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域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体检评估方法研究——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例
1
作者 黄雪菲 柳泽 +3 位作者 刘伟 陈兰川 武敏 何良将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47,共9页
通过梳理分析跨域国土空间规划和协同治理、规划评估相关理论研究与典型实践,结合跨域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的关键议题,构建涵盖全周期评估、多维度评估、多尺度评估、数智化评估的跨域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技术框架。其中:全周期评估... 通过梳理分析跨域国土空间规划和协同治理、规划评估相关理论研究与典型实践,结合跨域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的关键议题,构建涵盖全周期评估、多维度评估、多尺度评估、数智化评估的跨域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技术框架。其中:全周期评估统筹规划实施结果、成效和过程评估;多维度评估统筹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制度环境等空间要素评估;多尺度评估统筹区域、城市和社区等各层级空间尺度评估;数智化评估则强调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方法的应用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体检评估开展实践应用,总结技术框架在辅助构建系统分析评估思路方面的优势、示范区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方面的创新成果,以及研究在县域尺度、要素综合、创新示范等方面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治理 国土空间规划 区域规划 体检评估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框架与业务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柴勋 张姗琪 +2 位作者 侯静轩 雷庆雨 刘海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详细分析其在业务流程自动化、规划分析科学化与决策智能化等方面的作用。基于数据驱动和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信息底座、建设智能模型体系、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智能体,赋能... 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详细分析其在业务流程自动化、规划分析科学化与决策智能化等方面的作用。基于数据驱动和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信息底座、建设智能模型体系、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智能体,赋能“规划编制—规划审查—规划实施—公众参与”的全流程自动化,提出在规划全生命周期中运用人工智能提升工作效率和科学性的路径。应用实践表明,人工智能技术显著优化了规划分析过程,提升了决策质量,并有效促进了规划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与方案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 智能模型 智能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三线”监测评估预警框架构建与保障机制
3
作者 柴勋 周亮 +3 位作者 杨壮壮 杨帆 武敏 王亚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74,共9页
系统梳理“三线”政策的演进历程,总结其在划定与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在此基础上,解析“三线”的监测评估预警逻辑关系,构建由“数量—质量—生态”“面积—性质—功能”“规划管控—规模结构—集聚形态—集约利用—存量盘活—用... 系统梳理“三线”政策的演进历程,总结其在划定与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在此基础上,解析“三线”的监测评估预警逻辑关系,构建由“数量—质量—生态”“面积—性质—功能”“规划管控—规模结构—集聚形态—集约利用—存量盘活—用途管制”等维度构成的“三线”实施监测指标体系,提出由“耕地减少—耕地增加—恢复属性地类变化”“用地性质—生态功能—保护成效”“实施性—支撑性—品质性”组成的“三线”实施评估方向。围绕阶段目标、监测流程、场景应用与管控措施4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实施监督保障机制,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重要控制线的实施监督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三条控制线 规划实施监督 保障机制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的内涵解析及展望 被引量:15
4
作者 侯静轩 潘海霞 罗杰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定义及建设目标,以及参与主体及工作场景的不同侧重点,将其建设分为4个维度,包括聚焦国土空间规划业务,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构建应用场景,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全面升级;突破国土...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定义及建设目标,以及参与主体及工作场景的不同侧重点,将其建设分为4个维度,包括聚焦国土空间规划业务,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构建应用场景,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全面升级;突破国土空间“智慧”关键技术,提前谋划研究新技术应用,实现关键技术创新;创新数据高效安全融合机制,探索国土空间治理制度,保障规划业务应用场景落实;营造国土空间开放治理生态,统筹“政产研学用”,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共建共治共享。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的工作内容和过程,提出其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多主体参与的展望,以期为不同参与主体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 数字化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业务场景 开放治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中地方规划单元转型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胡若函 蔡玉梅 柳泽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共8页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传导提出新的要求,也赋予了规划单元新的内涵。随着地方控制性详细规划从一次性编制转向按需编制,全域覆盖的规划单元成为分解落实总体规划要求的空间底板。以部分先行省市为例,从编制技术和治理...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传导提出新的要求,也赋予了规划单元新的内涵。随着地方控制性详细规划从一次性编制转向按需编制,全域覆盖的规划单元成为分解落实总体规划要求的空间底板。以部分先行省市为例,从编制技术和治理体系视角探讨规划单元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传导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一是单元层面的刚性管控内容着重体现底线性和公益性;二是划分规划单元不仅是一项规划编制技术,还能形成一套市区间达成共识的公共资源统筹和任务分解方案,将地块层面(尤其是经营性用地)的部分规划权力赋予区级政府,可以提高详细规划管理的动态适应能力。在为地方实践提出建议的同时,对规划立法问题进行探讨,建议相关法规对是否允许各地探索不同的详细规划模式等问题作出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详细规划 规划单元 规划传导 市区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治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晓玲 陈剑 赵小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在梳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涉及国土空间治理内容的基础上,分别从严守底线、优化格局、节约集约、深化改革等4个维度,重点解析国土空间治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逻辑,进而提出强化规划引领,促进形成... 在梳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涉及国土空间治理内容的基础上,分别从严守底线、优化格局、节约集约、深化改革等4个维度,重点解析国土空间治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逻辑,进而提出强化规划引领,促进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稳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节约集约利用各类资源,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健全体制机制,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水平,以期为加快国土空间治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治理 美丽中国建设 内在逻辑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与北京社区空间品质分异研究
7
作者 肖怡然 吕国玮 +2 位作者 蔡玉梅 孟哲奇 周鹏文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74,共14页
在存量时代下,如何提升空间品质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轨道交通在提升空间品质、引导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以北京市六环区域为例,从就业地、公园绿地、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科学文化设施5个维度,对社区空间品质进... 在存量时代下,如何提升空间品质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轨道交通在提升空间品质、引导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以北京市六环区域为例,从就业地、公园绿地、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科学文化设施5个维度,对社区空间品质进行量化分析,比较轨道站点周边社区与非轨道站点周边社区的空间品质差异,并分析轨道交通站点特征对周边社区空间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资源分配、发展阶段不同的区域之间,轨道交通对社区空间品质存在差异化的影响。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的可达性方面,轨道站点周边社区显著优于非轨道站点周边社区。但在外围地区,轨道站点周边社区的空间品质略低于非轨道站点周边社区。站点类型、建成年份、运营公司等轨道交通站点特征在空间品质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研究提出强化城市更新与轨道交通融合、优化轨道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的互动、重视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影响力、推动市域(郊)铁路与城轨融合发展和挖掘区域禀赋优化线路等政策建议,为提升空间品质、服务城市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空间品质 北京市 可达性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城市历史空间体系演变研究及保护传承思考——以汾河流域为例
8
作者 李欣鹏 胡京京 刘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1-911,共11页
通过对我国城市空间区域观念的解读,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对该区域城市空间体系演变历史过程的梳理,发掘了汾河流域城市变迁、形成、成熟的历史规律特征,探究了城市历史空间形成的主要历史阶段,发现了区域历史空间体系与现代城市... 通过对我国城市空间区域观念的解读,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对该区域城市空间体系演变历史过程的梳理,发掘了汾河流域城市变迁、形成、成熟的历史规律特征,探究了城市历史空间形成的主要历史阶段,发现了区域历史空间体系与现代城市空间体系历史关联特征,提出了建立区域空间历史连续性的保护思维和建构国土空间历史文化空间保护体系两个方面的思考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间 历史文化空间 历史城市 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诊断——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唐正宇 冯舒 +3 位作者 俞露 汤沫熙 夏丽 崔丽娜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9-442,共14页
基于人类干扰评估和生态网络构建,识别粤港澳大湾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划定生态源地修复区、生态廊道修复区和踏脚石修复区,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结果表明:1)湾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干扰强度高、影响范围广,高干扰和较... 基于人类干扰评估和生态网络构建,识别粤港澳大湾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划定生态源地修复区、生态廊道修复区和踏脚石修复区,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结果表明:1)湾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干扰强度高、影响范围广,高干扰和较高干扰区域占湾区总面积的48.65%,集中分布于湾区中部;2)湾区生态网络整体呈现“两横四纵”的特征,包括北部连绵山体生态屏障、南部近岸海域生态防护带、东部和西部陆域廊道以及中部水域廊道;3)湾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包括生态源地4687.42 km^(2),生态廊道1362.71 km,踏脚石833.82 km^(2),主要分布于肇庆市、惠州市、江门市,从生态网络功能与结构完整的角度,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策略;4)湾区亟待突破区域本位主义理念,凝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协同处置的共识,组建跨域协同治理机构,主导跨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人类足迹指数 生态廊道 生态安全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实施的旅游城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策略——以三亚市为例
10
作者 武敏 李荣 +2 位作者 阎柳衣 纪赛月 陈曦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7-171,共5页
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普遍存在实施性弱的问题,旅游城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以三亚市为案例,在解析旅游城市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面向旅游城... 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普遍存在实施性弱的问题,旅游城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以三亚市为案例,在解析旅游城市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面向旅游城市需求的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策略,提出了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的流程及核心重点,包括“精细化”的需求预测、“地域化”的标准制定、“类型化”的政策引导、“清单化”的任务解析及“图则化”的实施指引。最后,根据不同实施主体的管理权限,分类型、分地区、分部门制定实施指引,从而形成兼具多样性、灵活性及可实施性的专项规划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市 教育设施专项规划 规划实施 三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存量土地混合利用的治理结构比较:基于交易费用视角
11
作者 李倩 胡京京 唐健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共9页
研究目的:土地混合利用是规划管控制度和土地利用制度优化完善的重点内容,对比分析武汉、深圳、厦门3个案例城市存量土地混合利用的治理结构及其运行效率,为土地混合利用制度设计提供有益参考。研究方法:基于案例的交易费用比较分析。... 研究目的:土地混合利用是规划管控制度和土地利用制度优化完善的重点内容,对比分析武汉、深圳、厦门3个案例城市存量土地混合利用的治理结构及其运行效率,为土地混合利用制度设计提供有益参考。研究方法:基于案例的交易费用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既有用途管制制度呈现出刚性有余而适用性不足特征,难以应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存量土地混合利用需求;(2)武汉、深圳、厦门分别形成了“政府主导治理”“政府—市场协同治理”“市场主导治理”三种不同的治理结构。市场主导治理结构的激励作用和自我调整能力强于政府主导治理结构,而控制作用和合作调整能力弱于政府主导治理结构,政府—市场协同治理结构的效果均处于中等水平;(3)市场主导治理结构在降低用途转换交易费用、促进城市空间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推动土地混合利用实践和空间要素优化配置。研究结论:存量土地混合利用治理结构选择的关键在于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权力边界。建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供需平衡;建立与要素市场化配置相匹配的空间治理体系,推进制度供需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用地 土地混合利用 治理结构 交易费用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六届大都市规划国际咨询会专家发言摘录——超大城市发展:挑战与未来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震伟 Cedo Maksimovic +14 位作者 Vincent Fouchier 陈军 段进 陈思慧 Charles Hales 于海涛 金仁熙 张利 Martino Stierli Iñaqui Carnicero 张迪 Uchendu Eugene Chigbu 孙雪东 石晓冬 孙珊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精神,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进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强大动力,更好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强化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12月3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精神,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进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强大动力,更好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强化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12月3日至12月4日,由自然资源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同济大学、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共同主办,以“超大城市发展:挑战与未来”为主题的第六届大都市规划国际咨询会(MPIC)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隆重召开。会议邀请全球大都市规划管理部门、学术研究院校、规划咨询智库等领域的嘉宾和专家学者参加,围绕大都市规划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从安全韧性、城市更新、数字赋能、区域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和对话。大都市规划国际咨询会作为自然资源部和上海市政府的合作事项之一,将进一步着力打造成为“两个平台”:一是推进“上海2035”总规实施的国际性战略谋划平台,二是推进国际大都市间规划咨询交流的全球性、专业性、开放性传播共享平台。本刊梳理和提炼主会场部分专家发言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人民政府 战略谋划 超大城市 长三角一体化 国际大都市 自然资源部 规划管理部门 共享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