在液体闪烁法测量水中氚的分析方法中的意义做了解释,并给出了计算公式。改善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的品质因子(FOM),增加测量时间,提高电解浓缩倍数和回收率,是提高氚测量水平的主要途径。通过对实验室典型测量条件进行优化.得出在样品测量时间为200~500min时,可获得0.6~1.0TU的最低检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闪烁计数 不确定度 检出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水体特征指标筛查与动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维强 韩晓东 +5 位作者 桂建业 宋洪伟 陈希 黄冠星 赵伦 母海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5,共11页
为掌握南水北调总干渠的水体特征指标情况,对中线干渠12个断面的99项水化学指标和5项同位素指标在2020—2021年度的变化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按照可以在干渠沿线普遍检出并能广泛使用(普适性)、干渠本身指标稳定(稳定性)、与周围水体有明... 为掌握南水北调总干渠的水体特征指标情况,对中线干渠12个断面的99项水化学指标和5项同位素指标在2020—2021年度的变化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按照可以在干渠沿线普遍检出并能广泛使用(普适性)、干渠本身指标稳定(稳定性)、与周围水体有明显差异(差异性)的原则,建立干线水体特征指标体系,尝试识别出总干渠的特征指标,进而评估特征指标的正常动态范围,以期为快速研判南水北调干渠边坡渗水、漏水等问题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普适性”,中线干渠水体有10项水化学指标可以满足;对于“稳定性”,中线干渠水体中锶、钠、钾、钙、镁和氯等8项水化学指标总体稳定,受季节变化影响具有一定的波动性,氘(^(2)H)、氧(^(18)O)、锶(^(87)Sr)和硫(^(34)S)同位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受季节影响较小;对于“差异性”,氯和钠两项单项指标及氯/镁离子比、钠/镁离子比与周围水体差异最为显著。结合多项原则和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最终选定氯、钠、锶、氯/镁离子比、钠/镁离子比以及氘(^(2)H)、氧(^(18)O)、锶(^(87)Sr)共8项指标作为具有普适性、稳定性和差异性的特征指标。发现边坡渗水的第一时间,可以采用氯、钠、氯/镁离子比、钠/镁离子比以及氘(^(2)H)、氧(^(18)O)等6项特征指标为快速分析研判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中线总干渠 水化学特征指标 离子比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的塔城盆地北区潜水水化学演化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小顺 郑昭贤 +2 位作者 程中双 苏晨 陈宗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25,31,共7页
以塔城盆地北区地下水一级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地下水流路径,确定参与水文地球化学反应的潜在矿物相及反应方向,评估地下水蒸发浓缩程度,基于此采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型,定量分析了水流路径上产生的水岩作用,从而揭示该区地下水化... 以塔城盆地北区地下水一级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地下水流路径,确定参与水文地球化学反应的潜在矿物相及反应方向,评估地下水蒸发浓缩程度,基于此采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型,定量分析了水流路径上产生的水岩作用,从而揭示该区地下水化学演化机制。结果表明:水岩作用对潜水水化学演化起到主控作用,蒸发作用对水化学组分的贡献量有限;从补给区至排泄区的径流路径上,地下水系统中主要发生,石膏、石盐、白云石溶解和Na^(+)-Ca^(2+)之间的正向阳离子交换,并发生少量的斜长石不全等溶解和方解石沉淀;研究区内西区地下水流动子系统的径流条件比东区地下水流动子系统较好,地下水更新速率较快,使水岩作用对地下水化学组分的贡献量较小,而且在西区地下水子系统基本不发生盐岩溶解作用,这使其水质相比东区较好。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盆地地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演化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水岩作用 塔城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岩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响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程鹏 张凤娥 +2 位作者 耿新新 王伟 冀俊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50,56,共7页
为了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在典型岩溶流域产生的水文响应,构建了倒天河流域的SWAT模型,利用该模型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流域流量的变化规律和子流域产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蓄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参数率定后的SWAT模型在模拟倒天河流... 为了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在典型岩溶流域产生的水文响应,构建了倒天河流域的SWAT模型,利用该模型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流域流量的变化规律和子流域产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蓄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参数率定后的SWAT模型在模拟倒天河流域月流量过程中表现良好,模型适用于该研究区;草地转为耕地会导致流域流量增加,调蓄能力减弱;林地向耕地、草地向耕地转化易改变子流域产水量,草地向林地的转化不易改变子流域产水量;林地向耕地、草地向耕地、草地向林地的土地利用转化均会导致子流域调蓄能力变弱,草地向耕地的转化对调蓄能力的改变尤为显著。研究成果对减轻岩溶区旱涝灾害,防治石漠化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流域 情景分析 水文响应 产流量 调蓄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